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基礎、本質和由來-4
三
讓機器人擁有人類思維是計算機程序員和工程師們的夢寐所求,也是人類期望走向新人類的夢想。
日前有報道稱,復旦大學或讓機器人產生人類思維方式,對此,我以為並不現實。第一,讓機器人產生人類思維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其關鍵在於,至今為止計算機智能技術的邏輯方式仍處在形式邏輯的層次上。就世界範圍而言,無論在哲學和科學領域都沒有人類意識結構的基礎理論創立,學者們至今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搞清人類思維方式的基本構造和運作方式;第二,在人類思維理論上,至今未見復旦大學有何重大的和新的基礎理論的創立和建樹,打開百度查詢,至今在何為符號、何為概念、何為邏輯、何為意識、何為本能、何為心理、何為認知、何為實踐、何為思維、何為自我意識等基礎問題上,大多見識淺薄只知搬運西方的見解,見不到透徹的理論闡述和新的理論創立,在這樣的情況下說復旦大學或讓機器人產生人類思維方式,實在是一種無稽之談。
要讓機器人擁有人類思維,就必須懂得人類思維是怎樣產生的,人類的思維是在一種怎樣的主體架構中運作的,這樣的主體架構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上的,是按照怎樣的邏輯方式運作的。由此搞清人類思維是怎樣進行認知的,是怎樣產生觀念,思想和自我意識的,是怎樣進行它的精神建構和實踐創造的。
在哲學史上,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探討了思維的基本規則,即形式邏輯,從內涵和外延,歸納和推理,三段論演繹等方面,提出了思維所遵循的規則,邁開了對人類思維方式探討的第一步。但亞里士多德的探討,隨著中世紀的來臨沒有能夠得到進深入的推進,從形式邏輯邁向概念邏輯的探討。
在近代哲學史上,康德在沉思的敏悟中覺察了人類的心靈方式,提出了認識的原理,即心靈提供認識的模版,經驗提供認識的對象,人類是按照自己的心靈方式製作和建構認識的。在康德的學說中,人類的心靈方式有兩個層次,一是知性的時空方式,它賦予經驗對象認知的時空樣式,如形狀、色彩、位置、速度等等的時空樣式;二是理性的判斷方式,它賦予經驗對象認知的量的判斷、質的判斷、關係的判斷和模態的判斷樣式。在康德那裡,人類的一切認識,無論其內容如何,在認知上都是不能逃脫它們的時空樣式和判斷樣式的,因而康德充滿信心地認為,心靈方式是認識的普遍必然的絕對基礎。康德的學說從人類思維運動的規則探討,走向了人類思維主體架構的探討,邁出了哲學的第二步。然而,時代的局限特別是西方哲學的先驗論傳統使得康德學說陷入在先驗論的束縛中,以為人類的心靈方式是純粹先驗的,是先於經驗的,這樣的見解使得康德的視野未能通向生命生命意識方式的進化,從人類意識結構生成的歷史進程中進一步探求人類心靈方式的由來。
繼康德之後,黑格爾的概念論,卡西爾的符號論,以及現代語言分析哲學等,都對人類意識活動的主體架構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見解,但他們和康德一樣都堅守了先驗論的傳統。黑格爾認為概念是先於一切,是不能討論它的身世和由來的,卡西爾認為符號指稱是人類意識結構中的先驗能力,分析哲學認為語言的概念意義是由語言的使用規則所決定的,而語言的使用規則是一種先驗的自我絕對。
西方哲學的傳統是,追求一種先於一切,先於經驗的主體架構,以此為世界的根本所在,知識的普遍必然的絕對基礎,無論黑格爾的概念論、卡西爾的符號指稱還是分析哲學的語言學,都沒有能夠從先驗和經驗統一的更高視野上,走向符號、語言、概念和人類意識結構生成的歷史進程的考察,從歷史進程的考察中,闡明人類意識活動的主體架構和主體架構生成的歷史由來。
這樣,哲學就需要邁出它的第三步,即衝破西方傳統哲學的先驗論束縛,從先驗和經驗統一的高度上解放思想,把視野投向地球生命意識的進化歷史,勘察人類意識結構的生成歷史,以新的求解創立生命意識的進化理論,人類意識的結構理論和新的概念理論,由此揭示人類頭腦中的思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建立在怎樣的載體基礎上的,是按照怎樣的主體架構方式運作的。只有這樣,才能為人類思維方式的機器人製造提供新的基礎理論的支撐。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創造和新的跨越,是需要哲學的引領和基礎理論創立的制導的。
