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新成果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新成果 萃智(北京)工業技術研究院 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李 靜 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廣泛吸收當今世界各種知識創新成果,特別是在消化吸收前蘇聯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基礎上,經再創新而創立的具有中國特色並以中國理論話語體系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為指導,深入研究當代新情況新問題,分析發展矛盾新挑戰所得出的新結論新解答,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新發展新成果,同時,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也把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在人工事物領域推進到了數據化分析、工程化應用和模型化運行的新階段新時期。 世界人口急劇增加,走向現代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發展的要求空前強烈,但自然資源供應趨緊,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與自然的矛盾日趨尖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以闡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探索人類的生存方式為己任的馬克思主義者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為武器,深刻分析這一時代特徵,認為問題的根源仍在於人類發展需求的無限性與自然資源供應和環境承載力有限性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在於創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方式。人類改造自然以滿足自身需求而形成的人工事物,既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產物,也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工具,既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自然屬人化的結果,是人與自然的橋樑和中介。創新新的生存方式,就是要創新新的人工事物和新的人工事物的生產和運行方式。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人工事物的一般特徵和發展總方向,概括和總結人工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路徑和方式方法,從而揭示了人類創新活動的基本規律和技術路線,形成了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深化、豐富和發展。 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深刻揭示了人工事物的一般特徵和發展總方向,深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本質和運動規律的認識,為人類的創新實踐指明了方向 人與自然的矛盾集中地體現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結果和中介——人工事物上。人工事物是指由人設計、由人製造(設立)、由人操作(參與運行)並為人服務的人造物體和組織機構。它是構成人工世界的基本材料。人工事物是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研究的基本對象。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首先揭示了人工事物的基本屬性即一般特徵,這就是任何人工事物都具有功能性、物理性、有害作用和人工性這四個基本屬性。這四個屬性就是人工事物的本質。人工事物的功能性是指人工事物所具有的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屬性;人工事物的物理性是指人工事物所具有的物質要素和要素之間的工作原理;人工事物的有害性是指人工事物在生成和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對人和外界有害的作用的屬性;人工事物的人工性是指人工事物來自於人的意志和行為的屬性。人工事物的功能性反映了人工事物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物理性是人工事物的物質載體,反映了人工事物的條件性,有害性是人工事物在一定技術機制條件下的必然伴生物,反映了人工事物技術機制水平的局限性,人工性是指人工事物來源於人的創造,反映了人工事物的來源性。人工事物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物質技術基礎,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構成人工自然的物質基礎,是人改造自然的產物和積累。人類的實踐活動在本質上來說就是創造人工事物,豐富發展人類世界。滿足人和社會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是人工事物的功能性。人和社會的需要是無限的,因而對人工事物功能性的需求也是無限的,但是人工事物的物理性來源於自然資源的供給和人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在人類發展歷史的任一時空點上,這種資源供應的量都是有限的。人工事物產生的有害性是一定技術機制條件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種有害作用要靠自然界自身的凈化能力(環境承載力)來吸納和凈化,這種能力在一定時空點上也是有限的。