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消瘰丸加減治癒淋巴結結核經驗

「瘰癧」生於頸部,初起出現一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塊。小者累累如串珠狀為瘰;大者狀如核桃,歷歷分明為癧,統稱為「瘰癧」。俗名「老鼠瘡」。現代醫學稱之為「淋巴結結核」。本病發生原因,中醫古籍《醫學心悟》曾記載:「瘰癧頸上瘰癧串也,此肝火鬱結而成」。本病成因多為陰成體質,性情急躁易怒,由於肝氣鬱遏,失於條達,久而化火此肝火上炎,銷爍津液,煎熬成痰,痰火凝結所致。在治療方面,以疏肝解郁,軟堅化痰,清火散瘀之法。下面肝癌頻道吳氏中醫就介紹幾例中藥消瘰丸加減治癒淋巴結結核的病例經驗。病案1:於某,男,12歲,學生。患者頸部右側有大小不一的腫塊。小者呈串珠狀,大者狀如指頭,已有五年之久。但皮色仍然未變,按之覺痛,也無其它兼症。曾確診為:「頸淋巴結結核」。經西醫消炎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半年余,腫塊終未消療效欠佳。以消瘰丸加味,玄參15g生牡蠣30g 浙貝母10g 夏枯草10g 姜半夏10g 海藻10g 昆布10g 柴胡10g 香附10g 生麥芽10g山楂10g。共服20多劑,腫塊全部消失。 病案2:王某,男,64歲,醫師。患者頸部右側初起一個如豆大的腫塊。按之堅硬,推之活動,皮色不變,不痛不癢,以後逐漸大如核桃。按之略痛,並無其它兼症,已有半月。舌質紅,脈弦滑。以消瘰丸加味:玄參30錢生牡蠣30g 浙貝母10g 夏枯草15g 白芥子5g 海藻10g 昆布10g 香附10g 青皮10g 桃仁6g柴胡10g,水煎服。共服9劑,腫塊消失而愈。病案3:李某某,女,13歲,學生。患者頸部左側起大小不一的腫塊,小者如豆,大者如棗,不熱不痛,無明顯全身癥狀,已有九天。曾在某醫院檢查為:「頸淋巴結結核」。輸液治療一星期,未見效果。改服上方消凜丸加味,藥量稍減。服藥6劑,全愈。吳氏中醫:加味消瘰丸方中玄參滋陰清熱,生牡蝸軟堅化痰,浙貝母開痰散結。再加夏枯草瀉肝膽之火、白芥子、法夏增加化痰之力,海藻、昆布加強軟堅之功。柴胡疏肝達郁為引經葯,再加香附、生麥芽、青皮等利氣解郁,桃仁活血化瘀。根據以上三例的療效反饋,可見程鍾齡先生所創製的「消瘰丸」,確實是從臨床實踐中得出來的,故用之療效神奇。
推薦閱讀:

治療小兒特應性皮炎(中醫稱奶癬、浸淫瘡、四彎風)經驗分享
陽宅內部勘察經驗【九】
99個日常交際技巧經驗
發展悖論與中國經驗(1)
八字實戰經驗,一字之差從與不從

TAG:經驗 | 淋巴 | 淋巴結 | 轉載 | 治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