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館的驕傲玉堂佳器

2011-06-15 23:23:16| 分類:玉器 |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

南京市博物館 明 金盒金盒 明嵌寶石金盒,2008年南京江寧將軍山明成化十年(1474)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盒面做蓮花,如意雲紋,上嵌紅寶石、藍寶石與綠松石;盒側面飾纏枝蓮紋;盒底以如意雲紋為地紋,上刻梵文六字真言。佛像紋金盒,2009年南京江寧將軍山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沐昂妾刑氏墓出土。正面為佛結跏坐於蓮座上,身著偏衫,衣質輕薄貼體,衣紋線條流暢,手作禪定印,身後有背光,四角分別飾金鋼杵紋。金盒底部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及「福」字,四角飾雲紋。金盒製作工藝精湛,裝飾華麗,具有極高的宗教,歷史和藝術價值。

南京市博物館 商末 獸面紋銅饒獸面紋銅饒 商末銅饒,又有鉦和執鍾之稱,為商周時期金屬打擊樂器之一,常與鼓、磬等樂器一起奏樂,它不僅用于軍旅征戰,而且用於祭祀、宴樂。獸面紋銅鐃,1986年南京浦口龍王盪出土,通高68厘米,寬50厘米,重87公斤,甬部中空,無旋,兩面鉦部主紋為獸面紋,雲雷紋為地紋,主紋線條粗獷,獸面雙目突起,曲眉挺鼻,形象威嚴,鑄造精美,氣勢博大,為目前南京地區最早最大的銅鐃,是研究商周禮樂制度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青花梅瓶 元末明初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1950年南京江寧將軍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墓出土。器型古樸典雅,青花呈色穩健,濃淡相宜。從肩部到脛部用進口蘇泥勃青料繪以六重圖案紋飾,主次分明,畫面繁複卻毫無瑣碎堆砌之感,造型、釉色、紋飾及燒造工藝各方面均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主要文飾以蕭何、韓信、艄公為主角,運用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技法,以蘇泥勃青為墨,白瓷胎為紙,依照楚漢之中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題材,順著「離」、「追」、「留」的主線,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為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舉世罕見。

南京市博物館 明 釉里紅梅瓶釉里紅梅瓶 明初釉里紅歲寒三友圖梅瓶,1991年南京江寧縣東善橋宋鉉墓出土,造型古樸,釉質細膩,通體滿施釉里紅歲寒三友紋飾,整個圖案紋樣清晰,松竹梅描繪逼真,自然純樸,畫面繁而不亂,疏密有致,層次公明,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哥窯盤 宋哥窯青釉瓷盤,青灰色釉,釉肥厚如凝脂,通體滿布冰裂紋,紋片大小相間,大片裂紋線呈黑色,小片裂紋線呈褐黃色,深淺兩色的紋線交織在一起,形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紋。此盤色調高雅,製作工整,釉色濕潤如玉,紋片疏密有致,為傳世哥窯瓷器中的精品。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造型,釉質。紋片著稱於世,紋片的產生本屬燒造工藝中的缺陷,因胎體和釉料的膨脹係數不同所致,而這一工藝上的缺陷卻顯示出獨特的裝飾效果,它猶如冬天大河中冰裂現象,千變萬化,獨具古樸之趣,倍受世人珍賞。

定窯盤 南宋定窯白釉鴛鴦紋瓷盤,1971年南京江浦黃葉嶺南宋慶元元年(1195),張同之墓出土,通體施白釉,釉色瑩潤晶亮,包銀口,尖圓唇,斜弧腹,淺圓足,碗內滿印花紋,自上而下公布,近口沿處飾雲雷紋,鴛鴦蓮荷紋。碗內中心部位印雙魚圖案,該器造型端莊,胎薄質輕,釉色柔和,紋飾豐富,乃宋代定窯瓷器之精品。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燒造白瓷為主,裝飾以印花、刻花,劃花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為世人所稱道。

南京市博物館 宋 吉州窯瓷瓶吉州窯卷草紋瓷瓶,1980年南京幕府山南麓宋墓出土,釉色晶瑩勻凈,胎體輕薄細膩。瓶身主體紋飾採用釉下彩工藝,繪以白地褐花纏枝卷草圖案,色澤濃淡相宜,線條奔放流暢,布局疏密有致,紋飾古樸典雅,其嫻熟的繪畫技巧和高超的製作工藝,堪稱吉州窯的上乘之作。吉州窯位於江西吉安永和,興於晚唐,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宋代吉州窯瓷器器形通常較小,像該瓷瓶這樣卷草紋布滿器身的大器極為罕見。

