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多了反而走不通
大家新年好!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策馬揚鞭,馬上如願,馬上如意!一般人春節都出去旅遊,只有善根深厚的才會到寺廟裡來聽聞佛法。這說明大家的佛緣很深,在紅塵里沒有迷失方向。大家從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來到這裡,很不容易,今天晚上專門讓你們提問,我針對你們的問題作答。就像在會客室里聊天一樣,你們有什麼問題儘管問,有關修行的、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等等,都可以。
問:請師父談一談夢觀禪、夢觀成就。
師:修夢觀禪,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禪定基礎,才能把日常的功態轉移或複製到睡夢中。我們佛教有一句話叫:把動中的狀態帶到靜中,把靜中的狀態帶到動中,互相交換。有一部分人在靜中能進入狀態,捕捉到一點感覺。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種感覺卻沒有了。而另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在動中能進入狀態。但是關起門來靜心,他的頭腦又非常活躍,思想特別亂。所以在寺廟裡修行,通常到了一定程度,師父會讓徒弟們在動中和靜中互相倒來倒去,達到在靜中能進入狀態,在動中也能進入狀態,最後就如同古人所說的,行住坐卧都能進入狀態。
夢觀禪或者說夢觀成就,是在白天清醒的時候、在日常工作中能進入狀態,為了爭取更多時間所採用的修行方法。目的是為了達到白天在用功,夜晚也在用功;清醒時在用功,睡眠時也在用功。不知大家是否出現過這種情況:白天你對某件事很用心,沒有做完,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會想著這件事?這就是夢醒一如、晝夜一如的忘我狀態。
我們做任何事都必須達到忘我,忘掉自己的身心,忘掉周圍的環境。但是這個階段不能持續太久,太久了會出不來,也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但是,如果沒有出現這種狀態,說明你還沒有入道。修行,必須能進去,還能出來。如果在狀態里出不來,怎麼辦呢?過去有些禪師要麼對你大吼一聲,要麼打你一香板,驚你一下,把你從這種狀態中喚醒。但用這種方式必須是針對用功進入狀態的人,而不是極個別神經錯亂的人。有些人用功進入了狀態,出不來,就像做夢魘住了一樣,怎麼掙扎都醒不過來,需要一個外援接引的力量敲他一下或者喊他一聲,他才會醒來。
實際上成就的方法很多,有定中成就、動中成就、夢中成就,不一定非要盤腿打坐或者拘泥於某種形式才能成就。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容易讓自己放鬆、找到靈感、進入狀態的姿勢和方法。眾生的根基不同,業力不同,所以祖師才設計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讓我們容易入門。就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種食物,不同的人吃了,身體反應不一樣,有的人容易吸收,有的人不容易吸收,有的人容易發胖,有的人不容易發胖。所以每個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吃適合自己的食物,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
問:請問師父,熟睡的時候,我在哪裡?
師:我先問你,醒著的時候,你在哪裡?
問:我也不知道在哪裡。
師:所以你就處於迷失的狀態。你醒著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又怎麼會知道睡著的時候在哪裡呢?所以你要先問自己:現在我在哪裡?
問:可以答在極樂世界嗎?極樂世界不是在心中嗎?
