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而又科學的藏醫文化-雪子青葉-搜狐空間
● 歷史
藏醫關於人類起源學說圖
起源:藏醫藏葯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逐步認識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於治療的經驗;在狩獵過程中,又逐漸知道了一些動物的藥理作用。相傳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葯」的說法。據《玉妥.雲登貢布傳》記載,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種醫學叫《本醫》,當時還沒有系統的理論,主要靠三種療法,即放血法、火療法、塗摩療法來治病。同時,還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療外傷等等原始簡單的辦法。
唐卡天文歷算圖
公元四世紀,天竺的著名醫學家碧棋嘎齊和碧拉孜入藏,傳播了《脈經》、《藥物經》、《治傷經》等五部醫典,對《本醫》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公元六世紀以來,從內地傳來了醫學和天文歷算;七世紀,文成公主入藏,帶來四百零四種病方,五種診斷法,六種醫療器械以及四種醫學論著如《門介欽莫》(即《醫學大全》)等。八世紀,金城公主入藏時又帶來了許多醫藥人員和醫學論著,並把其中一些著作譯成了藏文,如《索瑪拉扎》(即《月王葯珍》)等等。
四部醫典
赤松德贊時期,藏醫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九大著名醫學家,即玉妥.雲登貢布、碧棋列貢、吾巴曲桑、齊齊謝布、米娘絨吉、昌提傑桑、聶巴曲桑、冬門塔傑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雲登貢布最為有名。
藏醫始祖宇妥·雲丹貢布
發展:15世紀以後,藏醫開始形成南北兩個學派,北方以強巴?南傑查桑(1395年)為代表主要總結了北方高原地區多風濕的臨床經驗,編著了總則本的註解《事續極明》和論述本的註解《於露流水》、後續本的註解《所需所得》。另外米尼瑪?通瓦頓旦也編寫了不少醫學書籍。
南方以舒卡?年姆多吉(1439年)為代表,根據地處河谷的特點,擅長使用清解藥物治療溫熱病。這兩派的共同特點是依據《四部醫典》有關人體解剖臟腑測量的論述,繪製了兩派風格不同的醫藥學挂圖。他們的醫著有:舒卡?年姆多吉的《藏箱之四部醫典》和註解《細經函八一百多年後舒卡?羅珠給布為了尋找工受的醫著到娘麥地區,他終於找到了新玉妥的《金注四部醫典》。他據此結合南方的特點進行總結和探討,經過四年的努力,編寫了著名的《祖先口述》這本醫著。在1573年終於產生了藏醫最早的刻版《扎當居悉》(扎當是地名,居悉是《四部醫典》)。
藏醫醫療器械圖
五世達賴時,《扎當居悉》正式在布達拉宮刊行。此後德斯?桑傑加措又進一步參閱了《月王葯診》和《八支精要》、《月光》、《畢吉黃色經函》、《教誨明燈十三條》、《大小干露精華》、《十八分支》,尤其是參考了玉妥的《親手翻閱書》和舒卡?年姆多吉的《藏箱之四部醫典》,另外還根據宗嘎、崗布、達旦、波車等版本,於1678年重對《扎當居悉》進行了校對和修訂,刊印了更確切的《四部醫典》,並編寫了一部《四部醫典藍琉璃》、對《四部醫典》進行了全面整理和注釋。該書於1689年在西藏發行,成為"標準"註解本。後來又召集西藏的名畫家並搜集了各地藥物標本,於1704年繪成79幅彩色醫學挂圖。其中一些醫學挂圖較前有所改進並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藏醫穴點陣圖
18世紀以後,藏醫學陸續有一些論著問世,最著名的則是1840年帝馬?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作者通過實驗和調查,搜集藥物達2294種,除去重複或加工炮製的藥物外,實收藥物達1400多種。該書對藥物性味、功能描述很詳,可謂集藏醫本草學之大成,且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1889年十三世達賴時,又重刊了《四部醫典》。1892年以吳登堅?旦增加措和班旦平措等人對《四部經典》進行詞句補充和文法修改後成為《藥王山版本》(即醫學利他寺版本)。解放後由政府交給現在的拉薩藏醫院保存。
● 藏醫藥典籍
藏醫院珍藏的各種醫書
