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對夏蓮居《大乘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開示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16:11

我們現在採取的本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是一個會集本(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 現在有少數人分別執著很深,所謂是成見很深,尤其是對於在家居士,總是要小看了半截。出家人在外面弘法利生,真的是佔便宜,大家對你能生起恭敬心。居士上來講經,講得再好都要打對摺,聽眾在心裡恭敬心生不起來。除非比出家人講得好要超過十倍,下面聽經的才會點頭。你講的跟出家人一樣好,人家對你是搖頭,不點頭。會集經本亦復如是,如果這個會集本是出家大德做的,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說話;它是在家居士會集的。這個事情說起來也很奇怪,三種會集本全是在家人做的。 第一個會集本,是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做的;第二個會集本,是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做的;這是第三個會集本,夏蓮居老居士做的。王龍舒的本子,搜集在《龍藏》裡面,日本的《大藏經》也搜集這個本子。古時候祖師大德的著作,如果被收進《大藏經》,那就是說在當時那個時代里高僧大德,都肯定你的著作是沒有錯誤的,可以流傳給後世,這才能入藏。入藏,那是一個高度的標準,至善的標準。王龍舒居士,實在講也非常的遺憾,在他那一個時代,他所看到的《無量壽經》的原本只看到四種,《大寶積經》裡面這一種,他沒有看到。由此可知,當時經典得到非常不容易。因為在宋朝那個時候,依舊是手抄本,印刷術還沒有發達,沒有發明。經卷都是手寫的,數量當然是很有限,所以《大寶積經》這一份他沒見到,他只依四種原譯本會集。《大寶積經》裡面還有一些經文,其它四種裡頭沒有的,他就沒有看到了,因此他的會集就不圓滿。同時他在會集的時候,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將經文原文改動了幾個字。當然在他來說這是無可厚非,以他學佛的功夫,悟入的境界,文字的造詣,那都是屬於上乘的。但是這個例子不能開,例子開了,後代的人看到前面祖師可以隨便改動經文,後人也照這個樣子辦,這個人改一句,那個人改兩個字,經傳下來之後就面目全非,所以經文是決定不可以改動。這是印光法師對他的批評,對他這一個作法是相當不滿意。祖師批評有他的道理,希望正法能夠常住世間。清朝末年魏默深的譯本,魏居士五種原譯本他都看到了,所以他的會集確實超過王龍舒的本子。但是對於原譯本的取捨,有些不太妥當的地方,同時也有將原譯的文字改動,這是印光大師也有批評,也不滿意。正因為這個原因,夏老居士發心做第三次的會集,避免前面兩種譯本的過失,他做得格外謹慎。我們在前面序文裡面看到,序文是梅光羲居士做的。這一品經,夏老邀請慧明老法師跟梅光羲居士,三個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會集成這一品,才知道他們是多麼的慎重。三位大德,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品經,非常認真,非常謹慎,還得求佛菩薩加持。而實際上這三位大德,我們細心的去揣摩都是再來人,不是凡夫。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這是在這個時代出現,會集成這麼一個完善的《無量壽經》。它的作用,就是要普度末法九千年當中的眾生,幫助這些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記住,佛家講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跟現在西方人,西方宗教講的不一樣。西方世界宗教講,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們佛法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還長得很。九千年之後,佛法沒有了,滅法時期。滅法,人就很痛苦,苦在哪裡?苦在沒有人教導。這一種苦難的狀況,我們現代人如果頭腦冷靜一些,也能夠想像得幾分。今天社會動亂,可以說是舉世之人,無論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狀況,精神生活都很苦悶,都不能夠安定下來,這是什麼原因?說實在的話,遠遠的比不上古人。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感嘆到人與禽獸相差幾希。人是動物,跟其它的動物有什麼兩樣?人之所以能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受教育,其它的動物沒有受過教育,真正的差別就在此地。人受的是什麼教育?受的是做人的教育,所以懂得做人。但是近代這幾十年來,這個教育沒有了,西方沒有,在中國也沒有了。人要是不懂得做人,人就跟禽獸沒有兩樣,人就會做出禽獸的事情來,於是社會就不安定,我們生命財產沒有保障。這些禽獸小動物,他出去覓食,他會不會被別的禽獸吃掉?很難講。他出去能平安回來嗎?靠不住。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亦復如是,所以生命財產沒有安全感。