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柳下惠與盜跖,祖孫倆一個聖人,一個江洋大盜

山東省兗州市的故縣村,在春秋時期叫柳下邑。這個村子誕生了兩個名人:柳下惠和盜跖。一個是聖人(和聖),一個是江洋大盜。他們是同宗的祖孫關係。

和聖故里

柳下惠真名叫展獲,又名展禽,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他住在柳下邑,死後謚號「惠」,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

柳下惠

柳下惠最出名的故事是坐懷不亂。

一個冬天的夜晚,柳下惠獨處一室讀書。他發現門外有一個凍僵的女子,便抱到屋內,解衣攬懷,用自己的體溫把女子暖得慢慢蘇醒,救了她的性命,卻沒有一點點非禮越軌的行為。

坐懷不亂

這個故事引起後世文人墨客無盡的遐想,成為道德說教的樣板。

柳下惠的工作是魯國的士師--掌管刑罰獄訟的小官。他生性耿直,不喜歡請客送禮,經常得罪權貴,接連三次受到降職處理。

但他的道德學問卻名滿天下,各國諸侯都爭著以高官厚祿禮聘他,都被他拒絕了。他這樣解釋:「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

意識是說:我堅持原則,到哪兒都不討人喜歡;我如果八面玲瓏,早就發達了,何必離開故鄉?

柳下惠

柳下惠的名聲大到什麼程度?

齊國的國君向魯國索要傳世之寶岑鼎。魯庄公不捨得,打算用一個假鼎冒充。齊國人說:「我們不相信你們的政府,只相信正直的柳下惠。如果他說這個鼎是真的,我們才放心。」

魯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說:「岑鼎是你的珍寶,信譽是我的珍寶。我不願毀掉自己的珍寶,來保住你的珍寶。」庄公無奈,只好把真鼎送給齊國。

柳下惠就這樣守護自己的高尚純潔,守護自己的「詩和遠方」,不願為現實折腰。

一百多年後,他的玄孫輩出了一個名人,叫展雄,又名跖,就是著名的江洋大盜--盜跖。

盜跖

盜跖和孔子同一時代,處於春秋末年。社會轉型期,更加混亂。

盜跖對社會失望,不願維護自己家族的光榮傳統,領導近萬名奴隸起義,聲勢浩大。他們以泰山一帶為根據地,攻城略地,劫富濟貧,活動範圍包括魯國、齊國、晉國,甚至遠到秦國。

盜跖瞧不起儒家思想。有弟子問他:「盜亦有道乎?」他回答:「知道哪裡有寶貝,聖也;率先衝進去,勇也;最後離開,義也;掌握搶掠標準,智也;平均分配財物,仁也。這五個條件具備才能成為大盜!」

他把儒家的「聖勇義智仁」作為大盜的標準,是對儒家最辛辣的嘲諷。

後來的莊子與他的思想一脈相承。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認為,所謂的聖人標準都是扼殺人的本性、人為標榜出來的,恰恰敗壞社會風氣,造成道德混亂。

《莊子》有一則寓言,說盜跖罵過孔子。

孔子去見盜跖,勸他不要和社會作對,要做聖賢之士。盜跖把孔子大罵一頓,說孔子是「巧偽人」,「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盜跖斥孔圖

孔子碰了一鼻子灰,離開的路上嚇得三次掉落手中的牛鞭。

兩千年後,鍾情於「造反」的毛很喜歡盜跖這個形象。他在《賀新郎.讀史》一詩中把盜跖與聖人顏淵並列:「盜跖顏淵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盜跖違背了傳統的聖人標準,這種行為被世俗稱為「苟且」。但是從另一面講,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盡情揮灑人生,又何嘗不是追求他的「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


推薦閱讀:

中國拜錯了文武聖人
從樂入樂06聖人的血淚
五教聖人史簡述 二十四首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把小孩照顧好,聖人的根就紮下去了

TAG: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