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自學成才,也希望居士自行化他

文:心東

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大師曾提及自己修持凈土的因緣。比如在《復卓智立居士書一》一文中說道:「其修凈業,由彌陀經,凈土發願文,並龍舒凈土文起,絕無一知識開示者。以先師及所交遊者,皆禪家宗旨,光絕不受教導,以自量無此智識,故不敢耳。」

這是印祖為卓智立居士講述自己出家修行及至後來以書信弘法的經歷時,順便提及的。而在另一封書信中再次提起這件事,則是另有深意了:「所幸者凈土一法,於出家學《彌陀經》時,已生信心。實未蒙一知識開示。以當時業師,與諸知識,皆主參究。所有開示,皆破凈土。吾則自量己力,不隨人轉。雖佛祖現身,猶不改作,況知識所說乎?」【《印光法師文鈔》與謝融脫居士書】謝融脫居士一直有志出家修行,但印祖並沒有支持他。在這封長信中,更是反覆講說,希望謝居士不必出家。印祖當時的思想是,認為世道已經亂到不可收拾,隨時面臨生死存亡之憂,所以,修行人應當把了脫生死、往生凈土當作必修課程。

印祖在談到皈依三寶的問題時,也常常把皈依和了脫生死、求生凈土緊密聯繫在一起,指出:「皈依者,皈依佛法僧三寶。以期依教修持,了生脫死,不止如世間拜師而已。」【見《復易思厚居士書》】而當有人不以求生西方為志向時,他都不許人皈依。比如,在《復楊宗慎居士書》中說:「王高氏嫻熟經典,而作不敢妄想生西之說,其心志之卑劣,亦何至於此極。其平日所親之師,亦系盲修瞎煉之輩。使其師知凈土法門,何得長作此想。祈為彼說,若不求生西方,決定不許皈依。」

甚至在印祖看來,求生西方的志願比皈依三寶的形式更加重要。

在《復方聖照居士書九》中,印祖指出,方居士的親友若想皈依,可以就近皈依身邊的僧人;如果一定要皈依印光大師,也可以路過蘇州時,順便來皈依;如果特意來蘇州皈依,就不如寫封信求皈依更方便;假如再讓方居士陪同著來蘇州皈依,那就更不必要了。印祖最後說「凡事均須以簡略省事為妙。」顯然,皈依這件事也在「凡事」之列,也是可以省事的。

可以簡略到什麼程度呢?——只要求生凈土,可以不皈依。

《文鈔》中有多處提到,即使因故不能履行皈依三寶的儀式,但只要發願求生凈土,按照凈土法門的宗旨去修學,也能夠往生西方。比如文鈔中有這樣幾段文字:「至於皈依與否,均無關係。既不肯自屈,還是不皈依好。力修凈業,往生西方,親炙彌陀世尊,更不須以下劣庸僧為師也。光與閣下同是蓮池會中伴侶,不必用此假名字以自屈。」【見《復露園居士書》】

「即彼無心皈依,但能按文鈔所說而修,亦是蓮池海會中人。」【見《復陳士牧居士書四》】

「但認真念佛即已,固不必要皈依於光也。但肯依佛言教修持,均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見《復常逢春居士書十三》】

特別是在《復常逢春居士書六》中有一番話,尤其值得關注。在這篇書信里,印祖告訴常居士,以後如果有人願意皈依三寶,「不妨如儒者拜門生例,拜汝等為師,然不得名為皈依師也」,讓常居士等人負責引導新發心的人持名念佛,求生西方。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印祖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對在家居士寄予了多麼深厚的期望。這一點在本文開篇提到的對謝融脫居士的開示中,看的更清楚了。

在這篇書信的一開始,印祖就讚歎謝居士的同鄉林介生居士,說正是因為他,使得當地凈土法門得到提倡和廣泛流通。接著又針對謝融脫,分析他的資質和當時的時代因緣和僧團現狀,不主張他出家修行,反而鼓勵他「當發大勇猛,發大精進,擔荷此法。取古人宏揚凈土之逗機言論,為鄉里倡。居塵不染,即俗修真。方合融脫命名之義。蓋融脫者,乃和光而不同其塵之謂也。」

當我們站在今天的視角,看印祖當年的這一系列開示,可能不必崖板照搬祖師成規——這也是印祖一貫的思想。比如對於是否鼓勵出家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根據今天的形勢,有新的思路。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也就是印祖對於居士的那種鞭策和激勵。這種力量能讓我們在紅塵中不舍菩提心,不舍護法護教之心,隨緣儘力,弘揚正法。這才是真正的依止祖師,傳承祖師吧?

推薦閱讀:

這5種夫妻,遲早會「散夥」,希望沒有你!
推薦幾道菜給大家,希望年夜飯上你能用到
「三親寶寶」 人類希望or歷史錯誤?
謝霆鋒坦言感情的事最痛苦 並不希望與柏芝離婚
男人娶了這三種女人 註定貧困一生 希望你沒遇到

TAG:自學 | 大師 | 希望 | 成才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