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武士刀斬殺是怎樣一種體驗?

印象中,日本武士刀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兵器。我曾聽聞刀中妖魔附著的傳說,也聽說它是殺傷力最強的鋒利兵刃,只有死磕到底的日本人才會打造、保養。

今天特意請到一位很有才華的大哥,幻想狂劉先生。他是歷史博主,冷兵器愛好者組織虎賁騎士團成員,冷兵器實操理論雙全,肚子里全是貨,讓他來聊聊武士刀與背後的文化。


12月7日晚,日本東京的神社富岡八幡宮附近路上發生一起頗為詭異的兇殺案。

八幡宮宮司富岡長子被其親生弟弟富岡茂永當街斬殺,其司機被富岡茂永的妻子追砍受傷。作案後,富岡茂永刺死共同行兇的妻子,朝自己左胸連刺三刀而死。

更驚悚的是,兇案發生兩天後,多家報社收到兇手富岡茂永的遺書,表示自己「欲傳遞真相」要求神社讓自己的兒子接任八幡宮宮司一職,否則「死後也將化作怨靈,永生永世糾纏對此提出異議之人」。

富岡八幡宮當街斬人事件造成了包括兇手在內的三死一傷

這一詭異而恐怖的案件不禁讓人想起三島由紀夫的長篇小說「奔馬」,小說反覆提到由神社神官及後代為骨幹組成的叛軍「敬神黨」極端守舊排外。

走路時寧可繞遠路,也絕不從明治政府架設的電線下經過,不得不經過時,也以白紙扇遮面而過。他們發起神風連之亂時,拒絕使用一切現代武器,堅持以日本刀與裝備現代武器的明治政府軍對抗,失敗後全部切腹而死。

在他們心目中,日本刀是一種具有滌盪污穢和聲張正義作用的神器,因此揮舞日本刀對他們來說不但是一種作戰方式,也是他們表達真相和維護名譽的宗教儀式。

三島由紀夫描寫右翼激進青年騷動的長篇小說「奔馬」

(作者供圖)

在八幡宮當街斬人事件中,兇手選擇日本刀作為兇器的動機為何,是否具有宗教意味已經不得而知。

單純從行兇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刀也實在算不上一件出色的兇器。

以常見的打刀為例,通常長度在90-100厘米左右,這個尺寸既容易在受害人面前暴露行兇意圖而導致受害人逃跑,又因為日本嚴格的「銃炮刀劍類所持等取締法」容易引起路人和警察的注意,更重要的一點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並不能發揮它全部的威力。

事件中,兇手的妻子追上受害者的司機,用日本刀在其背部砍了一刀後又返回了兇手身邊,而這名受害的司機並未像其想像的那樣死亡,而是活了下來。

而「奔馬」的作者三島由紀夫一生用極具藝術性的文字描繪了無數次堪稱完美的切腹,卻在自己的切腹儀式上不得不忍受蹩腳的介錯人連續斬擊而不能立即死去,最後不得不換了一位介錯人,才一刀斬下了這位文豪的頭顱。

一代文豪三島由紀夫在文學作品中酷愛使用日本刀和切腹等元素,最終也按照自己的短篇小說「憂國」的情節切腹而死,因介錯不甚順利,場面頗為血腥

那麼,宗教、神話、傳說交織的迷霧之下,日本刀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呢?

