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第一次有身份證了」
▲2017年6月16日,浙江杭州一名外籍人士展示剛領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全文共3648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美籍教授柯道友2010年辦成「中國綠卡」,「花了3年時間,提供了一百多頁資料,有我在美國的博士學位認證、清華教授證明函、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確認信等材料,上自民政局、大使館、公安部,下到街道辦派出所、居委會,往返美國多次,蓋了近百個章,才辦下來。」
「中國並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否允許更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要考慮因素比純粹的資本和貨物更加複雜和敏感得多,尤其是跨境人員流動中會涉及國家安全,需要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外國人獲得永久居留權,不僅是在中國獲得身份的問題,還涉及中國管理體制,對人口的管理,社會保障的配套,公眾對外國人的接納,文化上的適應等諸多問題。」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從2017年6月16日起,公安部簽發新版「中國綠卡」,將原有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更名為「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新版「中國綠卡」的最大變化是,它同中國公民的身份證一樣,可以單獨出示和使用。
「外國人第一次有身份證了。」聽說這個消息,1991年就來到中國,現任職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的美籍教授柯道友告訴南方周末:「新的外國人身份證,讓我覺得和中國人一樣生活在這裡。」
毫無疑問,對於在華生活了很長時間的外國人來說,新版「中國綠卡」不僅讓他們擁有了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更為他們在中國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實際的便利。
1「中國綠卡」何時出現?「綠卡」(Green Card)一詞起源於美國,因美國頒發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許可證是一張綠色的卡片而得名。
「綠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當時美國移民歸化局(INS)為了區分二戰後大批湧入美國移民的不同身份狀態,開始頒發不同類型的身份證明文件。最早的「綠卡」是一張名為「I-151」的表格,只有持有該表的外國人才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國工作、生活,不必面臨隨時被驅逐出境的危險。
這之後,美國的「綠卡」制度逐漸從用作內務管理之便,轉為吸引各國優秀人才的國家戰略手段。各國也隨之紛紛效仿,並將本國的永久居留許可證俗稱為「綠卡」。
「中國綠卡」的雛形最早可追溯至1964年4月,國務院發布《外國人入境出境過境居留旅行管理條例》,解決了外國人在中國定居的身份問題。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6年,中國第一個外籍廠長、原湖北武漢柴油機廠廠長、德國專家格里西成為首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
2004年《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出台,首次採用國際通行做法,「中國綠卡」在制度層面終於有了實施細則。曾經在延安與中國人民共同迎來抗戰勝利的美國農業專家寒春,是獲得「中國綠卡」的第一人。
但是,「中國綠卡」一直以來申請門檻高,發放數額少。2004年的管理辦法實施一年後,只有約100人獲批。由於綠卡申請條件過於苛刻,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提到綠卡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太難申請。一些外國人稱:可能在中國生活一輩子都拿不到綠卡。
比如,投資人員「綠卡」:至少要在中國直接、連續3年投資穩定,實際繳費註冊資本不少於50萬美元;技術人員「綠卡」則需要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已連續任職滿4年且居留累計不少於3年;親屬團聚「綠卡」需要移民的配偶婚姻關係滿5年、連續居留滿5年每年不少於9個月,且有穩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中國綠卡」申請的規定當中,還有許多附加條件非常模糊,比如「特殊貢獻」。曾想要申請特殊貢獻簽證的韓國人鄭成宇稱:「沒有人告訴我如何界定(什麼是特殊貢獻),我只能請所有合作過的中國機構、公司出具書面材料,證明我在這個國家的貢獻。」
從實際情況看,本世紀初大多數「中國綠卡」獲得者均為大企業外國投資者或是名人,那時的「中國綠卡」更像榮譽證書。換而言之,普通的在華工作的外國人較難申請到「綠卡」。
美籍教授柯道友回想起自己在2010年辦成「中國綠卡」的經歷時十分感慨:「花了3年時間,提供了一百多頁資料,有我在美國的博士學位認證、清華教授證明函、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確認信等材料,上自民政局、大使館、公安部,下到街道辦派出所、居委會,往返美國多次,蓋了近百個章,才辦下來。」其實,申請美國綠卡也並非易事,大多數人必須聘請專業律師來辦理。
2015年,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了《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援引滙豐集團《外派人員調查報告2014》認為,中國僅次於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國。但目前,在中國居住的外籍人士比例仍然很低。
自中國2004年實行綠卡制度以來,到2013年9年中,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總人數僅為7356人。
2鬆綁之路由於獲得綠卡人數太少,2013年中國開始放寬外籍人員來華政策,出台了《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提供簽證及居留便利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一通知是對2004年最早出台的政策的修訂,可以讓無法在中國申請永久居留的人員,辦理2至5年有效的外國人居留證件。