若人工事物在一定時期產生的有害作用大於自然界自身的承載能力,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環境就會被破壞,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便會受到影響。人工事物雖產生於人的意志和行為,但人的意志和行為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技術規律。因此,人工事物的四個基本屬性就構成了人工事物的兩組基本矛盾,第一組,人工事物的功能性與物理性和有害作用之間的矛盾;第二組,人工事物的人工性與物理性之間的矛盾,第一組矛盾的實質是人的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供給、環境承載力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是人與自然的矛盾在人工事物上的反映。第二組矛盾的實質是人的主觀性與自然和技術規律的客觀性之間的矛盾。在兩組矛盾中第一組矛盾是主要矛盾,第二組矛盾是次要矛盾。隨著人口增加,發展要求提高,人類對物質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自然資源的供給趨緊,環境承載力有限,表現在人工事物上就是人工事物的功能性與物理性和有害作用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人類要求越來越多(好)的功能性,同時又要求越來越小的物理性和越來越少的有害性。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認為,正是人工事物自身的這一內在矛盾推動了人工事物的進步和發展,也由此揭示出了人工事物的發展總方向是:人工事物的功能性÷(人工事物的物理性+人工事物的有害性)→∞,也就是說人工事物的功能是朝著無窮大(好),而其物理性和有害性是向著越來越小、越來越少直至最終從物理形態上徹底消亡的方向發展,即人工事物發展的最終方向是「功能俱在,結構消失」。當然,這是一個無限逼近的過程。這一思想對人類的創新實踐活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由此決定了人們在現實創新活動中「功能盡有,資源盡用」的的指導思想的確立。並以此作為創新活動的行為準則,創新的工作標準和創新成果的檢評尺度。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更進一步揭示了人工事物發展進步的基本路徑,這些路徑有矛盾化、理想化、動態化、協調化、曲線化、分合化、微型化和自動化八種模式。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關於人工事物發展進步模式思想的提出,第一次將人的創新活動從「盲目的黑暗中的摸索」和「毫無確定性的隨心所欲的想像」中拉出來,徹底擺脫了創意的產生依靠「靈感」 和「頓悟」的束縛從而使其變得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提出創新的實質就是解決人工事物的內在矛盾,改變人工事物功能性與物理性和有害性之間的比率,提高人工事物的理想度,也就是尋找實現既定功能的最小手段。 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深刻揭示了人工事物的內在規定性即普通屬性,深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質與量的規定性的認識,為人們全面客觀認識事物提供了基本標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其質的規定和量的規定,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所謂質是事物內部所固有的規定性,這種規定通過一事物與其它事物的聯繫表現為事物的屬性和特徵;量也是事物固有的一種規定性,它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次序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人要認識和把握具體事物的存在,首先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質和量這兩種基本規定性及其統一。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通過大量的分析研究和歸納總結,更進一步揭示出了人工事物普遍所具有的質和量這兩種基本規定,這就是人工事物的重量、長度、面積、體積、速度、作用力、應力或壓力、形狀、結構穩定性、強度、作用時間、溫度、光照度、能量、功率、能量損失、物質損失、信息損失、時間損失、構成事物的物質的量、可靠性、測試精度、製造精度、事物對外部有害因素的敏感程度、事物自身產生的有害因素、事物的可製造性、事物的可操作性、事物的可維修性,事物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事物構成要素的複雜性、事物監控與測試的難易性、事物運行的自動化程度、事物的工作效率。這一體系的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對於事物質和量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回答了困擾人們已久的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即一個正常的人工事物要保持和運行它的基本的功能,應該具備或應該具有哪些最普通的屬性或特徵,即應該具備或具有哪些最基本的質和量。要改造世界,就要全面客觀地認識世界,要創造人工事物,就要全面客觀地認識和把握人工事物的質和量,認識和把握人工事物的各種屬性和特徵。把握了哪些?把握了多少?才算是「全面」「客觀」地認識或把握了事物?以前人們並沒有基本的標準。第二個問題即人工事物多種多樣,不但形態各異,作用不同,而且領域有別,差別極大,它們有沒有共同的屬性和特徵?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關於人工事物普通屬性的提出科學地回答了這些問題,它具有內容上的最大概括性和形式上的多樣性,因而具有廣泛的普遍性,這也為創新原理的普遍適用性奠定了基礎。 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深刻揭示了人工事物的發展形態,深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質量互變規律的認識,為人類的創新活動提供了基本指南 馬克思主義質量互變規律認為:任何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的。