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祖:當胡適遇到蔣介石 自由主義與威權體制難相容

汪榮祖:當胡適遇到蔣介石 自由主義與威權體制難相容

汪榮祖

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著名近代史學家,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著有《蔣介石評傳》,《史學九章》等。

主題:當胡適遇到蔣介石--論自由主義的挫折

主講人:汪榮祖

主持人:歐陽哲生

主辦: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時間:4月9日

編輯:周東旭

汪榮祖(1940年3月7日-),著名近代史學家。原籍安徽旌德,生於上海,長於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2003年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2008年任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著有《史家陳寅恪傳》、《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蔣介石評傳》(與李敖合著)、《史學九章》等。

自1927年始胡適與蔣介石糾纏一輩子

「胡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他想影響蔣介石,但是最後失敗了,而且引起蔣介石極大反感」

近年來,蔣介石手寫日記出現,收藏於斯坦福大學,很多中外學者都能使用。胡適日記已經出版。日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來了解這兩位(編者註:蔣介石、胡適)在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當然,他們的日記絕對不是我們所謂的私密空間,換而言之,以兩個人的名氣,不可能認為日記將來不會給後人看。蔣介石如此,胡適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到胡適日記中,有很多地方打叉叉,假如是私密空間,又何必有所隱秘?

胡適與蔣介石周旋一輩子,日記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兩位人物。從胡適的日記可以知道,他們兩人的關係是從1927年開始,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胡適參加婚禮。我想在那個時候,胡適也許知道蔣介石,大概並不認識蔣介石,蔣介石也不一定認識胡適。胡適去參加婚禮,可能是因為宋子文的關係。從1927年開始,一直到1962年,胡適去世,兩個人糾纏一輩子,關係從來沒有斷過。

資料圖:1958年蔣介石與胡適在台北「國民大會」

在台灣沒有一個人敢在蔣介石旁邊翹二郎腿,這張照片的意義在於胡適和蔣介石是平起平坐的,表面上蔣介石也和顏悅色。但從日記中可以看到,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

我今天講這兩個人的關係,重點放在「自由主義的挫折」議題上。蔣介石日記中提到胡適的部分,有的相當不堪,所以很引人注目。兩人關係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自由主義的挫折,什麼是自由主義的挫折?胡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他想影響蔣介石,但是最後失敗了,而且引起蔣介石極大反感。

胡適不等於自由主義的代表

「胡適將范仲淹所寫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等同西方的言論自由;西方言論自由,爭取個人私領域的思想,不容外力干涉,不惜以死維護自己思想,與"冒死直諫以抱君恩』是很不相同的」

我必須說,胡適不等於自由主義的代表,可以說他是自由主義中的一個代表人物,他的自由主義是不完美的。蔣介石毫無疑問代表著威權體制,所以兩個人相遇也就是自由主義對威權體制。一個是自由主義者,一個是威權者,有矛盾,也有合作,藕斷絲連,從來沒有間斷。

胡適作為一個學者,除了宣揚杜威的實驗主義,在哲學上並沒有重大建樹。專門研究杜威哲學的吳森發現,「胡適打著杜威的旗號,而葫蘆里賣的葯是胡適自己煎制的,和杜威本來的藥方相差很遠」。胡適的名聲並不是來自於學問,而是來自於新文化運動,推行白話文,以及畢生倡導民主與自由,成為中國自由主義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胡適對自由主義的理解,有時候很令人困惑。胡適說「自由主義里沒有自由,那就好像長坂坡里沒有趙子龍,空城計里沒有諸葛亮,總有點叫不順耳」,這話我覺得很奇怪,怎麼自由主義裡面沒有自由,長坂坡怎麼可能沒有趙子龍?而且他說「自由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各民族的大運動」,這一點我也覺得非常困惑,據我的了解,自由主義是西方文化的產物。

