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波中國畫作品展
徐進波簡介
徐進波,1972出生於湖北天門,藝術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藝術館副館長、信息藝術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研究部主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竟陵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於1993年起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9年於武漢理工大學獲藝術學博士學位;2015年入選湖北省美術人才培養工程;山水畫作品於中國美術館及諸多全國重點美術館展出,應邀出訪英國、法國、韓國、日本、港澳台等並參與主辦作品交流展;山水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也曾一個月連續三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並獲優秀獎;山水畫作品參加國家藝術指導委員會主辦的於全國16所美術及藝術院校巡展;出版有《中國藝術名家一一徐進波作品集》、《徐進波山水畫作品集》、《荊楚畫派一一徐進波卷》;論文作品發表於諸多專業藝術期刊,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寒林透禪意·山水有傳人
——邂逅青年山水畫家徐進波
文/李叔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全國獲獎作家 襄陽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遇到徐進波先生純屬偶然。
本來是一次普通的採訪,對方是一所知名大學的知名副教授,不過大學副教授如今多了去。北大、清華幾位愚蠢的、自命不凡的教授常常在網上發表一些不靠譜的言論,把教授的神秘色彩早已經淡化得幾乎沒有。學校很大,我們白等了半晌,卻被電話告之走了錯了門。(當下的大學雖然圍牆仍舊高聳,但大門卻多得數不清)。幸好對方立刻派了一名年輕的男生驅車來接,鑽進駕駛副座,知悉小帥哥是大四的學生,我說如果你不是徐教授的學生,那麼你女朋友肯定是。他驚訝地揚起眉毛:「您怎麼知道?我女朋友正是徐老師的學生,所以連我一起帶了過來。」我淡然一笑,大四的帥哥沒有女朋友才怪呢!
不料,我送出去一個驚奇,卻收穫了三個驚奇。其一是那間別具一格的畫室。當汽車穿街串巷停在一個略顯雜亂的大院時,我見到一個奇怪的房間。它半搭在人家的屋檐下,另三面則是玻璃作壁。室內外均是茂盛的、搖曳著的綠色植物。室內面積開闊,傢具底座全由紅磚砌成。雖然略顯簡陋,卻洋溢著文人獨具的怡然自得。這裡清高與機智並存,高貴與簡樸同在。第二個驚奇則是採訪對象徐副教授出乎意料的年輕,他長相端莊,態度溫和,稍帶些青澀的靦腆。固然謙遜的人不一定出自鄉間,但鄉間的人大都較為謙遜。所以我肯定他是農村拼搏出來的孩子。第三個驚奇,這才轉入本文的正題——他竟然是一位山水畫家!
或者徐進波副教授並不太明白我的驚奇從何而來。山水畫家我接觸得很多,大多年歲已高,他們像一些老松怪槎,或者銀須髯髯,或者禿頂發稀。四五十歲的人只能是學生輩。我在生活中接觸的文化圈裡,中青年幾乎不談山水,更甭說去描繪。我本以為畫山水是老年人的事,並且庸人自擾,認為中國畫山水的人才已經斷裂,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誰知道,我卻在這個令人驚奇的土製沙發上邂逅了以畫山水為事業的徐進波。以成名山水畫家的年紀而論,他是最年輕的了。交談之中,徐進波對於中國文化,尤其是禪宗與佛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與偏好,以至於在他的畫作中自然流露出與之對應的審美特徵,如色彩清淡純凈,講究留白與透氣,畫面透露著淡淡的禪意。
我好象走進了童年的故鄉一般,溫暖,親切,甚至有點激動。
《雲山清音》 50x250cm 紙本水墨 2017
看到徐進波,我就象看到了一個久別的我自己。
因為,山水畫充溢著我的少年記憶。