常見的日本刀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雉刀五種,凡擁有上述五種刀外形的刃物,都可以稱為日本刀。狹義上來說,只有用日本鐵煉出的鋼材,按照日本傳統方式鍛造和研磨、裝配的刀,才算是日本刀。

我們平時所說的日本刀,一般是指狹義的日本刀中太刀和打刀這兩個種類。

太刀,是日本刀中比較典型,也比較華麗的一個種類

日本刀特有的製作方式決定其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能。

日本刀通常採用「Tatara - 韃鞴」冶煉法。這個古怪的名字應該來自於古代朝鮮語Tatara(意為火、熱),表明這種冶煉方法是從東亞大陸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

這種冶煉法又有兩個分支,其中「Kura - 鉧押法」多產出堅硬的皮鐵,這是構成日本刀堅硬而鋒利刃部主要材料,他使得日本刀的刃口硬度常能達到55HRC以上。「Zuku - 銑押法」則多用於產出柔韌庖丁鐵。這是日本刀芯鐵的主要材料,把皮鐵彎成U形,再把芯鐵嵌入其中鍛打成型,就是日本刀最常見的鍛造方法甲伏鍛。

除冶煉之外,日本刀還有三枚合、五枚合、七枚合、卷和等多種複雜的鍛造方式,但無論何種方式,用皮鐵和芯鐵進行軟硬結合,使刀身達到剛柔相濟,是鍛造日本刀不變的宗旨。

日本刀常見的幾種結構

可以看到硬包軟的組合萬變不離其宗

此外,日本刀的熱處理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物理特性。

日本刀多採用覆土燒刃的方式對刀身進行熱處理,刀匠常用砥石粉和黏土塗在刀身上,從刀脊到刃口從厚變薄,刃口處通常不塗。

這使同一把刀的不同部位獲得了完全矛盾的特性。淬火時包裹泥土較厚的刀脊處冷卻速度較慢,從而獲得軟而韌的物理特性,不易折斷。刃口處直接接觸水,冷卻速度較快,從而獲得堅硬的物理性質。土漿在刀身敷設的厚薄、形狀不同,在刀身上留下了花樣繁多的熱處理痕迹,術語稱之為「刃文」,明代武術家唐順之作詩稱讚日本刀「重重碧海浮渡來,身上龍文雜藻行」,就是說的這種紋路。

傳統日本刀就由這樣不起眼的海綿鐵塊

低溫冶煉出的鋼材鍛造而成

這種獨特的熱處理方式顯然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產物。筆者經手的多件兩漢時期出土的刀劍和矛頭,都帶有明顯的覆土燒刃造成的刃文,研磨去肉後寒光四射,遠勝許多明清時代的庸品。

日本繼承了這種獨特的熱處理方法並發揚光大,在宋元之際鍛造和熱處理水平已經超越中國,到明代已勝過中國頗多,上面提到唐順之的詩中說「聞道倭夷初鑄成,幾歲埋藏擲深井,日淘月煉火氣盡,一片凝冰斗冷清」,說明他不太了解日本刀的鍛造和熱處理工藝,同時代的學者宋應星也說「倭國背闊不及兩分許,架於手指之上,不復倚倒,不知用何錘法,中國未得其傳」,說明當時中國的刀劍鍛造工藝不但遠不及日本,而且連自己最初的鍛造和熱處理工藝也不甚清楚了。

覆土燒刃造成的刃文(暗色和明亮顏色)

這樣的鍛造和熱處理方法凝結出的產物就是日本刀,它擁有同時代多數同類刀劍都不具備的刃口硬度,對無防護的人體擁有出類拔萃的斬切力。而且因為「Tatara - 韃鞴」冶煉法的效率不高,耗費大量精力和資源才能完成一把,其中頗多波折,在早期很容易失敗。

堪稱駭人的殺傷力加上複雜而曲折的製造過程,使古代日本人產生了刀中有靈的原始崇拜。

這種原始崇拜和日本本土的神道信仰相結合,產生了一系列富有宗教色彩的傳說和神話。這類神話和傳說主要分為三大類:

  • 第一類是關於日本刀降妖除魔,斬殺魔物的,比如鬼丸國綱和童子切安綱;

  • 第二類是關於日本刀拔群的斬切力的傳說,比如伊達政宗的佩刀影秀;

