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醫學(主治醫師)真題演練(二)
51.患兒,男,2歲,頭痛。CT軸位平掃示雙側額頂部顱骨內板下半月形腦脊液密度,腦實質受壓,中線結構居中。診斷為
A.急性硬膜下血腫
B.雙側硬膜外血腫
C.雙額頂硬膜下血腫
D.雙額頂硬膜下積液
E.雙額頂蛛網膜囊腫
答案:D
52.患者,男,13歲。體溫38.5°C,右腮腺區腫痛,皮膚溫度稍高,略紅,壓痛,軟。CT示腮腺普遍增大,邊緣模糊,密度增高,內有小氣液面。診斷為
A.惡性腫瘤
B.流行性病毒性腮腺炎
C.化膿性腮腺炎,膿腫形成
D.混合瘤
E.囊腫
答案:C
53.患兒,6歲。頭痛、嘔吐、步態不穩。MRI示小腦蚓部、大小約3cm×4cm腫塊影,T1WI呈等低信號,T2WI呈等高信號,D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診斷為
A.血管母細胞
B.表皮樣囊腫
C.腦膿腫
D.髓母細胞瘤
E.腦發育不全
答案:D
54.患兒,男,12歲。癲癇,半年前蛛網膜下腔出血。CT示右顳葉前部有斑點狀高密度,中度強化並見曲張血管影,最可能的診斷是
A.海綿狀血管瘤
B.動靜脈畸形
C.星形細胞瘤
D.動脈瘤
E.腦挫裂傷
答案:B
解析:動靜脈畸形示胚胎時期血管發育的棄常,由供血動脈、崎形血管團和引流靜脈組成。CT上畸形血管團的引流靜脈較粗大,表現為點狀或蛇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多位於腦表面,可夾雜不規則鈣化斑;增強後為明顯強化高密度灶。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55.患者,男,65歲。右側肢體肌力弱,CT示左額頂葉有-2.5cm×4cm混雜密度區,花環樣強化,中線右移位。最大可能為
A.惡性腦膜瘤
B.少突膠質細胞瘤
C.惡性淋巴瘤
D.膠質母細胞瘤.
E.腦結核球
答案:D
56.患者,男,65歲。右肢體運動障礙2天。CT示左中央區低密度,內有斑片狀高密度,診斷為
A.急性腦梗死
B.亞急性腦梗死
C.慢性腦梗死
D.急性出血性腦梗死
E.急性腦出血
答案:D
解析:出血性腦梗死是由於缺血區閉塞血管的再通,梗死區內會有血液通過受損的血-腦脊液屏障溢出所致,其典型CT表現為低密度梗死區內散在斑片狀高密度影。
57.患兒,女,15歲,頭痛2周。CT平掃示左側外側裂池消失,腦室輕度擴大,擬診腦膜炎。進一步檢查的方法是
A.增強掃描
B.冠狀位平掃
C.矢狀位平掃
D.動態掃描
E.CT三維成像
答案:A
解析:腦膜炎增強掃描可見線狀強化。
58.患者,男,75歲。頭痛3.個月,並左側肢體肌力減低,逐漸加重。CT示右額頂葉有一3.5cm×4.0cm混雜密度,中線右移,增強掃描示不規則花環樣強化,其最大可能的診斷是
A.腦膜瘤
B.轉移瘤
C星形細胞瘤
D.少突膠質細胞瘤
E.膠質母細胞瘤
答案:E
解析: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多發生於額葉、顳葉與頂葉,可見較大混雜密度腫塊,實性部分呈高密度,約1/2以上的病例有嚢變,增強時有明顯的均勻強化及「花環樣」強化,為其特徵性表現。
59.患者,男,29歲。頭部外傷,CT示右顳葉前部團塊狀高密度,鞍上池右側變窄、左移。最有可能的診斷是
A.右顳葉血腫
B.右顳葉急性血腫
C.右顳葉血腫,伴腦水腫
D.右顳葉急性血腫並鉤回疝
E.右顳葉血腫並小腦扁桃體疝
答案:D
60.患兒,男,9歲,癲癇。CT示右頂葉表面有一裂隙,向內並延伸到側腦體旁,側腦室外側可見一局限性突起與其相連。最可能診斷為
A.空洞腦
B.腦軟化
C腦裂畸形
D.穿通畸形
E.蛛網膜囊腫
答案:C
解析:腦裂畸形CT上根據裂隙的分離程度可分為分離型和融合型。分離型CT表現為橫貫大腦半球的裂隙,由腦表面直達腦室,皮層灰質沿裂隙兩緣內折,達腦室壁處。融合型表現為橫貫大腦半球密度和灰質相同的帶狀影像,其外端分離,並分別與兩側皮層灰質相延續,局部蛛網膜下腔局限性擴大;內端抵達腦室壁,並有分離,局部腦室兩側緣無皮層內折。
