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慕麟:香港米老鼠到底為何「減肥」?

幾日來,一則有關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新聞登上香港媒體的重要版面。不是有新遊覽區落成,不是門票又加價,而是樂園進行了開業十年多來最大規模的裁員。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迪士尼樂園這次裁員規模不多於100人,包括在園區工作超過十年的「開園元老」,涉及都是後勤支援人員,主要是中高層行政管理職位,前線員工未收影響。各人即時被解僱,按年資獲得離職補償金。工會及政府勞工處表示沒有收到員工求助。樂園發言人表示,樂園不時檢視業務需要,為樂園長遠發展建立良好基礎。

香港迪士尼樂園本年度將新開的「鐵甲奇俠」園區效果圖

港迪士尼樂園爆最大裁員潮引揣測

訪港遊客人數繼續下降,香港旅遊業、零售業表現不見起色。「多事之秋」,香港迪士尼樂園也並不平靜:2月公布的2015財政年度業績,樂園由盈轉虧,連賺三年後錄得1.48億港元的虧損;就在上月,帶領樂園扭虧為盈的行政總裁金民豪以個人理由辭職,由樂園運營副總裁劉永基接任。

一時間,媒體議論紛紛,從各個角度揣測原因,有的談香港-內地關係的大背景,有的分析旅遊業和迪士尼全球布局的小背景。

在當前背景下,香港迪士尼樂園爆出開業來最大規模裁員潮確實顯得有些敏感。有媒體報道,員工人心惶惶,擔心再有下一波裁員潮。香港立法會旅遊業界議員姚思榮表示,迪士尼應交代裁員原因以釋除公眾疑慮,若迪士尼決定停止投資香港的樂園,特區政府應考慮把預留作擴建的土地收回,改與其他景點合作。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則促請作為樂園股東的特區政府叫停裁員。還有報章將裁員與樂園行政總裁換人聯繫起來,指美國迪士尼逼退本土派的金民豪,安插美國幫,新官上任後即清洗本土員工。

實際情況真是如此令人不安嗎?至少有前線員工表示,她以及她周圍的同事對這次裁員並沒有什麼特別反應,或感到震驚。一來裁員主要針對裁掉的是中高層職位,前線員工沒有受到影響有限。再者,裁員的傳聞早已傳開一直都有,並不是突然殺個措手不及訪港客日漸下降背景下的裁員也是意料之中,與更換行政總裁更沒有關係。事實上,香港迪士尼的而且裁員舉措行動也一直都有,去年就曾有整個部門遭到裁撤 。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十周年,但被指十年成績單不及格。

十年成績單不及格 米老鼠形象受損

迪士尼樂園在香港本地輿論中的形象並不如她所創造的一個個卡通人物般可愛、善良。提到本地另一個主題樂園——香港海洋公園,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關於老香港的美好集體回憶,關於公園董事局前主席、「蘭桂坊之父」盛智文與香港共進退的故事。相較於這個土生土長的親兒子,迪士尼這個外來領養的孩子似乎總是在犯錯誤,受到批評。

樂園開業初期就被批評管理不接地氣,「大美國主義」盛行。如樂園不想經本地旅行社銷售門票,旅行社想從迪士尼訂票,需先交數額龐大的保證金。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指出,迪士尼樂園部分管理層不了解香港,除了和旅遊業界關係一般,更不懂得與香港傳媒相處,經營和宣傳經常碰壁。

事實上,這並不是迪士尼樂園第一次表現出水土不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迪士尼在巴黎開設歐洲第一座樂園時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如樂園內禁止飲酒,令習慣於在午餐和晚餐喝酒的歐洲人感到不滿。迪士尼以為星期一遊客會少些,星期五遊客會多些,但實際情況卻是相反。迪士尼發現遊客高峰期和低谷期數量相差巨大,因此在低谷期需要解僱一部分員工,而這又違反了法國的勞動法律。

而另一個重大文化衝突是迪士尼錯估了法國人以及歐洲人的熱情,以自身文化為傲的法國人不會像日本人一樣為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瘋狂,甚至將其視為美國的文化侵略。一系列錯誤預判和經營不當導致巴黎迪士尼樂園開幕初期錄得巨額虧損,之後通過調整產品價格,修改樂園名稱,改變針對歐洲大陸不同國家遊客的行銷策略等措施,樂園狀況才逐步改善。

不過當美國米老鼠初來香港時,她顯然沒有吸取之前的教訓。樂園開園前發生食環署衛生督察進園檢查食品衛生被要求除帽及拆除帽徽事件,惹來多方批評。樂園首任行政總裁羅賓遜曾私下表示,未能適應香港傳媒進取式的報道,需求助本地的公關。2006年春節期間樂園因入場人數爆滿,於中午提早關門拒客。樂園的經營安排和應對遭到本地輿論的口誅筆伐。不少遊客擔心被拒入園,紛紛轉往其他景點,如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剛來香港的印象分就沒有及格。

領養這個孩子,香港政府是用了納稅人的真金白銀,花了大價錢,迪士尼樂園的成長表現更為引人關注。樂園自2005年開業連虧六年,直到2012年首次錄得利潤1.09億港元,2013年擴大至2.42億港元,2014年達到最高的3.32億港元,但2015年又轉為虧損。由於資金要重新投入用於擴建,所以作為樂園大股東的香港政府即使在盈利年份也未獲分紅。另一股東美國迪士尼公司雖也未獲分紅,但根據協議每年可收取專利權費用和管理費,有媒體以公開資料計算,近5年的管理費已有約2.5億港元。

2009年7月,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迪士尼擴建協議,允許香港政府將62.5億港元的貸款轉換為股份以支持迪士尼樂園發展。香港政府變相又用公帑為迪士尼投了一筆錢,協議被形容為形同「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

輿論質疑港府與迪士尼公司合作協議不公,而被寄予厚望的迪士尼樂園表現也不如預期。港府當年引進迪士尼希望能帶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但從2005年到2014年,9年樂園入場人數從未達標,總數5180萬較港府1999年的預期6117萬少了15%。9年來樂園累計為香港創造651億港元經濟增加值,也較預測的721.9億少了10%。201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十周年,本地媒體指迪士尼樂園十年成績單「肥佬」(不及格),有報章發表評論稱,香港這十年學費已經交夠。

裁員控成本 香港米老鼠需調整

迪士尼樂園在香港的形象既然如此糟糕,無怪乎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就引人揣測,何況是開業至今規模最大的裁員。有旅遊業界人士表示,裁員最直接的動因還是需要控制成本,因為上一個財年樂園轉盈為虧,整體訪客量也下降。面對壓力需要作出調整,裁撤冗員,將不必要的業務外包,減輕資產負擔。預計這只是一系列調整和重組計劃的開端,未來其他新舉措會隨著樂園擴建,新表演項目推出,新酒店開幕等逐步出台。

不管裁員背後原因為何,調整是有必要的。香港的這隻米老鼠從當初萬眾矚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到如今星光漸暗,形同雞肋,想必也有一番心路歷程。如何調整經營思路,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擴展客源,降低對內地遊客的依賴?如何增強遊客體驗,提升忠誠度?如何長遠規劃而不僅僅關注眼前利益?這是迪士尼樂園應該思考的,也是作為樂園股東的港府應該思考的,也是目前處於低潮的香港旅遊業應該思考的。待下份成績單出爐若還未見起色,保不齊人們又會猜測香港米老鼠出了什麼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推薦閱讀:

國內有實力挑戰mickey mouse,hello kitty的是哪個動漫人物?

TAG:香港 | 減肥 | 米老鼠 | 老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