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技術
中醫醫療技術手冊---小兒推拿技術
本文摘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中醫技術手冊》,共十一篇,九十三章,涵蓋中醫各項技術。是為加強中醫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促進中醫醫療技術發展和臨床應用,提高中醫臨床療效,保障醫療安全。不斷提升現有中醫醫療技術水平,拓展中醫醫療技術適用範圍,並注重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成果,開發一批技術水平高、臨床療效好的中醫醫療技術,並逐步形成中醫觀念牢固、技術水平高、臨床療效好、創新能力強的中醫醫療技術人才隊伍。
編輯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療技術協作組
主編:王國強
小兒推拿技術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於小兒特有的腧穴上,治療兒科疾病的推拿醫療技術。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異。因操作手法方向、輕重變化而有補瀉之分。適應的病證包括腹瀉、便秘、疳積、遺尿、發熱、咳嗽、夜啼、驚風、麻疹等多種病證,也用於小兒保健。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手法
1.推法
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著力於施術部位上,沿皮膚表面做單向直線或弧形推動的手法。用於小兒時,多以指、掌等置於施術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壓力,沿皮膚表面做單向直線或弧形推動。如果直接在皮膚上操作,需要塗抹介質(即用油、水、膏、粉等潤滑物質作為中介後,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帶動皮下組織為宜。以下各種推法均要遵循這一要求。
(1)直推法
用拇指橈側或指面,著力於施術部位,餘四指置於對側或相應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壓力,依靠拇指掌指關節運動帶動手指運動,沿皮膚表面做單方向直線推動。或以中指羅紋面、示中二指併攏,或示指、中指、無名指併攏後的羅紋面等部位著力於施術部位,腕關節伸直,依靠肘關節的屈伸活動帶動手指運動,使手指掌面沿皮膚表面做單向直線推動。頻率大約200~300次/分,用力均勻,始終如一。
(2)分推法
用兩手拇指橈側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兩旁作分向推動;或作「∧」形推動。
(3)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
(4)合推法
以兩拇指羅紋面自穴兩旁向穴中推動合攏。
2.揉法
見經穴推拿技術。
3.摩法
用掌心或併攏的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指面附著在體表做輕柔緩和的環形運動的手法。
4.捏脊法
捏法之一。用拇指指端橈側緣向頭部方向頂住脊柱或脊柱兩側皮膚,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節橈側緊貼脊柱兩側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
5.搗法
用中指指端著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側指間關節的背側著力,作有節奏的叩擊穴位的方法。
在臨床治療的實際運用中,上述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單獨或組合運用,也可以選用屬於小兒推拿技術的其他手法或複式操作,比如黃蜂入洞、開璇璣、運土入水、運水入土等,視具體情況而定。
(二)常用小兒特定穴
1.坎宮: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
2.天門(攢竹):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3.耳後高骨:耳後高骨下凹陷處。
4.天柱骨: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5.乳根:乳頭下2分。
6.乳旁:乳頭外旁開2分。
7.脅肋:從腋下兩脅至天樞處。
8.腹:腹部。
9.丹田:小腹部臍下2寸與3寸之間。
10.肚角:天樞穴下2寸,臍旁兩側的大筋。
11.脊柱:大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線。
12.七節骨:第四腰椎棘突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
13.龜尾:尾椎骨端。
14.脾經:拇指末節羅紋面(或拇指橈側緣自指端到指根)。
15.肝經:示指末節羅紋面。
16.心經:中指末節羅紋面。
17.肺經: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18.腎經:小指末節羅紋面。
19.小腸:小指尺側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20.大腸:示指橈側緣,自示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21.腎紋: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處。
22.腎頂:小指頂端。
23.四橫紋:掌面示、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24.小橫紋:掌面示、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25.掌小橫紋:掌面小指根下,尺側掌紋頭。
