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失常與支氣管擴張發病相關臟腑的關係

情志失常與支氣管擴張發病相關臟腑的關係

支氣管擴張症(支擴)是呼吸系統常見病,臨床常以慢性咳嗽、咯吐大量膿稠痰和反覆咯血為主症,病情反覆發作,遷延難愈。支擴屬於中醫學「肺癰」、「咯血」、「咳嗽」等範疇,病因常有內外因之說,外因為外感六淫之邪,內因多指肺體虧虛、飲食不當及七情內傷,病位在肺,與肝脾等臟器關係密切,但臨床觀察及研究較少。根據筆者臨床觀察,支擴的發病不僅源於患者對疾病反覆發作、不可治癒性引起的憂思、惱怒等不良情緒,亦有患者對大咯血恐懼的因素。根據臟腑相關理論,支擴的發病與肝、脾、腎密切相關,以下對情志致病與支擴發病密切的臟腑做一闡述。

l.情志致病與臟腑關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日「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情志活動,指人的情感、情緒變化,是精神活動的一部分。情志對人體發揮著正面、積極的效應。情志偏頗便可導致各種疾病,而情志致病特點主要表現在氣機失調、陰陽失衡、臟腑的功能紊亂3方面。臟腑氣血津液的運行有賴於氣機的升降出入,情志變化導致氣機紊亂,如《素問·舉痛論》篇謂「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志過激,亦可導致機體臟腑陰陽失衡,正如《素問·疏五過論》篇說「暴怒傷陰,暴喜傷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日「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此五臟五志之分屬也」。說明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各臟腑有不同的影響,當失調的心理變化轉成病因,不同的情志則直接影響相應臟腑功能而致病。

2.支擴與臟腑

2.1支擴與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液為淚,在志為怒。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身氣機,進而促進情志的舒暢等作用。若情志活動正常,則氣機升降有序,氣血和調:若患者長期惱怒,肝氣疏泄太過,傷及本臟,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易氣鬱化火,肝火犯肺,灼傷肺絡。《臨證指南醫案·卷六·郁》日「悒鬱動肝致病」;久病肺氣虧虛,肺金虧損,不能制約肝木,則木火刑金,《醫偏·咳嗽血》說「火刑金而肺葉干皺則癢,癢則咳,此不必多痰,故名乾咳,咳多則肺絡傷,而血出矣」。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咯痰、咯血等症,常伴有心煩易怒、胸脅脹痛、病情常因情緒波動而加重、口苦咽乾等,舌紅,苔黃,脈弦數。久病損傷肝氣,疏泄功能不及,常抑鬱傷肝,肝氣不疏,氣機不能條達,臨床常兼見悶悶不樂,喜悲傷欲哭,咽中異物感等。

典型病例:黃某,女性,35歲,2012年5月11日初診。平素情緒急躁,心煩易怒,放任之。1餘年前受涼始出現咳嗽,咯黃色膿稠痰,腥臭味,查胸部CT提示雙下肺支氣管柱狀擴張,輸液後緩解,之後病情反覆。1 d前出現痰中帶血絲,鮮紅色,伴脅痛,口苦,於我院就診,納眠差,二便調,舌紅,苔黃,脈弦數。擬疏肝瀉肺.清熱化痰涼血,藥用: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三七粉6 g(沖服),代赭石20 g,青黛15 g(包煎),海蛤殼15 g,魚腥草30 g。3劑。並囑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嘗試調節情緒。5月14日複診,無咳血,尚有咯黃稠痰,舌紅苔薄黃,去三七粉,4劑,繼服。5月18日三診.痰量明顯減少,無咳血,心情舒暢,納眠可,二便調,囑其停葯。按:中年女性,平素肝氣旺盛,致肝氣疏泄太過.致氣鬱化火,肝火犯肺,灼傷肺絡。黛蛤散為治療木火刑金驗方。青黛、蛤殼二葯合用善清肺、肝經之熱,共奏清肝利肺、涼血化痰、降逆除煩之功。佐以魚腥草清熱化痰。再輔以補絡補管湯補肺絡以成止血之功,能收斂上溢之熱,使之下行;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損傷之處易愈;另一方面,情緒疏導的作用亦不可忽視。