胡適將范仲淹所寫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等同西方的言論自由,「不自由,毋寧死」,兩者表面上看起來有點類似,其實內容很不一樣。西方言論自由,爭取個人私領域的思想,不容外力干涉,不惜以死維護自己思想,與「冒死直諫以抱君恩」是很不相同的。

胡適認為孔子、孟子、老子都是自由主義者,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重要的自由主義傳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給讀書人一種寶貴的自由主義精神。這是對近代自由主義的誤解。自由主義不可能從一個封閉的思想系統中開出,即使在西方,自由主義也要到近代才發揚光大,真正走向建設民主政治的路子。

以胡適的學術與思想背景,應該知道自由與平等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說不允許一個人以特權加諸其餘之人,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中國傳統專制體制中,又如何出現自由與平等?

胡適的自由主義並不來自於中國傳統,主要是從美國帶回來的,內容是美國式的自由民主。胡適早年對美國總統威爾遜極其崇拜,學威爾遜的笑容,曾自拍「威爾遜之笑」的照片,以做留念。胡適對美國民主的崇拜,主要在於選舉,由公民自由選出領導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胡適是杜威的信徒。杜威的基本主張是民主素養需要依靠教育來培植,強調教育有深入人心的優勢,可以形塑正在成長過程當中的年輕人,他認為民主素養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實現的,要經過教育,教育需要時間。

胡適認為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不是主義對主義,而是問題對主義。胡適說實驗主義只是一個研究問題的方法。他這種說法過於簡化,失去了真相,杜威的哲學絕不只是方法,而是具有豐富的內容。就民主而言,杜威的方法不是研究問題,而是充分討論與批判議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全體人民必先具備相當的教育,最終形成共同的民主生活方式,這不是一下形成的,要經過教育的過程。

不過,胡適對民主與自由的信念,將民主自由作為一生信仰,終身不移。

在胡適眼中,蔣介石既好戰又獨裁

「胡適在1929年忍不住嚴厲批判國民黨,挑戰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甚至稱這一學說可以做一斑不學無術的軍人政客的護身符」

胡適如何追求民主自由?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強調「訓政」,以「三民主義」為教條,要求思想統一,勵行一黨專政,沒有言論自由。胡適認為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倒退,因而在1929年忍不住嚴厲批判國民黨,挑戰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甚至稱這一學說可以做一斑不學無術的軍人政客的護身符。

胡適發表《人權與約法》,公開譴責國民黨摧殘自由思想,壓迫言論自由,妄想做到思想統一,並要求廢止一切鉗制思想的命令、制度、結構,這等於直接挑戰當時的政權。可以看到,胡適在這一時期所爭取的,就是所謂言論自由。

他批判後果如何呢?1929年8月29日《大公報》以「侮辱總理、背叛政府」為題加以報道。教育部在國民政府的壓力下,於10月4號訓令中國公學懲處胡適,胡適當時任中國公學校長。蔣介石也親自在1929年10月10號,也就是辛亥革命18周年紀念會上,警告「穢言亂政」的後果。胡適在1929年成為國民政府的反動分子。

在胡適的眼裡,蔣介石既好戰又獨裁。胡適注意到蔣介石不僅對黨外獨裁,對黨內元老也獨裁,他將胡漢民被幽禁在唐山的新聞大量剪貼在日記中。1930年11月,胡適重回北大任教。

胡適進入蔣介石圈子一心一念規勸

「事實上,蔣介石暗中仿效義大利的"黑衣社』,德國的"棕衣社』,大搞"藍衣社』,其領袖獨裁與一黨專政呼之欲出」

1931年,胡適就從國民政府的政敵變成諍友。1931年11月11號,胡適接受由宋子文推薦的財政委員會委員,作為教育家的代表。我覺得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逐漸進入蔣介石的圈子。

不少自由派學者像蔣廷黻、錢端升、吳景超、丁文江等,因為「九·一八」的影響,都主張獨裁專制,振興國家,認為一個國家太弱,會受到外界侵略,中國需要一個強人。胡適把持得很好,獨排眾議,反對獨裁,我想民主自由是他的信念。

