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照妖鏡

  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教言,篇幅很短,卻很經典受用,轉發過來與諸位道友共享。 三個根本,九條理由,三個決定! 第一個根本:思索死亡是確定的。   ·因為死亡一定到來,因此無法避免。   ·因為我們的生命不能延伸和不停減少。   ·因為就算我們活著,也少有時間修行。 第一個決定:我必須修行。 第二個根本:思索死亡的時間是不確定的。   ·因為我們在世上活著的時間不確定。   ·因為死亡的因素很多,而生命的因素很少。   ·因為身體的脆弱性,死亡的時間不確定。 第二個決定:我必須現在修行。 第三個根本:思索臨終時除修行之外一切無助益。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朋友是無助益的。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財富是無助益的。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身體是無助益的。 第三個決定:我將修行不執著於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序:本人14歲開始接觸佛學,至今已有17年。回首17年的心路歷程,自認為不是一個懶惰懈怠之人,而確一無所成,糾其原因,實為不依師教,盲修瞎練。閉門造車,車未造成而大好時光已飛逝而去。悲慟之餘,雖無成功之經驗,但總有失敗之教訓,寫出來為初學者作為鏡子,或有裨益!   一、學佛的目的   大家學佛都有自己的因緣和目的:有為苦逼、有為情感、有為得樂、有為證聖,終其根源不外乎離苦得樂。隨眾生心量而佛說三乘、五乘。   既然學佛,大概人、天就看不上眼了,聲聞、緣覺也不在話下,唯有大乘稱吾心臆。不知大家怎麼想,很久以來我是這樣認為,非但如此還誇誇然以大乘自居呢。現在才知從對佛法的信心、浩耀心來說甚好,但於修行來說則實為好高騖遠的大我慢心。沒有人、天、聲聞、緣覺之基礎又那來的大乘。換句話說「人都做不好還學什麼佛?」   二、清凈心   佛智廣大如虛空 普遍一切眾生心 了世妄想皆非有 不起種種異分別   一念悉知三世法 亦了一切眾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師 念念示現無邊量   隨諸眾生心行異 往昔諸業願了力 令其所見各不同 而佛寂然無動念   或有處處見佛坐 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靜 無量劫中不見佛   或有信解心無我 一念發意見如來 或有諂誑不凈心 億劫專求莫能遇   或一切處聞佛音 其音美妙令心悅 或有百千萬億劫 心不凈故不得聞   這是《華嚴經》中,普賢菩薩為善財童子及一切會眾贊佛的偈頌。前三個偈頌是贊佛福德、智慧、神通無不圓滿,想來大家學佛、信佛必不生疑。後三個偈頌前兩句皆是說若眾生心凈便能見佛聞法,後兩句則說若心不清凈求亦無用。那誰是眾生呢?噫!你我企不就是眾生,原來普賢菩薩就是在說你我。有見有聞,還是無見無聞想必大家心裡有數,心清凈否則極應檢點。   這段經文我很早就讀過,直到數日前又重讀此處,忽升起極大的慚愧心。回想自己這些年來的所做所為,也配稱為學佛嗎?   三、自我檢測   以下有一些問題請大家自己檢測一下吧:   1、學佛、信佛殺生之事照做。或雖不殺生卻不積極放生、護生,進而勸他人放生、護生。   2、學佛、信佛偷盜之事照做。或雖不偷盜卻不積極供養、布施,進而勸他人供養、布施。   3、學佛、信佛邪淫之事照做。或雖不邪淫卻不積極善護身心,進而勸他人善護身心。   4、學佛、信佛妄語之話照說。或雖不妄語卻不積極說愛語、讚歎,進而勸他人多說愛語、讚歎。自評:因果不昧呦。   5、平時既不讀經亦不聽經,認為一句佛號、一句咒語、一個話頭就能輕鬆斷煩惱、得解脫、證聖果。自評:殊不知已走上事倍功半的道路。   6、讀幾部經就認為通達佛法,不要說對那些不學佛的人就是對學佛的人,也時常想:他如何、如何也有資格學佛。自評:此乃大我慢。實為愚痴可笑。   7、佛我所欲也,名利財色亦我所欲也,取佛而亦不舍名利財色,才稱我心也。自評:比普通人貪心還重。   8、時不時的煩惱的不得了,氣不打一處來,總覺得別人都對我不起,都是別人的錯,別人都是愚痴眾生,我與佛菩薩大概就差一點點。自評:統統是無明相應法。   9、每天也讀讀經,念念佛加起來也就1個小時吧,就認為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評:難道這就是佛讚許的「修持」嗎?   10、平時不注意個人形象:   佛是其發紺黑,光螺焰起,咱是白髮絲絲也不拘油,枝枝扎扎如喜鵲窩;   佛是其齒鮮白,猶如珂雪,咱是牙齒黑黃;   佛是身心清凈,微妙寂滅,咱是以不洗澡為榮,以身體潔凈為恥,以不洗腳為榮,以腳無臭為恥,以不洗衣服為榮,以衣服乾淨整潔為恥。   