我是一名虔誠而熱烈的國畫愛好者。由於受父、兄的影響,我小學和初中的大部分業餘時間是在畫石頭和松針以及亂七八糟的各種皴法中度過的。作一名大山水畫家是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從民國到當朝,星光燦爛的一大批山水巨匠如傅抱石、關山月、胡佩衡、劉海粟、李可染、錢松喦、黎雄才、秦仲文等,我如數家珍,能一一道來。遇有喜愛山水畫者,便是我的親人一般,有說不完的話題。高中二年級我便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有關山水的不知深淺的言論。若不是文化大革命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我很可能是一個以畫山水為生的人,(且不管成就高低)。換一句話說,看到徐進波,我似乎就看到了另一個更真實的我的影象,或者我本來就應該是他這種樣子的。
《板壁風骨》 200x200cm 紙本水墨 2017
待我長大成人、並且與繪畫藝術漸行漸遠以後,方懂得筆墨山水對於一個中國人靈魂塑造之重要。中國山水畫當然不能等同於西洋風景畫,它遠不止於對大自然的精確摹擬。山水畫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說,不僅僅是一張作品,它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抒發靈性。古人云:「山為德;水為性。」面對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作品,內行的欣賞者除了體味其筆墨、氣韻、色調之外,它的意境、格調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為再也沒有哪一個畫種能像中國山水畫那樣給我們如此強烈的民族情感,它所蘊含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身份與文化性格。
《溪山秋情》 120×240cm 紙本水墨 2015
當我翻閱徐進波畫集時,更加驗證了這點。那種可貴的民族情感和審美情趣,在徐進波的山水畫作品中同樣尋覓得出來。徐進波筆下的山水畫無不透露著一種人文意境,從清淡的色彩到純粹的水墨,他不斷探索自己心中的繪畫風格,用自己的符號記錄山水,抒發著藝術家的情懷。那些平實的山石、純凈的墨色、超然的境界,讓觀者彷彿置身於寧靜幽雅的禪意空間,不禁冥想連連。在70後的年輕水墨畫家之中,偏愛山水畫的的確不多。在徐進波的身上我還看到了一種堅持,他堅持的是內心對中國畫、對水墨的熱愛,這種熱愛變成了一種保護與固守,因此他從不願刻意去求新奇、求個性。筆墨的一切變化都建立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之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東山雲林》120×240cm 紙本水墨 2015
在權力資本化與資本權力化交織的今天,多數人生活在爭名逐利的現實之中。許多意在進取的青年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物質慾望的誘惑與干擾。在我看來,徐進波在浮躁的今天依然保持著心靈的純凈,而他守護精神世界的力量,無不源於對藝術的熱愛!我希望,徐進波應該是這個年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擔當者。
《弘一禪境》 50x80cm 紙本水墨 2017
我很好奇,徐進波的求藝之路是如何呢?
徐進波闖入畫壇的經歷和結果與我截然相反。我自少年時習畫,卻中途夭折;徐則是半路殺入,終成大器。除了時代迥異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徐進波於上世紀70年代初,出生在湖北天門岳口鎮。這裡系漢江之濱,廣袤的沙灘濕地和煙樹平野構成了美麗空曠的景色。天門,古稱竟陵,意謂(山)陵之竟(盡)也。北來的荊山山脈和南來的大洪山脈到這裡均消失殆盡,形成了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成為中國中部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裕,林木滋潤,風景如畫,歷史上人才輩出。唐朝時的茶聖陸羽和大詩人兼思想家皮日休就是天門人。