61.患者,頭痛3年。CT示小腦蚓部有一3.0cm×3.5cm髙密度影,明顯增強。第四腦室受壓變窄、前移,第三腦室及雙側側腦室擴大,最可能的診斷為
A.腦膜瘤
B.髓母細胞瘤
C.脈絡叢乳頭狀瘤
D.血管網狀細胞瘤
E.結核
答案:B
解析:髓母細胞瘤起源於小腦蚓部,常突入、壓迫或阻塞第四腦室,引起梗阻性腦積水。CT表現為後顱凹中部均勻一致的類圓形略高密度影,.少數為等密度,呈均勻性強化,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很少有出血、嚢變及鈣化。
62.患兒,男,12歲。頭痛、嘔吐2周。CT示第四腦室擴大,內有菜花樣混雜密度,不均勻強化。最可能的診斷為
A.腦膜瘤
B.髓母細胞瘤
C.脈絡叢乳頭狀瘤
D.室管膜瘤
E.星形細胞瘤
答案:D
解析:室管膜瘤多發生在第四腦室,少數可發生在腦實質內,並以頂枕葉多見,主要發生在小兒和青少年,發病高峰6~15歲。CT表現為等密度腫塊,邊界清,瘤內常有散在點狀鈣化及多發低密度嚢變。絕大多數腫瘤位於腦室內,因此一般不伴瘤周水腫。腦室內室管膜瘤可有種植轉移,引起腦脊液循環通路的阻塞。
63.患者,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縮半年。CT示中頗窩有一4.0cm×5.0cm低密度佔位性病變,跨越到鞍旁,增強後呈均一強化,內聽道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A.三叉神經瘤
B.脈絡叢乳頭狀瘤
C腦膜瘤
D.膠質瘤
E.轉移瘤
答案:A
解析:三叉神經瘤起源於三叉神經,首發癥狀為三叉神經痛,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縮。CT特徵性表現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或呈嚢性,呈均一或環形強化,位於中顱窩或(和)後顱窩;圓形或卵圓形,同時累及中、後顱窩者呈「啞鈴狀」。
64.患者,女,32歲。閉經泌乳半年,CT冠狀掃描示垂體左側可疑低密度灶,直徑約8.0mm。關於影像學分析下列正確的是
A.必須行矢狀位增強掃描
B.延遲掃描顯示病灶最清楚
C.動態增強掃描早期垂體顯示最佳,病灶最易顯示
D.垂體柄向患側移位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E.出現鞍底骨質改變,不管是否與低密度灶有關均應診斷為垂體微腺瘤
答案:C
解析:垂體微腺瘤直徑小於10mm或1.0cm,在冠狀位最易觀察,懷疑垂體微腺瘤時必須行冠狀位增強掃描。增強早期垂體顯示最佳,病灶最易顯示,表現為高度增強的垂體內部局限性低密度灶。由於垂體佔位效應,垂體柄的根部多向健側移位。
65.患者,女,50歲。因漸進性上肢活動障礙伴麻木3個月余。CT平掃及CTM撿查,片中示C1~C2水平髓外硬膜下佔位性病變,呈軟組織密度,病變向右側椎間孔延伸。最可能的診斷為
A.星形細胞瘤
B.神經鞘瘤
C.脊膜瘤
D.室管膜瘤
E.血管網狀細胞瘤
答案:B
解析:神經鞘的腫瘤多見,常見年齡為20~50歲女性,臨床癥狀與椎間盤突出相似,均有疼痛、放射性神經根痛,也可出現感覺異常及肢體力弱。可見脊髓壓迫癥狀,腫瘤常發生於頸部,偶見發生於脊髓內及馬尾。CT平掃可清楚顯示骨侵犯、壓迫、吸收,CTM可清楚顯示腫瘤與脊髓的關係。腫瘤常自椎間孔向椎管外延伸,致使椎間孔吸收、擴大。
66.患者,女,50歲。右眼突,CT示視神經腫瘤,內有鈣化,視神經孔擴大,骨質增生,增強明顯。診斷為
A.腦膜瘤
B.橫紋肌瘤
C.膠質瘤
D.轉移瘤
E.炎性假瘤
答案:A
解析:視神經腦膜瘤CT表現為「雙軌」征,沿腦膜蔓延,邊緣不規則,很薄,呈星鞘狀,有鈣化,視神經孔擴大,前床突骨質增生;強化明顯。
67.患兒,男,14歲。右腮腺區腫脹,表面皮膚微紅。CT檢查發現,腮腺明顯增大,密度增高,增強後顯示腮腺內似可見密度增高區,腺體同周邊組織界限可辨。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腮腺炎