以此類推共有八萬四千榮、八萬四千恥。   自評:難道學佛的人就應該是一幅窮酸倒霉邋遢相?   11、做事不追求完美,心思粗糙,得過且過。自評:這就是佛所讚許的「隨緣」嗎?。   12、凡事都愛與人爭辯,可不是為了明理而辯,而是為爭而爭。   13、總覺得有人妨礙自己,甚至要害自己。自評:古人言「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佛在凈土,大概不曉得這個世界人心險惡。多提防點總沒虧吃。   14、為了一件與學佛無關的事情,牽腸掛肚,苦惱萬千,天天求佛,一天不解決便日夜難眠。自評:「提問:佛祖,為什麼您有兩耳垂輪之相呢?(佛祖)慢悠悠的回答:這個嗎,因為我拿眾生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也沒折,你說滿他的願吧,會害了他,不滿他的願吧,他邊念還邊埋怨我,有時沒有辦法,為圖個清靜只好用耳朵把耳朵眼堵起來。」   15、如意之事就貪,不順心時就嗔,煩惱來時全不知對治之法,甚而在煩惱中已多時還不自知呢。自評:學佛不知修心。   16、早飯基本不吃,有病就靠埃著,從不進行鍛煉,喝酒堪比武松,玩遊戲肩痛眼花也要堅持熬夜到凌晨兩點半。自評:不知善待此身,老來可有的受喲!。   17、明明定了六點起來做早課卻每天都托到六點半才起。自評:在這裡,允許你找一千個理由來辯白。   18、廟子經常去,卻心懷畏懼從來不敢象師傅們請教。自評:殊不知師傅們有多熱心,多慈悲。   19、學佛與做其它的事差不多,今天就這樣吧,馬虎、懈怠一點也沒關係,明天我一定會努力,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有成就的。自評:這真是鬼才相信的話。   20、學凈土的,贊凈土毀禪、密;學禪學密的亦然。自評:統統是佛說的法,這樣自贊毀他,是不是在謗法呢?。   21、愛看電視、愛看電影、愛玩遊戲、愛逛街、愛買衣服、愛化妝、愛煲電話粥、愛睡懶覺,然後抱怨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不能把學佛當作自己人生頭等大事來做,總期待於明日。自評:流光迅速,大道元深。   22、學佛多年卻不皈依,不受戒,認為我心中有佛就行了,皈依、受戒只是形式,是那些信心不足的人才作的事。自評:現前無比的大利益卻不希求,真愚痴呀!   23、做了芝麻大的一點好事,就好像供養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佛菩薩一樣,能念念不忘美上三天。犯了錯卻不知懺悔、不加改正。自評:說什麼「三輪體空」,我看一空也不空。   24、古人聞過則喜,我是聞過則嗔,聞說別人之過則喜。自評:總有貶斥諸方,唯我獨尊之感。   25、讀經不認識的字或術語從不查字典,以至於發音錯了好幾年還不曉得,不懂的地方放在那裡也無所謂。自評:反正也不考試。   26、佛像往床頭一放,或隨便安置,佛龕很長時間也不清理,每日象徵性的禮拜幾下,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對佛說說。自評:這就算大事已畢。   27、佛經隨便放在床頭、沙發上;飯後、便後不洗手拿起來就看;經文上到處都是塗鴉;讀經飛快,從不思索經意。自評:如你發願按上邊的方法讀《金剛經》三千遍,我看到不如,真正把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體會、思維、串習。   28、對於四念處、十二因緣法、四諦很少用心,認為這都是小乘佛法,無須用心。自評:「咱追求的是大乘嗎」。   29、自稱大乘,以修學六度萬行自居,卻從來不供養三寶,從來不布施乞丐;戒就是不殺盜淫妄,平時吃吃素,戒行就清凈了;受辱時為了佛菩薩,勉強忍下,但卻痛苦無比,毫無歡喜可言;什麼叫精進?什麼叫止?什麼叫觀?哎呀自己還沒時間學呢,大概給我三年、五年、十年我就能學會了……自評:古代的大乘行者大概也這樣子。   30、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對人對事都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還說這是佛說的,我們要隨緣,要少欲知足。自評:這樣的人就叫-爛。   31、30歲了,男不婚、女不嫁,天天嚷著要出家。讓一般人看了覺得好奇怪,認為不能學佛,學佛的人都不想結婚。自評:嗯,將來我的孩子可不能學佛,要不然連婚都結不了。   32、嘴裡總說「人生如夢,人生太苦」可是真的覺得苦嗎?