這是我們捨棄古聖先賢的教育,招致的後果。如果古聖先賢的教育,影響力要是蕩然無存的話,那就是滅法時期。每一個人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妄想,隨順自己的習氣,自自然然會做出許許多多所謂損人利己之事,那這個社會還得了嗎?現在在我們地球上,同修們有假期都喜歡到國外去旅遊,你們走過許許多多地方,回來還是新加坡好,我問過許多人都有這個感覺。新加坡好在什麼地方?人民守法,規規矩矩的過日子,規規矩矩的工作,這種精神,這種生活習慣,你從小就培養成的。換句話說,新加坡的教育,還有一點人情味在裡頭。比過去那是差多了,但是比起其它國家地區,還保存著有相當的成分。這就是說,是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推動,在教導他的人民,知道怎麼過日子,知道怎樣工作,知道怎樣處世待人接物。所以這個地區雖然很小,它安定,雖然也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能夠彼此和睦相處,這就很難得了!今天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上從領導人下至群眾,都希望有個安定的社會,有個繁榮的社會,有個和平的世界。天天在嚮往,天天在希求,能不能得到?那就要看我們是不是要重視人倫教育這一樁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多元文化。往生到那裡去的人,我們現在換個名詞,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從十方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的人,那麼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為什麼能在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相安無事,和睦相處?過著真善美慧的生活,令人羨慕。再告訴諸位,我們在這個經典裡面,諸位從頭到尾仔細去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沒有聽說西方極樂世界哪個作帝王,哪個作總統,沒有,也沒有看到部長。經文裡面也沒有告訴我們,那一邊有軍隊、有警察,沒有,統統都沒有,人民生活過得那麼好。由此可知,這不是政治問題,這也不是軍事問題,經濟、科技那邊也都沒有,都沒提到。但是提到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可重要了。什麼事情?教學。阿彌陀佛與諸大菩薩天天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一切移民到那邊去的人,天天跟阿彌陀佛學習,跟諸大菩薩學習,生活不亦樂乎。我們再回頭看看,《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我們才真正覺悟到,諸佛剎土裡頭只做一樁事情,用我們的話來說,辦好教育。什麼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在我們世間教育種類很多,我們把這一樁事情看作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而在諸佛剎土裡面,只有這麼一樁事情,所以我們稱它多元文化的教育就夠了。這一樁事情做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人都稱心,人人都滿意。尤其是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法藏菩薩這一篇報告,這四十八願是他的報告,完美到極處。當然我們能想像得到,法藏比丘當時在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講堂,面對著世尊,面對著大眾,做這個詳細報告,那個詳細的程度,可能超過我們此地百倍、千倍都不止,我們在他前面學習狀況能夠體會得到。他跟他的老師學習的時間千億歲,他的修持五劫,所以他的報告時間一定很長很長。世尊為我們介紹,那只是介紹報告裡頭的精華,他那一篇報告的目錄而已,四十八願目錄,不是全文。所以這個目錄裡面,字字句句當然含無量義,這是我們一定要能夠理解的。至於五種原譯本裡面,願文多寡差別很大。漢譯、吳譯只有二十四願,願二十四章,魏譯、唐譯這兩種是四十八,而宋譯是三十六,這個差別太大了。所以古人、古大德有個共同的看法,決定是翻經的法師所根據的原譯本不相同,否則的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所以從這三種很大差別,他們判斷傳到中國來的《無量壽經》原譯本,至少有三種。這三種不相同,原本不相同,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這個判斷是有理由的,我們可以接受。為什麼原譯本會有三種?可能有更多種,因為我們的原譯本有七種失傳了,沒有看到,看到之後可能還有很大的差別。於是祖師大德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必定是這一部經講過很多次。這是一個推斷,但是也確實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只講一次,沒有重複講第二遍的。《無量壽經》既然是多次宣講,那個用意就不一樣。如果不是對我們修行證果,有非常重要的關係,世尊決定不可能一部經、一個法門講好多遍。所以集結也就照樣集結下來了,流傳到中國才有許多不同的原譯本。