師:從理論上講,你的回答是對的。但是佛法講的是親證,就像拿刀子割自己的肉一樣,必須真切地感受到、體驗到、體悟到,而且還要能做主。我們都知道佛性是清凈的、圓滿的。但這不是我們證悟到的,而是祖師爺告訴我們的,又有什麼用呢?我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人家說生孩子很痛,我說:「我知道,我知道。」實際上我怎麼可能知道呢?我是聽別人告訴我的。所以理悟和證悟是有區別的。
過去,祖師不會讓徒弟了解很多道理。因為道理了解得越多,你越不願意去做功夫,越不願意去親證。所以當你出家以後,師父會選擇什麼時候讓你聽法,什麼時候不讓你聽法,讓你聽到什麼程度,到了什麼程度讓你聽什麼法。
過去的祖師通常怎麼教剛出家的弟子呢?他會對你說:「你先去劈柴吧。」你劈了三年的柴,他又說:「你到菜地去種菜吧。」等到你會種菜了,他又說:「好了,你再到花圃去種花吧。」他讓你乾的活一個比一個細膩。劈柴是粗糙的,種菜相對細膩一些,養花更細膩。這三種不同形式的工作都需要細心、專註,掌握輕重緩急。當你干這些活都達標了,都能達到專註忘我了,而且有了辨別能力,知道菜怎麼種,花怎麼栽培,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剪枝……你有了擇法眼了,師父就說:「你到禪堂里來跟我坐一支香吧。」你坐一支香就開悟了。師父告訴你:「你開悟了。」你還不相信,到外面跟人一過招,就知道自己開悟了。否則,還不知道自己開悟了。
其實在劈柴、種菜、種花這幾年的過程中,你散亂的心已經收回來了,粗糙的心也磨細了,我執也磨掉了。所以過程就是結果,結果就是過程。我們佛教有個專用術語——「路途即家事,家事即路途。」路途就是結果,結果就是路途。你忽略了路途,就達不到結果。你想要結果,我不能告訴你結果,我也無法教你結果,我更無法給你結果,我只能教你過程,教你路途。當你把過程、路途把握好了,結果不用說,肯定能把握好。
所以我看你能不能修法,就看你能不能幹活,會不會忘我。如果在工作中你能達到專註忘我的狀態,在修法的時候你也能達到專註忘我的狀態。如果做最粗糙、最基本的事情,你都達不到專註忘我,做細膩的事情,你更達不到專註忘我。修行,越到後面越細膩。
問:剛才打坐的時候出現一個現象,感覺身體裡面有個東西「嗚」地升起來,就像坐在飛機上一樣,我又高興又害怕。這是什麼現象呢?
師:這是身體中樞的氣在往上走,你感覺到身體是往下墜。如果中脈的氣是往下走,身體就感覺是往上飛。它們是反著來的——氣往下走,人感覺往上飛;氣往上走,人感覺往下墜。出現這種情況,你只要放鬆就好了,不要恐懼。如果你恐懼,就把眼睛睜開,你會看到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裡面的力量照樣在循環,在冉冉升起。然後你還是繼續閉著眼睛。因為閉著眼睛,尤其在功態中閉著眼睛,功態容易延續得比較久,能徹底把功態走完。如果睜開眼睛,外面的信息就會捕捉進來。你的眼睛往哪裡看,你的能量就釋放到哪裡,你就把哪裡的能量接收過來。
為什麼靜坐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這五根都關閉了,只有意根沒有關閉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第六根,也就是第六意識,我們佛教稱為「獨頭意識」在活動。第六意識不需要前五根來配合,他老哥一個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聯想玩,幻想玩,做完。就像我們做夢的時候,做飯、裝飯、吃飯等一系列的事情,第六意識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但是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必須有前五根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前五根關閉的時候,第六根特別活躍。因為前五根的能量都給了第六意識,也正是通過這種形式才激活了第六意識。
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第六意識捕捉信息的能力、感受能力、接收能力都特彆強。比如你輕輕喊他一聲,他就聽到了。他用眼睛掃你一眼,就像攝像機的鏡頭一樣,一秒鐘就把你掃進來了。我看你不需要看十秒鐘,只要看一秒,甚至半秒,就把視線轉移了。你以為我沒有看你,實際上我早就把你看清楚了。一個修行人修到一定層次時,根本不需要用眼睛看人。因為人的身體是一個形狀、一種能量,聲音也有形狀、顏色、體積和重量。一個修行人如果不能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情緒、健康、榮華富貴、個性等,說明他的修行還很低,沒有上層次。
二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說聲音有顏色、有形狀,我不相信。後來隨著知識的增長,接觸了一些修行人,慢慢地,從認識、理解,到真實地感受和體會到聲音的確有能量、有體積、有顏色。為什麼當我們恨一個人或者思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能感受到呢?用現代科學很容易解釋:我們的能量場、信息波傳遞過去了。既然是信息波,就有形有相,對方就能感受到。如果一個修行人能瞬間把六根關閉,又瞬間把六根打開,你的能量就是完整的。當你想把能量投向任何一個地方,或者想向某個人傳達某種信息時,對方就能接收到、感受到。因為你的心是全然的、完整的,你的能量就是全然的、完整的。只有當你傳遞過去的是完整的、全然的力量,對方才能感受到。為什麼常人在說一個人或者想一個人的時候,對方感受不到呢?因為他的心是散開的,散亂的,不是完整的,全然的。
問:師父,我對六字真言特別感興趣,也按您的方法念,念的時候觀想頭頂的蓮花。有時候蓮花顯得特別清楚,有時候不是蓮花,而是其他花,為什麼會這樣呢?