天才知道,恐怕非但一點出離心都沒生起,還覺得,哎呀,這人間不太苦嗎,快樂的事不少嗎,沒佛說的那麼嚴重嗎。   33、如果看見乞丐感覺很可憐,這樣就自認為有大慈悲心、大菩提心,那貓狗對待他們的孩子還遠勝於我們呢。其實真的是連菩提心是什麼意思都不曉得,更不要說如何思維、串習、修學了。自評:真實的心態「菩提心?渡眾生?我的天哪!我連自己都渡不了,何況眾生無邊怎麼渡呀?!」   34、念佛不知善巧:喉嚨啞了,越念身心越疲憊,越念心越亂….;   參禪不知善巧:弄的心裡緊綁綁的,要不然就身心枯寂……;   修止觀不知善巧:修止偏止不住,修觀偏提不起,勉強提,頭又痛……   自評:忙修瞎練,不依師教,就是如此。   35、遍觀當今學佛眾生,總覺得他們都在盲修瞎練,唯我一人才具正法眼藏。自評:我呸!你有何德何能?   36、犯錯從不不懺悔,不知從小微起成大困劇;不日日懇切的發清凈大願,認為日常瑣事自己尚且處理不好哪有能力利益眾生呢。   37、聽法師講經,認為這個法師講的好我就聽,那個法師有口音,講話慢,聲音不悅耳就不聽。   38、自己吃素,就逼著家人全要吃素,因此離婚也在所不惜。還美其名曰「為法獻身」   39、總覺得自己付出的特別多,但收穫卻特別少,自己每天又持咒、又念佛、又誦經但佛菩薩就是不加持我,抱怨佛菩薩太偏心,不慈悲。   40、自己掙錢自己花,父母掙錢給我花,從不多花點錢孝順父母,哄他們開心。   41、看到別人不如意時也略略覺得他很可憐,但是從沒想過要如何幫忙;看到同事入黨、升值、加薪便嫉妒的不得了,還說他有何德何能,我比他強多了,壓根就不知道隨喜心為何事。   42、站似弓,三道灣;坐似不到瓮,晃來晃去;走路懶洋洋的不抬頭,愁眉苦臉,彷彿肩扛三座大山……總之種種跡象表明,學佛者是世間最苦惱、最沒精神、最沒朝氣、最不思進取、最沒追求、最懈怠、最無用、最……的人。   43、坐公交車如果旁邊是位美女那總要不失時機的多看兩眼,如果是位打工仔那對不住了,捂著鼻子心裡還抱怨,他怎麼還不下車。   44、明說了吧,學佛的人許多都有邪淫的過患,犯了又後悔,一味壓制,身心煩惱難以排解,聽說過不凈觀能對治此病卻不信、不學、不修。自評:南師的《禪觀正脈研究》很有味道。   45、總覺的佛法是最圓滿的,於其他世間學問從不學習,認為與生死無關。自評:結果是世間法沒通達,出世間法也沒通達,別人一看 ,噫?學佛的人沒什麼了不起嗎!我會的學佛的還不會呢,他學佛也沒見有什麼出眾之處,到是神精兮兮的。   46、在自己眼中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即使學佛多年狗兒還是那個狗兒,貓兒還是那個貓兒。「視一切人如佛想,一切眾生如父母想」,其實能視一切人如同事想,視一切眾生如陌生人想就不錯了。佛視一切眾生猶如赤子,咱心裡想的是別人不來煩我,我就很高興了。總之,咱能隨時隨地視一切眾生如透明人,如不存在,這大概就是佛說的「五蘊皆空」吧?   47、人身易得不易失,佛法易聞容易懂,佛道無上易證得,眾生無邊佛來渡,煩惱無邊佛幫我斷……總之抱著佛的大腿賴著不放,還笑著對佛說,我對您是很有信心的,您一定要先渡我呀,那些不信佛的人怎麼也得排在我後邊吧!。   48、不知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更談不上隨時隨地檢點身心,貪境生貪,嗔境生嗔,心如黏膠,遍染一切,道業不增,煩惱增。日日勤修貪、嗔、痴,遠離戒、定、慧。   49、我們犯錯希望佛菩薩原諒我們,那麼別人犯錯我們應如何對待他呢?佛與佛之間互相讚歎,那我們呢?佛菩薩把所有的功德都無條件的給予了我們,那我們該怎樣對待別人呢?佛說眾生與他平等,那我如何看待眾生呢?   50、連女人都不畏懼的事,你怕什麼呢?連小孩子都能做好的事,你為什麼做不好呢?無外乎怕麻煩,怕困難,怕丟面子,怕辛苦,怕做不好,患得患失。   51、遇到問題就生氣、憂愁、埋怨而不是高興,認為自己又得到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的機會了,然後盡心儘力把事情做圓滿。   52、從不善用其心想想自己是否應該做一個歡喜、自信、清凈、誠敬、有智慧的人;是否應該信心十足的以活潑潑的心態積極進取;是否應該用語言、思想和行動使眾生快樂、受益。不愛多說話,不愛與人交流、與人交朋友。更不廣結善緣,不去關心、了解別人的苦惱。不曉得菩薩於無量劫,歡喜無倦,歡喜能生起無量的功德。除去無量的過患,不曉得自己尚不安樂,不歡喜,不自信,不清凈,不成就,不調柔,不誠敬….拿什麼感化他人?   53、學佛不知次第,不知自己處於何種狀態,下一步該如何做全不曉得,認為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54、都說善知識是全部梵行,在自己修行中占絕對重要位置,事實上恐怕還是更相信自己,況且誰是善知識也不知道呀。   