新中國成立後,歷年的高考錄取率,天門在全國總是名列前茅。天門文化傳統深厚,民間文化氣氛濃郁。徐進波小時候即得益於這種優異環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日常生活中,知識得到尊重,好學是最令家長嘉獎的品質,孩子們偶爾的顯露才華都會得到及時的鼓勵。好動的徐進波喜歡將香煙紙撕出各種有趣的圖形,活靈活現,他乍現的藝術天分得到了父親的重視,有意識地將他往正道上帶領。小進波雖然沒有特別清晰的人生目標,但是一定不能重複父輩們的命運,要改變人生,向外部世界發展,則是他自幼就樹立的決心。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雖然過程曲折,困難重重,但他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初中畢業,徐進波如願考上天門縣師範學校。在學校里他全面發展,尚沒有對美術特別偏好,其實這是正確的,他需要汲取各類知識作為堅實基本功,從而具備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徐進波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回家鄉,到岳口中學任教。在三年的中學教員生涯里,徐進波沐浴著家鄉的陽光,給家鄉的兒童傳授著知識,與親人們朝夕相處。他享受著生命的輕鬆,卻也時時感到生命的缺憾。終於等待了一個機會,徐進波報考了湖北美術學院。
《弘一禪境》 50x70cm 紙本水墨 2014
在中國,無論進官場或者是搞藝術,農村的孩子一旦擠入序列、踏上軌道,先天的優勢便日益顯露出來。他們深知機會來之不易,所以目標明確,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他們生於社會底層,廣泛接觸各階層,對中國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他們具一顆寬厚之心,能容忍天下難容之事。他們與人為善,從不取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成大事者,往往是這批人。(當然,在社會大染缸里,亦有些意志薄弱者,初嘗成功之滋味,便成為權力、金錢、美女的俘虜,一失足成千古恨。不過那是另一條人生法則了。)
《弘一詩境圖》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憑著懵懂的直覺與對繪畫的熱愛,終於跨入美術院校的大門,進入湖北美術學院師範系攻讀國畫專業。經過四年正規系統地學習,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教書。不過,這次是教美術。鄉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徐進波都經歷過。孔子曰:「教學相長也。」這四年教學的同時,徐進波對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不自覺到自覺,他由衷愛上了中國畫。後來,他根據上級安排,下鄉扶貧,到鄂西北大山區房縣當了一年中學校長。這一年經歷對於生長於平原地區的徐進波來說,比金子還珍貴。他在教學之餘,常到附近山谷徜徉,觀察山色變幻,分析岩層走向,體驗獨處心理,享受曠野樂趣,思索物我關係。從房縣回來後,徐進波報考山水畫專業研究生又被錄取,畢業後分配到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徐進波似乎十分擅長考試,他真象是為了考試而生,人生中幾次關鍵考試大獲全勝,命中率百分之百。在武漢理工大學徐進波又讀了三年美術學博士,這一干眨眼又是十年。
《弘一詩境2》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大致瞧去,徐進波的人生課程安排得十分合理,沒有漏掉什麼成才的環節,亦沒有虛度什麼光陰,他的生活飽滿而緊湊。所以他才四十來歲,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兼副教授。如果按照最新的科學方法統計,徐進波算是中青年藝術家中較年輕者;其實他已經飽覽生活艱辛,歷經人世滄桑。我的驚奇,只能是孤陋寡聞而已。
