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簡介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有歷史考證,它起源於明朝末年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由陳姓第九世的明末戰將陳王庭所創。它綜合了當時各家拳法之長,結合導引吐納,採用腹式呼吸,使能在練拳時汗流浹背而不氣喘,並加強爆發力量的訓練,使動作暢通氣血。它也融合了以陰陽為基礎的經絡學說,成為內外雙修,身心並練,將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結合為一的內功拳法。動作以鬆柔入手,練勁養氣,可緩可快,柔中寓剛,剛中有柔。它以纏絲勁為靈,以內勁為統馭,形成剛柔相濟,內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結合,順逆纏絲,陰陽相合太極拳後來經過楊露蟬、全佑、吳鑒泉、孫祿堂、武禹襄、和兆元等各路名師發展,自成流派,又派生出楊式、吳式、孫式、武式以及趙堡太極拳等。
太極拳適合任何年齡、性別、體型與身態者。經常練習太極拳,對於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一種簡單而又高深的運動,練氣、蓄勁、健身、養生、防身、修身,一輩子受益無窮。
習練太極拳的11個認識誤區
中國傳統太極拳術,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太極拳術以其高超繁雜、奧妙無窮的技擊技術和深奧的哲學內涵名揚天下,歷代不乏高人,但是在如今,在人們對太極拳的認識上卻存在著很多的誤區,為了使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能夠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免於空耗精力之苦,老熊不揣愚陋,將較為普遍的認識上的誤區綜述如下:
第一個誤區:就是把流行甚廣的「太極操」當作太極拳,致使許多人對太極拳產生了誤會,你看公園裡的許多操練太極操的老年人們,他們能實戰嗎?以此類推:太極拳不能實戰。其實,首先應該區分太極拳和太極操,真正的太極拳存在於各個流派的少數傳人當中,太極拳的技術高超,理論上比較深奧,因此得到真傳的是極少數的傳人。
第二個誤區:許多人以為太極拳只是盤架子和推手
,他們想通過盤架子、推手來達到成為太極拳高手的目的。而有的人傾一生之精力,悉心專註於此道,結果練到老也是空耗精力。殊不知傳統太極拳的訓練手段多矣!簡單概述,應為:1、基本功訓練(包括柔韌性訓練),2、單練(包括盤架子,但盤架子不是死練套路,而應把套路拆開活練李派有「理」、「勢」、「氣」、「機」的系統訓練方法);
3、站樁(有太極十三樁);4、雙練(包括推手,比如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爛採花等),雙練不能拘泥於成套的手法,還須經老師「安手」、「安眼」,講明遠近、高低之尺寸分毫,有「比較」、「爭強」、「問難」的步驟;5、藉助於訓練器材輔助功法的訓練(含「球」、「尺」、「板」、「袋」的訓練);6、內功訓練,內功訓練秉承於道家內丹功的系統,功法有「百日築基功」、「九轉還丹功」、「聖胎培育還元功」、「釣蟾功」等等;7、太極拳理論的掌握,學習拳理不是簡單地背誦太極拳的經典著作,而是要在實踐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實的涵義。以上每一個環節在太極拳練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第三個誤區:許多人以為太極拳只能沾著打,因此講「沾」、「粘」、「連」、「隨」的打法,只有在「沾」的狀態下才能夠發揮太極拳的威力,因此有些人稱「太極拳」為「賴拳」,意思是「耍賴皮」的拳,不是真功夫。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實戰當中變化萬千,對手豈能和你黏糊?殊不知傳統太極拳也講「衣不沾衣,手不搭手,你打我,我打你,一招見輸贏」的打法。能沾著打,固然好,可以發揮太極拳的長處,不能沾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去沾?難道太極拳的長處就只有沾、粘、連、隨嗎?