55、嚴以律他,寬以恕己。眼最愛看別人的過失,耳最愛聽別人的過失,口最愛說別人的過失。自評:他非我亦非,大概也沒錯。   56、經常覺得空虛無聊,時間無處打發,誦經念佛又不來勁,虛棄好時。   57、佛說的話大概不錯,因果也應該是有的,但真的有地獄嗎?真的有佛說的那麼嚴重嗎?沒看到嗎?自評:既然不能實信因果,自然也不畏懼因果。   58、總抱怨佛菩薩、上天、別人對自己不好,總抱怨自己沒錢、身體不好以及其它種種的不如意,從不認為這是自己過去的因果所致。自評:既然信佛、信因果,各位,大家認為是誰所致,讓自己感得如此種種之不如意事呢?大概還是要多多的懺悔和發願才行。   59、曾經千萬遍的說「I LOVE YOU」,但是,有一天你的darling突然告訴你,我們分手吧,你百般努力,可是你的那隻蝴蝶最後還是跟別人一起雙雙飛了。天哪,你痛苦、你無奈、你抱怨、你失眠、你絕望、你想自殺……,自評:我也說「天哪」,此時就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來勸你也沒得用,更別提咱父母兄弟姐妹了,還讀什麼經,念什麼佛……,唉!也是,佛菩薩又沒談過戀愛,他老人家那裡知道失戀的痛苦,早知道就讓佛講一部《滅除失戀痛苦經》以備後人之須了。   佛說勤行十善,遠離十惡,可生人天;依此向上,勤修四念處了達四諦能得聲聞;依此向上通達十二緣起,可得緣覺;依此向上,通達般若空慧及修菩提心可為菩薩,各位請檢點一下吧,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會得什麼乘,得什麼果。   四、依師教   不知各位是否真的相信,只有依靠善知識的帶領才能夠解脫生死,但縱觀古今,歷代大德那個不是跟隨老師日日學習經綸、探討修行的經驗,辛苦耕耘幾十年才得到成就的呢?其中道理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滅除貪、嗔、痴。其次第也不外乎聞、思、修。其修行的法門也就是禪、凈、密。這些地球人全知道,可為啥咋,咱教也好、證也好就是一忽兒沒一忽兒呢?   若說咱的福氣差,也不是吧,古人吃不飽、穿不暖,咱是衣豐食足;古人為讀一部經,要跋山涉水,咱電腦里可下載100部大藏經;古人冬冷夏熱全得受,咱是一年四季有空調……。那就是咱智慧低,看現代的醫學、教育、科學的發展,現代人絕對不比古人笨,見識狹隘。   不是學生不行那就是老師不行,對!明師難求嗎,況且誰又是明師呢?舉目四望,法師、堪布、活佛雖多又有誰能教我呢?自評:真奇怪,難道佛菩薩、活佛們轉世化現渡生的誓願都圓滿了嗎,都不再來娑婆世界了嗎?大概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身上。   佛菩薩自古至今有什麼事呢?就是渡眾生嗎。你我從古至今在求什麼?就是想得渡嗎。   佛菩薩靠什麼渡眾生呢?靠佛法嗎。你我靠什麼得渡呢?靠聽法、思法、依法修持而得渡嗎。 自評:宗喀巴大師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法師、堪布、活佛們每天在忙什麼?就是在講經說法嗎。咱每天在忙什麼?勤行貪、嗔、痴,遠離聞、思、修嗎。   提問:佛祖,為什麼人天、聲聞、緣覺乃至菩薩一天到晚圍著您老人家轉呢?(佛祖笑眯眯的)回答:不要說人天,就是菩薩也知道自己與佛的境界相差甚遠,所以他們都很虛心的向我請法,甚至他方世界的菩薩也常來求法呢,就只是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正所謂我慢高山,法水不住。那佛祖您怎麼渡他們呢?(佛祖無奈的)回答:我如良醫,知病說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如果讀到這裡,您還不知親近善知識,依師受教,聽經聞法的重要性,那俺只有大口吐血的份兒了。 既然說到「依師受教,聽經聞法」,那麼哪裡有師呢?誰又可依呢?各位!全國那麼多寺院我就不信沒有一位是佛菩薩的化身,沒有一位是有修有證的明師。此外佛菩薩所示現的不一定就是大法師、大堪布、大活佛,年輕的小沙彌、小喇嘛中同樣有,要不然大法師、大堪布、大活佛又從哪來的呢。其實他是不是佛菩薩倒不是最重要的,而他對你是否能真的有所幫助才是最關鍵的,咱求的是解脫、是成就,不是到寺院里參予佛菩薩真假及選美大賽。世間的老師還能教導我成就無邊的知識呢,何況出世間的法師呢。所以管他真假先去投靠在說嗎,佛菩薩還不知道你我的心思,難不成咱一心發願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善知識,對方明明是惡知識,佛菩薩也看著不管,沒道理嗎。總不能讓善知識向推銷員一樣,臊不搭的親自登門來請咱去聽他講經吧?