  • 第三類是關於一些「妖刀」「兇刀」的怪談,以「村正妖刀」的傳說最為流行。

  • 我們可以通過傳說來窺探日本刀三類意象的歷史形成過程。

    歌川國芳著名浮世繪作品「相馬の古內裏」 ,描繪了源賴信的家老大宅光國降服骸骨妖怪滝夜叉姫的戰鬥情形

  • 童子切安綱

  • 平安時代,大江山中有名為酒吞童子的妖怪作祟,經常帶著一群妖怪擄掠人來吃,當時的陰陽師也對此一籌莫展,一條天皇遂命令當時有名的劍豪源賴光去降服酒吞童子,源賴光祭拜了清水八幡、住吉和熊野三處神社之後進山除魔。

    得到了三位神秘山中老人的幫助,把酒吞及眾妖魔灌醉後,一刀斬下了酒吞童子的頭顱,救回了被擄的女子,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的太刀被稱為「童子切安綱」,據說有攘服妖凶的神力,被歷代當權者和皇室所珍藏。

    歌川國芳浮世繪作品,源賴信大戰酒吞童子

  • 鞍斬

  • 安土桃山時代,伊達家第十七代家督伊達政宗受豐臣秀吉所遣,於文祿二年(1593)年4月13日渡海抵達朝鮮釜山,開始了征伐(侵略)朝鮮的軍事活動。

    伊達政宗轉戰梁山、蔚山、金海、晉州,曾在戰爭中用佩刀「影秀」,將一名朝鮮將校(一說明軍)從左肩斬到右腹股溝,一直斬到胯下的馬鞍,此刀遂得名「鞍斬」或「鞍止」。(類似的傳說還有本多忠勝的名槍「蜻蜓切」,傳說蜻蜓停立在槍尖,竟然因為過於鋒利而把自己切成兩半)。

    伊達政宗畫像

  • 村正妖刀

  • 「Muramasa - 村正」是伊勢桑名地方刀匠所作的刀(也有槍等,品種繁多),從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一連幾代的刀匠都使用這個刀銘作為品牌。

    在以鋒利著稱的日本刀中,村正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傳說將村正刀立在水中,順流而下的落葉碰到刀刃,即可分為兩半。因刀匠過分專註於刀的鋒利,而使刀上附有執念和邪氣。

    「妖刀」一說興起於幕末,傳說德川家連續三代都被村正所殺(傷),家康的爺爺曾被家臣用村正從肩膀劈開到腹部,家康的父親、長子也死於村正,家康本人也曾被村正所傷,因此忌憚和憎惡村正刀。幕末的倒幕志士對此堅信不移,即使找不到村正刀,也要在自己的佩刀上刻上村正的銘,以期一舉推翻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的爺爺松平清康,據說被發狂的家臣阿部彌七郎用村正一刀從肩膀劈到腹部,死狀十分凄慘

    「妖刀」一說隨著倒幕戰爭愈傳愈廣,愈演愈烈,逐步深入民間,產生了許多光怪陸離的怪談。

    有人說村正會使持有者發狂,某地一武士突然發狂以村正刀斬殺了好友。或說某地一販售村正刀的商人在夜裡突然斬殺了妻子,又說某武士突然失去心智拔刀斬殺了主公,清醒之後悔恨不已,又以村正刀切腹。最離奇的傳說莫過於江戶城有一黑衣武士,總在夜裡以行人試刀,以夜行人的燈籠為目標,總是以逆袈裟斬把人和燈籠一刀兩斷,弄得人心惶惶,官府設計捕捉這個試刀人,捉住之後眾人大吃一驚,原來這個試刀的武士早已死去多時,五臟六腑都已不見,只剩下一個軀殼,早已成為妖刀村正所控制的一個人皮傀儡了。

    一把存世的村正刀

    以上三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分別代表了日本刀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三重意向,即神器、利刃、魔物。