第四個誤區:對「積柔成剛」的錯誤理解,積柔成剛的理論本身是不錯的,問題在於對此的理解不同。有的人積了一輩子柔,也沒有見到「剛」為何物,練了好幾十年柔軟的太極拳,愣是沒有積出剛勁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關鍵是在於「柔」的理解上,那麼,什麼是「柔」?其實柔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軟」,
第五個誤區:對「松」的錯誤理解,有些人練習太極拳認為「練太極拳就是不使勁,不用力」,一味地求「松」,追求「大松大柔」,但就是不知道松是為了什麼,結果練了一輩子,練成了那種「稀鬆太極拳」
,根本就不能夠用於實戰,實在是可悲呀!其實練習太極拳放鬆是正確的,放鬆是為了能使身體的氣血流通,氣血流通了就能達到「力自沉重」的效果,有功夫的太極拳練習者,其手臂就是不用力也非常沉重,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的原理是有哲學基礎的,有「松」則必然有「緊」,有「柔」則必然有「剛」,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還有的人讀了幾本太極拳的書,就以為懂得了太極拳的道理,還沒有達到「松」,就開始追求「空」。其結果是練習日久,除了動作熟練些外,身上的功夫「空空如也」。
第六個誤區:關於呼吸方式的誤區,有的人以為練習太極拳只要始終保持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其實大錯特錯矣!殊不知太極拳功夫是分層次的,初練者採取自然呼吸是合理的,但是當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堅持自然呼吸就是錯的,練習太極拳就象學生讀書一樣,怎麼可能總是使用同一級教材呢?初練是採取自然呼吸的,練習日久後,功夫長進了,肺活量大大增加,就要和動作的蓄髮、開合協調起來,蓄時吸氣,發時呼氣,小腹的起伏是逆式的,即吸氣時收縮,呼氣時鼓起,因此稱為「逆腹式呼吸」,隨著功夫的長進及內功修鍊的進步,日久後,達到「呼吸通靈」,同時丹田內產生一個「丹球」,這個「丹球」隨著意念和動作轉動的,有人稱為「丹田內轉」。
第七個誤區:有人說太極拳就是圓弧運動,其實不然,太極拳不是那樣簡單的,太極拳的動作包含了許多小轉折的動作,許多細膩的技術就包含在裡面,人體有許多關節,在太極拳的動作里,身體的關節部位都要根據需要而轉圈。大圈套著小圈,高度協調,此即所謂「亂環法」,不懂這個,在實戰中就不能夠柔化對方的力,那就把太極拳練成了「太極操」,苦練一生也是枉然。掌握了亂環法就能把對方的力量化解於無形之中。
第八個誤區:由於王宗岳先師在其經典著作《太極拳論》當中提及「雙重之病」的危害,於是就有人曲解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雙重之病」,甚至把雙重(zhong)解釋為重(chong 音:蟲),殊不知「雙
重」(zhong )與「偏沉」是對應關係。還有的當今太極拳名家,在其文章當中解釋的頭頭是道、洋洋洒洒,長篇大論,可是觀其表演的太極拳拳架仍然是徹頭徹尾的雙重架子!其實雙重之病是很簡單的,人的身體部分結構是對稱的,練習太極拳陰陽不分就是雙重,分出陰陽就必然是一邊偏沉另一邊就偏輕,所以說偏輕不是病。「雙重則滯,偏沉則靈」,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何也?乃雙重之病未悟耳!可見避免雙重之病是練習太極拳至關重要的。避免雙重之病不能停留在口頭和文字中,要體現在所練習的太極拳拳架當中。
第九個誤區:內家拳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太極拳是內家拳,演練和實戰都是溫文爾雅,練太極拳都是猶如行雲流水,神閑氣定,並不講究氣勢。此大錯矣!內家拳長於以靜制動、後發制人不假,但是亦能先發制人,以動制靜,既有行雲流水的文架,也有猶如山崩地裂、天塌海傾、動靜相兼、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的武架。而武架太極拳是很講究氣勢的,一露眼神,恰欲懾敵魂魄,奪神亂志,過去常說高手比武,雙方目光一對,打個照面,勝負已定,就在此也。你看公園裡面那些只求健身而每天軟綿綿地練太極操者,想有氣勢,能嗎?
