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當代青年不要由「龍種」變成「跳蚤」
[摘要]錢理群經常想起詩人海涅的一句話:「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錢理群認為,當一個青年用利益來支配自己的時候,他非常容易由龍種變成跳蚤。
「莫言說自己是講故事的人,其實我也是。今天我就講講我和青年交往半個世紀的故事。」最近,著名學者錢理群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行的「錢理群作品精編系列」見面上如是說。
「錢理群作品精編系列」將由三聯出版社出版,擬分11冊,分為專著和文集兩種。系列整合收錄了作者主要的學術專著和隨筆,它既是對錢理群學術思想的階段性總結,也試圖呈現出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目前,已出版4種包括《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世紀心路—現代作家篇》、《精神夢鄉—北大與學者篇》。
面對台下的年輕讀者,錢理群說:「我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是在1968年,到現在也有34年了,能夠支撐到現在,與青年讀者的支持是直接相關的。」
「我的角色是青年和魯迅之間的紐帶橋樑」
「如果你到北京大學問錢理群是誰,北大學生會告訴你,就是那個講魯迅的。」錢理群笑著說。
談及為何堅持幾十年講魯迅時,錢理群給出3個理由:第一,魯迅是一個很「真」的人。在充斥著謊言和欺騙的當下,需要這種「真」。第二,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語言的大師。第三,魯迅在中國文化里是另外一個存在。魯迅會提供另一種存在和一種可能性。正因如此,錢理群堅信青年要讀魯迅。
錢理群出生於1939年,說到自己和青年的交往,他分成了「六代三個階段」,他說:「我非常自豪的是我和六代青年都有交集。大體可分為3個階段:一是40後、50後,二是60後、70後,三是80後、90後。」
錢理群認為,40後、50後的特點,是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60後、70後的青年,與1980年代啟蒙主義的氛圍非常投合。真正關注80後,是在錢理群退休之後,當時社會對80後有爭論,認為他們以自己為中心,責任感不強,但是錢理群選擇為80後辯護。
至於90後,錢理群坦言:「我對他們的思想心理、行為方式越來越不了解,這也很正常,因為代溝必然存在,同時現在青年面臨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我們這代人的經驗。」
「我追求的,是老師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
對於錢理群來說,青年不僅是他的研究和教學的對象,更是參與到他的研究和教學中的重要角色。
「我有個習慣—在準備寫作的過程中,青年的提出問題或意見會被我吸取。我很少用名人名家的言論,而是相當多地引用學生的言論,這構成了我學術著作的一個特點。」錢理群這樣說。
在他看來,讓青年參與到研究和教學中去,是一種師生平等互助的體現。
「我希望自己的言說有一定的說服力、吸引力,但是這種吸引力如果變成控制力,就會導致對學生的壓迫。」
一次經歷讓錢理群印象深刻:一次博士生考試,有個學生一坐下就滔滔不絕地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錢理群數次打斷他,他都不聽。錢理群突然憤怒了,連問了6個問題,他都目瞪口呆答不上來。「但那個學生突然以一種非常失望的眼光看著我時,我發現自己錯了。」
由此,錢理群開始警惕,他感到:「啟蒙主義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啟蒙,一種啟蒙是啟蒙者以真理的化身,向對象灌輸真理,要對方聽自己的,這其實是一種霸權主義。而另一種啟蒙是我追求的,老師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大家都是真理的探討者。」
「有些青年缺少真正的信念、理想和信仰」
在一定時期,青年的思想發生較大變化或偏差,錢理群認為是必然的。他說:「有兩個原因:一是,社會力量比教育力量強大;二是,青年缺少真正的信念、理想和信仰。」
錢理群經常想起詩人海涅的一句話:「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錢理群認為,當一個青年用利益來支配自己的時候,他非常容易由龍種變成跳蚤。
說到現在90後、00後被認為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缺乏文化底蘊的群體,錢理群有著自己的看法。
錢理群提到,此前人們對80後的評價也不好,但現在卻大不一樣。「現在,8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已經被承認。倒是80後又來批評90後,理由差不多:你們不讀書又喜歡罵人」。
錢理群認為:「為下一代人擔心是杞人之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最終得靠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一是要相信青年,二是要相信時間,這是我的兩個基本信念。」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