請看下一幕:當、當、當,(星期天您在家,有人推門而進,竟是位出家老師傅):XX維摩居士您好(同時深施一禮),貧僧是XX寺院的三藏講師,畢業於XX佛學院,經、律、論悉皆通達,有30年的修行經驗,在我門下往生凈土者有XX萬人,證果者有XX萬人,本人預備講XX經綸,不收任何學費,中午免費供應午餐,如果您有時間歡迎蒞臨指導。這是我的名片,請多多指教,然後含笑而退。   大家看祖師們的傳記,弟子與老師結緣,大概不是這個模式吧。人家是尋求、供養善知識不惜身命。善知識若不來,我們又不去,這佛法還怎麼往下傳。善知識很苦惱,因為沒人聽他講經,可大不了因緣一到人家往生凈土,一走了之。咱們也很苦惱,可不知道在六道中還要頭出頭沒幾多劫。就是退而求其次實在去不了,網上也有那麼多的高僧大德的MP3可聽嗎,在這裡我大聲疾呼,各位,真心發願祁請吧!趕快走出去尋找自己的善知識吧!只有依靠善知識的帶領我們的人生才會一片光明!   以上零零總總說了一大堆不中聽的話,這些話不好聽,有些甚至是非常難聽,佛菩薩是不好意思說的,本人從小就是烏鴉嘴,也不怕再犯口業得罪大家了。   結語:花了兩、三天時間寫了七千餘言,實在是腰酸背痛,眼花頭脹,如果還能耐心讀完,我就很欣慰了,如果能博得您的一笑,我就念啊彌陀佛了,如果覺得對修行有幫助就請代為轉發一下吧。   最後祝各位同修,六時吉祥,福慧日增。阿彌陀佛!   法寶來源:http://bbs.ningma.com/redirect.php?tid=2758&goto=lastpost#lastpostZT 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醜陋,有的身體非常健康,有的就很多的病痛。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十種的惡業使人相貌醜陋:第一,好動忿怒。歡喜生一種忿心,就是二十種煩惱中有一個忿。怒,發脾氣,多數的女人容易發脾氣,雖然也有不發脾氣的,不過多數容易發脾氣,或因為一根針,發了脾氣;或因為一條線,也發了一頓脾氣,她對於發脾氣特別愛好。第二,歡喜存著一種嫌疑和妒恨。疑,什麼事情都懷疑、多疑,又有忿恨心,恨人,就是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第三,歡喜打妄語,歡喜迷惑人,令人顛顛倒倒不知如何是好。第四,歡喜惱亂眾生,女人對於這個是很歡喜的。第五,對於父母沒有什麼真正的愛敬心;有的人也會有,但是多數沒有。第六,於聖賢善神的地方,不生恭敬。例如修學佛法而證果的阿羅漢,這都叫聖賢。甚至在佛的面前,在廟上不生恭敬,沒有真正的恭敬心。第七,侵奪聖賢所需要的田業財產。侵奪就是搶去,或者霸佔去。第八,惡業是在佛塔或在佛廟裏頭,把佛前的燈給熄滅了,不再讓它繼續點著;這是得醜陋果報的一種行為。第九,見著醜陋的人,就生一種譭謗、輕賤。說:「嘿!那個人長得真醜,太不好看。」就這麼看不起人。這也是看人家醜陋,輕慢人家;結果自己也就該醜陋了。因為我們人,不曉得自己的性裏邊也有個照相鏡子。所以你看見人醜陋,就生一種輕慢,那這個相,就會照到自己的鏡子裏邊去;等來生,就比這個人還醜陋。第十,歡喜學習一切惡行、不正當的行為。以上十種惡業,就是受醜陋果報的原因。也有十種原因令身體多病:第一,歡喜打一切眾生。無論見到什麼眾生都歡喜打,這是第一個使你受多病的果報。第二,勸他人打。也叫他人打眾生,其至打狗、打貓、打老鼠都算。勸他人打小孩子,或者打一切眾生,這也都會得到疾病的果報。第三,讚歎打法。讚歎什麼呢?讚歎打一切眾生的方法,因為讚歎打的方法,所以自己也就得到多病的果報。第四,你說怎麼樣?見打歡喜。看見人家打眾生,就高與得不得了,最高與了!真好看!比看電影都覺得高與。第五,看見怨病苦的眾生,心裡也高興:有這一種生病的眾生,「嘿!這樣子好,他可病了!」就這樣,看見人有病就高興。不但沒有同情心,而且很高興。第六,看見人家有病,要是病好了,心裡也不高興。因為這樣,所以來生自己也受多病的果報。第七,給有病的眾生藥物,給什麼藥呢?不是給治這種病的藥。譬如:人家頭痛,給的藥是治肚子痛的藥,而且還博取好名說:「你看!我給他藥吃。」第八,見著人有病,醫生在那兒治病,就生一種妒嫉心,說:最好那個醫生快點死,免得再給他治病,把他病治好了。第九,看見有病的人,就歡喜,希望這個有病的人時時都不好,常常有這種疾病來磨這個人。第十,歡喜吃東西。吃的東西還沒有消化,又吃,這個嘴總歡喜吃東西,不停止。因為有這十種的惡業,所以就受這個多病的果報。醜陋和疾病,都是因為這二十種的惡業所造成的。要是不犯這二十種惡業呢?就不會醜陋,也不會多疾病了。 學習佛法的人,就是在這兒開始把種子種到地下去。種子種下後,能不能生出?還要看各種的緣。諸緣具足了,種子就能順利的生出。假若各方面助緣不圓滿,就有可能變成焦芽敗種。也就是看當我們發菩提心時、種菩提種子時,種得夠不夠深?堅固不堅固? 