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呀,你窮你就是活該

美妞們,上午好。

理財中容易被忽略的窮人思維

by她理財財蜜@清靈水毓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民生銀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飛單事件。當然我要說的重點不在這裡,而在於評論中一些我認為失於偏頗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恰恰是很多理財者非常容易陷入的誤區。

一個觀點是:這次的受害者都是超高凈值客戶,所謂超高凈值,那可是得在民生銀行有1千萬以上的資產。這些人肯定都是生財有道的,怎麼會看得上銀行那8.4%的年利率?

另一個觀點是:銀行的理財我永遠不會買,門檻那麼高,還只有4%-5%的年化收益,就算這個飛單的案例里,利率達到8.4%我也看不上,因為P2P輕輕鬆鬆就能上10%。

對於第一種人,我想說的是:你根本不了解有錢人。對於第二種人,我想說的是:難怪你成不了有錢人。這兩種人都充分暴露了人們在理財過程中,容易忽略的窮人思維。

我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有錢人總是想著如何把手裡的錢保值,窮人卻總是奢望能有一種理財產品,讓他們那點可憐的本金翻倍。

人總是會以自己的觀點去衡量別人。所以大多數手裡沒有千萬級資產的人,往往無法理解那些超高凈值客戶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他們認為,自己都看不上的利率,那些有錢人是不可能看得上的。主要是因為沒錢的人總是誤解有錢人的理財效率,但實際上,理財的主要功能並不是幫助財富快速增值,而是保證財務的健康和穩定。

所以,對於本金很多的人來說,對風險的控制會格外嚴格。因為基數龐大,所以一丁點波動都會對財富造成比較大的起伏。因此他們關注更多的是渠道是否可靠,資金是否安全。保本是基礎,收益率的優先度在此之後。

話說回來,凈值高的客戶,即便綜合收益率只能勉強跑贏通脹,他們能夠獲得的利潤也相當可觀。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積累本金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曾經有個人問我,XX平台的新手標可以獲利多少。我告訴了她具體的數字,結果她異常詫異地問我:才這麼點?還不如我工資的四分之一呢,這種理財有什麼意義呢?

當時覺得很可笑,但是後來發現,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居然還是蠻多的。我估計他們可能真的是被「財務自由」這樣的毒雞湯灌壞了腦子,手裡沒幾個錢的時候就有一個用理財收益代替工資的白日夢。

有人說,靠死工資是發不了財的。也有人說,不會理財的人沒有未來。我承認,理財確實非常非常重要,從長遠來看,甚至能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和質量。但同時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工資收入是普通人積累財富最好的渠道。

你可以通過學習,把自己的理財收益從5%提到10%甚至更高,但在本金量不多的情況下,區別並不大。假如你手裡有10萬本金,每年的理財收益從5K漲到1W,依然是不夠花的。即便翻倍,也可能買不起一個廁所。

因為本金不足,所以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可能達到理財收益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與其挖空心思薅羊毛,多賺那麼幾個點的收益,還不如提高自己,增加收入來得事半功倍。

從過去到現在,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想投P2P,XX平台靠譜嗎?而他們主動提及的平台,絕大多數是我根本沒聽說過,背景也是含糊不清的。

其實對於P2P,我一直是抱持謹慎態度的。所以遇到這種問題,或者有人直接要我推薦平台的情況,我一般只說,社科院網貸評級名單上前20沒有跑路風險,本金不會受損,但收益率並不能百分百保證。

然後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嫌棄我推薦的平台收益低,鼓吹自己選的平台年化高達18%云云。我嚴重懷疑這種人要麼是托兒,要麼就是做了個無腦決定來我這兒找認同的。

你說TA風險偏好高吧,TA又往往對基金、股票這類產品敬而遠之,一副「我不想賠錢」的架勢;可說TA風險偏好低吧,那些餌咸鉤直的野雞平台TA居然也敢信。一雙眼睛只盯著年化收益,本金安全都不顧了。

比如那篇文章有人評論,號稱自己永遠不會買銀行理財,只買P2P。在那位評論者的眼裡,收益高的就是好的理財方法,收益低的理財產品根本不應該存在。至於風險,根本不在他的衡量範圍里。

理財說到底,還是一種博弈。進行高風險投資的人都會強調紀律和心態,但實際上,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紀律和心態。

有人覺得自己不買股票基金黃金外匯,就可以把資產隨便配置。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無論你手裡有多少錢,都應該留一部分兜底的資金。這部分資金應該放在貨幣基金、國債、銀行理財或定存這類低風險產品中。