當時法西斯主義是很受歡迎的,因為德國、義大利都因為法西斯主義而強盛起來。事實上,蔣介石暗中仿效義大利的「黑衣社」,德國的「棕衣社」,大搞「藍衣社」,其領袖獨裁與一黨專政呼之欲出。

胡適明知蔣介石一直搞獨裁,但他進入蔣介石的體制,本著支持現政府的信念,一直站在蔣介石的一邊。胡適當然不可能盲從蔣介石,而是一心一念的想要規勸蔣介石,希望他不要越權侵官。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9月,蔣介石派胡適作為特使,飛越太平洋到歐美去遊說。1938年7月20號,胡適接到蔣介石電報,要他出任駐美大使,考慮7天後才答應上任。

大使要服從命令,可胡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覺得有的事情不應該去說,說出來會很丟臉,很難做下去。1942年9月18號,胡適離開華府,辭掉大使一職搬到紐約。蔣介石想要為胡適另謀官職,胡適一概婉謝,他知道蔣介石的官不好做,也不願意放棄獨往獨來的自由,以便毫不拘束的說話。

戰後,胡適回到中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國共內戰使自由主義派人士大失所望,蔣介石執意打內戰,殘酷的高壓政策使很多知識分子成為反蔣人士。胡適與很多自由主義派,走的不是一條路,繼續支持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希望蔣介石能夠拯救政權,推行民主立憲。

國共內戰爆發後,可以說胡適與蔣介石就風雨同舟了。1948年12月15號,蔣介石派專機把胡適從北平接到南京,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胡適對司徒雷登說,蔣介石雖然有缺點,但還值得支持,希望美國人支持蔣介石。

在蔣介石威權下只有胡適敢糾正其錯誤

「胡適對蔣介石說,"我要打倒的只是孔家店的權威性與神秘性,世界上任何思想與學術,凡是不允許人家懷疑與批評的,我都要打倒』。換言之,就算是蔣介石,我也要打倒,只是胡適沒有說出來」

胡適從1931年被蔣介石接見之後,一直支持蔣介石政府。胡適到美國以後,與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並沒有中斷聯繫。

蔣介石與胡適有共同的反共意識,這使他們結合在一起,但是方法不一樣。胡適認為民主自由才是反共的利器,要反共就要強調民主自由,而蔣介石認為要反共就要集中意志,在他的領導下才能夠成功。

1954年,胡適回到台灣捧場,參加第二屆「總統選舉」,力挺蔣介石,並說沒有人比蔣「總統」更為適合領導政府。蔣介石當選後,胡適又公開說,今後6年是民主最艱難困苦的階段,只有蔣先生能克服一切困難。結局可以說是賓主皆歡,蔣介石與胡適皆大歡喜。

胡適得到鼓勵後,繼續發表自由主義的主張,並願意回台灣長住。蔣介石連任,心情非常愉快,1957年便主動任命胡適為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於1958年1月1號出任院長,4月10號舉行盛大的就職典禮,蔣介石親自出席並致辭。當時大陸正在清算胡適思想,所以蔣介石就讚美胡適的人品與道德。

在典禮上,胡適針對蔣介石的一些說法,提出不同意見,也就等於不贊成蔣介石的說法。蔣介石講話從來沒有人反駁,所以當時很難堪。胡適提出不同意見,其實很平實,沒有什麼的,不過在蔣介石的威權下,也只有他敢糾正其錯誤,他說,「總統」,你錯了。

根據胡適秘書的說法,蔣介石當時還提到胡適提倡「打倒孔家店」的事,認為現在的胡適應該不會再有這樣的看法。胡適聽到後立即回答,「我要打倒的只是孔家店的權威性與神秘性,世界上任何思想與學術,凡是不允許人家懷疑與批評的,我都要打倒」。換言之,就算是蔣介石,我也要打倒,只是胡適沒有說出來。