師:出現什麼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把花觀想得很清晰,而且能定在這個畫面上不散亂。
問:是不是因為我發出去的音流的頻率,與自然界的頻率不一樣,所以觀想不出蓮花?
師:可以這麼理解。頻率不對,你裡面的能量出不去,外面的能量也進不來,所以你就觀想不出來。如果內外的信號相通,你肯定能觀想出來。
問: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學佛,請師父指點。
師:你只要學會做人就行了。學會了做人,你就學會了學佛,也學會了做佛。要學佛,真的要先學會做人。如果你連人都不願意學,或者都沒有學會,就去學佛,你再怎麼學也不會有感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相當一部分學佛的人自認為學了十年,還沒有感應,沒有上路的原因。你認為你學了十年,但在明眼人看來,你只是渾渾噩噩打妄想打了十年,你的方法不對,理念不對。一個人的觀念出了問題,想把所學的學好是不可能的。任何行業都有行業觀念,或者說行業規則。你把行業規則搞錯了,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進入這個行業的主流,永遠都處在這個行業的邊緣。
學佛修行,首先要虔誠。無論信什麼教,修什麼法,追隨哪位師父,都必須虔誠。不虔誠,你的身心無法放鬆,你的磁場就打不開,釋放不出去,外面的磁場也進不來,彼此無法交融。只有在虔誠的時候,你的生理和心理才是放鬆的。只有在高度放鬆的狀態下,身心才能空掉,才會達到無我,你的磁場才會處於釋放和接收狀態。你的磁場釋放出去,外面的磁場接收進來,內外相通了,彼此就融為一體了。這種狀態不一定非要通過打坐、誦經,或者拘泥於某種形式才能達到,只要能捕捉到這種感覺,進入這種狀態,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
問:我打坐的時候,每當進入一點狀態的時候,就會有干擾出現,讓我的心散亂,胡思亂想,進入不了專一的狀態。而且坐著坐著就開始動彈,總坐不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師:是你的心對修道不渴望。如果你真的渴望,把它當作你最重要的事,不可能突破不了。一次突破不了,難道十次還突破不了嗎?那說明你的願望太多了,追求太多了,有它也行,沒它也行。就像萬行一樣,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我在修行上沒有成就,我一輩子都將碌碌無為。我十六歲出家三個月,父母把我找回去。十七歲出家一個月,又被父母找回去。十八歲出家,父母生氣了——把你找回來,你又跑了,乾脆不找了。如果從十六歲算起,我已經出家二十八年了。我知道我沒有任何其他道路可以選擇,只有這一條路,所以我必須把這條路走通。
而有些人的選擇太多了,道路太多了,結果一事無成。就像我的一些弟子一樣,為什麼至今仍然一事無成?就是選擇太多了。修法也是如此。其實條件太好了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容易在社會上立足,干一番事業?因為他知道他無依無靠,只有靠自己。相反,家庭條件好的,父母讓他出去打工,創一番事業,給他一張銀行卡。他帶著卡出去打工,能打好嗎?這樣讓他去打工,不是害了他嗎?
所以,要想你的孩子能在社會上立足,不要給他提供太好的條件。如果他是因你而站起來的,將來你走了,他還是會倒下。如果他是自己站起來的,無論你在與不在,他都不會倒下。當然,培養孩子是一個很殘酷的過程。你有錢有能力,看到你的孩子倒下了,卻不能去支持他,扶他一把,那是很痛苦的。就像今天我看到我的某些徒弟倒在那裡,我不能去支持他一樣。如果我支持他,我死的那一天,他還是會倒下。如果我不支持他,他是這塊料子,趴在那裡掙扎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最後都能站起來。他不是這塊料子,就被眼前的困難打倒了,我扶持他也沒有用。也許你們會說:「你扶持他一下,他壯大了,將來就不會倒下了。」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但你必須有這個慧眼,知道什麼時候該扶持他,什麼時候該由他自己掙扎著站起來。
所以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是很難教好的,必須把他放到社會上才能教好。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必須讓他有不平凡的經歷,有超常人的承受力。
問:請師父指點我修行的方式。我以前有一種修行方式叫「上觀念頭,下觀心」。但最近反而觀不著了。
師:上觀念頭,下觀心?這倒挺有意思啊。念頭就是心,心就是念頭嘛。我要看你的心,就看你的念頭;看到你的念頭,就等於看到你的心。如果你真的能看到自己的念頭,就能把握自己的心。其實,要想看到我們的心,就看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衣著打扮,這些都是我們心的顯現。想知道我們的心高雅不高雅,純潔不純潔,豁達不豁達,善良不善良,就看我們言行舉止,也就是我們的為人處事,乃至我們的衣著打扮、容貌等等。
問:師父,是不是窮盡道理必須通過打坐?
