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納蘭詞中的春天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愣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愣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於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菩薩蠻·春雲吹散湘簾雨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

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

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

通篇白描寫景,而景中情,情中景,相融相諧。此中之景都是從閨閣里望中所見,都是傷情人眼中的凄迷生悲的景象,可謂「不洗鉛華,而自然淡雅」。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

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春情只到梨花薄』,不寫悼亡而悼亡之傷隨梨花的凋落自然流露,寄情於景,將內心的感情表達得自如而清晰。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

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

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詞人在上闋寫的是眼前所見之景,意境凄涼,是詞人傷春心境的真實寫照。下闋傷春之情溢於言表。

菩薩蠻·春花春月年年客

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

只為曉風愁,催花撲玉鉤。

娟娟雙蛺蝶,宛轉飛花側。

花底一聲歌,疼花花奈何。

不是傷心人,難訴相思意。也只有納蘭那樣的傷心人,才會道出「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之如此傷感絕句。憐惜著春的到來,卻又怕春的短暫,但終不免春的離別。而那個曾經令愚欣喜快樂卻又令愚痛苦傷感的春天,也永遠定格於愚的記憶之中。真的是「花底一聲歌,疼花花奈何。」無論你如何珍視疼惜愛憐那花兒,可花兒終是凋謝枯萎了,只留下那些如夢般的碎片,飄散在那個塵世的春天。

河傳·春淺

春淺,紅怨。

掩雙環,微雨花間。

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

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憶當時,垂柳絲。

花枝,滿庭蝴蝶兒。

此詞寫微雨濕花時節,閨中女子的一段難以訴說的柔情。微雨花間,門掩雙環,香銷夢還,彈淚無言。下片前三句嘆往事皆非,空作相思。後三句言當時與所愛者相會之情景,又浮現在眼前。全詞以形象出之,極纏綿婉約之致。

謁金門·風絲裊

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

一鏡濕雲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裡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

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此篇寫法別緻,即以樂景寫哀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凸現了傷春意緒,傷離哀怨。上片寫清曉雨霽,水天青青,柔風細細。這本應該是一片令人振奮的風光,但詞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轉,露出了心中的苦澀。過片點明煩惱之由,即夢中曾與伊人相守,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故生惆悵,難以排解。結二句直發胸旨,表達了孤寂的情懷。

赤棗子·風淅淅

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

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這一篇還是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寫春愁。以春日之風雨烘襯,遂不單自憐幽獨,且懷思之情又添,由愁濃而致似夢非夢的幻覺生起了,這是一種朦朧恍惚的境界,這境界表達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惆悵。小詞深而婉,清麗自然,若「花間」詞語。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

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

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這首詞寫樓頭思婦的愁悶。落花如夢,春天過去了;夕陽西下,一天又過去了。她一直在孤獨地等待。閑得無聊,便教鸚鵡念他留下的詩。最後一句,生動地表現出思婦的心理狀態。

浣溪沙·楊柳千條送馬蹄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

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

信回剛道別多時。

納蘭曾多次過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駕赴湯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駕巡視盛京、烏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於何時,很難確知。不過從詞中「誰與換春衣」來看,可能作於康熙二十一年春末。這首詞仍是表達了厭於扈從生涯,思念家園、思念閨中人的情懷。大約與本篇寫作同時,還有詩《密雲》、及詞《採桑子·居庸關》等作。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

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

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此詞上闕寫作者騎馬游經春堤,堤岸與春水之景;下闕寫歸來面對櫻桃宴時落寞的心情。詞中的意象「嚙膝」、「菱絲」、「新燕」等將詞人春風得意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十分真切。

赤棗子·寄語釀花風日好

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

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

此篇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寫春愁春感,寫其春曉護眠,嬌慵倦怠,又暗生自憐的情態與心理。

溫馨提示 中國好詩詞

推薦閱讀:

走過冬天,便是春天
上課命盤-夾縫掙扎的春天(老師論命的實例)
描寫春天的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留守兒童的春天(二)
春天在哪裡

TAG: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