事物運動變化是通過量的變化和質的變化表現出來的,是在量變與質變的相互交替中展開的。量變是指事物數量上的增減、場所的變更以及組成要素排列方式的變化等;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從原先的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的兩種基本形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更進一步分析了人工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形態,具體化描述了人工事物兩種變化形態的基本過程。揭示了人工事物的技術生命周期。人工事物的功能隨著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但人工事物的物理性決定了人工事物的性能極限,即人工事物的既定物理性所提供的人工事物的功能是一定的。當任一人工事物產生後,人們追求其功能的提高,首先是在維持其基本物理性的前提下,通過對其物理性的改善調整來實現的,即通過對原有因素數量的增減,參數的變動、人工事物所處位置的移動以及原有要素排列組合次序的調整來實現。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將此稱為改善式創新。改良式創新能使人工事物在保持其基本的物理性不變的前提下使人工事物的功能性提高。這種創新方式鮮明地表現了事物量變的特徵。改善式創新是在一人工事物產生後最基本的創新方式,它具有節約資源、節省時間、涉及面小、簡便易行、效率較高的特點。在不斷的改善式創新中,人工事物的物理性趨於完善,然而,事物的物理性完善之日也是該事物的功能到達極限之時。在人工事物的物理性所能提供的人工事物的功能性到達極限以後,改善式創新就將失去作用,即再多的改善式創新都不會再提高人工事物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要再提高人工事物的功能,就要尋找新的物質要素,採用新的工作原理,建立新的工作載體,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將此稱為突破式創新。突破式創新具有涉及面廣,投入較大,不確定性較高,複雜程度高等特點。這種創新方式鮮明地表現了事物質變的特徵。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把人工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概括為包含有四個階段的人工事物技術生命周期,技術生命周期內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徵和對人的活動的不同要求。對於創新實踐來說,在人工事物未到達性能極限前進行突破式創新會浪費資源,但在人工事物到達性能極限後仍進行改善式創新同樣會浪費資源。如何合理地把握這一臨界點?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給出了具體的參數標準,針對物質產品領域,創新理論指出:專利的數量、專利的質量、性能參數、投資收益為四個基本參數,分析這四個參數的變化就能較為準確地判斷任一人工事物所處技術生命周期的某一階段,從而決定採用何種創新方式進行創新。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關於人工事物技術生命周期和兩種基本創新形式的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關於質量互變規律的原理在人工事物領域推進到了數據化分析和模型化運行的新階段,為人們在創新實踐中準確定位人工事物技術現狀並選擇正確創新方式提供了指導。 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深刻揭示了人工事物的基本矛盾和常規矛盾,深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為人們準確認識問題,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馬克思主義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規律。它揭示了事物內部固有的矛盾性,說明了事物聯繫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正是以這一基本原理為指導,在兩個層面上揭示了人工事物的矛盾以及這種矛盾運動導致的事物的發展趨勢,並為在創新過程中分析複雜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工具。在第一個層面上即事物的本質屬性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認為:正是人工事物功能性與物理性與有害作用之間的矛盾推動著人工事物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的運動,使其最終終朝著「功能俱在,結構消失」的方向發展,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也由此揭示出人類創新活動的指導思想。在第二個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通過對人工事物普通屬性即其質和量的總結概括認為:正是人工事物的這數十個普通屬性提供和支持了人工事物的基本功能的實現和運行。但這數十個普通屬性也同樣保持著非常複雜的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貫通,又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和相互分離的關係。在這種複雜的矛盾關係中,當統一性主要方面時,事物就保持平衡和正常運行,當對立性處於主要方面時,事物就不能保持平衡和提供基本功能,由此構成了人工事物的一干多組矛盾類型,這些由人工事物普通屬性相互衝突所形成的矛盾類型形成了一個簡明直觀的矛盾矩陣圖。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把這些矛盾劃分為多因素矛盾和單因素矛盾兩大類,多因素矛盾或稱技術矛盾,指由兩個屬性之間的衝突所形成的矛盾,單因素矛盾或稱物理矛盾是指由兩個相互衝突的要求在一個屬性上出時所形成的矛盾。創新理論認為,創新就是提高一個人工事物的理想度,其實質是改變和調整人工事物有關屬性的參數,而改變和調整必然會使改變的參數和原來的參數形成一個距離差,距離差的出現代表著問題的發生,只有解決問題消除距離差才能實現創新目標。