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中國留學教育的歷史變遷_教育理論論文_論文下載手機版

[摘 要]在近代以來的中國社會發展歷史上,留學教育在思想啟蒙、文化傳播、人才培養、社會變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我國留學教育的性質和特徵,結合近現代史的分期,將近代以來的留學教育分為四個時期,分階段進行歷史回顧,評述各時期的歷史貢獻或經驗教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   [關鍵詞]留學教育;高等教育;中國教育   Abstract:Dur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ince modern China, overseas education has been playing an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ideas enlightenment, cultural exchange, talent cultivation, social chang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sitics of China"s overseas educ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n the stage pision of modern Chinese hitory, this paper pides the process of overseas education into four stages. Then it reviews the contributions and lessons of each stage. Finally, it draws a conclusion.   Key words:oversea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中國留學教育歷史悠久,但政府有目的、有計劃地制定留學教育政策,派遣學生出國留學,始於19世紀中後期。在近代以來的中國社會發展變革過程中,留學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且積累了豐富的歷史遺產,為今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一、晚清時期的留學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從上海乘船赴美,拉開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閎、黃寬、黃勝三位青年於1847年在傳教士的帶領下赴美留學,有人以此作為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閎等人留學美國,主要是一種小規模的個人行為,並不是有組織的政府行為。   中國近代留學生派遣和留學教育的興起,是在中國與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在民族和社會的雙重危機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國圖誌》這部介紹西方社會和總結鴉片戰爭經驗教訓的書中呼籲「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命題的提出,是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時期的主要留學教育運動   在晚清時期,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留學運動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歐學生、留學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學生。   1854年,容閎作為第一個畢業於「美國第一等之大學校」(耶魯大學)的中國人,從紐約啟程回國。他回國後始終堅持「當使後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動幼童赴美留學計劃的形成。1870年,容閎通過丁日昌向洋務運動領袖曾國藩提出了派遣學生赴美留學的計劃。曾國藩當即表示同意,次年與李鴻章等聯名上奏清廷並獲準。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學生監督刑部主事陳蘭彬、江蘇候補同知容閎的帶領下赴美留學。此後三年,每年均按計劃派出幼童留美,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為中國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學生。然而,由於封建守舊勢力的阻撓,絕大多數幼童沒能按計劃完成學業(僅2人大學畢業)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餘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國,由容閎提出、洋務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這一項開拓性舉措就此功敗垂成[2]。   繼幼童赴美之後,洋務派主持設立的福建船政局開始向歐洲派遣留學生。洋務派創辦水師、船政學堂等新式學堂,以培養海軍專門人才,增強海防力量。與此同時,他們提出「造材異域」,通過向造船、駕駛等方面技術先進的法英等歐洲國家派遣留學生,求得其知識技術,進而達到「自強」的目的。1877年初,由李鴻章領銜、三任船政大臣醞釀數年反復議定的《選派船政生徒出洋肄業章程》上奏清廷,並獲準頒布實施。這份章程詳細說明了選派學生出國留學的必要性,明確提出了赴法國學習製造者與赴英國學習駕駛者的留學目標。是年,28名學生和藝徒從福州出發,開始留歐之行。福建船政局的首屆留歐學生在1878~1880年間陸續回國,很快成為該局和北洋水師的骨幹力量。後來,又陸續派出三屆共49名留歐學生。派遣這批留歐學生目的明確,有利於針對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採用合適的教學形式。派遣章程還明確規定了華洋監督的職權和責任,對留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3]。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慘敗,被強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激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甲午戰爭促使晚清留學教育結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異常迅猛的態勢展開。留學日本成為甲午戰爭後留學教育的開端,留日學生從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 400餘人、1906年的12 000多名,形成了規模空前的留日熱潮[4]。