B.腮腺良性腫瘤
C.腮腺惡性腫瘤
D.腮腺轉移瘤
E.腮腺淋巴瘤
答案:A
解析:胳腺炎臨床表現為腮腺區腫大,疼痛不適,CT表現為腺體明顯增大,密度增高,邊界清晰。
68.患者,女,35歲。鼻塞,流涕,鼻中帶血,時有綠色膠樣分泌物,抗生素治療無效,關於真菌性上頜竇炎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多見於成年人
B.女性多見
C.單側發病
D.上頜竇最多見
E.真菌性上頜竇炎均以竇壁骨質破壞為特點
答案:E
解析:真菌性鼻竇炎分為非侵襲性和侵襲性,前者CT表現為鼻竇內軟組織腫塊影,病變密度中等偏高,一般無積液和氣液平面,增生的軟組織內可見散在斑片狀或砂粒狀高密度的鈣化區,此為真菌性鼻竇炎典型的特點,此型可見竇壁骨質硬化,骨質破壞少見;侵襲性可見骨質破壞。
69.患者,女,39歲。右眼外突1個月。CT示球後腫塊,內有斑點狀鈣化,增強明顯。診斷為
A.炎性假瘤
B.海綿狀血管瘤
C視網膜母細胞瘤
D.甲狀腺性突眼
E.視神經膠質瘤
答案:B
解析:海綿狀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於30~50歲女性,常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眼球突出。CT平掃呈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的境界清楚的腫塊,常發生在肌錐內,內可見斑點狀鈣化或靜脈石,增強後呈明顯強化。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70.患者,女,27歲。雙側突眼7個月。CT示雙側下直肌和內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強掃描明顯增強,眼環正常,眼球突出1.0cm。最可能的診斷為
A.炎性假瘤
B.海綿狀血管瘤
C.橫紋肌瘤
D.甲狀腺性突眼(眼型Graves病)
E.血管性病變
答案:D
解析:眼型Graves病是引起成人單眼和雙眼突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女性,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突眼等。多數病例CT表現為兩側多條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內直肌最常見,一般以肌腹增厚為主,呈梭形增厚,密度均勻一致,增強後有不同程度強化。
71.患者,男,58歲。右頸部腫塊3個月,CT示右咽隱窩和耳咽管閉塞,局部有軟組織密度腫塊,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為
A.纖維血管瘤
B.神經血管瘤
C.腺樣體增生
D.鼻咽癌
E.結核
答案:D
解析:鼻咽癌為鼻咽部黏膜上皮發生的癌腫,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在中國以廣東省發病率為最高,男性多於女性。臨床表現以回縮性血涕、鼻塞、頸部淋巴結腫大為最常見癥狀。還可以有聽力下降、耳鳴、頭痛等相關癥狀。鼻咽癌CT平掃呈等密度,一般無嚢變或鈣化。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增強後腫瘤呈輕度強化。CT可表現為鼻咽側壁平坦、僵直、咽隱窩消失,兩側輪廓不對稱。腫瘤向深部浸潤,齶帆張肌、齶帆提肌和咽鼓管軟骨結構消失,咽旁間隙外移變窄,更甚者可使咽旁間隙閉塞。腫瘤向咽後壁可浸潤頭長肌,但不侵犯頸椎。向前可侵犯翼外肌、翼內肌和翼板,破壞上頜竇後壁及內壁可進入上頜竇內,由眶下裂可進入眼眶,亦可侵入後組篩竇及蝶竇,經破裂孔沿頸內動脈管可侵入顱內海綿竇,使前組腦神經受損,向下常直接咽部蔓延,使口咽部軟組織增厚。
