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談太極之「道」

最近我寫了《學拳在法 其妙在人》和《學書與習武之「道」》兩個教學材料,同時在撫順市「市民活動中心」開設以混元弟子為主的「太極拳高級培訓班」。旨在引導我的徒弟和學生們將太極拳深入一步練下去,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我發現徒弟、學生之中有的人(1)覺得自己練的不錯了,老師教的東西都會了,可以了;(2)眼花繚亂,什麼套路都要學,只求廣度,不求深度;(3)能得金牌、能晉段,還有什麼呀;(4)教一批學生是好事,但忽視了自己的修鍊(包括我自己在內);(5)忽視拳理的學習,自己不看書,老師講的也聽不進去等等。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如何深入的問題,是作為 師父老師怎樣帶領大家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問題。這不能不令我自責和心急。對此,我想就太極拳的「術」、「法」、「理」和至高境界的「道」,試探著予以揭示,以圖啟示。 我嘗試了一些武術拳種,但最令我鍾情的還是太極拳,特別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年的習練生涯使我越來越感到它的博大精深,積幾十年的摸索、尋覓、拜名師、訪高人、查資料,學拳理、拳法,參加並組織理論研討和武術大賽的實踐經驗,我逐步認識並有所體會的是:習練太極拳不僅要掌握「術」,遵循「法」,通曉「理」,更要走進「道」。 「術」指技藝、技術。太極是拳藝,也是拳術。這個「術」一定要掌握好,沒有這個「術」何談太極拳。要練好「術」,就必須尊「法」。 「法」是「術」的規矩、學「術」必先學法、尊法、依法,按規矩、按老師傳授的去練、盡心竭力地學習、模仿,循規蹈矩。這是必須的,是基礎,必須夯實,決不能淺嘗輒止。要真正學好、學成。還要向名家、名將學習,「站在聖人的肩膀上」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達到遊刃有餘。 「理」,即拳理。拳理是從古到今的習拳經驗的總結,理論是「術」和「法」的剖析和提煉,是「道」的客觀反映。是繼承傳統武術的精髓和準則,對今人習拳實踐具有絕對性的規範作用。需要認真學習理解弄懂弄通,並在練拳實踐中毫不含糊地體現出來。 「道」是天理、是大道。它在中國哲學中,表示「終極真理」。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一句即「道,可道,非常道」;然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還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是萬物由道而生。道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三才即天地人,繼而生萬物。這就明確告訴我們,宇宙萬物是由道而來的。道是客觀的,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理,它存在於自然、社會、宇宙萬象之中,「道法自然」。太極由道而生,那麼作為太極拳就必須尋道、尊道、行大道之理,這是習練太極拳的根本和最終目標。 太極拳衍生於道,道是對自然的順應,順應自然才能使人類的一切欲求實現並和諧發展。這就是說,太極拳的至高境界,不僅僅是單純的修鍊形體力感和技巧等技術層面的,它也不僅僅是循規蹈矩的,尊師效法的。而是在個人學識、胸襟、品格、修養、審美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悟性和才能,真誠地去探索、認識、理解符合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運行規律,創造人類智慧與自然相契合的碩果和美的藝術結晶。拳法也好,拳理也好,都必須順其自然,妙合自然,天人合一,自然才是太極拳的依歸。只有合於道,才是珍品,才是最高境界。 宋代文學家晁補之說:「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獨得。」學書如此,習拳也同樣要創造出自己的獨有的「絕技」,這就必須入道,從道中體悟。縱觀歷代太極宗師,拳練至極,無不由技藝而轉入「道」的追求。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拳藝,進入「道」的境域呢?根據徒弟、學生們習拳的實際狀況和教學層、序的需要,我在這裡把自己學習和練拳的初淺體會贅述一、二,以便與同道們商榷。 其一、拳是人身肢體語言,那就必須形正、形美。這就要練好基本功,掌握技藝、技巧,即拳術。這種拳術必須符合拳法,因而必須有老師教授和理論指導。早有名家指教:「理明,則收效自豐;不明理,則難人聖境。要想把太極拳打得靈活如意,就不能只重拳架,還必須從拳理中求之。」我師父說:「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學拳理並不是目的,用拳理來指導規範練拳實踐才是根本。在我徒弟中已有不少人進入中國武術六段、五段,說明技藝已達到相當水平。這裡,沒必要多言語。 其二、太極拳要內外雙修,重在練好內氣。太極拳在外是肢體運動,在內是意氣鼓盪;在掌握外形以後,就應在練氣上下功夫。以內御外,循環不已。俗話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氣是生命的本原,氣充則血足,血足則體強,體強則延年益壽。