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前7筆記

(主持人交代共修的流程,沒有機會做法供養的師兄請任意選擇以下的方式做簡短的法供養,來令上師三寶生歡喜心:1.對上師所說的「我的身體很忙,所以沒有時間看法師們交來的稿子,但是,我的心不忙,所以,有時間看這些稿子」。這是李霞師兄在發心會議上宣讀的大恩上師的一段關於身體忙,但是做的都是利他,內心很快樂,所以心不忙的原話。2.分享本課的學習心得3.分享任意話題4.分享共修過程中沒有被回答的提問)這節課學習的是聞法方式的行為部分,前面學習了所斷行為的法器之三過,今天開始學習它的第二種情形六垢,本課講其中的三種垢染。。作為凡夫,應詳細觀察自相續,在聽法前凈除以下六種對法器的垢染:一、用《釋明論》的教證告訴有哪六垢,並略述它們各自的含義。(主持觀待情況善巧提問:其所緣對境是?傳法上師和所傳之法。)二、下面開始詳細分析,這節課先分析前面三種。(主持觀待情況補充或小結:上師開頭的這段開示內容說到凡夫過失多功德少,六種垢染肯定都有,這也是今天要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要性)(主持觀待情況補充或小結:上師在廣說六垢前,對《大圓滿前行》的特點有一段開示,請問,這段開示與今天所學的六垢有怎樣的關係?其實也是對今天所學內容的開示。因為它們是一種包含的關係。六垢字面的解釋並沒有難以理解或是生僻的內容。學的時候有可能會忽視其中深奧的意義。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對照它認識自己現在的樣子,同時,看著它,就會清楚地知道我們修行正確的方向在哪裡。)1.傲慢:(1)對其程度的描述或者說定義:在貪嗔痴等所有煩惱中,最難認識傲慢和嫉妒,這種說法出自於《俱舍論》和《大乘阿毗達磨經》。(2)為什麼這麼說呢?<1>因為貪心、嗔心、痴心都比較好察覺並識別到。它是五毒貪慾的分支,沒有根本那麼粗顯,比較隱蔽,不容易被察覺。<2>可是嫉妒和傲慢最難認識,旁人看不出,自己也感覺不到,但它會一直不斷地產生。因此,我們應當詳細審視自相續。(主持補充或小結:通過審視自相續,看看:一、它的法相有哪些?二,傲慢產生的原因?三、它會有哪些影響?四、如何對治?弟子將傲慢分為兩種類型來一一回答上面的四個問題。(第一種類型的傲慢)它的法相有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正確,高高在上,傲氣十足,根本沒意識到這是一種煩惱。認為自己比法師更勝一籌。它產生的原因無知,這裡是指對什麼的無知呢?(主持可以提問)不知道傲慢與功德是一種不共存的關係,有你沒我,有我沒你。不知道這是一種染污自相續的煩惱。(主持視情況補充:打破傲慢和生起功德是同等的。越有功德,就說明他調伏煩惱、傲慢成功之後才產生功德,因為傲慢是障礙生起功德的法。)教證:「傲慢的山頂上,留不住功德的水。」:「傲慢的鐵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主持適當補充:在世間當中和《廣論》當中,對謙虛打比喻都是這樣說的。在春天的時候,最早發芽的並不是很高的地方,而是很低的地方,因為很低的地方比較濕潤,水容易積聚,容易生長草木,但是很高的地方是留不住水的。我們的心很謙卑的話,不是高高在上,很多的功德容易在這聚集。引導師兄們觀想兩分鐘:觀想自己的過失,把心態放低放低再放低。我們雖然有一點點功德,但過患比功德還要多,這個時候通過觀想過失來壓制住傲慢。)它會產生的影響功德一來,傲慢會讓心外的衛兵擋住不讓它進不來,它在這裡發生作用。如何對治了知它是一種煩惱,不僅染污相續,讓佛法變為毒汁,讓功德與自己無緣,這並不是我們來聞法的初心和想要的結果。(第二種類型的傲慢)它的法相有帶著一種以挑剔的心態坐在聽法行列中。讓他講的話,一句也講不來。看不起別人,看到的全是對方毛病,即使法師講得很好了,也是不會承認。對佛法一知半解,咬文嚼字,自己不懂還指責,把本不現實的當做是應該的。沒有任何修證,沒有系統完整地學過經論。認為「我現在很了不起,跟其他人截然不同」。它產生的原因來源於對自己內心當中功德的貪,就是指很享受它。(弟子聯繫以往的經歷,臨時想到了一些,請師兄們幫弟子分析,裡面有沒有隱藏一些傲慢的氣息。可以不用舉手一起回答。1.因為這是自己的強項,所以特別願意去做,不但會讓自己很有成就感,而且能得到別人的讚歎。2.那人穿得那麼寒磣,算了,還是離他遠點,不然太掉價了。3.今晚我的發言得到掌聲最熱烈,我給大家一定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印象,跟我預料的完全一樣。4.這一科是我的強項,這次考試我十拿九穩。5.房子裝修肯定不能少於這個數,不然跟自己的身份不匹配,在外人面前也沒面子啊。6.買車最少不能低於四十萬,不然我這當大哥大的臉往哪兒擱呀。7.