師:不需要,應該說需要通過靜心或者禪定。並不是盤著腿就叫靜心、禪定,你要把靜心和禪定想得更廣義。盤腿只是靜心、禪定的一種方式。剛才講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靜心、禪定的姿勢。比如我有兩個姿勢是最容易進入狀態的,一個是盤腿,一個是吉祥卧。其實我第一次捕捉到道的時候,既不是盤腿也不是吉祥卧,而是凌晨三四點在散步的時候。當時我坐得很累、很疲勞,一直沒有消息,我就想:放鬆放鬆吧。於是就開始在山洞裡散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感覺到上面好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降下來,與我融為一體。從那以後,無論我是盤腿打坐,還是躺下睡覺,都感覺到與外面的能量是一體的,不再是一個孤體。有時候手揮一揮,感覺宇宙好像也在動。所以不一定要通過盤腿打坐才能靜心。
為什麼佛教、道教都注重盤腿呢?因為要想轉變我們的色身,與盤腿絕對相關。通過盤腿可以激活我們生理的機能,增加我們身體的陽氣,疏通我們淤塞的經絡,讓我們身體的陰陽達到平衡……盤腿的好處很多,但都必須在放鬆的狀態下。如果你的腿綳得很緊,反而適得其反。必須達到盤腿如同睡覺、散步一樣放鬆,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或者說你想通過盤腿達到預期的效果,你盤腿的狀態必須和你睡覺、散步的狀態一樣,否則不會產生效果。
問:三年前我放下工作,專心練習打坐的時候,觀想到六祖惠能大師在我身邊拿著棍子一棍子敲下來,當時感覺七輪全部貫通了。那個時期我感覺自己的狀態是:對任何事情都沒有執著,對周圍的一切都無所住,沒有痛苦,很自在。當時我的導師叫我去教國學,教小孩子讀書。在接下來三年教學的過程中,我也在堅持打坐,但清凈的感覺時有時無。有時候在誦《心經》或者教學生讀書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整個身體非常輕安,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半年後我又到一個寺廟去專心修行。在那段時間裡,我也感覺非常輕安,沒有任何煩惱,很輕鬆、愉快,無論是走路、吃飯、做事,還是上廁所,都感覺很舒服,隨時可以安詳地享受在那種狀態里。碰到事情,腦中自然會有答案,對事情也沒有疑惑。但那時候沒有碰到您,所以沒有辦法求證我那時的狀態是頓見,還是我自己的想像。後來寺廟的緣分已到,我需要回到生活中,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自己心念的變化,發現自己從輕安到有點煩躁,坐不住。而現在是感覺紅塵的考驗非常大。請教上師我怎樣才能度過這個時期?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師:繼續安心工作就好了。你能把工作把握好,就能把握好這種狀態。如果工作你把握不好,這種狀態你也把握不好。我經常說我們和尚的工作就是打坐、誦經、拜佛。而你們在家居士把工作做好就是修行。你能把你的工作做好,突然有一天你換一種形式,到寺廟裡來盤腿打坐,你肯定也會把打坐這個工作做得很好。其實我和你們一樣都在工作,只是所做的工作不同,就看你們會不會做你們的工作,我會不會做我的工作。我相信今天我會做盤腿這個工作,明天到紅塵中去做你們的工作,我也一樣會做好。同樣的道理,你們今天在紅塵里能做好你們的工作,明天你們到寺廟裡來做我的工作——盤腿打坐,你們也會做好。無論做哪一種工作,都只是一種形式,根本是靠心在做。你能把握到這顆心,外在的形式你肯定也能把握到。儘管外在的形式有差別,比如穿著袈裟打坐,或者穿著西裝上班,但是這些工作都是靠隱態的、看不見的心在支配。所以要學會看住自己的心,降服自己的心,善用自己的心。
問:弟子幾年前被師父罵過一次,三天感覺到整個大地都是軟的,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喜不悲,不像以前那麼煩躁。我不知道那三天是進入什麼狀態,在那三天中我並沒有念經、打坐。但是過了那三天,我又回復到沒有被您罵之前的狀態了。
師:那說明你只記住了我三天,所以你就三天有狀態。如果你記住了我三年,你就三年有狀態。就像空有和尚的聲音至今還在我的耳邊回蕩一樣,所以我受用了二十六年。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說我想成佛。他看了我又看,把我看得毛骨悚然,然後說:「你這種人想成佛?痴心妄想!」他的語氣我學不了,就好像從天上往下炸雷一樣,震耳欲聾,把我整個人都穿透了!所以直到現在,只要我想開悟,想成佛,想弘法利生……也就是只要我想有成就,他的聲音馬上就會出現。他的意思是:以你這種心態、這種氣量,想成就?痴心妄想!