72.患兒,男,13歲。左眼突出伴視力下降2個月。CT示左側視神經柱形增粗,有輕度強化,左側視神經孔擴大,視交叉左側亦增粗、增強,診斷為
A.視神經腦膜瘤
B.視神經膠質瘤
C.炎性假瘤
D.視神經母細胞瘤
E.視神經血管瘤
答案:B
解析:視神經膠質瘤起源於神經內的神經膠質,兒童的視神經膠質瘤多為星形細胞瘤,膠質細胞瘤表現為浸潤性視神經增粗,呈紡錘形、梨形或圓柱形,位於視神經管兩端者可呈啞鈴形。CT表現為視神經增粗、扭曲或腫塊,為視神經膠質瘤最常見的表現。部分病例眶內視神經段表現為典型的紡錘形腫瘤,平掃呈中等或中等略偏低密度,境界清晰、密度均勻、邊緣光滑;CT增強掃描,腫瘤輕至中度強化,且與視神經之間無明顯分界。雙側視神經膠質瘤常是神經纖維瘤病的主要表現之一。
73.患者,男,32歲。右耳流膿1年,鼓膜穿孔。CT示外耳道嵴骨消失,聽小骨破壞,鼓室壁破壞,內有軟組織密度影,診斷為
A.血管球瘤
B.轉移瘤
C.膽脂瘤
D.中耳癌
E.面神經纖維瘤
答案:C
解析:膽脂瘤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一種類型。CT能顯示膽脂瘤本身的軟組織密度影佔據含氣腔,並向鼓室形成隆起邊緣。CT值為30~50HU,或為負值,其密度、CT值無特異性。典型者CT表現為鼓室盾板、上鼓室側壁(「骨橋」)及鼓前嵴(鼓大嵴)破壞,乳突竇入口及乳突竇擴大,邊緣硬化,岩鱗板消失。
74.患者,男,56歲。右側面部腫脹、麻木2個月余,伴流涕。CT示右側上頜竇內軟組織密度影,後外側壁骨質消失。診斷為
A.上頜竇黏液囊腫
B.上頜竇黏膜囊腫
C.上頜竇癌
D.上頜竇血管瘤
E.上頜竇炎
答案:C
解析:鼻腔和鼻竇的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鼻竇的惡性腫瘤的癥狀出現較晚,並視其侵犯的部位不同而表現不同。上頜竇惡性腫瘤多見於男性,上頜竇惡性腫瘤早期常局限於竇腔,以後逐漸發展佔據整個竇腔,並向鄰近蔓延。癌腫向上破壞上頜竇頂壁侵及眼眶,向內經竇腔自然開口或破壞內側壁侵及鼻腔;經竇腔內上角侵犯篩小房,經竇腔後壁侵及翼齶窩,經前壁侵及面頰軟組織,經外側壁侵及顳下區,經底壁侵及齒槽、硬齶。
75.患者,男,17歲。反覆鼻出血1年。CT示翼齶窩軟組織腫塊,壓迫上頜竇後壁彎曲前移,明顯強化。診斷為
A.淋巴瘤
B.肉瘤
C.上頜竇癌
D.血管纖維瘤
E.轉移瘤
答案:D
解析:鼻咽纖維血管瘤又稱青年鼻咽血管纖維瘤,易發於男性青年,高發年齡為10~25歲。腫瘤內主要為緻密纖維組織,內含豐富血管,血管管壁薄,缺乏彈性,損傷後不易收縮,常致大出血。瘤體呈與肌組織相仿密度,CT平掃時瘤體與周圍組織分辨較差,增強明顯強化。
76.患者,女,45歲。左側眼球向外下突出2個月余,逐漸加重,伴復視。CT示左側額竇擴大,竇腔內呈軟組織密度,骨壁變薄,左眼球受壓移位。診斷為
A.額竇癌
B.額竇黏液囊腫
C.額竇黏膜下囊腫
D.慢性額竇炎
E.額竇骨纖維異常增殖症
答案:B
解析:鼻竇黏液嚢腫多見於額竇、篩小房或蝶竇,額竇黏液嚢腫多見於中老年人,而篩小房黏液嚢腫多見於中年或青年,兒童亦可發生。嚢腫最初可無不適,額竇、篩小房黏液嚢腫緩慢生長,膨脹的嚢腫可壓迫竇壁產生面部畸形和相應的癥狀,如頭痛、眼球突出和移位,隆起的局部可捫及乒乓球樣腫塊。鼻竇黏液嚢腫的CT平掃表現為竇腔內低密度的軟組織影,腫塊邊緣光滑呈弧形,可見均勻細薄的稍高密度的嚢壁,當嚢腫呈高壓時竇腔呈類圓形膨脹性擴大,竇壁呈弧形變薄或外移。嚢內黏液一般為不增強的低密度區,CT值約20HU左右,而竇壁可有線形增強。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77.患兒,男,8歲,頭痛。CT示後顱窩囊性低密度腫塊,邊緣較銳利,無瘤周水腫,囊壁較厚,增強後瘤體及囊壁均無強化,最可能的診斷為
A.皮樣囊腫
B.蛛網膜囊腫
C.表皮樣囊腫
D.腦萎縮
E.腦囊蟲病
答案:A