劇情是在一次碰頭會上:他們說他們的,我一邊做我自己的一邊掛耳朵聽,反正就那些,我才不想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它會產生的影響1.帶著傲慢聞法,它會讓你變得很不明智,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比如挑法師的毛病,以世間知識去衡量佛法,用自己不懂的內容去指責,比如,沒有深入研究過因明,指責上師說每句話都要遠離三大過失。這種心態在處理世間法時也會面臨意想不到的苦惱,比如編輯字典是對一個名詞作解釋。2.得不到任何法利和聞法功德。這樣的人是最可憐的人。從傳法上師初得不到任何對自己有利的,自己的相續不會發生改變。3.傲慢心重一旦他當上法師,就會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裡,因為看不到別人功德的人,是絕不會有利他心的。也會影響長期聞思修行和弘揚佛法。4.和高僧大德相比,傲慢之人對上師和佛法毫無恭敬心、尊重心與感恩心。5.見不到別人的功德,也發現不了自己的過失,任何功德都無法融入相續。6.聽受佛法時,在任何法師面前不要有傲慢,不然,法師給你講了多少課,你的相續也不會有改變。(主持疑問:為何看不到別人功德的人,就絕不會有利他心?能夠發現別人的功德,自己自然而然心就很賢善。如果看到優點,我們就能夠找到恭敬對方、尊敬對方的依據。認同功德本身就是一種善心,願意隨學也是增長自己功德的一種方法。)如何對治?1以前輩高僧大德為榜樣來反觀自己,帶著傲慢心聞法,佛法再怎麼殊勝,自己也得不到利益。2學習古大德等智者們,他們是如何依止上師,如何尊重佛法和上師,這樣上師所講的法對自己的利益才會非常大。3反觀自己有沒看不起別人,如果讓自己來講,到底能不能講?4如果要成為一名法師,我們會不會看不到別人功德?我們會不會有利他心?5用大德的教言來告誡自己到底是要做大士,還是做劣者?(麥彭仁波切也說過:「大士傲慢何必要?若無我慢更莊嚴。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故我們應像寂天菩薩所言:「今當去慢心,甘為眾生仆。」遣除一切傲慢之心,心甘情願當眾生的僕人。)6.盡量選一些比較謙虛、比較老實的,即使他學問不是特別高,但人品非常好、戒律很清凈,對眾生也是有利的。7.了知有智慧的人沒有必要傲慢,沒有智慧的人傲慢更會自取其辱。8旁邊的道友發現了,也可以好心提醒一下。9學習大恩上師是如何依止上師,如何以虔誠、恭敬的心態來聽法,依此遣除了自己的傲慢。10了佛法對我們來講相當難得,任何上師若以悲心來傳授,態度上要恭敬才是。儘管每一位上師在顯現上有不同之處。11.傲慢是障礙我們解脫的因。所以,在聞法過程中,我們務必要觀察自相續,一有傲慢心,立即改正。(主持有時間就補充:有些修行者雖然傲慢心還沒有調伏,但是他懂得方法:經常觀自己的過患。過患很容易找到,每天都擺在這的就有這麼多的煩惱。只是關注這些,心自然而然就往下走了,就不會顯得非常傲慢,因為他知道沒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即使有一點點功德,但過患比功德還要多,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壓制住傲慢。當他壓制住傲慢的時候,他就越來越發現自己的過失,功德方面就不去觀察,這時功德就開始增長了。當他功德增長之後,他自然而然傲慢心越來越弱,越來越謙虛了。)六垢之二、無正信:一、無正信釋義和它的危害:若對佛法和上師不具信心,叫無正信。它阻塞了邁入正法的大門。(主持提問:無正信是四種信心都沒有還是怎樣的?這四種信心是否會同時具有?)二、信心的分類:一共有對四種: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不退轉信心。三、各自所緣對境,產生信心的過程,以及是否會退轉。(主持提問:當看到上師照片或者聽到上師法音而情不自禁流淚,這是屬於哪種信心?看到佛像心生歡喜是哪種信心?有意樂聽聞佛法屬於哪種信?)就勝解信,上師引用《入行論》教證:「佛說一切善,根本為信解。」(補充:通過思維產生的信心就叫勝解信,真正產生一種殊勝的定解。勝解信是通過長期思維、遣除懷疑之後得到的,所以它很穩固。一般來講,思所生慧的定解是比較穩固的,當然也不是完全不退,如果遇到很強烈的違緣,也有可能退失的。)上師談到自己幾十年的修證,對佛陀和佛法產生了不退轉信,有了它,能經受任何違緣或打擊的考驗。只要有一點機會、有一點因緣,就願意聽一些佛法,覺得這是一生中最殊勝、至高無上的。」不退轉信心是其他信心的前提。對佛法和上師有穩固的信心,這很重要。戊三、不求法:一.不求法是指?希求心是成就正法的根本。所謂希求佛法是指?對佛法有強烈意樂。反之,對正法沒有一點一滴的希求心,叫做不求法。二.對正法不同的希求心讓自己成為不同的修行人。三、希求心對於成辦世間和出世間事務都很重要。有了希求心才有成功的機會。正如世間俗語所說:「法本無主人,誰勤誰得大。」佛法本來沒有主人,誰精進努力,誰就可以得到。(主持提問:得到什麼呢?成功的機會。)