答:弟子記住了!
問:我現在基本上行住坐卧能空掉。越練功越有力氣,但是幹活卻沒有力氣,走路也走不動,身體很軟,隨時隨地都感覺到沒有身體的存在。
師:這是修行的一個階段和過程。我們人有沒有力氣就看我們的肌肉。我們身體的能量分布在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我們的能量在肌肉里,這時候我們的肌肉會特別發達,特別有體力。第二個層次,能量進入我們的經脈,我們就沒有體力了。但我們有爆發力,有膽識。第三個層次,能量進入絡脈,這時候我們才有不屈不撓的心力,泰山壓於頂而不彎腰、不眨眼的氣定神閑,就是佛魔來了,也不喜不憂,不亢不卑,不被誘惑。別人再有錢,我們也不羨慕;別人的官再大,我們也不怕。因為這時候能量穿透到了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層次,我們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可是一般人連第一個層次都沒有達到,肌肉的能量都沒有激活。而你的這種情況說明你是處於第二個階段,你的能量已經進入到經脈。進入這個層次的人會長壽,但還沒有開智慧。只有進入第三個階段才會開智慧。你這種情況還會繼續,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問:師父慈悲,新年吉祥。弟子想請問如何對治漏丹?或者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對治,只要功夫達到一定境界,自然就不漏丹?
師:你多練我七節動功中的一個動作——「河住江翻」,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說的是一個很正常的情況,到了這個階段,飲食要吃得清淡。眼根、耳根、意根盡量不要捕捉外面的信息,不要聽,不要看,甚至不要想。如果一定要想,你就打坐冥想佛菩薩,或者想一個什麼圖像。
問:我住的地方在十字路口,那裡的氣我降伏不住,感覺比較躁動。到了一個好的環境,就會覺得比較安靜。應該如何克服這種狀態呢?