留日熱潮的產生及其發展的原因十分復雜。歸結起來,一方面與清政府「以敵為師」、「師日制日」的留學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關。洋務派的張之洞在1898年《勸學篇》中專設《遊學》一章,論述遊學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強盛的原因在於有一批出洋留學的人才,他還列出了留學日本的五大優點。是年,清政府將該書頒行全國。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向光緒皇帝進言,力陳留學日本之必要。光緒昭諭軍機大臣,確定了派遣留學生並且優先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國策[5]。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誼」、「代培人才」為幌子,採取「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以達到逐步控制中國的目的。留日學生以讀速成科和普通科為主,多學政法專業,習軍事者也不少,學習理工科者較少。由於不少留日學生在新思想的影響下,成立了一些以「排滿反清」為目標的革命組織,清政府開始調整留日政策,對留日人數和資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後,留日熱潮逐漸消退。   1908年以後,中國近代留學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以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吸引中國留學生為肇端,進而推動留學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1907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國會演說中,建議將所得庚子賠款退還一半,使清政府用於派遣學生赴美留學。這一政策建議產生的背景是,美國向亞太地區擴張,力圖擴大其勢力範圍。加強精神侵略特別是利用教育的作用,對美國擴張其在中國的影響具有戰略意義。翌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合批準《豁免中國部分賠款法案》。美國與清政府議定,自賠款開始退還之年起清政府每年遣送學生赴美留學,直至該項退款用完為止。1909年,第一批庚款生程義法、梅貽琦等47人赴美留學。這是繼1872年派出首批留美幼童之後,又一次有組織、較大規模的留美學生派遣,預示著新一輪留學歐美高潮的興起。1909~1911年間,清政府共派出庚款留美學生196人。 轉貼於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hi138.com2.晚清時期留學教育的歷史貢獻   幼童留美、福建船政學堂留歐學生派遣、留日浪潮及早期的庚款留美運動,拉開了中國近現代留學教育的帷幕,對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幼童留美計劃雖然中途夭折,但是那些在美國學習了數年不等的留學生對近代科學技術的掌握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中不少人回國後成為中國近代在鐵路、輪船、采礦、郵政、電報、海防乃至政治、外交、教育等方面第一批專門人才。留美幼童中最著名的是詹天佑。作為京張鐵路和其他一些重要工程的總工程師,他在中國鐵路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派遣幼童赴美留學,開啟了近代中國公派留學之先河,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對當時沈悶的中國社會在教育理念、社會心理、風俗時尚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總的來說,派遣留美幼童的舉措是較為成功的。由於容閎的歷史貢獻,他被稱為「中國留學教育之父」。   派遣留歐學生的成效,整體上大於派遣留美幼童。留歐學生回國後,在中國近代造船業、海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中許多人在甲午海戰中頑強抗敵乃至為國捐軀,成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光輝榜樣。留英學生嚴復在學習軍事技術之餘,還關心西方的哲學和社會學說。回國後任職之餘,他致力於介紹西方先進思想,開啟民智,所翻譯的赫胥黎《天演論》成為愛國誌士救亡圖存的理論根據,書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觀點影響深遠。   晚清大規模的留學日本熱潮進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閉狀況,通過日本輸入西學,介紹了先進文化和思想,促進了中國教育變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負的留日學生組織了政治群體,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說,1911年之前留學教育的最大成果來自留日浪潮,它直接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留日學生鄒容、陳天華的著作《革命軍》、《猛回頭》等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黃興、宋教仁等成為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此外,陳獨秀、李大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魯迅成為著名思想家,他們在新文化運動中貢獻卓著。辛亥革命前夕的庚款留美為新一輪留學歐美浪潮奠定了基礎。早期的庚款留美學生中湧現了中國現代一批傑出的學者、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包括胡適、梅貽琦、竺可楨、趙元任、胡剛復,等等。      二、民國時期的留學教育(1912~1949年)       辛亥革命勝利後,中國留學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留學教育深受政治局勢的影響,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2~1927年,即民國初期和北洋政府時期。這一階段政局動蕩、戰事不斷,但留學教育在困境中不斷發展。第二階段為1928~1945年。北伐勝利初期,留學教育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留學教育發展趨於緩慢,陷入低潮。第三階段為1946~1949年。抗戰勝利後,由於內戰爆發,南京政府對留學教育實行緊縮政策,共產黨則開始向蘇聯派遣留學生。   1.1912~1927年的留學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在革命洪流的影響和庚款留美的推動下,留學教育一度掀起了新的高潮。