《寒山秋水》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習畫成功而我的努力夭折,除了時代使然,我真正感受到了他在這方面的天賦。那種漫長的打基本功的過程在別人是苦讀十年,尚須努力;在他竟是心領神會,一蹴而就。所謂「勾、皴、染、擦、點」,庸才的千筆萬筆,只抵他的一筆半筆。他輕鬆邁開的第一步,或許竟是別人千辛萬苦達到的最後一步。
他擅長用線造型,其線條圓潤、蒼勁,再交錯中皴擦、重疊、縱橫變化,營造出一種空間感、體積感和量感。那層層疊疊的崇山峻岭欲阻止你進入,卻又誘導你去探幽訪微,尋找萬岩千壑億數年的滄桑,悠然而暢懷神遊,自然進步日新月異,技法脫胎換骨,早早便進入了自立門戶的境界。
《秋行1》 45x45cm 紙本水墨 2015
徐進波早期的山水畫創作系多種風格的組合,用他的話來說是在打基礎,並非一門心思地想著創新。通過學習借鑒前輩藝術大師的技法特徵、構圖以及筆墨語言等,同時結合自身對於山水的理解與寫生基礎進行創新,徐進波可謂是取眾家之所長,成自家之面貌。在此過程中,他嚴格遵循作畫程式,並對畫面秩序感保持著嚴謹的態度,這種獨特的探索與積累的方式讓他受益匪淺,也為他今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個藝術家對「創新」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在徐進波的觀念里,「沒有傳統的創新不是真正的創新,也不可能走得更遠。」因此在他目前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傳統山水畫的影子依然揮之不去,就像是作品的靈魂,不隨肉體的消失而消失。
《秋行2》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早期繪畫的另一個傾向,便是個性化繪畫語言的摸索。經過長期雜糅式的探索之後,徐進波彷彿找到了屬於他的個性化繪畫語言,最關鍵的一點是他選擇了西方透視法,配合夢幻的色彩,為觀者營造了一種西方現代繪畫的視覺特徵。遺憾的是,當時這種獨特風格的轉變雖得到了不少畫壇前輩的認可,卻早已偏移了徐進波創作的初衷。因為這條道路幾乎是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重新解構,無意間讓他丟失了很多來自傳統的根基,於是他斷然放棄了這條「新」路。山水畫是中國獨有的人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它與西方風景畫雖然可以相互借鑒,但觀念體系和語言方式完全不同,甚至說天壤之別也不過份。
《秋行3》70x50cm 紙本水墨 2017
徐進波重新出發,借鑒近現代畫家的畫法模式,如黃賓虹的山水結構與自由筆線、賴少其的焦墨皴擦等,即一上手就在筆墨和筆墨風格上著力。他熟悉中國畫寫生的途徑與方法,但他知道,他更需要的是儘快進入傳統山水畫模式,掌握筆墨方法,然後再通過師法造化以及師古人之師造化的交互作用,探求自己的藝術個性。
徐進波憑藉自己過人的天賦,碰巧又遇到一位良師,加之他的勤奮,所以在山水創作之路上進步神速。他的第一步就是別人的最後一步。換句話說,他早早就擺脫了摹仿階段,進入了獨屬於自己的藝術新途探索。
《秋山漫步》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我翻閱著徐進波的畫集,努力體驗他的創作過程。
徐進波山水畫的突出貢獻就是將創作回歸墨色本源。
為了創新而創新的路子給徐進波的創作設置了一道坎,但是徐進波在創作的過程中卻依然保持著異常清醒的頭腦,他知道自己要追求的藝術方向。在作品中,只有水與墨單純的交融,才符合他的真性情,於是他開始沉迷於水與墨碰撞的各種視覺效果之中,製造中國畫獨有的美感和韻味。在這個過程中,徐進波的筆法圖式和筆墨韻味依然遵循著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原則,並掙脫了之前「預先安排」的作畫程式,讓創作顯得更加感性、生動。他讓水墨和畫筆任由自己的創作本能和情感驅動,在紙本上即興發揮,達到一種最佳的藝術創作狀態。