若是種得夠深而且堅固結實,那麼將來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可是要想結菩提果,還有一段相當的時間,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開悟證果,成就覺道,這才算是收成。種子生根發芽、抽葉、開花、結果的過程中,都必須經過相當的時間,培養、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麼?就是學佛的道德。修行要處處本著道德,以不妨礙道德為根本戒條。 儒教云:「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財僅是一種末梢之物。修道人處處要惜福節約,不浪費金錢物質,如此日積月累,才能培養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來的枝葉才會茂盛,果實也將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養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會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條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處做起。「毋以善小而不為」,你不要以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著做大善,大善沒有那麼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塵積成的,微塵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山。德行雖小,但積多了,也會變成一座德行山。不違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礙他人就是德行。無論做什麼,要幫助他人為本份。若於利益上、時間上、文化智慧上,或其它種種事情上,對他人有所妨礙,不能利益他人,都是於道德有所違背。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總以不違背道德為根本箴規。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沒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來找,這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所以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道德就等於日月,也等於天地,也等於人之性命。沒有道德就等於沒有性命,沒有日月天地一樣。什麼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為主,以不妨礙他人為宗旨,也就是內心充滿「仁、義、禮、智、信」。 (一)仁:有仁愛的心,就不會殺生。 (二)義:具足一種知識,做什麼事都恰到好處,恰到中道,不太過也不會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義」,就不會偷盜。講義氣的人不會偷他人的東西。 (三)禮:禮是一種禮貌、禮節。尚禮節就不會姦淫。偷盜與淫亂都是因為不合乎義禮,違背常規的現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會亂喝酒、亂吃迷魂藥。愚痴的人才會做出種種顛倒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會打妄語。 仁、義、禮、智、信,五常充足圓滿了,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從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們人之心裡頭,但生出來有種顏色。這種顏色不是青、黃、赤、白、黑,而是一種德行之表現,是德行之光澤,故韓愈在〈原道〉文中,有一段說著: 博愛之謂仁,仁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而孟子說: 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單單面上有所表現,其背上也洋溢著德光,甚至於在四肢上也能顯現出來。