而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分析問題就是要找出問題的原因,能否找出原因,準確分析問題關鍵是看能否找到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關於人工事物普通屬性矛盾關係所構成的矛盾矩陣為科學分析問題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它告訴人們創新對人工事物的改進和提升,必然導致問題的發生,問題的出現說明在人工事物內部屬性之間發生了衝突並形成了矛盾,只有找出這個矛盾,才能找出發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從而對症下藥,消除矛盾,才能解決問題,實現創新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就是提出目標,分析問題,尋找矛盾,消除衝突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中關於人工事物本質矛盾的論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關於矛盾普遍性的認識,即人工事物的本質矛盾伴隨韱始終和所有方面。本質矛盾的運動決定了人工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而關於人工事物普通矛盾的論述則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認識,即人工事物的特殊矛盾是人工事物在不同階段或不同方面具體屬性之間的衝突,普通矛盾的出現代表著人工事物具體問題的發生,普通矛盾的解決則代表著人工事物具體的發展和進步。 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深刻分析了人工事物常規矛盾的運行過程,高度概括了常規矛盾的解決途徑,深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普遍聯繫的思想,為人們的創新活動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方式方法 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在總結了人類大量的創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人工事物的常規屬性所構成的一千五百多組常規矛盾,高度概括了解決這些矛盾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也稱為解決規範矛盾的創新原理,這些方法有:分割方法,抽取方法,局部質量方法,非對稱方法,合併方法,普遍性方法 ,嵌套方法,配重方法 ,預先反作用方法,預先作用方法,預先防範方法,等勢方法,逆向思維方法,曲面化方法,動態化方法,彈性化法,多維化方法,機械振動方法,周期性動作方法,有效作用連續性方法,緊急動作方法,變害為利方法,反饋方法,中介方物,自服務方法,複製方法,一次性用品方法,機械系統替代方法,氣體與液體結構方法,柔性外殼或簿膜方法,多孔材料方法,顏色資源方法,同質性方法 ,拋棄與再生方法,物理和化學狀態變化方法,相變方法,熱膨脹方法 ,加速氧化方法,惰性環境方法,複合材料方法。這些方法的貫徹實施實際上是一個既定時空中物質要素和相互作用力的資源分析和組織過程。在一個特定時空中一個給定人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質要素,物質要素所具有的各種屬性;物質要素相互產生的作用力,作用力所具有的各種屬性;人工事物所產生的功能,功能所具有的各種屬性;在這個時空中已介入(已存在)和可介入(可參與)的場,場的屬性,各種要素的可變物,場的延伸(如水的要素就可看作它具有氣的可變物和冰的可變物,氧的可變物和氫的可變物等等)。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特彆強調的是在資源分析和組織中要特別關注在物質形態上常被人們忽略的因素和作用力如(重力場和磁力場)。它們肉眼不可見,但不等於不存在。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普遍聯繫的基本觀點,解決人工事物常規矛盾的方法的實質是建立或解除,強化或縮小某種聯繫,以獲取或消除,強化或縮小某種作用力,以實現我們的創新目的。上面所述的四十種方法是建立或解除,強化或弱化某種聯繫的具體途徑和選擇方向。這些方法高度概括,普遍適用。同時面對當代多要素大規模多功能複雜人工事物,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提出了由具體問題→標準問題→標準解→具體解的創新方式和創新流程。其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具體問題首先把該問題轉換成一個創新理論體系中的標準問題,再按照該體系中標準問題所對應的標準解確定出標準解,將此標準解還原到具體問題的時空物場條件中去研製出具體解。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從特殊、具體到一般、普遍,再由一般、普遍到特殊、具體的認識規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歸納了人工事物的一般規律性,包括一般性矛盾和一般性矛盾的解決方法。在創新活動中努力找出具體對象中的一般性矛盾,再根據該一般性矛盾對應的一般性方法,結合具體對象的具體條件予以具體解決,就能解決問題,實現創新目標。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科學發展,即依靠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是支撐科學發展的重要科學。堅持用這一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就能使我們在科學發展中堅持客觀性,避免主觀性,掌握全面性,克服片面性,減少盲目性,增強預見性。讓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光芒照亮創新驅動的康庄大道! |
推薦閱讀:
※三墓理論的應用
※常用香料常識及調香基礎理論
※理論上人能活多少年?
※(12)命理論證:frequancy
※大道太極拳理論和實踐問答(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