所以,先人教授太極拳,特彆強調要凝神納氣,培根固元,打拳從起式開始,就要求清心寡欲,平心靜氣,氣息連綿,輕柔運行,收拳時,陰陽歸一,氣沉丹田。;這一點是我們多數人今年修鍊的重點,多說幾句。 我們在練拳時,首先要做到「松」、「靜」。在松靜的基礎上練出內氣、內功、內勁。十三勢行功歌曰「腹內松凈氣騰然」,又曰「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可見,練好內氣的前提是松靜,而且要凈。其次通過對混元內功的修鍊,找到氣在丹田中凝聚的感覺。然後,將丹田內氣運轉開來,使其鼓盪。體會以丹田為核心的「對稱勁」、「膨脹勁」。再次將內氣隨心所欲地合于丹田,發于丹田,通達四梢。逐步做到意到、氣到、勁到並運用自如。內氣的修鍊,是太極拳區別太極操的根本所在,一定要練好。這裡值得提醒的是:(1)神宜內斂也是練好內氣的前提,如果你心神不定,眼神飄移是不可能練好的,只有心神專註、一心一意、內視丹田、心無旁騖才能逐步進入虛靈仙境;(2)內氣修鍊中要注意品味老師的指導、引領和暗示;(3)不要著急,要不斷地練,不斷地去體悟,慢慢找到自己的感覺,找到感覺後,會豁然開朗,神氣自通,柳嚲花嬌。 養氣和練氣是道家健身術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在心意的指領下,充分利用人體的走架開合與呼吸結合起來,以內助外,內外結合,疏通經絡,流暢氣血,使五臟六腑和全身都得到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其三、全身協調一致。即心裡、意念、神氣與肢體的開合、旋轉、運化完全自然的,有機的,統一的,一開俱開,一合俱合,內外同步。沒有任何缺陷處、斷續處、凹凸處,沒有不合之處,完全和諧。同時,勁力連貫無暇,虛實分明。如游龍戲水,蟒蛇翻滾,大海滾浪。要達到這樣的功夫,就必須懂得「陰陽」,太極拳就是根據陰陽之理推演而成的。王宗岳在《太極拳論》開篇就言明:「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序的第一句也說「天地之道,陰陽而已,人身亦然。」太極拳運動就是開合運動。一開一合就是一陰一陽。我師父說:「混元太極拳,一式一陰陽」,我在習拳中深刻感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在每個拳式的開、合,膨、松中找到它,並與內氣緊密結合起來。 其四、煉虛合道,進入虛境,感受靈空。評價一套太極拳打得好不好?不僅是在競技場上戰勝對手,同時也應該是內涵飽滿,威風八面,浩然正氣,身強體壯,益壽延年。這就要使習拳之人,步入仙人之境,盡享其「道」。如今太極拳所以被廣泛認可,樂此不疲,甚至痴迷,並不完全是高超的技擊能力,而是它的及其玄妙的健身功能。太極拳要求它的所有動作均「以圓為法」。圓活才能立身中正,八面應敵;圓活才能氣血暢通,強身健體。圓活,是太極拳御外養內的精妙之處。同時太極拳以「虛靈」為極致。靈活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對手。虛靈才能使練拳者的心境實現天人合一,回復到原始的自然狀態,身心虛無,氣血暢通,進入自我肌體在無內外干預的狀態下均衡調整。久之,練出健康陽剛之體。虛靈,是太極拳之最高境界!這是太極拳界的共同心聲。 我師父常對我講:練拳要進入「太虛境界,虛至虛靈,一片神行。」師父教我拳時總是先練混元內功,然後慢打混元24式拳,並邊練邊講,引領我進入太極虛靈境界。從師父身邊回來後,我一個人在清凈的環境里,按師傅的教導細心體會:······我聽著優雅的輕音樂,全身心地放鬆,我信馬由綱地練著傾心、熟練、如意的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便很快進入物我兩忘、內心空靈的仙境。渾身通透、清新、流暢、愉悅,將自己融化在虛無的大自然之中,心胸坦蕩,廣闊浩瀚,天人互應,心涵宇宙,把高山、大海及世界萬物都包容在自己胸腹之中,似生命初始,萬類皆空。這種感覺不是你觀看一件藝術品可想像的意境,而是自己身在其中親身感受到的虛空境界。是體驗,不是想像。是一種內心充滿宇宙,「明心見性」的感覺。我想這應該是修鍊太極拳中一種由「必然」「到」「自由」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景象吧。 太極拳理論家余功保說:「練太極拳,就是一個自我清空的過程。」前清貢生陳氏十六世陳鑫,用十二年時間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他在本書論述陳氏太極拳的「神化」時說:「神化者,從心所欲,不窬矩是也。打拳熟而又熟,無形跡可擬,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舉動,自成法度,莫可測度,技至此,真神品矣。」他在論述「景」時說:「一片神行之謂景。」 怎樣才能打出景緻?他說:「始則遵乎規矩,繼則化乎規矩,終則神乎規矩。」他對景緻的描寫是:「打得天花亂墜,在人自然拍案驚奇,裡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春煙景,大塊文章,處處則柳嚲花嬌,著著則山明水秀,遊人觸目興懷,詩家心怡神暢,真好景緻。」 拳者,心必往之!但路漫漫。需持之以恆,「滴水漸積成大海,拳石頻移作泰山」。讓我們共同步入仙山聖境!盡享仙風道骨之神采,超凡脫俗的品貌風度!
推薦閱讀:

太極練壞了膝蓋?這樣練不僅練不壞,還能把練壞了的養好
【獨家】太極拳內功必練絕技,你與太極拳高手只差「一步」
淺談《太極虛實圖》
太極拳上中下三盤的基本規律--洪鈞生
如何理解太極拳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