解析:皮樣囊腫也是起源於神經外胚層,好發於後顱窩。無特徵性臨床癥狀與體征,主要決定於腫瘤的部位與大小。平掃CT表現為低密度腫塊,CT值多為40~100HU,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銳利,無瘤周水腫,有較厚的嚢壁,有時可見嚢壁的鈣化;增強掃描瘤體及嚢壁均無強化,偶爾可見嚢壁強化。
78.老年患者,右眼視力下降半年。CT示眼環局限性增厚,玻璃體腔後一密度均勻的等密度腫塊,增強後呈中等均勻強化,最可能的是
A.血管瘤
B.眶內炎性假瘤
C.眼型Graves病
D.脈絡膜黑色素瘤
E.海綿狀血管瘤
答案:D
解析: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眶內惡性腫瘤,起源於葡萄膜色素細胞,多發生於老年人,常為單側性。CT平掃早期僅表現為眼環局限性增厚,當腫瘤突入玻璃體腔後,則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界較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半球形或蘑菇形腫塊;增強掃描一般為輕、中度均勻強化,較小的腫瘤強化後僅表現為眼環扁平狀高密度隆起。
79.患者,女,25歲。右側耳鳴,聽力下降。CT平掃無異常,臨床擬診內聽道內小聽神經瘤,選擇進一步檢查的方法是A.CT增強掃描B.動態CT掃描
C.椎動脈造影D.頸內動脈造影
E.MRI
答案:E
80.患兒,女,10歲。頭痛,抽搐,右顳部膨隆,CT示右中顱窩有一3.0cm×4.0cm腦脊液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蝶骨大翼變薄,顳骨薄,向外膨隆,診斷為
A.神經纖維瘤病
B.表皮樣囊腫
C.腦萎縮
D.蛛網膜囊腫
E.腦發育不全
答案:D
解析:蛛網膜嚢腫為包裹在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含腦脊液的空腔,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兩種。先天性者嚢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多見於兒童,好發於側裂池、大腦半球凸面等。繼發性者多由創傷、炎性病變等引起的蛛網膜粘連所致,多數情況下嚢腔與蛛網膜下腔之間有狹窄的通道相通,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中青年多見,好發於鞍上池、側裂池、枕大池、四疊體池等。CT表現為腦外邊界清楚的腦脊液密度影,有佔位效應,無增強,嚢壁不顯示。常伴鄰近腦組織的擠壓、移位、萎縮或發育不全,局部顱骨常有吸收、變薄與膨隆。其形態依不同的部位表現多樣.。
81.患者男,60歲。右側顏面腫脹,右眼球漸突出5個月。CT顯示右上頜竇腔增大,竇壁變薄伴局部骨質消失,竇腔內見軟組織密度影,含氣消失。最可能的診斷是
A.鼻息肉
B.上頜骨骨髓炎
C.黏液囊腫
D.上頜竇癌
E.纖維血管瘤
答案:D
82.患兒,男,8歲。運動障礙2個月,CT示視神經呈梭形增粗,視交叉增粗,中度、均勻強化。最可能的診斷是
A.視網膜母細胞瘤
B.視神經腦膜瘤
C.視神經膠質瘤
D.海綿狀血管瘤
E.黑色素瘤
答案:C
解析:視神經膠質瘤起源於神經內的神經膠質,兒童的視神經膠質瘤多為星形細胞瘤,膠質細胞瘤表現為浸潤性視神經增粗,呈紡錘形、梨形或圓柱形,位於視神經管兩端者可呈啞鈴形。CT表現視神經增粗、扭曲或腫塊,為視神經膠質瘤最常見的表現。部分病例眶內視神經段表現為典型的紡錘形腫瘤,平掃呈中等或中等略偏低密度,境界清晰、密度均勻、邊緣光滑;CT增強掃描,腫瘤輕至中度強化,且與視神經之間無明顯分界。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83.患者女,25歲。雙側突眼6個月,CT示雙側下直肌和內直肌呈梭形增大,增強掃描明顯增強,眼環正常,眼球突出1.3cm。最可能的診斷是
A.炎性假瘤
B.甲狀腺性突眼(Graves病)
C.細菌性肌炎
D.血管性病變
E.淋巴瘤
答案:B