不要嫌棄這些理財方式收益低,畢竟它們足夠安全。要知道,當風險來臨的時候,再高的收益也會變成浮雲。一味偏好風險,跟一味懼怕風險的人是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的。

要做理財或者投資,首先就要根據收支情況,衡量好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再作出資產配置的決策。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因為貪圖數字上的收益率而草率地把錢投入。決定了配置比例就要好好遵守,不要輕易變動。

2015年的時候,我曾見過一個因為薅羊毛而血本無歸的人。他原本的理財方式是把錢全部存進銀行,但是後來他發現利息太低,於是就轉向了餘額寶,最後轉向P2P。

我當時勸他說,不要把錢放在一個渠道里,銀行和餘額寶都應該留一些。結果人家嫌棄銀行和餘額寶收益太低,來錢不爽快,把所有積蓄取出來致力於薅各個P2P的羊毛。

剛開始每天都能賺個二三十塊的,嘗到甜頭之後的他根本停不下來,投入的金額也從一開始的幾千直接飆到數萬。沉浸其中的他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每天抱著手機樂此不疲。直到踩雷,繼續幾乎賠光,才徹底傻眼。

作為一個理財者,我們需要權衡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後再作出決定。眼睛不能只盯著收益率,更要看到這些數據背後,潛藏著的風險和機遇,到底是怎麼樣的。

收入情況,支出結構,對未來的規劃和預期,個人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乃至於習慣和性格,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反覆衡量的內容。

與此同時,我們既不該畏懼風險,也不該無視風險。對於風險,我們應該抱有坦然的認知,以及必要的敬畏,即便發生了也能平靜面對,而不是心存僥倖地認為,這種事大概可能也許八成估計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味追求高收益,以及對風險抱有僥倖心理,都屬於典型的窮人思維。本質上,這種思維就是貪財、懶惰、投機心理的集合。

也許我們都聽說過誰誰誰中了彩票,誰誰誰拆遷得了幾套房子幾百萬現金。也許心裡會覺得羨慕,但是放眼世界,那些真正有錢而且還在持續創造巨額財富的,沒有一個是靠中彩票和拆遷起家的。

窮人等待奇蹟,富人創造奇蹟。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和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吧。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一個窮人向神靈禱告說,富翁只不過是運氣比較好罷了,如果神靈給他跟富翁一樣的起點,他也可以成為有錢人。

於是神靈滿足了他的要求,把一位富翁變得跟他一樣一貧如洗,然後各賜予他們一座一模一樣的礦山和開採工具,讓他們自謀生路,神靈一年後來看結果。

第一天,窮人和富人都揮汗如雨地幹了一整天活,最後把挖出來的礦賣了50塊錢。窮人當即就拿著這筆錢大吃大喝了一通,而富人只花了5塊買了饅頭填一下肚子,用剩下的錢又買了一套開採工具。

於是第二天,窮人依舊揮汗如雨地挖了50塊錢的礦,用這錢給家裡添置了一些東西。而富人以25塊一天的價格雇了兩個人來幫他幹活,最後挖了100塊錢的礦,富人什麼都沒幹就得了50塊,又買了一套工具。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窮人每天都把賺到的50吃光用光,所以他看起來依然很窮。而富人的礦山早已熱火朝天,他現在每天都能有大筆金錢入賬,已經在盤算著買下第二座礦山,繼續擴展生產規模。

一年之後,窮人依然是窮人,而被神靈剝奪了財富的富人,再次變成了跟之前一樣的有錢人。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窮與富,跟運氣的關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思維方式才是最關鍵的差異所在。

賺錢和理財,都是艱難而辛苦的。就像故事裡的富翁,在起步之初,不得不咬牙忍耐,度過一段清貧又難熬的日子。但是,只要忍過去了,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而貪圖眼前的享樂,也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現在消費金融場景越來越多,引得無數人前赴後繼加入「提前消費」的大軍,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負擔得起,先買買買再說,結果最後入不敷出,財務崩盤。

喜歡物質沒有錯,愛好享樂也沒有錯。但是,想要擺脫窮困,就要首先學會克制自己過分的慾望,否則請不要在把自己的財富浪光之後,還酸溜溜地說比你有錢的人,都只不過是運氣比你好而已。

既然選擇了固守「窮人思維」,那麼所有的後果都請自己受著。不要抱怨收入少,也不要抱怨手頭拮据,你窮你活該。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推薦閱讀:

不招到這幾類員工,活該你賺不到錢
憑什麼我屬羊,就活該命不好
?初次約會該注意的細節,不然活該單身
你窮?活該!
鬼谷子: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觀念,這三個觀念不改變你活該貧窮

TAG:活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