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核事故
06-17
2011-04-07 閱讀: 7 出處:大理日報B2版 作者: 編輯:□ 新華社記者 林小春 錢 錚日本核事故已持續近4周,工作人員正竭力阻止事態惡化。福島第一核電站受損的6個機組中,除5號和6號機組外,1號至4號機組情況仍很嚴峻。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形勢如何?背景:進入4月以來,包括首相菅直人在內的日本高官紛紛脫下防災服,穿上西裝出現在新聞發布會等公開場合。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將此舉解釋為象徵日本「進入重建階段」。那麼,福島第一核電站情況是不是在逐漸恢復穩定呢?解讀:正如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申明的那樣,福島第一核電站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工作人員正試圖恢復因3月11日大地震和海嘯受損的1號至4號機組冷卻系統,但進展十分緩慢。冷卻系統是防止核燃料升溫熔毀的關鍵,日本目前只能依靠不斷向反應堆注水來控制升溫,但這種方法又造成了至少6萬噸高放射性污水的產生,部分污水蓄積在渦輪機房地下室等建築中,還有部分污水泄漏到機組附近地下隧道、豎井甚至海中,污染了核電站土壤、地下水和附近海域的海水。渦輪機房是恢復反應堆冷卻功能所必需的電氣系統設備集中的地方,工作人員必須等待渦輪機房地下室等處積水清除後才能進入檢查相關設備,決定下一步作業如何開展。但現有存儲污水設施已基本裝滿,污水去路問題成為事故處理的當務之急。面對存水設施嚴重不足問題,日本的解決辦法一是把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二是把一個能容納1.8萬噸水的大型鋼製浮體調來救急,三是設置大量應急水罐等。目前,1號至3號機組積水排除工作已啟動。這3個機組的積水放射性活度遠超正常標準,其中2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積水表面輻射水平達到每小時1000毫希沃特,在這種環境下工作4小時就可致人死亡。此外,2號機組水閘附近一豎井側壁出現的裂縫6日已被成功封堵,污水曾從這個裂縫直流入海。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還會持續多久?背景:當談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處理所需時間時,從日本首相菅直人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都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即事故處理不可避免地會「長期化」。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則認為:「這是一個以年為單位來考慮的事情。」那麼,事故還會持續多久?危機什麼時候能夠結束?解讀:目前要給出事故持續以及危機結束的明確時間依然不現實。日本官方承認,核泄漏可能還要持續幾個月。一些專家則表示,解決此次危機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首先,搶修電力設備、恢復冷卻系統至少需要數月。迄今,1號至4號機組僅有中央控制室的照明系統、渦輪機房的部分照明系統恢復正常,其他設備包括反應堆內輻射監測系統依然無法啟用。搶修設備必須進入機組廠房,但由於廠房內的高放射性積水尚未排清,工作人員現在仍無法進入,連反應堆各控制儀器所需外部電源的電纜鋪設工作都難以進行。清除大量高放射性積水成為當前最大課題。正如日本亞洲防災中心主任研究員藤枝誠所言:「這不是一兩天、一兩周就能完成的工作。」其次,徹底報廢機組反應堆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報廢的前提是反應堆堆芯中大量危險的燃料棒冷卻到一定程度。從積水的輻射情況判斷,至少2號機組反應堆堆芯燃料棒已部分熔毀,放射性物質或許正從2號機組疑似受損的安全殼泄漏到外界,因此徹底報廢反應堆前還必須阻止放射性物質繼續泄漏。第三,目前確定終極解決方案還為時過早。一個可能的選擇是,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用「石棺」封堆。但是,無論最終選擇什麼解決方案,一旦進入實施階段都將曠日持久。比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石棺」在20多年後的今天還要加蓋新的外罩。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到底有多嚴重?背景:日本正採用或考慮採用多種措施阻止危機深化,包括向反應堆內注入氮氣驅走氫氣以防爆炸,噴洒水溶性合成樹脂黏住放射性粉塵,在廠房內壁噴塗特殊塗料及用特製布遮蓋廠房屋頂屏蔽輻射等。但與此同時,全球多國宣布監測到來自日本的微量放射性元素。那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到底有多嚴重?我們需要為此擔憂自己的健康嗎?從長遠看,核電站周邊會變成無人區嗎?解讀:從輻射水平看,事故目前僅影響核電站及周邊地區。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限制赴日旅行,而全球多國食品進口限令僅針對福島縣和鄰近的3個縣,這或許表明此次事故對上述4個縣之外的地區影響不大。從事故性質看,福島第一核電站只發生了氫氣爆炸,沒有發生核爆炸。核裂變的鏈式反應在大地震之初就已停止,按目前情況判斷,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幾無可能發生核爆炸。此外,這些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或海水後,其濃度會被逐漸稀釋,到達日本之外的國家都已降至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不會產生健康危害。核泄漏對核電站附近海域的具體影響則尚需進一步觀察。為了騰出空間處理部分機組內的高放射性積水,東京電力公司4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內的約1萬噸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日本有關方面說,即使連續一年食用受污染海域的水產品,人體所受輻射量只有0.6毫希沃特,相當於人在正常情況下一年受自然輻射量的四分之一。不過,由於這種事故沒有先例,對魚類等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鏈的影響,專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此外,並非所有核泄漏釋放的放射性物質都能遠程傳播,只有碘和銫等極少數放射性元素會借風勢和海水傳播,且主要輻射物碘-131的半衰期僅為8天左右,而銫目前也主要是在海水中被檢測到,海水的稀釋作用使其含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本次事故的放射性物質主要對核電站周邊產生嚴重影響,對日本以外國家的影響甚微。有關專家認為,如果核輻射問題長期無法消除,很可能會導致今後幾十年中,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大片土地不能住人或耕作,這對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來講無疑是「重創」。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車庫微觀】 英菲尼迪——可能是唯一靠撞車刷存在感的品牌
※中國留學生買車出手大方 駕豪車事故頻出
※紫微斷意外事故
※造成余旭跳傘失敗的僚機信息為什麼沒有披露?愛國主義教育不應該成為麻木人心 放棄追責的工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