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遊法門寺【圖文】
06-17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將釋迦牟尼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聖冢」為四級木塔。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三年(1569),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地方紳士楊禹臣、黨萬良等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高四十七米,極為壯觀。清順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體傾斜裂縫。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次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沉寂了1113年後,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我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1988年,法門寺正式開放並舉辦了國際性的佛指舍利瞻禮法會。海內外諸山長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餘人參加法會。二十多年來,法門寺在幾任方丈、法師的住持下,相繼建成大雄寶殿、玉佛殿、禪堂、祖堂、齋堂、寮房、佛學院等仿唐建築,蔚為壯觀。法門寺的著名景觀為「合十舍利塔」,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合十舍利塔」高148米,1表示佛祖與眾生無別,佛陀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48指農曆四月初八,為佛之誕辰日。雙手合十的建築造型,表示佛教和合、和睦、和諧、和平的思想內涵。如今的法門寺,已成為世界佛教聖地,我國旅遊勝地!
「合十舍利塔」高148米,1表示佛祖與眾生無別,佛陀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48指農曆四月初八,為佛之誕辰日。雙手合十的建築造型,表示佛教和合、和睦、和諧、和平的思想內涵
推薦閱讀:
※美女之星光璀璨【圖】
※【圖解】勵志激言
※【圖說情愛】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圖說情愛】再悲傷也抵不過時光
※鞋子怎麼穿能穿出好風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