    神器和魔物自然荒誕不經,那麼日本刀是否真是傳說中能把騎在馬上的人從肩頭斬到馬鞍的利器呢。

    武士大戰妖怪,日本刀降服妖魔系列傳說套路可以追溯到14世紀以前,圖為南北朝時期的「土蜘蛛圖卷」

    通常來說,比較典型直刀的如中國的環首刀,在同等力量下對肉體的劈砍深度最深,帶有內弧者尤甚。

    比較典型的彎刀如波斯薩菲王朝的舍施爾(shamshir)、印度莫卧兒帝國的塔瓦(tulwar)等劈砍垂直深度則遠不及直刀,但利用弧度造成的切割效果,能造成遠大於直刀的傷口。

    簡單的講,直刀利劈砍,造成的傷口深而不大,彎刀利切割,造成的傷口大而不深。

    以舍施爾為代表的彎刀實際上並不如比直刀更利於劈砍,他們的長項是切割

    而日本刀的造型恰恰介於這二者之間,更偏直刀一些,使其具有了以劈砍為主,兼顧切割的物理特性。

    以筆者試斬草榻、動物屍體的經驗來看,以打刀的長度(一米左右)和質量(一公斤左右)對無防護肉體的破壞力的確在同類武器中無與倫比。劈斬動物屍體的肌肉、脂肪、軟組織部分時阻力很小,通過性(即刀身在肉體中運動)極高,其獨特的造型和複合結構,使刀身斬入肉體後不易發生大幅度的簡諧振動而損耗動能,使力量能夠集中於刀刃繼續向被斬物體的深處運動,從而獲得更加深入的傷口。

    日本刀最初的造型和環首刀完全一致,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變彎,之後有慢慢變直,表明作戰方式對武器造型的影響。

    此外,日本刀的刃口硬度在同時代的世界範圍內的諸多兵器中顯得鶴立雞群。

    因為軟而韌、硬而脆這一對熱處理矛盾的存在,多數古代兵器的刃口都無法做的很硬,聞名世界的大馬士革鋼製成的刀,刃口硬度也不過50HRC左右。而日本刀由於其軟硬結合的結構,可以使刃口保持很高的硬度而不用擔心刀身易崩壞。

    許多新刀期(相當於我國明、清)的作品刃口硬度達到55HRC以上,極高的刃口硬度除了賦予日本刀拔群的斬切力,也賦予它較高的鋒刃保持度,簡單的說,同樣斬豬,同時代的其他刀劍可能斬一兩口,鋒利度就顯著下降,不得不磨礪,而日本刀可能斬三、四口依然保持著相當的鋒利度。

    兩把武士刀,右側曾一刀徹底斬斷兩具屍體;左側曾一刀徹底斬斷三具。注意鑒定書上「三胴切落」「二胴切落」的銘,這叫做截斷銘

    古代日本人對刀的鋒利度的追求和崇拜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許多名刀都以人體來測試鋒利度,有生試(試斬有罪的死囚)和死試(試斬屍體)兩種。

    前者以活人為目標,後者則斬死屍。試斬過的刀的刀莖上刻有「三胴截斷」、「二胴切落」的字樣,「切落」是指橫著一刀斬過並排吊起的屍體,而「截斷」是指豎著斬斷堆疊的屍體。除了字樣,並附有試斬人體者的花押,稱為截斷銘,是斬切力的血腥證明。

    以這柄上総介藤原兼重作於寬文二年(1662)年的打刀為例,刀莖上刻著「三胴截斷」代表試斬者以此刀一次斬斷了三具人體,試斬人為山野加右衛門,這是江戶時代的一位武士的名字,他主要進行的是死試,即把死屍重疊置於土表之上,屍體下面墊著裝滿了稻糠的袋子防止刀刃斬透屍體後被土表所傷,試斬者通常從死屍的腰部斬入,一擊徹底斬斷幾具,則標註為幾胴切落。這位試斬者山野加右衛門的最高紀錄是使用一把二代兼元的關孫六完成了四胴斬。