第十個誤區:某名家著書,竟言某某、某某當年隨
第十一個誤區:常聽人言「太極十年不出門」,此言大謬也!太極拳技術複雜不假,然絕非十年不出門,如果能有明師教誨,能保證系統訓練,保證練功時間,而自己又有悟性的話,應該是「三年小成,五年大成」。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實乃誤區也!假如有些人跟著某"名師"苦練十年後,身上沒有真功夫的話,那麼"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成了最好的借口了,所以老熊說此言著實害人非淺!不知耽誤了多少人的大好年華。
1、太極拳要到深山老林裡面去練嗎?我原先以為,練太極拳的人點象隱士。周圍的朋友們有時也這樣打趣我。可能只是一句幽默。但是,卻可能是社會上其他更多人的觀點。在此,我作一個引申:即太極拳的品格與產業化的接合問題。椒某觀點先亮一下,好供討論:隱士並不真的是太極拳的品質,只是看上去。 1、什麼是隱士?隱士與太極的淵源?隱士,即隱居之士。究其原因,可能有主動之因,被動之因之分。但都是為了「逃避」某種東西,或許是世俗,或許是迫害,甚至是帝王之位,如中國最早的隱士就是這種情況。還有人專門研究隱士現象,並在北大講演,這與本文無關,不管它。太極拳與隱士還真有很久遠的淵源。它的幾種創始說法中,近幾百年來最重要的兩種,即張三丰說與陳王廷說,都與隱字有關。張三丰是道士,道士遁于山,悟於道,淡於俗,隱於世,當然是隱士。陳王廷兵敗之後,乾脆隱於野。當然也是隱。可能也正是這種處境與心境,才能真正淡定下來,拋卻功利,歸根到易上來講武術吧。所以,講太極拳基因中有隱士一面,倒有些道理。
2、太極拳看上去很「隱 」
普通人認識事物,主要靠視覺,占人接受信息量的百分之八十。
太極拳耍起來慢騰騰的,的確看上去更加適合仙人或隱士在深山老林中,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突出的正是一個「慢」。再一個,就是太極拳由以創始,命名、解釋的理論,即易經。世上懂易之人不多,懂的人大多玄玄乎乎。要懂易,必須靜下心來,去玩味體悟,這是各類隱士乾的事,如隱於朝,隱於野,隱於市等。古人隱士多會佔,占是易的常用之途。而太極由易而生,不得不令人聯想到隱士。
3、太極拳主要不是給隱士用的
可能太極拳是隱士創的,也可能隱士會鑽研太極拳理更深透,但是,太極拳絕對不是創始給隱士用的。隱士,就是避居,不必與他人交流。即然這樣,就不必防備,或者只需稍稍防備即可,何須費心去學這樣一門技藝呢?太極拳是武術,是一門技擊的學問。技擊是入世的,即世俗的,是讓俗人用來防護自身、防護家人、保護性命、賺口飯吃的。
而且,太極拳屬於招招制敵的凌厲之拳,與隱士的味道真是截然不同。 4、太極拳給人隱士誤解的現代原因 大多數太極拳人仍在固守著傳統的一師幾徒、手把手相傳、骨肉真情的小作坊傳播模式,相對於跆拳
道教學的「快速繁殖」,簡直就是「隱士」一樣的情懷。而常常修習易理,反思自身,也會使人更加內斂,不思更多的貪慾。更增人隱士觀感。
5、太極拳師幾乎沒有隱士,而大多是求顯之士,這不是不尊。曆數太極拳師,就說武德高尚、人品高雅、學識高深的太極拳大師們吧,哪個隱士?好象似乎大概差不多沒有吧?陳氏一脈?楊?吳?武?孫?和?……好象都沒有。相反,鏢師、宮廷侍衛、公子教師、王公保鏢、鄉里武館負責人則比比皆是。現在,大家又在想開俱樂部,到國外去開分館,甚至加入外國籍。這些,顯然都不是隱士之道。如果,太極拳的品格是隱士的話,那麼,後學者也應當具有點這樣的內涵,然而不然。其實,太極拳與其他武術一樣,是俗世的產物。只不過,它比很多武術種類與中華古代哲學理論的淵源更加直接更加深厚而已,所以在體會上需要更加平心靜氣地而已。
6、太極拳發展不可以當隱士太極拳發展,必須走上現代運動的以及世界經濟的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你儘力顯示自己魅力尚且不足,當隱士如何行?如何與韓日美歐等國運動方式一爭天下?如何為中華文化在技擊場上爭一席之地?如何為中國現代經濟在健身時尚場上分一杯羹?拳種的品質是由拳種的目的、練拳者整體氣象、拳種風格得來,由上分析,這三者也未體現隱士風格。
綜上,椒某認為,太極拳自身並無隱士品格,將來也不需要隱士風格。怡然兄的話,可能是幽默一句,卻給我們提了一醒,不能再固守原先「隱」的一套,要積極發展,顯示太極拳在技擊與健身上的強大優勢,推介自己,真正使太極拳成為運動的首選。
推薦閱讀:
※論陳式太極拳的腰襠功
※混元太極拳 ——馮志強訪談錄
※理氣法天部:太極法初級教程之一(張岩整理)
※(39)[轉載]楊式太極拳譜(楊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太極十三式密鑰之三【九個太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