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勸退師」走俏背後:為何原配小三剩女綠茶婊都被污名化
一邊是以「勇斗小三」為榮的婚姻觀,一邊又是譴責被出軌方「不夠瀟洒轉身」的婚姻觀。在彼此衝撞的觀念里,真正的輸家,是在男權社會話語權下全面失敗的全體女性。近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篇關於「小三勸退師」的採訪報道,一時之間舉座皆驚。網友們吐槽說:「這簡直是電影《分手大師》的新素材,生活果然高於藝術。」其實,這個所費不貲並且「需要專門培訓」的熱門職業,已經不是太陽下的新鮮事。早在2011年,網友們已經熱議過淘寶銷量動輒以數千計的「斬小三符」、「老公回心轉意符」,還有大批購符的買家(以女性占絕對多數)在產品下熱情評價符咒的靈驗,盛讚其保家衛國斗「小三」的功勞。從符咒到職業維婚師,從抽象到具象。這不是一個魔幻主義故事,而是生動的現實。「小三勸退師」一文中明確指出:專業諮詢師的社調反映,與2001年的中國女性面臨配偶出軌時的情況相比,十四年後的她們,反而更隱忍、更多地選擇挽留、以鬥倒第三者(次要矛盾)為守護家庭的勝利,卻不是自由地擺脫出軌配偶(主要矛盾),反倒是十多年前,有更多的女性勇敢地選擇了結束婚姻——這種倒退也許會讓社會學家吃驚。中國女性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女性主義呼聲愈發高漲的大環境下,卻在婚姻家庭觀念上顯得更為保守了。似乎有更多的女性在遵循這樣一個有悖於經濟規律的原則:她們在經濟收入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自立能力空前於女性先輩的情況下開上了歷史的倒車,以「新時代小女人」的群體性面貌出現在歷史的一頁。在「小三勸退師」走俏的同時,一些屬於私人領域的情感事件也在公眾目光下發酵:一紙控訴將一場婚內糾葛推向了社會輿論的高峰。在這篇言辭並不激烈的求助信里,女方詳細揭露了男方與其同事婚內通姦的細節,力指其對於家庭和孩子的不負責任,並且希望師長對於他的男女關係進行嚴肅處理。而男方當事人也洋洋洒洒寫就長篇陳述,反指妻子的無理,極力洗刷出軌指控。原本是一件並不出奇的婚姻問題,卻被多家媒體極盡渲染,成為熱鬧一時的社會事件。而事件中的結髮妻子卻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評價:輿論中的很大一股聲響都在指責她「不夠體面」「吃相難看」,人們紛紛譴責她不能果斷放棄破碎婚姻的「軟弱」,甚至冠之以「前網路時代去單位大鬧的無知婦女」之名。事件中的第三者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理解——在以往,這個角色才是千夫所指。這看起來實在是很矛盾的。一邊是以「勇斗小三」為榮的婚姻觀,一邊又是譴責被出軌方「不夠瀟洒轉身」的婚姻觀;一面是「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即便弱勢方正在遭受嚴重家暴),一面是對情感個體不能慧劍斷情的鄙夷。我們對於婚姻家庭的看法竟然分裂至此嗎?如果抱有正面信念,也許可以把這種割裂現象視為社會轉型中的觀念激蕩,也很尖銳地揭示出了客觀存在的問題:社會群體的分化。一部分人依舊懷有十分傳統的婚姻觀:女人最大的價值在於家庭領域。於是他們會強硬地站到「剩女論」「回歸家庭論」的支持隊列中。另一群人則認為婚姻已經不是一個女性的必須,於是對於她們在感情生活中流露出來的軟弱和糾結,勢要加以激烈的鄙視。努力維繫婚姻可能是「體面」的,但是放棄婚姻同樣也會被認為「不體面」:有一位女性媒體人在離婚時的公開表現非常堅強而有分寸,但是她依舊被人攻擊為「失婚婦女」——優雅轉身、勇敢離婚的女性同樣被視為男權社會中的失敗者。到底什麼才是「婚姻中的體面」呢?到底什麼樣的女性才是「體面的女性」呢?婚姻對於現代中國女性到底意味著什麼?她們在婚姻中期待的是什麼?社會大眾又對她們在婚姻生活里的表現抱有如何的期許和預判?這些問題在我國當代社會都得不到整齊劃一的標準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也認為自己所堅持的信念是正確的。而在這些彼此衝撞的觀念里,「原配」、「小三」、「失婚婦女」、「大齡剩女」、「風塵女子」、「綠茶婊」……個個都可以是污名所指。真正的輸家,是在男權社會話語權下全面失敗的全體女性。微博網友「溯sioux」曾經如此幽了一默:「中國男人很少希望自己的伴侶是堅強獨立的女性,除了打算與她離婚的時候。」如果一個無過錯方女性,在離婚的時候除了第一時間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外,其他訴諸情感和道德的非正式方法,是否都會被認為「不體面」?我們在支持正視婚姻現狀、巧妙保存最大利益的同時,對她們的情感尊重度又能達到多深?什麼樣的女人才不是「怨婦」,除了一言不發以外?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在學界或是民間,都有為數不少的人認同這樣的現狀:在目前的中國家庭婚姻生活里,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勞動,且並不被法律保護其價值,也更多地作出了個人犧牲,比如放棄個人在公共領域裡的追求。「女權不是新女德。不要因為提倡女權而主動進行女性群體的特定的自我審查和自我規範,並因為這種道德性的審查放棄了對弱勢人群的救濟。」這是另一位微博網友的倡議。能發聲談論和推動中國女權運動發展的多是中產城市女性,談得更多的是「保持自己獨立人格的基礎上爭取更多公共領域的許可權」,講究的是精緻的革命。這個群體如果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同胞姐妹們的處境,就很容易被某種階級性的「審美偏見」束縛,將自己剝離於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女性同胞之外。也許在短時間內,這種「中國式婚姻觀」的割裂依舊會持續存在,而身為女權主義者的我們,無論婚否,首要的任務還是對彼此有著更多諒解、同情、關愛和互助之心。
推薦閱讀:
※綠茶?白茶?傻傻分不清楚
※一眼識別「綠茶婊」,並教你如何幹掉她
※普洱是紅茶?鐵觀音是綠茶?喂別再搞錯了!
※教您品綠茶
※告訴你夏季保存綠茶几大招!-頭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