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民素質

文明公民素質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四大工程」建設實踐活動(「禮儀工程」、「誠信工程」、「和睦工程」、「愛心工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反映了時代發展進步的要求,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人民群眾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價值取向,對於開創該區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和保障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功能,對於培養人的高尚品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創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大工程」中的「禮儀工程」,就是圍繞社會公德,以「禮」為切入點,突出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這一主題而進行的一項道德實踐活動。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準確把握社會公德建設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氣息。社會公德是社會普遍公認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準確把握社會公德建設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氣息,努力營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現代文明社會生活,使優美的城市環境、快捷的辦事效率、良好的社會治安、較高的市民素質等一系列社會公德建設取得的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無形動力。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知義明禮、互助友愛、和諧相處、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建設,在全社會開展現代文明禮儀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動全社會形成民族團結、公平正義、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文明風尚,使每個公民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實現以社會風氣、公共秩序、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為主要標誌的城鄉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努力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十分緊迫的現實任務,我們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從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要把社會公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軟體建設與硬體建設相結合,堅持提高公民素質與改善環境相結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既要遵循公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不同群體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步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良好道德風尚,更好地發揮社會公德建設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的作用,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健康向上的文明風尚營造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社會文化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堅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相協調的原則。在社會公德建設中要注重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範,增強人們的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把社會公德建設納入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之中。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完善社會公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理論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和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社會公德建設是主觀與客觀、自律與他律相統一的過程,既強調引導公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嚴於律己,自覺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又強調依靠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行政手段、市民守則、鄉規民約、公眾輿論和社會監督,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形成規範和約束人們思想行為的有效機制。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在群眾中積極有效地開展社會公德建設實踐活動。從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始終注重發動群眾、吸引群眾、引導群眾,在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創建中突出抓好社會公德教育,努力使社會公德建設具體化、部門化、行業化,把社會公德體現到各項業務工作中,落實到每個工作崗位上,增強社會公德建設的滲透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市民素質的提高促進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堅持以良好的黨風促進政風、帶動民風,堅持以「窗口」行業文明形象促進行業風氣根本好轉,堅持以家庭的文明進步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今年是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大慶之年,同時,我們將迎來奧運盛會和改革開放30周年慶典,因此,開展社會公德教育,要以「禮」為切入點,突出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這一主題,實施「禮儀工程」。一是在黨政機關開展文明禮儀活動,堅持從基本行為規範抓起,從日常言行等細節入手,把道德實踐體現到日常生活、社會交往中,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增強道德認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進一步促進機關效能建設,充分展示形象、傳播文明;二是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禮儀實踐活動,達到知行統一。要提倡在重要場所和重大活動中升國旗、唱國歌,開展入隊、入團、入黨宣誓、成人儀式等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重禮節、講禮貌、告別不文明言行等活動,引導公民增強禮貌、禮儀、禮節意識,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通過「禮儀工程」的實施,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和諧。實踐證明,教育群眾和服務群眾、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群眾性公德實踐活動,在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轉變社會風氣、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應在一定時期內,集中力量抓好影響大、示範作用強、受群眾歡迎的實事,促進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促進社會公德建設向縱深發展。  社會公德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人們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使人們在參與社會公德建設中,思想情操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修養得到升華。讓人民群眾真正體驗到社會公德建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社會公德建設的巨大力量。
推薦閱讀:

秦漢文明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阻礙中國文明發展的7大事件
如何評價朱大可所著《華夏上古神系》?
讀《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有感 2011.04.11 BZRXZ zhuan tie

TAG:素質 | 文明 | 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