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P26(B) 二十四節氣

全套枚數1本(12枚)全套面值7.20元發行日期2003年9月15日明信片規格148×100毫米防偽方式防偽油墨、微縮文字攝 影 者印 刷 廠北京郵票廠設 計 者王虎鳴雕 刻 者印刷版別彩色膠印責任編輯劉繼鴻資料提供繪畫:劉金貴;撰文:林之光單枚信息 序號 明信片名稱 面值(元) 售價(元) 郵票規格 發行量(萬枚) 備註12-1 立春、雨水 0.60 0.90 35×27毫米 2012-2 驚蟄、春分 0.60 0.90 35×27毫米 2012-3 清明、穀雨 0.60 0.90 35×27毫米 2012-4 立夏、小滿 0.60 0.90 35×27毫米 2012-5 芒種、夏至 0.60 0.90 35×27毫米 2012-6 小暑、大暑 0.60 0.90 35×27毫米 2012-7 立秋、處暑 0.60 0.90 35×27毫米 2012-8 白露、秋分 0.60 0.90 35×27毫米 2012-9 寒露、霜降 0.60 0.90 35×27毫米 2012-10 立冬、小雪 0.60 0.90 35×27毫米 2012-11 大雪、冬至 0.60 0.90 35×27毫米 2012-12 小寒、大寒 0.60 0.90 35×27毫米 20本冊式 二十四節氣 7.20 14.40 35×27毫米 20相關資料  本冊式封套圖案:二十四節氣,本冊式外形規格:230×100毫米。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每年2月3至5日之間,立春表示著春天的開始。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30°時,每年的2月19日前後,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每年3月5日或6日,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0°時,每年3月20日或21日。春分是晝夜平分之意,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鶯飛草長,宜農作,田間管理,外出踏青。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5°時,每年4月5日前後。清明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晴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是春遊踏青、掃墓、放風箏和植樹插柳的好時節。穀雨: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0°時,每年4月19日至21日之間。穀雨是雨生百穀。穀雨前後,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係很大,有利於春作物播種生長。此時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立夏:是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45°時,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間。立夏標誌著夏天的到來,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小滿:是24節氣中第8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60°時,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間。其含義是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經結果,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芒種:是24節氣中第9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75°時,每年6月6日前後。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夏至:是24節氣中第10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90°時,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小暑:是24節氣中第11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05°時,每年7月6日至8日之間。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中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大暑:是24節氣中的第12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20°時,每年7月23日或24日。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氣溫最高,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經常會出現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35°時,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每年的8月23日前後,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白露:是24節氣中第15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65°時,每年9月7日至9日之間。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氣溫的早晚溫差加大。秋分:是24節氣中第16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80°時,每年9月23日前後。分就是半,這是秋季90天的中分點。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每年10月8日或9日。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霜降:是24中的第18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10°時,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隨著霜降的到來,不耐寒的作物已經收穫或者即將停止生長,草木開始落黃,呈現出一派深秋景象。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25°時,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40°時,每年的11月22或23日。這個時候中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55°時,每年12月6日至8日之間。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70°時,每年12月22日或23日。與夏至相對。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南方有「添歲」;北方有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285°時,每年1月5日至7日之間。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寒:是24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00°時,每年1月19日至21日之間。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推薦閱讀:

秋分 ▍一年裡最美的時間。
二十四節氣與物候
二十四節氣 | 雨水
從出生節氣看你是什麼命
二十四節氣農業科普與養生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