所謂先驗和經驗的統一,其核心思想是:
1、一切先驗的主體架構,包括先驗的生命軀體方式,先驗的意識架構,先驗的本能架構,先驗的感知架構,先驗的認知架構,先驗的實踐創造架構等等,都不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先於一切的,它們都是地球生命體和生命意識的生物性進化和文化性進化的經驗歷史鑄就。一切先驗的主體架構就現成性而言,它們是先驗的;就生成性而言,它們都是經驗歷史的鑄就。
2、先驗和經驗是互為依存和不可分離的,是不能自我獨立的。一方面,一切經驗活動都發生於先驗的主體架構操作;另一方面,一切先驗的主體架構能動都是在經驗中激活和顯現的。
只有緊緊抓住先驗和經驗的統一,我們的思想才能從西方哲學的先驗論傳統中解放出來,走向新哲學高度。
這樣,機器人要獲得人類的思維方式:
首先,要有新的哲學基礎理論的創立,揭示人類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礎上的,是按照概念邏輯的主體架構運作的。而要懂得思維的載體,即概念,就要掃除和顛覆傳統概念理論的謬誤,把概念從物的本質中解放出來,把概念還原為:它是一種以符號為載體的指稱和定義的抽象構造,並由此綻出抽象統攝的思維能動;而要懂得思維活動的主體架構,就要把邏輯還原為思維運作的操作機制,從總體上搞清概念邏輯,從概念邏輯的基本範疇的把握上,即概念構造、概念複合和概念反饋的三大範疇把握上,揭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在怎樣的主體架構中運作的。
其次,要在計算機編程上造就概念邏輯的引擎。而要把概念邏輯代入計算機編程,並沒有現成的方案,需要各種天才的設計和探索,是不會一蹴而就的。只有實現概念邏輯的計算機編程,才能使機器人獲得人類那樣思維方式,在概念邏輯引擎的驅動下,通過概念構造的邏輯方式,運用聲符、圖符和字元,或者電子符號,把感知到的各種對象,轉化為指稱和定義的概念構造和概念能動的統攝。通過以概念複合邏輯的抽象運作,生成各種複合的概念建構和複合之複合的概念建構,產生機器人的觀念、思想、自我意識和各種概念圖像。通過概念反饋邏輯的運作,使機器人擁有概念制導的實踐創造能力,生成機器人自主的概念創造的智慧和能動。而要達到這一切,則需要人類智慧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創造,這樣的創造可能很快就會來臨,也可能要很久才能來臨,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
華為的掌門人仼正非認為:「人類的生產、服務過程可能實現人工智慧化,比如,將來新人類可以一秒鐘讀完莎士比亞,兩秒鐘把美國圖書館的書籍讀完,三秒鐘學完幾百種語言……生存80年,真人類可能就死亡了,但是新人類可以把靈魂和軀體相分離,把『靈魂』放在資料庫,重新換一個機器軀體,就變成80歲智慧的20歲小姑娘;再過80年,它變成160歲智慧的20歲小姑娘……再接下來,它可能還會有千年的智慧結晶。新人類肯定比我們真人類更智慧,讓我們的生產、服務智能化。」由人類到新人類,把靈魂和軀體分開,把靈魂植入機器人,這是新的人類夢想。而它的重要前提是,必須創立人類思維的基礎理論,把人類思維的概念邏輯轉變為機器人的邏輯引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大腦中積累的思維信息傳送到機器人的記憶元件,並在機器人概念邏輯的引擎驅動中完成每一個人類個體靈魂的轉移,使得人類進入新人類的歷史進程。而這樣的前景一旦實現,靈魂和軀體的分離一經出現,生命和意識的定義就將被改變,生命和意識就不再是肉體的專利,身體和意識就將從肉體方式走向電子方式,走向電子生命和電子意識。人類的靈魂之說,也將由此注入新的歷史內容和含義。
推薦閱讀:
※藝術的本質是詩,美是藝術顯現真理的方式——簡釋存在主義美學
※秋吉尼瑪仁波切回憶祖古烏金仁波切: 無別的本質
※什麼是「生意」的核心
※男人說:小三從本質上比小姐更賤
※如何看一個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