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和 四聖諦
四聖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無明(梵 avidya^)、行(梵 sam!ska^ra)、識(梵 vijn~a^na)、名色(梵 na^ma-ru^pa)、六處(梵 s!ad!-a^yatana)、觸(梵 spars/a)、受(梵 vedana^)、愛(梵 tr!s!N!a^)、取(梵 upa^da^na)、有(梵 bhava)、生(梵 ja^ti)、老死(梵 jara^-maraN!a)五蘊:色、受、想、行、識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祝吉祥如意十二因緣 和 四聖諦
佛教十二因緣解釋了因果之環,體現了業力的效果。
小乘佛教用此理論來解釋諸輪迴問題和本源問題。
-----十二因緣-----
過去2因-1無明:過去煩惱的總稱,本體是愚痴。迷暗為性因此無明妄動。主指貪嗔痴但也包含了十使(見思惑)貪嗔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
2無明緣行:由無明生行,行為人之造做。我們身口意產生三業。
現在5果-3行緣識:無明導致我們造業,使得我們思想行為形成了業習。從而產生識。
八識中的阿賴耶識可以流轉。流轉過程中叫中有(中陰)修頗(po)瓦法(遷識法)類似中陰身自救。。
4識緣名色名精神色物質名色胎相的生長。
5名色緣六入
在胎里長成的六根。
6六入緣觸也就是認知能力。六根引出的六塵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塵(苦)。意-法。
7觸緣受感受,領納,收到情緒的作用。產生苦樂愛舍等感覺。
苦受樂受舍受-不苦不樂中性的一種感受。
現在3因-
8受緣愛在觸和受的過程中產生。
愛和-樂愛離-苦(又或生嗔)
9愛緣取追求。愛生執著心,取意要據為己有。同時集成未來身心之苦。
10取緣有為了取而做各種行為,造了各種因,在自己的種子識(阿賴耶識)中增加新成分。
未來2果-
11有緣生未來受生
12生緣老死死亡。
無明行識是過去的因。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的果愛取有是現在累計的種子也是下一個生命的因。
-----四聖諦----
---迷界--因-集諦(無明)貪-名利財色嗔-嗔恨嫉妒痴-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果-苦諦生-出母胎風割體煩惱業力老-顏衰色枯體力減退病-四大不調精神欠和身心皆病苦痛無安死-五蘊分散神識相離愛別離-親族朋友名位權利一切愛樂離失之時求不得-榮華可愛諸事心生欲求不得怨憎會-怨家仇人及諸事物相遇會見心生不安五陰熾chì盛-五蘊(色受想行識)身心無常變易熾盛。
----悟界----因-道諦見-正解佛法遠離唯我、神、物等妄見思-遠離邪妄貪慾語-遠離虛言暴語誹謗戲論要能非禮勿言業-嚴持戒律保持高尚善良生活命-道德觀念正當職業維持生命精進-自信自尊勇猛精進修學戒定慧念-正心誠意遠離妄想顛倒,不失正念定-磨練身心養成完滿人格。
--果-滅諦
無明煩惱集諦業斷我法執除貪嗔痴盡生死解脫眾苦雲消得寂滅境安住涅槃
這種排列方法造成了三世二重因果
還有一種是
無明至有十支當做因。生和老死當做果。從而形成了二世一重因果。
推薦閱讀:
※二十六、觀十二因緣品
※(2)[轉載]十二因緣
※緣覺乘和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與習性的斷除
※十二因緣(心經抉隱)
TAG:十二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