2.2支擴與脾

脾為後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統攝血液,脾氣的運動特點是主升舉,其華在唇,在竅為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元·李杲《脾胃論·脾胃盛衰論》謂「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思為脾之志,患者患病後長期憂思不解,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則津液運化失常,聚而成痰;脾胃之氣為中焦氣機之樞紐,情志過激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和,思則氣結,氣鬱易於化火,熬津為痰,上注於肺,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素問·玉機真藏論》日「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失健運,則氣血生成不足.肺脾氣虛導致的氣血無力運行和(或)氣血虛少借皆可致氣血壅滯成瘀,加之痰郁化火,瘀與熱結,痰熱與瘀熱互結於肺,臨床表現為咯吐大量膿稠痰,胸痛,情志抑鬱,不思飲食等。

典型病例:鍾某。男性。46歲。2012年7月8日初診。反覆咳嗽、咯吐大量膿稠痰病史2年余,現症見:神情凝滯,悶悶不樂,不喜言語,訴多愁傷感,思慮過度,咳嗽,咯大量膿稠痰,伴右胸刺痛,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舌淡苔黃白,左關弦,右寸滑,右關濡脈。擬清熱豁痰,健脾祛瘀,藥用:膽南星15 g,陳皮15 g,法半夏15 g,香附15 g,厚朴20 g,白朮20 g,茯苓20 g,紅花10 g。3劑。7月12日複診,自覺胸前輕靈,痰減納多,舌淡苔薄白,擬疏肝健脾化痰,藥用:柴胡15 g,鬱金15 g,當歸15 g,赤芍15 g,党參30 g,茯苓20 g,白朮15 g。5劑。7月17日三診,偶有咳、痰,二便調,囑其多與家人交流,未予用藥。按:患者長期思慮過度,證屬脾虛痰熱壅滯於肺。本案先以清熱豁痰,健脾祛瘀法治標,再以疏肝健脾之本,據其病因,從其發病臟腑出發,理法方葯得當。故病情得以好轉。

2.3支擴與腎

腎為先天之本,為五臟陰陽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納氣,其華在發,在竅為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恐為腎志,是因精神極度緊張而造成的膽怯、懼怕的心理作用。恐則氣下,恐懼過度,可使腎氣不固,恐懼不解則傷腎精。「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陰為諸陰之本,腎陰充盛,上滋於肺,是為金水相生,使肺陰充足;若恐傷腎陰,則肺腎陰虛並見,終可導致肺腎陰虛內熱,久則虛火內生,灼傷肺絡。另一方面,腎為水臟,有蒸化水液的職責,久病腎陰損及腎陽致陰陽兩虛,則蒸化失司,水泛為痰,痰駐於肺,加之肺陰虛火旺,久則痰郁化熱,瘀熱共結。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咯血,喘息,腰酸,舌紅少苔,脈細等。

典型病例:史某,女性,51歲。2012年3月15日初診,支擴患者,有20餘年反覆咳血病史,曾因大咯血搶救,至今言之心惕惕。現症見:咳嗽,咯痰,有鹹味,喘息,易驚,少量咯血,腰膝酸軟,眠差,舌紅少苔,脈細。辨證為肺腎陰虛,擬以麥味地黃湯加減,處方:熟地黃20 g,赤芍15 g,茯苓20 g,澤瀉15 g,牡丹皮15 g,制附片5 g(先煎1h),麥冬20 g,五味子15 g。3劑,水煎服,日1劑。複診:患者諸症均有好轉,囑其繼服3劑。三診:咳嗽、咯痰已好轉,無咳血,納眠可,仍偶驚惕不安,囑其服用六味地黃丸。按:患者證屬肺腎陰虛,遂以麥味地黃湯為主方,加以少量補陽葯,在於振奮陽氣,陽者,動也,既可促進氣血津液的運行,亦可緩解防止陽郁於內而陰外浮,故療效顯著。

支擴作為呼吸系統一纏綿難愈的疾病,情志致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情志方面人手治療支擴的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對待情志致病。既可防本病。亦可防其傳變。同時得出,根據中醫整體觀及五行相生相剋理論,支擴的辨證論治,病灶在肺,而從肝、脾、腎著手,治療上以宣降肺氣為主,兼或疏肝,或運脾,或滋腎水,整體出發,隨證治之。以上論述了情志致病與「支擴」發病相關臟腑的密切關係,說明了在治療「支擴」臨床中疏導患者情緒以及從相關臟腑著手診治的重要性,為「支擴」的治療提供了又一思路。

推薦閱讀:

支氣管哮喘 急治標慢治本
小兒支氣管炎食療方
小兒治療支氣管炎食療藥方
又到雞的支氣管堵塞高發季節

TAG:關係 | 支氣管 | 擴張 | 支氣管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