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創奇蹟 戳中集體情感
誰也沒有想到,今年暑期檔被兩部主旋律電影《建軍大業》《戰狼2》徹底引爆了。《戰狼2》的票房已經突破30億元,超越《美人魚》34億元的票房紀錄指日可待,將登上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寶座。
時光倒回30年前,1987年3月,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說法。但在觀眾的印象中,主旋律電影似乎長期與「好看」掛不上鉤,人物臉譜化、觀賞性不高、排片靠指令,一度成為貼在它身上的標籤。
但是近些年,隨著「建國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一系列電影的湧現,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受歡迎。剛過去的一周里,《戰狼2》更是締造了市場奇蹟。主旋律電影在30年間走過一段曲折的「自我進化」之路,這是中國電影人不停探索的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呈現。
情感共鳴
國家強大觸發觀眾愛國情緒
曾幾何時,主旋律電影里的人物要麼是「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要麼就走「苦情戲」路線,令人「敬而遠之」。但吳京沒把主角冷鋒塑造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完美軍人」,而是富有個性魅力。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影片有很多建立在敘述基礎上的「情感點」,如冷鋒為親密戰友的家人出頭而痛打強拆隊頭頭;為救乾兒子的母親不惜再次深入虎穴;特別是冷鋒對婦女兒童的大愛情懷……所有這一切都使得觀眾在情感、價值觀層面完全認同冷鋒,甚至能做到「想像中參與」。
《戰狼2》的整個故事具有感染力,在於和觀眾產生了緊密聯繫,比如援救僑民就有現實的背景。網友@老虎不是hellokitty 在微博發表長文,稱自己作為一個2011年利比亞撤僑的親歷者,看完《戰狼2》和建軍90周年閱兵之後,感觸頗深:「從2011年到現在6年了,中國又進步了很多,國防力量更強大了。現在還在海外的各位,應該更加自豪自信,安全感更強了吧!」這篇文章昨天也被大量轉發、點贊,片中的故事與每個人休戚相關,怎麼可能不引發觀眾的熱情呢?
《戰狼2》發行負責人、北京聚合影聯總經理講武生也很看重大環境的改變,「這些年整個國民心態和政府心態都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寬容。」在他看來,現在中國由富到強,國防的強大、軍隊的強大乃至愛國主義,都需要通過文化載體來實現,觀眾的愛國主義情緒需要得到釋放,所以今年《戰狼2》的火爆,能夠很好反映出國民的觀影心態。
今天的「主旋律」是共築「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已成為國人的共識。而《戰狼2》恰恰體現了國家強大的形象,冷鋒最後高舉一面五星紅旗,率領眾人衝過交戰區,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觸發了觀眾的集體情緒。正如有觀眾動情地說,《戰狼2》生動地告訴我們,國家強大和國民尊嚴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國家強大正是為了捍衛國民尊嚴、保護國民生命。
講武生認為,主旋律電影肯定將會更加繁榮,會成為一個大的類型,並且會成為身先士卒「走出去」的國產電影類型。「好萊塢火爆的電影有50%以上都是主旋律,它們是美國主流價值觀的輸出方式之一。而中國憑藉體制的優越性和文化自信,電影也會成為這種自信的排頭兵和對外交流的窗口。」
主創投入
4000多個鏡頭是「拿命拍的」
過去主旋律電影著重表現偉人和英模,很少會把重點放在一個小人物身上。從馮小剛的《集結號》開始,故事重心放在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懷與認同上。馮小剛還很注重影片的視覺效果,請來韓國特效團隊加盟,片中多場攻堅戰、狙擊戰也表現出戰爭的殘酷性。最終,這些創新獲得了市場認可,《集結號》拿下2.6億元票房,一躍成為當時的內地影史票房亞軍。
這種敘事思路之後被主旋律電影沿用和深化,從《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動》,從《建軍大業》到《戰狼》系列,主旋律題材採取商業化敘事模式,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講武生透露,《戰狼2》的敘事結構完全模仿好萊塢大片,通過快速切入、回放交代背景,而且一般電影最多1000多個鏡頭,《戰狼2》卻高達4000多個,節奏很快,不會悶場。但在細節部分卻又相當細膩,比如坦克、直升飛機,無人飛機的運用,每一個道具、動作都力求精準。「反觀現在有的一些國產片,故事結構很複雜,甚至要讓觀眾去猜,那樣取得票房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有限了。」