白釉梅瓶 明白釉「內府」銘瓷梅瓶,1987年南京中華門外天堡橋明天順七年(1463)懷忠墓出土,梅瓶造型端莊,眉部楷體豎寫「內府」銘,為封建宮廷御制瓷的標誌。明代分設內官十二監,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門,統稱內府,專司皇帝內宮管理事宜,由於接近皇帝,權勢很大。「內府」銘在明代瓷器中甚為少見,十分珍貴。

青瓷蓮花尊 南朝青瓷蓮花尊,出土於1972年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同時出土一對,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同類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造型端莊宏偉,高達85厘米,堪稱「青瓷之王」。青瓷蓮花尊以蓮花為主要裝飾圖案,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將蓮花紋恰當地裝飾在每個部位,或仰或覆,或高或低,巧妙穿插,上下呼應,創造了完美的藝術造型,通體蓮花滲透著濃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見的佛教藝術珍品,更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釉下彩盤口壺 三國吳青釉羽人紋盤口壺,1983年南京市雨台區長崗村出土。通體繪製紋飾,筆墨流暢,氣韻生動,是我國迄今所見以繪畫技術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稱早期瓷器中的藝術珍品。該器精湛的釉下彩繪工藝,改變了人們對釉下彩工藝始於唐代的認識,把我國釉下彩繪工藝出現的時間提前了近五百年,器物上姬既繪製持節羽人,又貼塑佛像,融佛道教為一體,展現了一幅神奇的畫面,是研究漢末魏晉之際宗教發展歷史的珍貴資料,堪稱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寶。

金牌 明「黔寧王遺記」金牌。1974年南京江寧將軍山明天啟七年(1627)沐睿墓出土。金質,圓形,上端飾兩片蕉葉,中間穿孔,正面中間刻「黔寧王遺記」,右側刻「此牌須用」,左側刻「印綬帶之」,反面刻「凡我子孫,務要忠心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這面金牌是沐氏家族訓誡子孫處世之物。

琥珀杯 明漁翁戲荷琥珀杯,1974年南京江寧將軍山明天啟七年(1627年)沐墓出土,選用整塊深紅色血琥珀製成,盡材施藝,造型別緻,由一片捲起的荷葉構成杯身,荷葉下水草交錯,形成杯的底托,荷葉邊漁翁躍出水水面,袒胸束髮,肩挎漁簍,側身盤腿,右手拽著飄動的荷葉,左手緊握跳動的魚。漁翁歡愉的姿態與荷葉形的杯身巧妙結合,烘托出漁翁戲荷弄魚樂在其中的主題,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銅佛造像 南朝 梁大通元年銅佛造像,2008年南京新街口德基廣場工地出土。佛立於蓮座之上,頭頂高髻,面相豐滿,方額廣頤,兩耳長垂,眉若彎月,嘴角微笑笑意。身著通肩大衣,衣擺下垂,右手做說法印。身後背光,淺刻火焰紋。身體兩側各有一尊菩薩;背光上方有三尊坐於仰蓮座上的小佛像。佛像背面刻有「大通元年八月二十三日超 造 」。佛像形象自然,衣紋流暢,體積雖小但工藝精巧,為南京地區僅見有紀年的南朝銅佛造像。

南京市博物館 南朝 菩薩頭像菩薩頭像,南京棲霞寺千佛岩出土。菩薩低眉垂目,面目慈祥,眉心有一白毫,為南朝石窟菩薩造像的典型代表。棲霞山石窟是南朝皇家開鑿的石窟,歷史上多次興建,多次衰亡,石窟開鑿時造像大多毀壞。這件菩薩頭像是南朝唯一倖存的菩薩造像遺存,為研究南朝石窟菩薩造像特點提供了依據。呵呵很可惜這館關得比其他館早,4點多鐘工作人員就開始清場了,我們沒看完最後依依不捨離開了玉堂佳器館。本準備第二天抽時間再來,可一耽擱又沒了時間,只好留著遺憾下次來南京時再看了
推薦閱讀:

愛妻如囡,是做老公的驕傲
沒有中國建不成的橋!看完這些我又替祖國驕傲了!
男人的驕傲—遇到這樣的男人就嫁了吧!
孤獨是一劑良藥,治癒你與生俱來的驕傲
18歲倒追閃婚、30年拒不認子...亦舒的前半生愛情,也曾失去過驕傲

TAG:博物館 | 南京 | 驕傲 | 博物 | 南京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