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父母聊天?美國心理學專家告訴你其中奧秘

文 | (美)肯尼斯·巴里西

摘自《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

「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還好。」

「你做了些什麼?」

「很多。」

這樣的對話確實讓人覺得沮喪,但是這是事實:通常孩子不喜歡跟我們或者任何人談起他的壞情緒。當孩子表現出不願意交流、抵觸、不願意參與任何對話,甚至只是聊聊一些很普通的事情時,父母會非常擔心。

作為兒童治療專家,許多父母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的孩子變得開朗,告訴他們哪裡出問題了,跟孩子聊聊。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父母是對的:兒童治療確實需要一些技巧,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做得更好,為每個孩子量身定製解決方案,調和同理心與耐心、趣味與幽默的權重,幫助孩子認識談論不良情緒的重要性,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十分有益的。確實有技巧,卻不存在魔法。即使是最和藹可親、最受孩子喜歡的治療師,用最老練的問題詢問孩子他們最顯而易見的情緒困擾,或僅僅是昨天或上星期發生了什麼,孩子也可能只會簡單回答「我不記得了」或「我不知道」。更令人著急的是,孩子似乎不願意我們提起這些。有經驗的兒童治療專家,精通兒童治療,通常也會說:「和平時一樣,我的話基本沒用。」

孩子把他們的壞情緒藏起來,我們沒法觸及,向他們傳達我們的體恤也十分困難,至少用直截了當的方法是辦不到的。

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從我們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為起點。這一點很重要,所以要再次重複:作為父母,對孩子的興趣表現出熱情是開啟親子間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的最有效途徑。

還要加上我們的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委屈和痛苦。在我從事兒童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與兒童聊天的第二原則:孩子表現得鬱悶、抗拒交流時,如果我跟他聊聊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通常都可以打開話匣子。

這種對孩子的興趣表現出熱情,看到孩子的委屈的基本態度,讓孩子願意參與對話,聊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儘管有時這種對話非常簡短。

但是我們能做的很多,也願意去做很多。我們希望孩子明白談論壞情緒再正常不過,而且頗有裨益。

孩子生氣時,我們應當接納他們的反抗情緒。我們需要用話語或行動傳達出我們關注那些他們重視的東西。我們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幽默並運用幽默的技巧。通常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挫折和失落是很有幫助的。

沒有比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壞情緒更有效的方法。我們,他們的父母都曾經歷過挫折和失敗、否定和排擠,甚至於被欺負,然而我們都挺過來了。治療中,我與孩子聊過「當……時,多數孩子都會感覺很糟糕……」,這也是所有孩子都曾經歷過的感受。當我們這麼說時,我們讓孩子覺得不再孤單,也沒那麼丟人,不再充滿負罪感。

我們都有壞情緒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我們談起壞情緒?我們明明知道並非這樣,為什麼他們還總是說「一切都好」?小孩子為什麼總是捂住耳朵,大聲吼叫,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問題,或者說「我不會告訴你的」。他們為什麼總是拒絕聽從我們的想法?我們該怎麼辦?

在考慮這些問題時,要始終牢記不願承認或談論壞情緒的孩子並非少數。相比於我們自己,孩子對談話的抵觸(我們稱之為「抗拒」)有時似乎更加明顯。但其實我們多多少少都有一點。像孩子一樣,我們用逃避來隱藏自己的焦慮、不安和自我懷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願意考慮新的想法,並反對一切對我們的安全感產生威脅的事物,這些其實都表達了我們的抗拒心理。抗拒就是我們通常無法了解自我(和彼此)的原因所在,也是心理治療師花費大量時間診療的原因所在。孩子不願意跟你交談是由於他預見到可能產生的痛苦情緒,而做出的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

孩子不跟我們交談,是因為他們生氣了或者覺得很丟臉,或者害怕我們會批評他們,又或者交談並不能讓他們好受一些。一般我們問孩子問題,他們聽到的絕不僅僅是問題本身。他們聽出了話外之音和暗示。直覺告訴他那些聽起來很中性的問題其實並不中性。他會懷疑我們這麼問的用意何在?在與各年齡層孩子的交流中,我發現了孩子不願意交談的四個基本原因。

原因一:「談話次數太多了」

治療中,孩子經常抱怨「談話次數太多了」。其實是他們擔心談話只會讓他們重新經歷糟糕的感覺,這種擔心確實有一些道理。孩子並非時時都處在壞情緒中。某個時刻,可能他已經經歷了一種儘管脆弱,但足夠完美的情緒平衡,壞情緒有所緩解,他不希望這種平衡被打破。

如果我們讓他自己待著,他確信壞情緒會消失。當我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理解時,例如我們會說「我認為孩子有時害怕一旦談起這些問題,他們只會覺得痛苦……他們不想重新再經歷這種糟糕的感覺……他們覺得聊天沒什麼用」,許多孩子都會承認這種擔心。當然,我們也要承認,有時候「談論痛苦時,那一刻你確實再次覺得痛苦」。之後我們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有時候聊一聊也很好,因為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你會感覺好受一些」。