師:你沒有功夫嘛,所以就需要好的環境。你有功夫,風吹到你這裡,你就變成一塊板,把它擋住了。如果你沒有這種定力,只能找一個U字形的模具——只有一個方向往裡面進氣或者往外散氣,其他三個方向都不進氣,也不散氣。所以風水,也就是模具,對於初修行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養正堂的模具是「玉帶維身」,這種風水格局是最容易溝通的。就算我不講法,只坐在這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們的能量場已經溝通了,你也沒有問題了。因為你看著我,你的能量場就到我身上,我看著你,我的能量場也到你身上,你把無明給了我,我把光亮給了你,我們的能量互換了,你也就明白了。
所以過去的修行人向祖師請法,你提你的問題,祖師也不回答,就看著你。他一看你,他的心、他的能量,或者他的光就投射到你身上了。當你接收到他的能量場,你所有的無明就變成了光亮,他也就不用回答你的問題了。所以講堂設置成這種「玉帶維身」——面對面的格局,是最容易溝通的。古時候的講堂,你只能聽其聲,不能見其人。因為古人有慧根,我執也輕,儘管沒有看到祖師,但聽到了祖師的聲音,剛才講到聲音有音波,也就是他通過音波接收到了祖師的能量場,彼此的能量就互相交融了。再加上現在這種格局又能互相對視,能量交融就更加圓滿了。
問:請問師父,如果我感應到佛菩薩點化,比如點化我到什麼地方去,我是按佛菩薩的點化去做呢,還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
師:還是由你自己定,只有你自己知道夢中是佛菩薩還是精靈鬼怪來點化你。這種情況在學佛人中特別多,總是說夢到佛菩薩來點化,或者某個特殊的人物來點化。佛菩薩哪有那麼容易來點化我們呢?其實多半都是我們個人的顛倒夢想,受到外界某種信息暗示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修到一定高度,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我想答案你也就知道了。為什麼你現在還有聽者和受者呢?那說明你還沒有突破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為什麼修行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修到某個程度時,內在釋放出來的信息很容易與外界的信息產生感應。如果這段時間我們釋放出來的信息比較單純、乾淨,它相應的磁場、能量場的信息等級就高一點。如果這段時間我們釋放出來的信息比較骯髒、低劣,那麼我們對應的信息也會比較骯髒、低劣。所以有時候就會夢到阿修羅、惡鬼來點化。如果我們這段時間只釋放虔誠的、善良的磁場,就會感應到仙人、佛菩薩、祖師的點化。如果更高一種境界,你無我了,沒有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也就不存在誰來點化你,你接收到什麼信息了。這是修行的一個過程,不需要太在意。
問:請教師父快速提升心靈境界、素質、修養的方法。
師:如果告訴你沒有方法,那是假的;如果告訴你有方法,那還是假的。如果一個人真的明確了自己的方向,給了自己明確的定位,提升還會不快嗎?之所以你提升得不快,無法成就,是因為你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下一步你就知道通過什麼方式方法去獲取它、達到它。方式方法很容易找到,問題是,你是否真的渴望提升自己?是否真的渴望達到你所謂的理想和目標?其實多數眾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誰也幫不了你。佛菩薩來到你面前,第一個先問你:「萬行大師,你想要什麼?你告訴我,我才知道怎麼幫助你啊。」萬行大師說:「啊呀,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菩薩說:「對不起,你是大師,我幫不了你!」
問:經書上說:「活人不躺著,死人不坐著。」這句話怎麼理解?
師:這是禪宗講一個開悟者與一個為開悟者的不同狀態。我活著的時候在用功,我死了之後誰在用功?如果我死了之後沒有用功的人,那麼我活著的時候也沒有必要去用功。因為無論你用功還是不用功,終究會死掉,那我活著的時候又何必這麼辛苦地去用功呢?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在用功,我問你們:誰在用功?你們每個人的回答都會不一樣。真的會用功的「那個東西」是不需要用功的。而在用功的你,用功也是白用功。實際上你在用功的時候,恰恰是沒有用功;你沒有用功的時候,才是用功的開始。照這個思路談下去,恐怕在座的好多人都要糊塗了,好多人會說:「那我乾脆不用功了,順其自然吧。」你順其自然更錯。你用功也錯,不用功也錯,順其自然還是錯。那究竟該怎麼辦呢?只能按目前辦,也就是按當下辦。當下辦好了,心安了,就是道。至於過去的、未來的,都不究竟,究竟的只有目前,只有當下。當你能與當下融為一體,你才能感受到那個究竟的、不生不滅的存在。
問:您說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但沒有精進地苦修下去,沒有用功到位,是不是這個意思?
師:可以這麼理解。我看你日常做事的風格,就知道你修行的風格;看你修行的風格,就知道你明天進入紅塵做事的風格。如果一個人在紅塵中做事,咬住目標不放,不達目標不罷休。明天他到寺廟裡來修行,也是這種風格。這種人到任何地方、任何領域、做任何事都會成就。如果今天你在紅塵里做事無所謂,順其自然,馬馬虎虎,明天你來學佛,也是無所謂,順其自然,馬馬虎虎。同樣,你今天當和尚修行馬馬虎虎,無所謂,明天到紅塵中做事也是馬馬虎虎,無所謂。這種人最可怕,做什麼都做不成。一個人要成就,必須通過執著。因為執著的目的是為了不執著。今天努力,是為了明天不努力。今天不努力,明天肯定要努力。所以世間上各行各業的成就,都是從努力到不努力,從有為到無為,從提起到放下。
問:在紅塵中特別容易被紅塵所迷所轉,如果想修行,是不是應該到寺廟裡來專修呢?