解析:眼型Graves病是引起成人單眼和雙眼突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女性,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突眼等。多數病例CT表現為兩側多條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內直肌最常見,一般以肌腹增厚為主,呈梭形增厚,密度均勻一致,增強後有不同程度強化。
84.患者男,60歲。鼻出血3個月,CT示右上頜竇密度增高,前外壁破壞。最可能的診斷是
A.上頜竇腺瘤
B.上頜竇囊腫
C.上頜竇炎
D.上頜竇癌
E.上頜竇黏膜囊腫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答案:D
85.患者男,16歲。因反覆鼻出血行鼻咽CT檢查,示鼻咽頂後壁較大軟組織腫塊,向前進入鼻、篩竇和上領竇,向外側經擴大的翼上裂進入翼齶窩和顳窩,向上經蝶竇和破裂孔達海綿竇,鄰近骨骼可見壓迫性改變,增強掃描後可見腫瘤強化明顯。應首先考慮診斷為
A.鼻咽癌
B.鼻咽纖維血管瘤
C.鼻咽增殖體肥大
D.鼻咽惡性淋巴瘤
E.鼻咽結核性膿腫
答案:B
86.患者女,20歲。右頸部包塊2年,CT示右頸動脈鞘區有一2.0cm×3.0cm的囊實性腫塊,實性部分增強。最可能的診斷為
A.腮腺囊腫
B.頸動脈球瘤
C.神經鞘瘤
D.惡性淋巴瘤
E.腮裂囊腫
答案:C
87.患兒,女,15天。吸吮反射減弱,CT檢查如下圖。最可能的診斷為
A.腦水腫
B.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C.腦出血
D.先天性無腦回
E.先天性巨腦回
答案:B
88.患者男,24歲。頭部被球擊中,1周後出現持續性頭痛、頭暈,結合CT圖像,最可能的診斷是
A.硬膜外血腫
B.腦挫裂傷
C.急性硬膜下血腫
D.亞急性硬膜下血腫
E.慢性硬膜下血腫
答案:D
解析:亞急性期血腫表現為新月形或過渡形(血腫內緣部分凹陷,部分平直或凸出)。一般而言,傷後1~2周血腫變為等密度,有時因細胞碎片和血塊沉澱於血腫下方,呈分層狀,表現為上部是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區,下部是高密度區的混合密度。等密度血腫在CT上僅見佔位效應,表現為患側灰白質界面內移、腦溝消失、側腦室變形和中線結構向健側移位。
89.成人,頭痛、發熱、血象髙,CT檢查見腦實質內不規則的稍低密度灶;增強掃描顯示低密度灶未見強化,周邊輕度強化,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腦膿腫
B.膠質瘤
C.皮樣囊腫
D.腦梗死
E.腦膜瘤
答案:A
解析:腦膿腫患者一般具有三類臨床癥狀:急性感染癥狀、顱內高壓癥狀和腦局灶性癥狀,病灶可以是單發、多發或多房性的。CT平掃顯示膿腫中央為低密度影,周邊顯示完整或不完整,規則或不規則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環;增強掃描顯示膿腫內仍為低密度,膿腫壁輕度強化,表現為完整但不規則的淺淡環狀強化,環壁可厚可薄,厚薄均勻或不均勻,外壁邊緣模糊。膿腫周圍可見低密度水腫帶。
90.患兒,男,2歲。外傷後頭痛。CT軸位平掃示雙側額頂部顱骨內板下半月形高密度,腦實質受壓,中線結構居中,診斷為
A.慢性硬膜下血腫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B.雙側硬膜外血腫
C.雙額頂硬膜下血腫
D.雙額頂硬膜下積液
E.雙額頂蛛網膜囊腫
答案:C
91.成人,外傷後1小時,CT檢查如下圖所示,最可能的診斷是
A.硬膜下血腫
B.硬膜外血腫
C.蛛網膜下腔出血
D.正常腦CT
E.腦出血
答案:C