26.胃經: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或大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27.板門:手掌魚際部。
28.內勞宮:掌心中,屈指時中指、無名指之間中點。
29.小天心: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30.運水入土、運土入水: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拇指處為土,小指處為水。
31.總筋:手掌面腕掌關節橫紋中點。
32.大橫紋:仰掌,手掌面腕掌關節橫紋。近拇指端稱陽池,近小指端稱陰池。
33.左端正:中指甲根橈側赤白肉際處。
34.右端正:中指甲根尺側赤白肉際處。
35.老龍:在中指背,距指甲根中點上1分處。
36.五指節:掌背五指第一指間關節。
37.二扇門:掌背中指根本節兩側凹陷處。
38.上馬:手背無名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39.威靈:手背二、三掌骨歧縫間。
40.精寧:手背第四、第五掌骨歧縫間。
41.膊陽池:在手背一窩風上3寸處。
42.一窩風: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43.三關: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44.六腑: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45.天河水: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46.遺尿點:手掌面,小指遠端指間關節橫紋。
除以上穴位之外,針灸的穴位也在小兒推拿中得到應用,相關的穴位參見針灸技術中的穴位部分。
二、常見疾病的小兒推拿技術
(一)小兒泄瀉病(嬰幼兒腹瀉)
是由外感時邪,或內傷乳食而致大便次數增多的疾病。如病久不愈,常可導致疳症。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5次,多達10次以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湯樣,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重者腹瀉及嘔吐較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神萎、皮膚乾癟、囟門凹陷、目珠下陷、啼哭無淚、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少量紅白細胞。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生長,或分離輪狀病毒等。重症腹瀉有脫水、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健脾助運,化濕止瀉。
【操作步驟】
1.補脾經:用拇指面在患兒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或沿拇指橈側緣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的直推,300~1000次。
2.補大腸:用拇指橈側緣自患兒示指尖向虎口直推成一直線,300~1000次。
3.揉中脘:用指端或魚際在患兒臍上4寸的中脘穴作按揉法,3~5分鐘。
4.摩腹:用示、中、無名三指指面或手掌掌面在患兒腹部作逆時針方向的摩法,5分鐘。
5.推上七節骨:用拇指端橈側緣或示、中二指面沿患兒尾椎骨端至第四腰椎棘突成一直線,自下向上直推,300~1000次。
6.揉龜尾:拇指端或中指端在患兒尾椎骨端作揉法,300~1000次。
7.捏脊:用拇指指端橈側緣向頭部方向頂住患兒脊柱或脊柱兩側皮膚,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節橈側緊貼患兒脊柱兩側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5~7次。
8.揉足三里:用拇指面在患兒犢鼻下三寸脛骨旁開一橫指的足三里穴作揉法,60~200次。
(二)小兒咳嗽病
由外邪襲肺,肺失宣肅而致咳嗽的病症。其長期不愈者為慢性咳嗽。多見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為主要癥狀,多繼發於感冒之後,常因氣候變化而發作。好發於冬春季節。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濕性羅音。X線攝片示肺紋理增粗。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補脾益肺,寬胸理氣,化痰止咳。
【操作步驟】
1.補肺經:用拇指面在患兒無名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300~1000次。
2.補脾經:用拇指面在患兒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或沿拇指橈側緣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的直推,300~1000次。
3.按天突:用中指端在患兒天突穴作揉法,60次。
4.揉膻中:用中指端在患兒兩乳頭連線中點的膻中穴作揉法,60~200次。
5.揉中脘:用指端或魚際在患兒臍上4寸的中脘穴作按揉法,3~5分鐘。
6.揉乳旁、乳根:用示、中兩指指面分別在患兒乳頭旁開2分及乳頭下2分處的乳旁、乳根穴同時作揉法,60次。
8.搓脅:用雙手掌面在患兒兩側脅肋下相對用力自上而下搓動,30~50次。
9.揉肺俞:用示中兩指分別在患兒第3胸椎兩側旁開1.5寸的肺俞穴作揉法,60~200次。
10.按揉足三里:用拇指面在患兒犢鼻下三寸脛骨旁開一橫指的足三里穴作揉法,60~200次。