藏族是分布於我國青藏高原的一個古老民族。藏族醫藥學的文字記載始於1300多年前。公元8世 紀以後流傳下來的藏醫藥文獻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以下六種:
(一)《敦煌本藏醫殘卷》(公元8世紀)收載53個藥方133味葯;現能考證的藥物有127味,其中動物葯66味(佔52%),植物葯51味(佔40%),礦物葯12味(佔18%)。
(二)《月王葯診》(多認為是公元8世紀中葉),醫僧摩訶衍、毗盧遮那翻譯,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藥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藥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如螃蟹甲 、傘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氂牛酥油和糌粑等。大半為高山植物,絕大部分至今仍使用。 (三)《四部醫典》(12世紀),玉妥.雲登貢布編著。收載藥物1002種,方劑400個。
(四)《四部醫典藍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載藥物1400種。
(五)《晶珠本草》,帝瑪爾?丹增彭措(1673~1743)所著。收載藥物2294種,其中植物葯1006種,動物葯448種,礦物葯840種。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藥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
(六)《正確認葯圖鑑》,絳久多傑(18世紀後葉)著。圖文並茂,收載藥物580多種。
● 藏醫藥的特點
藏醫養生學圖
目前有藥用記錄的藏葯達2294種。常用300多種,其中植物類200餘種,佔70%; 動物類40餘種,佔12%;礦物類40餘種,佔14%。常用藏葯中有三分之一用藥與中藥相同。藏區本地草藥占常用藏葯一半以上。
藏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點:
藏葯的使用和藏醫的理論體系是緊密結合的。藏醫將「龍」、「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歸結為「寒症」、 「熱症」兩大類型,藏藥方劑亦按其性質將葯區分為「熱性」、 「寒性」兩大性能。藏醫在治療「寒症」時用「熱性」葯,治療「熱症」時用「寒性」葯。
藏醫唐卡人體胚胎髮育圖
藏葯按性、味、效分類,按八性、六味、十七效來分細類。八性將藏葯分為輕、重、潤、糙、銳、鈍、涼、熱八種性質;六味將藏葯分為甘、酸、苦、辛、咸、澀六種味道。他們認為,甘可滋補,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膽,辛能除濕去寒流,咸能溫胃去虛,澀可調合諸味;十七效將藏葯歸納出柔、重、溫、潤、穩、寒、鈍、涼、軟、稀、干、乾枯、熱、輕、銳、糙、動等十七種效能。「龍」病中有一種病的性質屬「輕」,表現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醫則採用「重」效能的藥物去治療。余此類推。
藏葯治病多採用數葯合成,很少使有單方。許多藥方配藥都在25種以上,有的甚至高達七八十種、一百多種。如「罵奴稀湯」多達130味,「然納桑」配方多達70味。每個方劑的名稱大都是主葯加方葯總味數合成。如「然納桑培」中「然納」是珍珠,「桑培」是70,譯成漢語即「珍珠七十」。
藏醫關於人類的23種食物圖
藏葯在使用上大都有副品或代替品。為了解決珍貴葯源不足的問題,藏葯除本名正葯外,特規定了與此藥性質、類別相同、相近的副品或代用品。正品用"卻"註明,代替品用「慢恩巴」註明。
藏醫用藥講究調伏增效、適當配製,即各類藥物適配對治。根對治骨骼病,枝對治脈絡病,莖對治肌肉病,葉對治六腑病,葉液對治骨髓病,芽對治骨血精液病,花對治眼病,果實對治內臟病,尖對治頭部病,外皮即樹榦下部之皮對治皮膚病,韌皮治筋病,樹脂對治四肢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性、味、效,才能更好地治療疾病。
推薦閱讀:
※男人四十擎天柱-北岸-搜狐空間
※搜狐自媒體平台運營技巧:申請搜狐號不通過怎麼辦?
※清朝其實很有趣兒:清朝廷挖洪秀全祖墳意在破風水?(圖)-文裁縫-搜狐空間
※紅顏怎麼做知己-心靈港灣-搜狐博客
※何處是歸途? (轉)-無中生-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