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取,很快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這一階段,政府曾加強對留學教育的管理,如1916年頒布《選派留學外國學生規程》這一部較為全面的留學教育管理法規。但是,由於政局動蕩,這一階段留學教育發展很不穩定。此階段留學教育的代表性成就體現在庚款留美、留法勤工儉學、赴蘇留學三個方面。   為了解決庚款留美學生選派和培養中的一些問題,清政府於1909年設立了遊美學務處,並於1911年建立清華學堂作為留美預備學校。辛亥革命後,清華學堂得到了較好的承續和發展。據統計,1912~1927年,清華學堂共派遣留美學生1 013人,其中90%以上為高等科畢業生[6]。利用庚子退款派遣留美學生,具有不同於先前的留日教育以及同一時期其他留學教育形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理工科者居大多數。庚款留美學生程度較高,大多接受嚴格系統的專業訓練,有較多人取得了學位。他們熱愛祖國,歸國學生於1913年成立了歐美同學會,自覺擔負起中西文化交流的重任。1915年,留美學生在美國建立了中國科學社(1918年移回國內),並在上海出版《科學》月刊,致力於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才,推動科學研究。在留美學生中,湧現了一大批現代中國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先驅。   赴法勤工儉學是中國現代一場特殊的留學教育運動。在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的倡導下,大批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僅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留法勤工儉學人數就達1 700多人。這些學生在既無官費或庚款支持又無家庭親友資助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遠涉重洋。他們以勞工神聖、工讀主義為指導思想,分赴法國各地的大工廠和學校,在艱苦的環境中邊工作邊學習。留法學生中的一批人在留學期間積極了解法國工人狀況,學習馬克思主義,吸收十月革命經驗,完成了從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思想轉變,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優秀共產黨員。   1924年,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民主主義的革命統一戰線形成。在這種革命形勢下,早期的赴蘇留學浪潮應運而生。「以俄為師,赴蘇留學」在20世紀20年代成為新的留學熱潮,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工農運動的發展、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促使留學蘇聯的活動蓬勃發展。1921年,蘇聯政府在莫斯科創辦了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簡稱東方大學),設有中國班等,專門為中國革命培養幹部,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等百餘名中共人員被選派前往該校中國班學習。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蘇聯政府和共產國際建立了莫斯科中山大學,以支援中國革命並推動世界革命的發展。截至1930年,中國共派出留蘇學生2 00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選派的張聞天、鄧小平和國民黨選派的蔣經國、谷正綱。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留學蘇聯開闢了一條新的留學道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大批領袖人才。   2.1928~1945年的留學教育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於1929年宣布實施訓政,制定了訓政時期的教育宗旨和實施方針。政府加強了對留學教育的管理,制定了有關規程,留學教育趨於規範,留學生選派趨於嚴格,學生質量較前有較大提高。1930年代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教育、科學、學術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期,留學教育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留學教育培養造就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   但是,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直接阻礙了中國留學教育的發展。1932年公派出國留學人數為1 002人,1937年抗戰爆發,為適應戰時需要,政府對出國留學從嚴控制,當年公派留學人數銳減至366人。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政府才調整留學教育政策。1943年,抗戰勝利在望,出於為戰後重建準備人才的考慮,教育部重新制定留學教育方案,規定此後五年內每年選派公費生1 000名赴美英留學,並大力提倡自費留學。   這一時期,在庚款留美的影響下,歐洲一些國家開始退還庚子賠款,用於資助一些中國學生赴歐留學。   3.1946~1949年的留學教育   抗戰勝利為中國留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1945年,許多人在抗戰勝利的鼓舞下選擇出國留學,留學人數大幅增加。但是,次年由於內戰爆發,留學教育再次出現低潮。1948年1月,南京政府以外匯不敷所用為由,宣布停止公費和自費留學考試,等於宣告了留學教育的終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開始有意識地派遣學生赴蘇聯留學,為新中國準備建設人才。這些留蘇學生大部分是革命烈士子女,他們中一些人成為新中國年輕一代領導人。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hi138.com
推薦閱讀:

論文|通過模板匹配方式發現結構化變體
論文閱讀:Synthetic to Real Adaptation with Generative Correlation Alignment Networks
編輯說 | 論文投稿有哪些策略?
一生兩次Proposal
【第7彈●商法學】2015年CLSCI論文數據分析

TAG:論文 | 教育 | 中國 | 歷史 | 手機 | 留學 | 理論 | 近代 | 下載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