師:這要看每個人的因緣和根基。如果你的定力不夠,環境對你可能就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定的定力,到哪裡都能修行。就像我剛才提到的,一棵小苗子你把它保護起來,讓它長成一棵大苗,它可能就不會被風吹倒了。但有一種經不起風霜的苗子,儘管你用溫室把它保護起來,讓它長成大苗,當有一天它離開溫室回到大自然中,還是會被風雨雷電摧毀、擊倒。所以佛菩薩雖然普度眾生,但還是需要因材施教。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有羅漢的根基、菩薩的根基、佛的根基。就如同我收徒弟一樣,每個徒弟我都用一樣的心對待他,用同一個方法教他。但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分班學習,用不同的方法教他們了。剛開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用的可能都是同樣的教材,也就是用同樣的方法打基礎。但到了高年級就要開始分班,用不同的教材了。而且越到上面分得越細,所用的方法和教材也就更有針對性了。
問:用功的這個是被觀者,不用功的那個是觀者,是不是這樣?
師:可以這麼理解。剛開始你先學會用功,等到你會用了,再學會不用功。
問:四禪八定和夢觀禪有什麼區別?
師:在夢中成就也要經過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修完了,任何時候都能進入狀態,在夢中也一樣會成就,乃至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功夫也不會丟失。四禪八定是任何一個教派修禪定的共法,修任何一個法門都要經過四禪八定。因為無論你修什麼法,你的生理結構都不會改變。無論修什麼法,都是為了協調我們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脈,平衡我們的陰陽,輔助我們的氣血運行。所以只要通達生理結構和規律的人,都有智慧判別法門,判斷他人的修行方法是對是錯,乃至指導他人修行。所以過去的修行人都通達醫方明——醫學。
問:我們在家居士修到一定階段,有沒有機會請您教我們啊?
師:有機會。
問: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到了一定階段呢?
師:你來了,我就能看到啊。我不會因為你是在家居士,就把你歸入外圍。其實任何一個修行人只要見到一個真修行人,都會把自己的所知所學傾囊相授。因為只有給一個真修行人,他才接得住。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名,沒有利,而是沒有知音,不能進行心靈的對話。
問:據說我們學東西特別笨,是因為之前學的東西太多、太雜亂了。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把頭腦中以前收集的垃圾信息格式化,清除掉呢?
師:通過每天靜心,同時輸入正知正見。比如每天要誦經,聽聞佛法。正知正見輸入多了,再配合靜心,就是對我們頭腦靈魂的一種整合和清理。兩方面要同時下手,一個是從裡面用功夫,另一個是從外面用功夫,內外一結合,我們的智慧很快就打開了。
問:我老母親三年前坐著去世了,這對她往生的去處會有影響嗎?
師:不管是哪種姿勢走的,首先要走得安詳、寧靜、清醒。只有在這種狀態下,神識才會往上走。如果走的時候很昏昧、很昏沉、很散亂,或者很驚恐,神識就會往下走,或者以一種散開的形式走。我們說一個人魂飛魄散,他是被驚嚇,在恐懼中走掉的。所以我們學了佛以後要記住:我們的親人臨終要咽氣的時候,就讓他靜靜地躺著,不要哭哭啼啼,大呼小叫。如果你很感恩他,懷念他,就用很柔和的聲音在他面前念佛。他生前是信觀音菩薩的,你就念觀音菩薩;他生前是信某某活佛、某某上師的,你就念活佛、上師的名字。無論他信誰,道理都一樣。因為他生前信什麼,念什麼,這個名號在他耳根里熏染的烙印比較深,你在他面前念這個名號,他就容易感應、對接。
問:請問什麼方法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元氣?
師:誦經啊,打坐啊,做好事啊,都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元氣。
問:別的經我不會念,只會念《心經》。我不學別的經,只念《心經》行不行?
師:可以。
2014.1.31
推薦閱讀:
※【宗薩欽哲仁波切】進入靈性道路時的絕佳忠告
※民法的第三條道路
※9期 尋找真基督徒道路的方法
※佛光菜根譚之十一:成功進步的道路
※達照法師《悟道路上的十種歧途》
TAG: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