(主持提問:假如對正法沒有一點一滴的希求心,那根本談不上成就正法。請問,對希求正法的心很微弱,算不算成就正法?)末法時代弘揚佛教的重任在出家人身上。四、何謂真正的修行人?不是走投無路,才剃了光頭出家。而是,《如意寶藏論》中引用《毗奈耶經》的教證來講何謂真正的出家人?:「作為出家人,如果沒有看破世間、渴望解脫,即使剃除鬚髮,也不算是出家人;因為他對事業、家庭沒有希求,也不算是在家人。揭示當今個別人出家的真實原因,這也是出家人信心微弱以的原因。學習佛法的希求心直接關係到是否會成功。世間俗語說:「法本無主人,誰勤誰得大。」法本來沒有主人,依靠各自精進不同,所得之法確有天壤之別。世間學問也是如此。福報不夠的人對正法也沒有希求心。(主持人提問:請王師兄分享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這四句法義的理解。)用釋尊、能海法師和最早來學院的漢僧對正法的希求心。告誡我們:作為修行人,不要對惡法有希求心,要對正法有希求心。要有釋尊在因地時那樣的求法決心。「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它出自《釋尊廣傳·尋法品》的一個公案。能海上師兩次入藏求法艱苦經歷,二十多年前學院漢僧來學院修行所面臨的艱苦的生活條件。因為古大德內心唯一希求的是佛法,所以身體怎麼樣都過得去,生活是很隨便的。如何對治於法不希求?1.《教王經》中也說,對臨終者而言,佛法才是他的住處、依靠處、安慰者。2.修行佛法,生生世世能帶來大利益,其他世間的一切,臨死時都帶不走,即使你一個人擁有一國的財富,到時一針一線也無法隨身。因此,我們要隨學前輩大德希求佛法的精神,就像智光國王那樣,為法寧願獻出寶貴生命。縱然你現在不能完全做到,至少也要對法有難得之心,哪怕是給自己傳授一句佛法的法師,也應該非常感恩。畢竟,佛法的價值超過世間一切有漏財富。3.有時間的話,應當再再翻閱佛陀和高僧大德的傳記,他們往昔也是凡夫人,跟我們沒有什麼差別,後來就是通過求法而獲得了證悟。我們對佛法若也有這樣的希求心,也定能得到相應成就。作為追隨佛陀的後學者,當以強烈的希求心,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而聽聞正法。4.現在聽法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種機會不一定永恆存在,擁有這樣的福分時,你們務必要懂得珍惜!(主持結尾補充:如果你徹底地脫離團隊,就沒人幫助你,錯過了之後就沒辦法短時間再站起來。不管怎麼樣,我們學習的差也可以,你一定要往下走,走的慢也不要緊,千萬不要停,一停了之後,再要想跟上來就非常麻煩。我們自己這樣,對別人也應該這樣鼓勵,鼓勵也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們在爬山、遠足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不怕慢就怕站。你不怕慢,反正在走就行了,你千萬不要站,你站了之後,再走的時候,兩三步你又想站,再走又想站,你可以慢慢地往前走,你不要停下來。只要他不停下來,他的相續就不會中斷。)有些道友他沒什麼想法,慢慢在走,慢慢在學,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是他慢慢地在聚集他的能量,一段時間之後,他越來越優秀,他的功德、積累資糧到一個量的時候,他慢慢地成熟起來,他的相續就會徹底轉變。大恩上師也看到很多的必要性,在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待,不同的處理,這就是大恩上師慈悲和智慧的體現。它要傳遞很多信息,我們看傳記的時候,要去看到底在傳遞什麼。有些是描繪了大德們菩提心非常強烈,它給我們傳遞:你必須要修菩提心。有些傳遞出來無常觀很強烈。反正大德們都要給我們傳遞出某種信息,對我們修行都有用。傳記其實是一個活生生的教法,有很多竅訣在裡面。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傳記當故事看,裡面有很多和我們修行有關的東西。傳記不單單是講一個故事,它講了很多我們要做的,通過他們的行為、經歷把修法描繪出來,如果你要成佛,就應該這樣。他就開始給你示現,把他的一生變成一部正法,變成我們應該做的東西,真實版的把正法演繹出來。你要成就那麼高,要對上師有信心。無論怎麼樣折磨,他也曾經灰心過,但是他沒有生邪見,他的信心是這樣的。對正法要有希求心,如果你要成佛,像我這樣的希求心也應該有。然後專註地實踐。還有,你要修行正法,對世間八法應該怎麼樣放下。它傳遞了大量的依止上師、修行、業因果的取捨等信息。
推薦閱讀:

筆記0002
看完這篇筆記,90%的輔食知識你都會啦!全到沒朋友
李涵辰09年10月講師班課堂筆記
《師父》閱讀筆記
筆記 #2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