從零談星空攝影②你確定懂拍攝跟器材?

上一篇文章簡要介紹了星空攝影,並討論了如何尋找星空,沒有看上一篇的可以戳進去看看:【從零談星空攝影①你真的會尋找星空嗎?】

今天這篇主要來討論一下拍攝的方法和器材。

很多人會覺得應該先搞定了器材,再出去拍攝。其實不然,不要等到你認為器材很齊備、很專業了才出去拍。你不拍,就什麼都沒有,拍了,哪怕拍不好,你也有片子了,而且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之前遇到過一個朋友,很喜歡攝影,但是沒什麼錢,買不起單反跟鏡頭這些價格高昂的設備,只能用手機拍攝,手機也不算特別好的,普普通通一台千把塊的安卓機,但是他就喜歡拍,手機上裝幾個專業點的攝影軟體,走到哪拍到哪,雖然畫質跟相機拍出來沒法比,但是構圖卻比很多業餘的攝影愛好者要好了,這種精神也挺讓我感動的。

所以假設,本文的讀者都是手上已經有相機,並且懂得一些攝影基本知識的人。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如何拍攝,拍了之後,你才能逐漸知道缺的是什麼,以拍攝來指導器材。


拍攝

很多剛剛接觸攝影的朋友,看到一張打動TA的星空照片,第一個想法總是「什麼參數拍的?」,之前我一直是不太建議直接討論這個問題的,因為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機身跟鏡頭搭配,參數肯定是不同的,但是為了大家能儘早開始拍攝,這裡就提供一個比較通用的參數吧:

感光度ISO3200,光圈F2.8,快門速度30S,焦距15mm

逐個看看這些參數:

感光度ISO3200:一個比較中庸的數值,現在大部分單反或者微單在3200的感光度下拍攝星空,畫質還是可以接受的。

光圈F2.8:這只是一個舉例,一般來說都會把光圈開到最大,比如你有F1.4的鏡頭那當然就用1.4,然後相應的降低ISO,來獲得同樣的曝光量,並減少畫面的噪點,如果你鏡頭最大光圈只有F3.5,那麼就相應提高ISO,延長曝光時間咯。如果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則可以收一些光圈,取得更好的成像質量。

快門速度30秒:拍攝星空,曝光時間遵循一個「500法則」,即「最長曝光時間=500除以全畫幅對應的焦距」,比如用14mm焦距拍攝,那最長的曝光時間就是500/14=35秒,20mm則是500/25=20秒。注意,這個焦距是換算後的焦距,如果你用的是尼康的APS-C畫幅機身,焦距換算係數是1.5,20mm鏡頭換算成全畫幅焦距就是20mm×1.5=30mm,那麼最大曝光時間就是500/30=16.7秒。應用這個法則可以確保星空中不出現明顯的拖線,因為地球在轉動,如果曝光時間過長,天上的星星就相當於走了比較長的一段路,那就變成一條線了。如果要求放大到100%仍然是圓形星點,則需要更短的曝光時間,例如20mm鏡頭曝光需要小於11秒。還有人說用「600法則」,實際上差距不大,以你最後觀看照片能接受為準。

當然,如果你要拍攝的是星軌,那就不受「500法則」的限制了,不過這裡我們先不討論星軌攝影。

焦距15mm:跟前面說的光圈道理一樣,為了有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一般用鏡頭最廣端的焦距就好了,也方便後期一些拼接工作。

我個人的習慣,一般參數按下面的步驟來:

  1. 確定焦距,一般直接用最廣的焦距就好;

  2. 設置快門=500/焦距;

  3. 設置光圈,一般都用最大光圈;

  4. 設置感光度,參考前面給出的參數,根據快門和光圈,做出相應的調整。

另外,剛接觸星空攝影,還容易碰到這幾個問題:

對焦:拍攝星空一般都使用手動對焦模式,因為在黑暗中使用自動對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如果遠方有比較亮的燈火,那可以先對著燈火使用自動對焦,對上之後,馬上將開關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並小心不要再碰到對焦環。如果我們能看到的場景中完全沒有比較亮的可以輔助對焦的東西,那就只能使用手動對焦了。在手動對焦模式下,把對焦環調整到無窮遠∞,然後試拍一張,將照片放大,檢查星點是否清晰了。

自動/手動對焦模式切換開關

對焦環調到無窮遠∞

但是,實際上各家鏡頭的無窮遠標記一般和實際的無窮遠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推薦使用背屏尋找亮星來手動對焦。方法是打開相機背屏的實時顯示,放大後尋找一顆比較亮的星星,手動轉動對焦環,當星星從一個模糊的小圓,變成一個很實的星點的時候就對焦成功。

對焦不準的星星就像這樣,放大了看是個朦朧的圓圈,對焦準確的星星應該是很實的小點。

白平衡:這個問題不大,看個人喜好吧,一般來說我比較喜歡用熒光燈的模式來拍,這樣拍出來,天空會偏藍紫色,另外,也更接近於肉眼所見。但實際上,只要你用的是RAW格式拍攝,那麼白平衡設置並不太重要,後期都可以調整。