原因二:「我沒有問題」

孩子不願意聊天最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自己哪裡出問題了。孩子經常會被說「你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啊」,例如,父母生氣時會問「你怎麼回事?」或者說孩子「真壞」。這時,孩子保持沉默,以保護自己,免得表現出很羞愧。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願意談論自己的擔擾,卻對那些糟糕的情緒閉口不提,因為擔擾不會像被同齡人排擠一樣,直接危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感覺太痛苦,孩子不願提起。他們害怕聽到我們的回答,害怕這些回答會證實他們那些說不出的擔心(即都是他們的問題),或者我們會責備他們(他們因此會激動地責備他人)。

當孩子意識到我們的問題中隱含或暗示出我們覺得他的問題很嚴重,不是多數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問題時,他會立即變得防備起來,不願意繼續聊下去。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很多小朋友都這麼覺得或都有這種問題,大人有時也有這種壞情緒,孩子通常會明顯放鬆下來,之後會敞開心扉。

原因三:反抗和爭辯

孩子也會用拒絕談話作為表達抗議或爭辯的手段。回憶每一次被批評,或預見到可能的批評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防禦意識,每一次情感傷痛都會讓孩子的保護殼變得越來越硬。如果我們經常批評孩子,他們會不再與你交流或選擇離開。

在許多家庭里,批評、爭吵和無結果的爭論成為一種常態:孩子形成了防禦習慣,心底里在爭辯。當你讓他聊聊時,他預見到可能招致更多的批評,或者太氣憤了沒辦法聊天。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願意交談其實在表達抗議。

原因四:「聊天沒有用」

許多孩子覺得聊天根本沒用,並堅信聊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他們可能曾努力與父母交談,解釋他們的感受,尤其是傳達他們感受到的不公平的感覺。但是交談進行得並不順利,父母可能掌控了整個對話,並沒有花時間好好聽他們的想法。因此,孩子覺得,聊天實際上是「被聊天」。

孩子不願意交談還有其他的原因:他可能因為你的反對而覺得很焦慮,或者他需要保護自主權(「我想自己做」)。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談論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高孩子參與親子交流的積極性?

以下多數建議已經在家庭關係的其他困難的討論中呈現過了。孩子交流的問題,看起來也是同一類問題,主要取決於我們是否在乎,是否去傾聽並給予支持。

●跟他們出去逛逛。一起收看電視節目。眾所周知,孩子在空閑時間顯得更健談。

●每晚留出十分鐘作為聊天時間—傾聽孩子的想法,分享彼此故事的時間。如果他告訴你沒什麼可說的,你可以聊一聊自己當天的經歷,可能是感覺很興奮或很沮喪的瞬間,或很好笑的事情。問問他明天有什麼期待,或有什麼困擾的事情。

●傾聽生活中他覺得委屈或不公平的事情。在告訴他哪裡錯了之前,應承認他有些地方說得很對。

●聊聊自己。跟他聊聊自己的故事,告訴他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要充滿趣味。用點兒幽默(而不是嘲笑)。在給孩子做治療時,我會假裝自己是一名絕地武士,努力使用力量控制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或者是最近我從當地一家書店買到的「讀心術」,讓我覺得自己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幾乎所有的孩子聽到這種愚蠢的玩笑之後都會笑出來,他們明白這種東西根本不管用,他們的能力足以打敗我。趣味和

幽默並非魔力。幽默可以點亮孩子的情緒,但孩子不會立即敞開心扉。但是,我們至少為下次交談打下了基礎。

●耐心。給他們時間。

●談論他人時要小心。如果你頻繁評論他人,孩子會覺得你也會如此批評自己,而感覺很焦慮。

●修復那些憤怒和批評帶來的傷害。

●承認你的錯誤。

還有許多流傳下來十分有效的促進親子交流的方法。通常孩子願意通過畫畫、寫字或通過玩偶、公仔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並非通過聊天。這些方法留給孩子足夠的距離,去表達他們不敢直接告訴我們的想法和情感。但是即使他們寫下來,他們可能還是會寫「不想聊天」。

-end-

*作者:肯尼斯·巴里西,博士,康奈爾大學韋爾醫學院心理學教授;威斯切斯特中心「精神分析和心理療法研究」部成員;威廉·艾倫森學院幼兒和青少年心理療法訓練項目組成員。巴里西博士在兒童和家庭方面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本文選自其著作《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一書,經出版方授權發布。


推薦閱讀:

慶賀三八,女人孩子,都喜歡的
有關孩子「擇校」的4個重點問題
你說你很累,就亂棍打死自己的孩子,可又有哪個媽媽是容易的!
孕酮低怎麼辦 孩子還能保住嗎
難得的好文章:中國父母是剝奪孩子學習樂趣的大行家

TAG:心理學 | 孩子 | 美國 | 父母 | 心理 | 聊天 | 專家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