到了2015年,上海、北京、廣州、福建開始了新一輪「綠卡制度」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放開永久居留證的申請條件。其中一項內容是,擴大在華永久居留的外國人的工作單位範圍:在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7類企業工作的外國人,都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
此後一年,中國綠卡獲得人數大幅提高。2016年4月18日,北京首鋼隊當家球星馬布里在個人微博上公布,自己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老馬」是首位獲得中國「綠卡」的CBA外援。他在微博中表示:「能成為中國首都的一部分是一份真正的榮耀。」
根據數據統計,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人獲得中國綠卡,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163%。截至2016年,中國綠卡獲得者人數破萬,達到11000多人。
「當初制定綠卡政策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國高級人才,特別是對國家發展有特別意義的人才。」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國福告訴南方周末,近些年綠卡政策放寬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綠卡」起步門檻高,來華外籍人員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當初的目的沒有得到實現」。
另外,劉國福補充說,「隨著中國近些年『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需要大量人員的國際流動,人員流動的較高層次就是獲得永久居留權。在中國國家發展和相關的政策背景下,綠卡政策為與之相配合,自然也就進一步被放寬了。」
2015年開始的那輪「綠卡」改革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的自貿區試行,北京是在中關村國家科技園,上海是在自貿區,廣州也在自貿區。「事實上中國的綠卡政策一直在逐步放寬,但是由於有適用的人群範圍,一般人不是在特定區域就比較難感受到政策放寬。」劉國福說。
2017年,「中國綠卡」的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件便利化改革方案》,指出實施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件便利化改革,要圍繞服務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回應社會關切,在優化證件設計、改造信息系統等方面推進改革,著力解決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可識驗和便利化問題,推動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資格待遇落實。
3「融合是未來要關注的問題」2017年起使用的新版「中國綠卡」,凸顯出新版證件的身份證明功能,與中國居民二代身份證相同,在卡內嵌入晶元。
同時,它也被錄入鐵路、民航、銀行、賓館等信息系統,可以在購房、去銀行辦理金融業務、申領駕照、住宿登記等依法享受中國公民同等待遇,在中國境內工作的也可依法享有社保和公積金等。
提到「中國綠卡」,很多人會喜歡和美國綠卡作比較。美國每年向約110萬外國人頒發永久居留簽證、向80萬外國人頒發工作簽證,外國人入境人次佔美國人口的130%。中國每年只分別向約500人頒發永久居留證、向4萬人頒發工作類居留證,外國人入境人次只佔中國人口的3.8%,和美國綠卡相比,「中國綠卡」對於外國人的要求似乎是「萬里挑一」。
「中國『綠卡』為何難拿?實際上,除了審批程序複雜、進入門檻高以外,也存在一些歷史因素。」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姜俊祿告訴南方周末,中美綠卡產生的大背景不同,形式上具有可比性,實質上可比性比較少。
從中國綠卡產生的背景來看,1960年代到1990年代,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少之又少。1964年,外國人居留證制度解決了外國人在中國定居的身份問題。
直到1995年,北京遠郊一百多塊標誌牌拆除,這座古都才真正向外國人開放。2003年前,來北京的外國人,都必須住在專家樓、使館區和涉外賓館。2003年之後,北京才取消了賓館「涉外」和「涉內」的區別,外國人可以在北京自由租房,甚至購置房產。
「中國並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加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否允許更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考慮因素比純粹的資本和貨物更加複雜和敏感得多,尤其是跨境人員流動中會涉及國家安全,需要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姜俊祿告訴南方周末。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國福也認為,「外國人獲得永久居留權,不僅是在中國獲得身份的問題,還涉及中國管理體制,對人口的管理,社會保障的配套,公眾對外國人的接納,文化上的適應等諸多問題。」
在世界範圍內,「綠卡」制度成為主要發達國家開展人才競爭,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制度。隨著中國經濟和創新的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未來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華投資、工作和生活,在新版「中國綠卡」出台之後,外國人在中國的永久居留也將愈發便利。
另外,中國移民管理的職能仍較為分散。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兼主任王輝耀曾經對媒體表示,中國對移民管理的職能分散在很多部委和機構,實際上應該統一起來。
「融合是未來要關注的問題。」在劉國福看來,獲得「綠卡」的外籍人士同中國公民享有同等權利,這樣必然會涉及文化的相互適應問題,還有中國人對異國的文化宗教接納問題,能否融合是判定這一政策是否成功的標誌。
「從中國的發展來看,上一步我們實行了對外資的開放,下一步就是對外才和外腦的開放和歡迎。」劉國福告訴南方周末,「中國需要外來人才。目前申請『中國綠卡』還是相對嚴格,未來一定會繼續放寬。關鍵是要最大程度地將外國人才吸引到中國,僅提供綠卡遠遠不夠,如何能做大築巢引鳳才是我們要關注的。」
推薦閱讀:
※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掃黃行動:看似成功,實則慘敗
※為什麼優秀女很難嫁?
※實案 | 89㎡簡約風兩居室,這樣的玄關還是第一次見
※舊上海妓女的第一次
※佐丹力159代餐素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