    一把收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刀,鍛造於寬文3年(1625年),截斷銘為「二胴截斷」,曾一刀斬斷過兩具屍體

    截斷銘和花押清晰可見,試斬人和上面那把是同一人:山野加右衛門

    日本刀雖然沒有能立刀流水斷葉和蜻蜓立刃自戕那種神乎其神的本事,但確實擁有無與倫比的斬切力,然而這種斬切力足以讓日本刀成為古代戰場上的最強冷兵器嗎,並不能。

    在充斥著射程超過100米的弓箭和鐵炮以及4-5米長槍的戰場上,三尺長的打刀實在無法作為主戰兵器。在戰場上武士一旦拔出佩刀,通常意味著戰爭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他已經失去了了其他的所有武器。在戰國時代,造成戰場傷亡的第一原因是鐵炮,其次是弓箭和長槍,由日本刀造成的傷亡僅佔十分之一。

    弓箭是鐵炮發明之前,造成戰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日本刀在戰場上缺乏存在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鎧甲,能夠一次斬斷兩三具屍體的名刀,卻往往不能奈何一件普通的鉚接鎖甲,更遑論比鎖甲強的札甲和板甲了。儘管日本刀也有荒試(試斬硬物)的測試,但多數時候斬擊鐵甲除了給自己堅硬的刃口添堵(傷)之外,不可能給身披鎧甲的敵人比淤傷更重的傷害。

    因此,日本刀在戰場上的作用更類似於手槍,是一種自衛武器,同時它還兼職一種特殊的職能,就是在戰場上割下敵人首級。

    日本刀差不多是日本武士最後的武器了

    儘管日本刀在戰場上既不是主戰武器,更不是什麼最強冷兵器,但是在另一個場合卻大放異彩,這就是幕末頻繁的市井暗殺和亂斗事件。

    在雙方都不著鎧甲的市井械鬥中,日本刀對無防護人體的毀傷能力表現的淋漓盡致,遂有了幕末四大人斬的傳說。在這種無防護的日本刀械鬥中,生死只在須臾之間,決定雙方生死的,一半是劍術,一半是運氣,一般來說在武器上不存在大的差別,然而當一方穿上鎧甲之後,日本刀缺乏破甲能力的劣勢,通常使這種械鬥變成單方面的屠殺。

    1864年7月8日,京都守護職屬下的武裝組織新選組在近藤勇的率領下突襲意圖倒幕的長洲藩士聚集的旅館京都池田屋,新選組一方情報失誤,在5人突入池田屋後才發現屋子裡聚集了20多人,戰鬥就在4比1的懸殊人數差距下爆發了,結果卻令人瞠目結舌。

    人數佔優的長洲藩士死傷慘重,人數劣勢的新選組的損失卻微乎其微,這是因為新選組除了佔有突然襲擊的先手,而且預先在衣服里穿上了鎖子甲,並佩戴了額鐵(保護頭面部的護具)和籠手(手甲)。

    池田屋事件是近代將日本刀用於市井械鬥最著名的案例之一,現代影視劇還原了當時的情形,可以看到新選組普遍穿戴了鎖子甲等輕便盔甲,佩戴了額鐵

    從神器到利刃再到魔物,日本刀在這三重意向中,漸漸模糊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戰場上的雞肋並不妨礙它成為日本民族靈魂的一部分。

    在電影和動漫中,如若無物般斬開鎧甲、人體、汽車甚至戰艦,續寫著本不存在的最強冷兵器傳奇。


    推薦閱讀:

    《新倩女幽魂》--世間已無張國榮(及戰國、鍋蓋頭、混沌武士、破壞之王) – 《倩女幽魂》影...
    武士道的揮刀之手——讀《武士道》
    武士刀賞鑒入門:日本刀的魅力何在?
    黑色幽默加血腥暴力的肉類食品包裝設計
    日本武士為什麼反手拔刀(打刀),而不是正手拔刀?

    TAG:體驗 | 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