(三)小兒遺尿病
是由肺、脾、腎、膀胱等臟腑功能失調,水道失約所致的,年齡在3周歲以上,睡中小便自遺的病證。可數日1次,嚴重者一日數次。長期不愈可能會對兒童的智力產生一定影響。尿常規檢查無異常。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醒腦補腎,固澀止遺。
【操作步驟】
1.用指端依次按揉百會、足三里、三陰交各約1分鐘,掐遺尿點10次。
2.患者仰卧,醫者用一手中指按人中,另一手示、中、無名指併攏,用三指指腹併攏按丹田。二手同時用力逐漸向下按壓,力度以指下可以觸及腹腔臟器為宜。稍停留後(約5秒鐘)兩手同時逐漸抬起,稍停留數秒鐘後進行可下一次。如此反覆操作30次以上。
3.患者俯卧,醫生用雙手拇指同時用力按壓腎俞穴,力度以局部皮膚凹陷3~5mm稍有痛感為宜。稍停留後(約5秒鐘)兩手同時逐漸抬起,稍停留數秒鐘後進行可下一次。如此反覆操作30次以上。
4.患者俯卧,醫生先在八髎穴處塗少許冬青膏(或抹少許滑石粉),然後用手掌面在八髎穴上作擦法至局部發熱為止。
(四)小兒厭食病
是指小兒因餵養不當、病後失養或先天不足等所致的以進食量少、見食不貪為主要癥狀的病證。學齡前兒童多發,長期厭食可導致形體消瘦、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抵抗力下降等。一般理化檢查多無異常改變。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健脾和胃,助運消食。
【操作步驟】
1.補脾經:用拇指面在患兒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或沿拇指橈側緣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的直推,300~1000次。
2.清胃經:用拇指指面在患兒拇指近端指面作直推法;或沿手掌大魚際外側緣做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的直推,200~500次。
3.運內八卦:用拇指指面在手掌內八卦穴,作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推動,200~300次。
4.捏脊:用拇指橈側緣向頭部方向頂住脊柱或脊柱兩側皮膚,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節橈側緊貼脊柱兩側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5~10次。
5.分腹陰陽:用雙手拇指指面在上腹部的腹陰陽穴,自劍突下沿兩側肋弓下緣作向兩側的分推,50~100次。
6.清大腸:用拇指橈側緣自患兒虎口向示指尖直推成一直線,300~1000次。
8.揉中脘:用指端或魚際在患兒臍上4寸的中脘穴作按揉法,3~5分鐘。
(五)易感兒保健
是因免疫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衡而引起的,經常反覆呼吸道感染,出現咽痛、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常因氣候變化而發作,好發於冬春季節。多見於1~5歲的學齡前兒童。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正常或粗糙。查體:可見咽紅。依據全國兒科呼吸會議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宣肺利竅,通陽固表。
【操作步驟】
1.補脾經:用拇指面在患兒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或沿拇指橈側緣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的直推,300~1000次。
2.開天門:用雙手拇指指面自兩眉之間向上至前髮際的天門穴,做交替直推,100~200次。
3.推坎宮:用雙手拇指指面自兩眉之間沿眉至眉梢的坎宮穴,做分向直推,100~200次。
4.揉太陽:用雙手拇指指面按在眉外梢後方的太陽穴作揉法,2~3分鐘。
5.揉外勞:用指端或指面按在手掌背面正中的外勞宮穴上作揉法,3~5分鐘。
6.揉迎香:用拇示指按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作揉法,2~3分鐘。
7.分手陰陽:用雙手拇指指面自腕掌關節橫紋的手陰陽中央向兩側作分推向動,300~500次。
8.揉風池:用拇指與示指對稱拿揉頭後部的風池穴,10~20次。
9.揉肺俞:用示中兩指分別在患兒第3胸椎兩側旁開1.5寸的肺俞穴作揉法,200~500次。
10.捏脊:用拇指橈側緣向頭部方向頂住脊柱或脊柱兩側皮膚,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節橈側緊貼脊柱兩側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相對輕捏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從龜尾處到大椎穴。5~10次。
以上方法主要在平時患兒未發病時應用,控制易感兒的發生。
三、禁忌症
1.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或傳染病。
2.有出血傾向或有凝血功能障礙。
3.診斷不明的哭鬧、精神不振等。
4.穴位局部有表皮破損者。
四、注意事項
1.手法宜輕快柔和、平穩著實。直接在皮膚上操作時,需要輔助介質。
2.注意手法的補瀉。
3.小兒推拿技術中多數手法屬於皮部經筋推拿技術,部分手法屬於臟腑推拿技術和經穴推拿技術,可以借鑒使用。如有關節功能障礙,需要配合使用關節運動推拿技術或關節調整推拿技術。
推薦閱讀:
※AR技術是什麼 增強現實技術介紹
※安琪釀酒技術60問答
※MicroLED淺析:優勢、技術難點及可實現領域
※連載128:短棍的基本技術1
※超級粉葛高產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