從這一個地方來觀察,我們就了解,世尊對於這一部經是多麼重視。隋唐古大德推崇這一部經,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因為原譯本有這麼多,內容參差這麼大,而且當時的人獲得多種的譯本又相當困難,所以有心人就發心做會集的工作。王龍舒居士他開端,集所有會集本之大成為一個本子,讀這一個本子,所有譯本你統統都讀到了,對於我們修凈土的人方便太多了,我們要感恩。夏蓮居這個本子,印光法師沒有見到。印祖如果見到這個本子,我相信他一定點頭,這個會集得好。經本不是不能會集,會集是可以的,會集也是應當的。我們曉得王龍舒居士往生是預知時至,他是站著往生的。諸位看看《龍舒凈土文》,這個本子前面有一張畫像,王龍舒居士站著往生的像。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會集是有罪過的,王龍舒居士怎麼能站著往生?從這一點就給我們做了一個證明,他替阿彌陀佛做了一樁好事情,對佛教、對眾生做了巨大的貢獻,他會集得沒錯。 蓮池大師,這是我們中國人最敬佩的一位凈宗祖師,他在《彌陀經疏鈔》裡面,《彌陀經疏鈔》的確是大著作,引用《無量壽經》,幾乎是超過一半的文字採取王龍舒的會集本。這就是說明蓮池大師對龍舒會集本肯定。從這一些事迹,我們對這個本子,必定要生起信心。有一些人誹謗,總不外是有意無意;有意,那就是他別有意圖,我們就不必說了;無意,那是聽人家誹謗,人云亦云,那是屬於無意的。這些都不可以採信,我們要堅定信心。 這個會集本文字不多,這個義理,五種原譯本的意思,圓圓滿滿的包括在其中。他將漢、吳所譯的二十四願,魏、唐本子裡面的四十八願,宋譯的三十六願,給它會合起來,會集成這一章,會集成這一品。而它的分段,大段二十四章,本經的段落是二十四章,小的目是四十八願。這是古來原譯本的數字,都顧及到了。所以近代的一些大德們,都讚歎這個本子是《無量壽經》的善本,最圓滿的本子,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非常幸運。 我們跟阿彌陀佛有緣,跟夏老居士也有緣,夏老居士肯定是大菩薩示現的,決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會集不了這麼圓滿。他來到這個世間,實在講,就是為我們做這一樁事情。 一行感言: 佛的弟子有出家和在家,出家是比丘,在家是居士。都是佛的學生。居士同比丘唯一不同的就是服裝,一個穿職業裝,一個隨便裝,有時候也穿海青。對於一個能持菩薩戒的居士,他的修為和見地不見得就比出家人低,一個人智慧的高低,和出家與否沒有關係。科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有幾個是出家的人呢? 會集典籍也是這樣,《論語》也是孔老夫子的徒弟們會集的,會集者也都不是出家人,誰又說他們會集得不好呢?兩千多年以來,還不是得到了所有讀書人的讚歎和推崇!學生要有成就也不見得非得親自跟老師學,孟子人稱亞聖,他出世時,孔夫子的骨頭恐怕都爛掉許久了,他還不是照樣依照孔夫子留下來的典籍學習而後覺悟成就嗎? 現在好多學佛人對於居士的言論和書籍不屑一顧,殊不知,這些能夠敢把言論發表出來的人,對於因果也是十分明了的,誤導眾生的果報在地獄,他們也是比一般人更清楚!文章的發表,典籍的註解,經典的會集,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首先文字上一字未改動,全是佛說。其次,文字優美簡潔流暢。三者,重要的部分一點未少,略去無關緊要的一些文字,對於學習者,更容易上手更得力更有效。第四,多人會集,會集者慧明老法師跟梅光羲居士都是當時佛學泰斗,大經會集不是一個人的智慧。第五,更明了,更簡潔,會集本章次分明,一目了然,更有利於學習和流通。第六,這個本子就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等於五種原譯本全都讀了。 學佛的人都有智慧,能否對本會集本生起信心,自然可以辨別。凈空老法師,世間難得的高僧大德,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真實履行者,也許會讓一些佛弟子內心感到不舒服,這也純屬正常,因為畢竟大家都是人嗎?老法師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釋迦牟尼佛慈悲,在佛法滅盡了,還將《無量壽經》留世一百年,最後能留下來的,肯定是夏蓮居的會集本,為什麼?「所以近代的一些大德們,都讚歎這個本子是《無量壽經》的善本,最圓滿的本子!」「這個本子好,文字淺顯容易懂,段落層次分明,讀起來爽口。而且將五種原譯本裡面的教誨,可以說是圓圓滿滿都摘錄在其中,沒有遺失,沒有脫漏。這個本子就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等於五種原譯本全都讀了。」這就是原因。 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非常幸運。能夠遇到凈土法門更是幸運,能夠遇到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更是難得稀有!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經典語錄全集(2)
凈空法師:「我」是什麼意思?
凈空法師:損人就是損己,愛人就是愛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凈空法師:極樂世界的美好殊勝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二十三)中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