《秋山論道》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自進入筆墨世界始,從不間斷進行艱辛的藝術探索,冥冥之中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水墨藝術之路,但他並沒有因此停止藝術探索的腳步。正如他所說,創作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周而復始地探索、實驗與積累。從近年來創作的一批新作就會發現,目前他仍在做小的改變。曾經在畫面上構成的主體「樹」,現在已趨於弱化,被放大的枝幹與層層垂綴的葉片現在幾乎都縮了回去,多以線的形式展示在觀者面前。而山水畫中山石、山體線條明晰,成為了他作品展示的主要元素。相比創作早期微觀視角描繪下的溫情畫面,現在這種略顯宏觀的視角勾勒出來的山巒,配合淡紫色而構建出虛實相生的畫面,讓他筆下的「山水」顯得更加純粹而特別。
《寒林欲雪》145×345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畫作的特質非同一般。他的較為成熟的作品表現出幾個明顯特點。其一是有不加拘束的激情,敢於恣意縱橫,不屑於精雕細鏤;其二是用筆大膽凝重,多用焦墨勾皴,風格強悍;其三是喜歡截景,平面布局,不追求風景畫式的縱深感。山水畫的強悍需要分寸,需要「度」的把握。在中國畫論中,強悍是「骨」、「骨氣」的一種外在形態,其內在意蘊是精神的雄強,誠於中而形於外,才形成剛正、有力的風神骨力。落實在筆墨上,須顯示力透紙背的「力」而不是浮薄輕滑的「力」。以這樣的筆力結構畫面,表達情感,才會強悍而深宏,才能直抵山水畫的理想境界。
《晴雪圖》 64x34cm 紙本水墨 2016
他的作品基於經典又有所創新,我相信徐進波所追求的這種的境界,懷著一種高蹈的超然拔俗的情操,高潔疏朗的性格,帶著渾身的文氣,滿腹的詩情畫意,他擁有以超越自我所形成的遼闊的心理空間。由此,其作品都是由意念物化為含蓄的藝術形象,是由主觀能動性產生的情思的物態化;畫面激發觀賞者無限遐想,那是在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的一拍即合中激蕩起來的生生不息的意志和情懷。
《鄉途》80x50cm 紙本水墨 2015
徐進波喜畫寒林。無論是慘然入睡的雪景,或者是萬木蕭條的深秋,山坡上總有或密或疏、或多或少的一片落葉的樹叢。
寒林的本義,或是寒冷的樹林,或是寒冬的樹林,其實它是中國畫的一個專業術語,就是由枯枝組成的樹林。在《芥子園》畫譜中,寒林的畫法有專門的章節。一個健康成熟和熱愛思考的人,在徐進波的畫作前,常常會陷入沉思。寒林在美學欣賞和思想內涵上的意義,可謂說不完道不盡。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大致有這麼這幾層:首先,寒林褪盡華服,無可牽掛,表現出一種甘守寂寞、孤傲高潔的精神;其二,寒林固然不是葉茂花繁,卻枝枝向上,蓬勃為一團,有著特別的倔強,本身即具有另類的美感;其三,雖然是枯枝,卻包含生命的萌芽,枝條上總有待放的蓓蕾,希望在明天。當然,那斜坡上三五成簇的林子孕育著冬天的生命,朦朧間透出深邃的禪意,細微之處不可明言。
《歸途》40x50cm 紙本水墨 2017
相比之下,春樹的萬花欲放,夏樹的蒼翠欲滴,自然是另一番景象,應該有其審美價值,一般人皆可欣賞。而寒林,那超凡脫俗的景象非得深入細細體味,方能品嘗其中之奧妙。
在技法上,寒林對筆的要求特別高。山水畫中,山石的輪廓當然亦得用筆,不過在層層渲染和反覆用皴法表現之後,筆的功能已經退居其次。房舍亭寺和人物則是山水的點綴,其用筆可略去不論。相比之下,寒林應是筆筆見功夫,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掩飾。如是,再來點評欣賞徐進波的寒林,更能體會其精髓。
《冬望》 45x45cm 紙本水墨 2016
徐進波山水藝術中,山是靜止的力量,水是舒緩的提醒,唯有寒林代表生命的存在。它是作品的主題,畫面的焦點,畫家最溫暖的筆觸。
徐進波在《畫家箴言》一欄中說:當代中國畫是傳達和表述一定文化信息和社會屬性的文化符號,其所構建的人性化空間更加符合生命的本質,同時也是作為主體的人在對物、色、意諸因素進行歸類後,體現了客觀自然物象內在本質與人的情感因素相互交融的第二自然。方薰《山靜居畫論》謂:「墨法,濃淡精神、變化飛動而已。」如果說濃淡還有些許造型要求的話,那麼「精神」卻純是將用墨視為一個生命的展示過程。寒林,最能體現畫家的主旨和追求。
《晨曦林靜》 80x50cm 紙本水墨 2015
徐進波的山水畫創作成就已經引起全國美術界的注目。