解析: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顱內血管破裂後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CT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方法,在出血1~2天,蛛網膜下腔出血的CT檢出率為80%~100%,出血後一周CT掃描已很難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在CT圖像上的特徵性表現為基底池、側裂池和腦溝內較廣泛的高密度影。
92.患者女,49歲。頭痛,MRI表現如下圖,最可能的診斷是
A.硬膜下血腫
B.硬膜下積液
C.Dandy-Walker綜合征
D.腦積水
E.蛛網膜囊腫
答案:E
93.患者女,36歲。抽搐半年,近10餘天頭痛加重,MRI檢查如圖。最可能的診斷是
A.膠質瘤
B.腦膜瘤
C.動靜脈畸形
D.海綿狀血管瘤
E.蛛網膜囊腫
答案:D
解析:海綿狀血管瘤MRl T2Wl顯示為邊界清楚的混雜信號病灶,周圍有完整的低信號含鐵血黃素環,使病變呈「爆米花」狀,具有特徵性。病灶內含有不同階段的出血是信號不均勻的原因。病灶在梯度回波像中顯示尤為清楚,常為多發低信號灶。
94.患者女,23歲。兩下肢感覺麻木,結合圖像。最可能的診斷是
A.胸髓積水
B.胸髓血腫
C.室管膜瘤
D.神經鞘瘤
E.椎管內脂肪瘤
答案:D
解析:脊髓神經鞘瘤最多見,臨床表現感覺障礙起始於病灶以下,由下向上發展,神經根痛常早期出現,呈鈍痛、牽扯痛,下運動神經元體征局限於受累節段內。神經鞘瘤以壯年人多見,好發於胸段、頸段脊髓外硬膜下,有90%位於神經一側,神經可被種塊壓迫移位。MRI上神經鞘瘤多呈圓形或卵圓形,有沿神經根走行向椎間孔外生長的趨勢;T1Wl多呈低信號或等信號,T2Wl上呈高信號。易有脊髓受壓水腫、壞死/囊變、跨越椎間孔和斑點征(T2Wl或增強後T1Wl病灶內出現的斑點狀低信號影);增強後多為不均勻明顯強化。神經鞘瘤常見單個椎間孔跨越,嚢變與脊髓受壓水腫明顯。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95.患者,女,34歲。頭痛數年,頭顱MRI平掃及增強掃描,如下圖所示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腦膜瘤
B.星形細胞瘤
C生殖細胞瘤
D.動脈瘤
E.三叉神經瘤
答案:A
解析:腦膜瘤為顱內常見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5%~20%,良性多見。腦膜瘤多見於40~60歲,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2。腫瘤起病慢,病程長,可達數年之久。MRI平掃,T1Wl上,與灰質相比約60%為等信號,可為略低信號;在T2Wl上,與灰質相比,40%為高信號或略高信號,約50%為等信號;其餘10%的信號強度則不依從上述規律;增強掃描顯示絕大多數腦膜瘤出現明顯強化,多數為較均勻強化,少數呈現為不均勻增強。
96.患者男,42歲。慢性鼻炎20餘年。CT檢查如圖。診斷為
A.右側上頜竇慢性炎症
B.右側上頜竇黏液囊腫
C.右側上頜竇黏膜下囊腫
D.右側上頜竇乳頭狀瘤
E.右側上頜竇息肉
答案:C
97.患者女,25歲。臨床主要癥狀為癲癇,頭顱MRI平掃及增強掃描如圖所示。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腦膿腫
B.星形細胞瘤
C室管膜瘤
D.未見異常
E.生殖細胞瘤
答案:B
解析:星形細胞瘤占腦內腫瘤的17%,20~40歲為發病高峰,好發於額葉、額頂葉、額葉中央前回、顳葉、顳頂葉和腦橋等。臨床主要癥狀為癲癇,不同部位的腫瘤可產生不同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星形細胞瘤I~Ⅱ級為良性星形細胞腫瘤,MRI平掃T1Wl多呈等或略低信號,T2Wl呈均勻高信號,少教T1Wl呈等低混合信號,T2Wl呈不均勻高信號,瘤周水腫無或為輕度,佔位效應多較輕;增強掃描多數無或輕度強化,少數可見中度強化,星形細胞瘤Ⅲ~IV級為惡性,其瘤周水腫、佔位效應、明顯強化。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98.患者女,42歲。右側聽力下降,MRI檢查如圖。最可能的診斷為
