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衡與水運渾天儀的發明

張衡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製造水運渾天儀的人。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

張衡的《渾天儀圖注》是渾天說的代表作。他明確地指出了大地是個圓球,形象地說明了天與地的關係。從晉書中記載得知,張衡的渾天儀是一個直徑約5尺的空心球,上面繪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互成24度角的黃道和赤道,黃道上還表明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緊附於天球外的有地平環和子午環等。天體半露於地平環之上,半隱於地平環之下。天軸則支架在子午環上,其北極高出地平環36度,天球可繞天軸轉動,這就是渾天儀的外部結構,它形象地表達了渾天思想。

張衡還利用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把計量時間用的漏壺與渾象聯繫起來,即利用漏壺的等時性,以漏壺流出的水為原動力,再通過渾象內部裝置的齒輪系統等傳動和控制設備,使渾象每天均勻地繞天軸旋轉一周,從而達到自動地、接近正確地演示天象的目的。此外水運渾象還帶動一個稱作「瑞輪冥莢」的巧妙儀器,製成機械日曆。傳說冥莢是一種奇妙的植物,它每天長一片葉子,到月半共長15片葉子,以後每天掉一片葉子,到月底正好掉完。「瑞輪冥莢」就是依照這種現象進行構思,用機械的方法使得在一個槓桿上每天轉出一片葉子來,月半之後每天再落下一片葉子來,這樣就可以知道月相。

張衡的渾天儀雖然還不能完全自動地表演日月星辰的運動,但是,用一個機械系統來取得與天球旋轉相同步的機械運動,這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張衡與地震測量技術的進步

張衡在洛陽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觀測和記錄地震的儀器。

我國東漢時期的地震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公元92至125年(漢和帝永元四年到漢安帝延光四年)的30多年間,較大的地震就發生了26次,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了掌握全國各地的地震動態,張衡在前人積累的地震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在公元132年(陽嘉元年)成功地製造出了地動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製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都柱」(一個倒立的慣性擺),柱旁有「八道」。儀器外部嵌有八條龍,布列八方,龍頭朝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由機械裝置連通,每條龍嘴裡有一銅球,龍頭下,對應有八隻蹲著的銅蟾蜍,張嘴向上。每當地面振動時,都柱便因地面的強烈振動而傾斜,觸發機關。地動儀中「都柱」的靈敏度極高。

張衡的地動儀是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的偉大發明,它比西方同類儀器早約1700多年。


推薦閱讀:

說專職盜墓的「摸金校尉」是曹操發明的,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尊劉貶曹」是政治神學的歷史發明?
中醫的「用藥發明」 診病用藥忌諱一覽表 藥性總義 用藥學問 隨症加減用藥
靈感來源於魚刺,早期只在宮中流行
世上首輛「獨輪」摩托問世 18歲發明者駕車飛馳

TAG:發明 | 張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