這種德相雖然描述不出來 A 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現,才是真正的功夫學問,這種德行不能假裝的,虛假只會暫時騙人一陣子,不能長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礙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礙自己。誰妨礙自己都接受,逆來順受;誰對自己不慈悲,或不講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識。能「逆來順受」,對橫逆能處之泰然,才見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讓別人一句話就動了。有些人的「不動」是無慚無愧,這是不對。你要修的「不動」,是能忍人所不能忍,這才是真功夫,否則,還須從頭練起。 道家以「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德圓滿之表現。這兩個名詞在某些佛教徒聽起來,說是外道。其實什麼叫外道?什麼叫內道?這個名詞並沒有什麼外內道,這是用來形容某種修行所成就的結果。「三花」就是精、氣、神,三者都變成一種光華。「五氣」:仁、義、禮、智、信,五氣都圓滿,叫五氣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圓滿了,就獲得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一樣,也無法得到這種境界。所以佛教萬德莊嚴,它能包羅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將佛教比喻為大學課程,道教或其它高超一點的宗教可以算為中學,世間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學過程。 在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讀書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不可以分門別類,到這教就說這教好,到那教就說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這是錯誤的觀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這看法才是對的。因為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外道也是眾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機會,為什麼要摒彼於門外呢?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有邊際、無門戶、人我之見。所以我們學佛人的心量要大起來,不要心胸狹窄、小氣。 道教里有德行人,有一種表現,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鶴髮童顏。頭髮雖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潤很細。為什麼?就是一種道德感召的變化。雖然是白髮,但頭髮並不幹枯,而且有光潤之氣(並不是擦發臘),他的毫毛、頭髮會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開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單頭髮放光,而是全身都可以放光,每一根汗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毛孔都與眾不同。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髮轉黑,齒落重生。道教也有齒落重生的境界,不過不能全身毛孔放光,這是不同處。你們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識?不需開五眼,就憑凡夫肉眼,只要你是個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善知識?是否有德行?人若無德行,是面生橫肉,非常討人厭的!

推薦閱讀:

真正學佛的人,惡報來了他不怕
凈空法師談學佛修行的總原則及如何是真正修行集要
這是在學佛,還是在學魔?學佛居士的可悲之處
雪廬老人凈土選集-述學語錄--學佛網
學佛的人很多,大多都在學校門外,沒進門

TAG: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