不要讓屏幕欺騙了你的眼睛:由於周圍一片漆黑,這樣就會讓相機顯示器的亮度顯得很高,你在屏幕上看著星空拍得挺不錯,但往往容易曝光不足。這時候就不能相信屏幕的顯示了,你得看直方圖。直方圖不能「騎牆」太多,比如下面第一張圖就是左邊「騎牆」太多了,嚴重欠曝,而第二張就是比較合理的。

欠曝

正常

具體直方圖怎麼,這就是另外一門學問了,到時有空專門寫一篇來談論一下直方圖,這裡就不多說啦。

其他事項:

  1. 高ISO降噪只對JPEG起作用,所以如果是保存RAW格式的話,那就關掉高ISO降噪。

  2. 設置里有個長時間曝光降噪的功能,它是照片曝光多少秒,就處理多少秒,比較耗時,我一般也關掉。可以用拍攝暗場的方法消除長曝光噪點,或者直接忽略這些數量較少的長曝光噪點。

  3. 有些鏡頭自帶防抖功能,也是推薦關掉,因為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拍攝,開啟鏡頭防抖的話,會造成二次抖動。

  4. 如果背後有亮光源,最好用布遮住取景器。


器材

前面說用拍攝來指導器材,那現在就來談談器材。

機身

星空攝影首先要考慮的是相機的高感光度(ISO)的表現,一般來說,感測器畫幅越大,像素越低(即感測器單位面積的像素越少),畫質就越好(噪點少,寬容度高)。因此很多人選擇高感好、寬容度佳的機身來拍攝星空,比如索尼A7S2、尼康D810,這些機身帶來的是高感光度下依然很好的畫質,當然它們的價格也很感人。。。。。。不過作為普通攝影愛好者也不用擔心,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主流的單反/微單的性能都足以拍攝星空了,更有甚者,一些手機都可以用來拍攝了。

鏡頭

星空攝影對鏡頭的要求主要是光圈大、廣角足。因此大光圈的廣角定焦都是星空拍攝的神器。主要也就考慮兩個方面

●光圈:

對新手來說,四個字:越大越好。F4吃力,F2.8適中,F1.4很爽。

●焦距:

一般來說用超廣比較方便,比如騰龍的15-30,在15mm端,橫構圖可以把地平線放在下1/3處,上面的2/3可以拍完銀河最漂亮的核心,還有很多富餘。

現在很多大神偏向於用普通廣角大光圈鏡頭,比如適馬20mm F1.4、尼康20mm F1.8,或者中焦大光圈如各家的35mm F1.4,拍攝多張然後接片,另外今年新出了一款適馬14mm F1.8 Art,網上各種測評也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考慮剁剁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有了大光圈,可以適當的降低ISO,帶來更好的畫質,另外,多張接片後,畫幅更大,細節更豐富,當然接片對於拍攝和後期的技術能力要求更高了,關於後期處理以後再來講。

三腳架

一個穩固的三腳架是非常重要的,夜晚長達幾十秒的曝光,一套穩定的三腳架和雲台也是必備的。器材黨們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的相機價格是X,那麼就應該買一個價格是X/3的三腳架,這對於普通的愛好者好像還暫時難以接受。

但是,以下這樣的三腳架是絕對不能用來於星空攝影的:

  • 買相機送的不能用;

  • 裝上相機後手指輕輕彈就晃的不能用;

  • 鬆開雲台旋鈕、調節相機角度的時候腳架本身會被帶動的不能用;

  • 夾緊相機拍攝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相機角度發生變化的不能用。

  • 這麼一來,好像很多四五百塊錢的三腳架好像都被排除了?其實,作為權宜之計,你可以少伸一兩節最細的腳管,並盡量放低腳架來獲得更好的穩定性。

    L形快裝板(可選)

    如果採用傳統的雲台,在拍攝豎構圖片子的時候,就需要把雲台給90度放倒,這樣不僅導致重心不在三腳架中軸上,還可能由於雲台不夠好而讓相機慢慢傾斜,操作起來也很彆扭。所以,裝一個L型快裝板是挺實在的。

    快門線(可選)

    在有些情況,比如把相機放得特別高或者特別低,這時候快門線會讓你舒服很多,另外,即使最簡單的快門線,都有鎖定快門的功能,這樣一來,可以使用B門進行多於30s的曝光,也可以用普通快門模式保持連拍。

    電池

    星空攝影曝光時間長,晚上天氣經常也比較冷,所以備用電池也是一定備齊的啦。如果去天氣寒冷又比較潮濕的地方(如春秋季的海邊和森林),一旦鏡頭溫度比露點低,鏡片上就會起霧。此時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鏡頭溫度高於露點,可以在鏡頭桶上綁上暖寶寶等發熱物品即可。

    其他

    還有野外防寒、照明、防蚊、防身、吃喝等等裝備,此處就不一一列舉啦。另外星野赤道儀可以跟蹤星空運動,實現幾分鐘的曝光也不拖軌,適合追求更高質量星空照片的愛好者。

    綜上,你會發現,其實要拍到星空,只需要一台高感不錯的機身、一個較大光圈的廣角鏡頭、一副穩固的三腳架跟雲台而已。

    最關鍵的,你要勇敢果斷地走入那黑夜。

    推薦閱讀:

    美輪美奐星空攝影

    TAG:攝影 | 星空 | 拍攝 | 星空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