《戰狼2》的巨大成功,也離不開主創「拿命拍」的紮實創作態度。吳京為了演好軍人冷鋒,甚至去特種兵軍營訓練了18個月,塑造的角色也就更具信服力。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場那段水下戲,六分鐘水下打鬥戲一鏡到底,即便在好萊塢電影中也不多見。但是這段戲拍攝難度巨大,吳京差點搭上性命,現場已經到了需要搶救的地步。最終的呈現效果非常好,讓影片從一開始就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影片動作指導薩姆·哈格里夫就透露,《戰狼2》拍攝中爆點位置多、火力大,算下來炸了上百輛車,包括兩輛20噸的坦克模型和一架飛機模型,實拍效果相當震撼。為了拍片中最後那場坦克大戰戲,吳京和吳剛甚至專門去學了駕駛坦克。外面高溫四十攝氏度,坦克皮上熱得可以烤雞蛋,兩個人在裡面學開坦克,衣服都沒幹過。吳京透露,當時劇組一天暈倒五個人,休克五個人,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引入班底
國際化團隊打造高級視聽
主旋律電影的火爆,也離不開引入外來班底。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堪稱行業先行者,最早邀請香港導演拍主旋律電影。在於冬看來,主旋律與商業的融合應該具備幾個要素:首先,一定要有當紅的明星擔綱,第二個要素是先進的電影拍攝手法,第三個就是要搞大製作。博納投拍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劉偉強導演的《建軍大業》,基本都遵循了這三個原則,尤其是前兩者給後來的主旋律電影樹立了標杆。
當被問到為什麼啟用香港導演來拍《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說得好:「一個好的劇本、好的故事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不是說一定要你出生、生長在這兒才完成的。另一方面,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里,永遠在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他們永遠要使自己電影的語言發生新的變化,以跟觀眾建立更密切的敘述關係。這一點,他們比內地導演走得更快,因為他們始終為生存而奮鬥。」
向好萊塢學習則成為另一條途徑,像《戰狼2》就請來《美國隊長》的導演羅素兄弟參與制作。講武生介紹,這部影片實際是一次全球分工的實踐:「主要的創作團隊來自中國本土,但整個音樂團隊是好萊塢的、後期視效團隊是紐西蘭的,動用的群眾演員來自十幾個國家,最多的一場戲一共有1700多個人在場。我親眼看過,吳京給一個非洲群演擺動作,要先用英語告訴法語翻譯,再從法語翻譯成非洲當地語言。」這種全球化工業協同的做法,使得影片具有國際化水準。
在饒曙光看來,主旋律題材電影也是電影,而電影美學的核心問題就是與觀眾的關係問題,「主旋律電影之所以採取類型化或商業化的手段,其目的就是力圖改變原來刻板的模式化、公式化和概念化,儘可能地與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實現更多溝通和互動。」他說,當下主流觀眾群體十分年輕,如果沒有類型化、高科技特效等手段來對電影進行有效包裝,使之具有高級視聽品質,則很難吸引他們。
市場推廣
全明星出演,接地氣路演
如何讓題材與市場接軌,也是主旋律電影的難題。2009年的《建國大業》就像對《開國大典》的一次翻拍,但不同於後者全部採用特型演員,而是用了大量明星來出演歷史人物,成功製造「話題效應」。從《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再到《建軍大業》,「三部曲」沿用了全明星模式,也讓「主旋律」明星化更加順理成章。
與《建軍大業》相比,《戰狼2》的明星陣容算不上豪華,但是每個角色都是「只選了對的沒選貴的」。比如張翰扮演的角色原定由一個「小鮮肉」男星出演,但事實證明張翰更適合這個角色。劇組還啟用了好萊塢明星,片中反派「老爹」弗蘭克·格里羅也是《美國隊長3》中的反派「交叉骨」,與吳京的對決戲就非常精彩。
除了內容製作上游環節,主旋律電影的下游宣發環節也逐漸和商業片並軌。「紅頭文件」、「指令性排片」和「包場看片」,曾經是主旋律電影放映的主要方式。但今天,《建軍大業》和《戰狼2》的火爆,主創對檔期的選擇以及身體力行的路演,都是助燃劑。「這次的『宣發戰』,我們就像配合吳京拍了另一部戲。」講武生感慨,《戰狼2》的檔期選擇也是經過一番思考的,軍隊題材的電影平常所受的關注度有限,但今年是建軍90周年,是以往年份所不具備的「天時」。
在講武生看來,《戰狼2》的火爆,吳京的路演功不可沒。「他是很能接地氣的,宣傳時會下沉到一線和老百姓最能接觸到的地方,包括前期大量校園路演、商場路演都做了很多。在昆明曾經因為飛機晚點,吳京自己背著行李從機場徒步跑了1.5公里前往影院。」
講武生笑言,自己做發行多年,從沒見過像吳京這樣對路演要求這麼高的導演,比如常規的映後見面會就是主創直接上場和觀眾見面,但吳京對影片停在哪一幀畫面都會提出要求。「他會要求停在有中國護照的那個畫面上,因為那可能是觀眾燃點最高的時候,也是真正能體現國民自豪感的標誌性符號。在這個背景下,他再進去和觀眾交流,就會特別有效果。」講武生說,其實不管是主旋律電影還是商業片,現在越來越需要宣發的精耕細作。
來源:千龍網-北京日報 編輯:吳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