A.表皮樣囊腫
B.聽神經瘤
C.三叉神經瘤
D.腦膜瘤
E.腦梗死
答案:B
解析:聽神經瘤是最常見的神經鞘膜瘤,占橋小腦角腫瘤的75%~80%,通常為單發,佔95%,好發年齡為40~60歲,女性多於男性,臨床癥狀主要與累及腦神經有關。MRI平掃時T1Wl多數呈略低信號或呈等信號,少數呈低等混合信號,T2Wl上多呈高信號,少數呈高等混合信號。腫瘤多數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少數呈啞鈴狀,較大腫瘤可見瘤周水腫,伴明顯佔位效應,顯示患側橋小腦角池受壓、移位甚至閉塞。向上生長可使同側側腦室顳角、三角區抬高,可使第三腦室變形移位,也可壓迫中腦導水管引起幕上腦積水;增強後掃描多呈均勻或不均勻性強化。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99.患者,男,43歲。頭痛、左側面麻半年。CT平掃:左側鼻咽頂壁見一不規則腫塊影,並伴左側破裂孔、卵圓孔周圍骨質破壞。增強掃描明顯不均勻強化。最可能的診斷為
A.腦膜瘤
B.三叉神經瘤
C動脈瘤
D.骨軟骨瘤
E.鼻咽癌
答案:E
100.患兒,男歲。反覆嗆咳,張口呼吸,有鼾聲,鼻腔分泌物多。X線檢查如圖所見。最可能的診斷是
A.鼻竇炎
B.B.鼻息肉
C.扁桃體炎
D.腺樣體肥大
E.鼻炎
答案:D
解析:鼻咽腙樣體為位於鼻咽頂部的一團淋巴結組織,兒童期可呈生理性肥大,5歲左右最明顯,以後逐漸萎縮,至15歲左右達成人狀態。臨床上常見鼻塞、張口呼吸,入睡時有鼾聲。X線鼻咽側位片,見鼻咽頂後壁軟組織廣泛腫脹、增厚,表面柔軟光滑,鼻咽腔因腺樣體佔位而狹小,局部骨質無改變。更多精彩請關注,影像三人行 微信公眾號:yxsrx-
掃描下方二維碼去做題中級考試做題系統網址www.yxsrx.com
1免費共用賬號
說明:無需註冊,登錄即可用。
注意:大家使用同一個賬號和密碼,不能同時在線。題庫開通60%以上。
用戶名:中級考試
密 碼:yxsrx-
2免費個人賬號1.免費註冊方法:
登陸「放射/超聲中級(主治)考試網上做題系統」首頁面,點擊註冊即可。網址:www.yxsrx.com
2.參加活動賺積分,免費開通題庫
掃描二維碼參加活動賺積分啦~~~
3VIP個人賬號VIP特權:1.開通一次,使用1年;
2.免費開通最新題庫;
3.免費開通模擬考場;
4.免費獲取其他複習資料;
5.其他等優先特權。
VIP價格:1人購買:100元/1年VIP
2人團購:80元/1年VIP/每人
3人以上:60元/1年VIP/每人
VIP開通方法:1.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號:影像三人行@中級考試
+2.以下圖紅包或轉賬方式支付費用。
+
3.正確微信留言
註冊做題系統時用的用戶名+電子郵件+開通科目,如:
用戶名:張三
郵 箱:zhangsan@163.com
科 目:放射醫學
用戶名:李四
郵 箱:111111@qq.com
科 目:超聲醫學
影像三人行微信號:yxsrx-關注方法:
按住圖片3秒鐘,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一鍵關注。
推薦閱讀:
※現在的醫生在避免新生兒的出生嗎?
※心肌炎會有什麼癥狀?
※刮腸食物排毒又消脂,減肥食譜,減肥常識 - 中國醫學網
※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條件指導標準 (試行)(全文)
※合理應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實用醫技雜誌》--醫學期刊頻道--首席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