這已不僅僅是在糾正錯誤,而是有一點「搶白」。蔣介石聽後,立刻站起來要離開會場,幸虧陳誠硬是把他拉住坐下來,才化解緊張不愉快的場面。當時外面不知道詳情,胡適的膽識與蔣介石的容忍一時傳為美談,但是,假如不是陳誠勸阻,人民傳說的可能就是蔣介石的另一種形象。

實際上,蔣介石在私底下極不容忍。日記中蔣介石說胡適糾正他的錯誤是狂妄荒謬,不講是非曲直的,不理會胡適的辯駁是不是有道理,而是牽扯到個人的恩怨。他說自己待胡適太好,才會有求全之毀,甚至抱怨當年派專機把他從北京接出來,胡適居然不知報恩。這又透露出蔣介石的心態,大家以為把胡適接出來是為了惜才,他是北大博士,而蔣介石認為這是他個人對胡適的恩惠,希望胡適能夠領悟恩情效忠,合力反共。蔣介石一貫視自己等同國家,為國效忠就是要替他效忠,而且不容異議的效忠,作為自由主義的胡適又如何能做得到?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到自由主義與威權主義難以並存。

威權體制與自由主義不能相容

「胡適中年以後選擇與當政者建立關係,因而進入蔣介石的圈子,目的無非是想在體制內改變威權體制」

我覺得蔣介石有「蔣存國存,蔣亡國亡」的偏執想法,由他來領導才能夠繼續,所以在連任兩屆以後,他堅持要繼續做領導人。前兩任有憲法依據,所以胡適可以支持他,第三任根本是違憲的,胡適難以認同,很天真的希望蔣介石明白宣布不再選第三任,樹立政權和平轉移的風範。胡適想要與蔣介石單獨密談,但蔣介石拒絕。

蔣介石認為胡適沒有資格反對他連任,更斷言胡適在配合美國人,因為美國人講民主自由也不希望他連任。胡適不希望蔣介石連任,並不是要國民黨下台,其實胡適是一個蠻溫和的人,他說可以由「副總統」繼任,還是國民黨政權。蔣介石就在日記中說,胡適非珍愛於領袖,胡適希望陳誠當「總統」,並不是真愛陳誠,而且一口咬定胡適想操縱政治,斷送國脈。胡適到死都不知道蔣介石這樣子罵人。

胡適也在不願與蔣介石公開決裂,假如說他堅持反對蔣介石第三任,那就決裂了。他不得不默認,所有為蔣介石連任的解套動作,也參加了他認為違憲的選舉。

胡適赤手空拳怎麼能夠與鐵下心來的蔣介石對抗?他沒有辦法對抗,然而如王世傑所說,當時的台灣只有胡適曾經直率的反對蔣介石做第三任「總統」,全台灣除了胡適沒有第二個人。

蔣介石當選第三任「總統」後,在日記中奚落胡適,說「此乃其觀望美國政府之態度而轉變者,可恥之至」,蔣介石認為胡適最後去參加選舉是轉變了,其實胡適並沒有變,而是不得已。這充分顯示自由主義在威權主義下的無奈與悲哀。

胡適中年以後選擇與當政者建立關係,因而進入蔣介石的圈子,目的無非是想在體制內改變威權體制。蔣介石表面上非常禮遇胡適,希望胡適為其所用,但我覺得雙方的期盼都沒有達成,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威權體制與自由主義在意識形態上不能夠相容,因為意識形態不能相容,胡適希望改變蔣介石的願望也是徹底失敗。

推薦閱讀:

單身:衣食住行里都充滿自由的氣味
財務自由很難嗎?是的,很難!但是不去實現你會更難
陳純:中國自由保守主義的黃昏
如何看待香港的網路自由?
滿嘴自由和人權的人,為何不去沙特鬧革命?

TAG:體制 | 自由 | 自由主義 | 胡適 | 主義 | 蔣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