中國美協秘書長孫克、《美術》雜誌執行主編尚輝等著名理論家批評家對徐進波山水畫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孫克參觀畫展時指著徐進波的作品說:「作品格調非常高,筆墨有新意,處於上升時期,極具發展前途。」湖北美院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劉一原稱讚道:「徐進波有才能,有想法,用筆用線好,非常不錯,年輕人厲害!」
《寫生》 50x80cm 紙本水墨 2017
無論從哪方面講,徐進波都是一名與前輩山水畫家截然不同的行者,使他的作品內涵更豐富、更含蓄、氣象更開闊、更有時代感。這與前輩畫家們單純為了表現祖國大好河山而進行的所謂體驗生活不可同日而語。
《婺源寫生6》 45x65cm 紙本水墨 2014
其實,我對於徐進波的驚奇不止於此。
我深切地認識到,徐進波應該有不可預測的發展前景。如果哪一天他成為創門立派的一代宗師,甚至成為劃時代的大畫家,我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
即使從目前的成就而言,徐進波的作品已經表現出了超出一般同輩的特質。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很明顯的創作意圖即在主題與形式的關係上探尋一種分與合的可能性。從其畫作的名稱與營造的境象來看傳統韻味不言而喻:畫面始終追尋著一種傳統詩意的營造,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境界始終是其創作的歸旨所在,單從《林泉高致》、《山谷幽居》、《霜林雲岫》、《山泉散漫繞石流》這些饒有文人意味的命題中便可見端倪,傳統文人畫的精神與趣味對其創作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這恐怕與其長期的山水畫研習經歷難脫干係。
《婺源寫生12》 45x65cm 紙本水墨
如果說傳統意味是徐進波繪畫的底蘊的話,探索性的觀念與實驗性的語言便是他的靈性,從其早期繪畫對後印象派的平面性與表現主義的造型等西方形式語言借鑒開始,他始終將探索與實驗作為創作的理路,在今天呈現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他對「墨」突出運用,除寒林以外,將筆的因素有意隱藏;對局部的關注甚於整體的鋪陳;用西畫的聚焦與透視感置換傳統的流動性等觀念與實驗。
《丹江口寫生·寒林圖》200x36cm 紙本水墨 2016
這樣,我們在其畫面中發現了一個別樣的視覺空間:傳統的文人情緒變得更加具體,虛幻的情境更加實在,抽象的程式更加形象。毋庸置疑,當代水墨畫創作中對主題與形式契合性的研究無疑具有不可忽視的實踐意義,但這裡同時也暗含了一種危機,即此種實踐的前提是主題與形式的二分,如何克服這種割裂性乃命門所在,徐進波的探索與創新令人期待。
廣而言之,徐進波成為一代大家的有利因素非常多。比如年紀的巨大優勢。比如他正處於社會變革時期,生活節奏的加速和異化,使社會呈現出千奇百怪的表象,增加了激發藝術家靈感的頻率。再比如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全球化的進展,使各種思潮激烈地交流、衝撞,藝術家所收到的信息成百倍地增加等等。
《十堰寫生·寒林圖》330x36cm 紙本水墨 2015
當然,探求藝術之路充滿著艱辛和意外。社會負面的東西對藝術家亦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體制的約束、思想的桎梏,經歷的局限,物慾的浸染,都可能使藝術家偏離方向。所以,若想成為一代大師,追求思想自由和精神獨立、敢於為藝術而獻身的偉大品格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期待著徐進波。我們也祝福山水畫在他們這一代人的辛勤耕耘中有更加美好的發展。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面相術常識:面相算命圖解大全看面相大全圖解
※飲食┇原來還可以這麼用,家有豆漿機的朋友不可不看喲!!(中國好習慣第433期-2)
※中國當代最有名的風水大師有哪些?
※一詩一詞一幅畫,一吟一語一清秋,今朝獨醉中國風...
※《中國詩詞大會》上與酒有關的詩詞你都讀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