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為什麼太在乎別人評價

作者:武志紅,摘自新書《你就是答案: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由時代光華圖書授權發布

讀本科時,和一個後來的紅顏知己有這樣的對話:

她問我:你難道不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你自己嗎?

我反問:我知道我是誰啊,幹嗎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於是,我們倆都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彼此。她第一次發現,原來還有我這種很少把別人評價放到心上的人,我也第一次發現,原來還有她這種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人。

後來,我逐漸明白,像我這樣的人真是有點像外星人,而像她那樣的人在咱們文化中佔了大多數。

在《不要用愛控制我》一書中,帕翠斯·埃文斯說,愛控制別人的人有一種奇特的邏輯——我知道你是誰,而你不知道你是誰。

那位強迫孩子繼續吃飯的父親,他認為他知道孩子該吃多少,而孩子自己不知道吃多少。

我那位導演朋友的奶奶,也一樣是認為她知道孫子該吃多少,而孫子自己不知道自己該吃多少。

正是長久生活在這種的環境下,而沒有像巴菲特父親那樣的人叮囑你「尊重你自己的感受」,你才會形成我那位紅顏知己的邏輯——「我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我要通過別人對我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邏輯,我可以斷定,在你小時候,在你家中,一定有很多親人會持有這樣的看法——他們知道你這個孩子是怎樣的,而你不知道。

持有這樣的看法關鍵是為了引出後面的一個結論——所以你要聽我們的。

所幸,我在家中沒有人對我灌輸這樣的觀念,相反,我父母從來不會幹涉我的判斷,他們非常尊重我的感受。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只愛吃面而不愛吃菜,尤其是餃子,北方的餃子一般都是餡多皮薄,但我那幾年特別不愛吃餃子,結果,我父母從未強求我吃餃子,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我父母和哥哥姐姐吃餃子,而另外專門給我做一份面片。

還記得小時候看螞蟻搬家,不知道怎麼就來了興緻,可以蹲在地上連續看了三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螞蟻搬家。

父母完全沒有管我這種怪事,絕對不會對我說,你怎麼這麼怪呢,人家別的孩子才不會做你這種傻事。或者說,看什麼看,有什麼好看的,去做點正經事!

因為這樣的童年經歷,我的感覺沒有被破壞,所以我做什麼事情都有清晰的立場,而這些清晰的立場,都是建立在我自己對事物的感受之上。

也因此,我是自動地不把別人對我評價當回事,倒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個性。

我想,正是因為我這種個性,我基本上是干一行愛一行,很容易做隨便什麼事情就上癮。

因為,當自己與某一事物的關係沒有受到別人的妨礙時,那種全身心投入做事情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這種專註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獎勵。

因而,我讀書時除了英語每一科都蠻喜歡,而每一科都考過最高分,乃至文理分科時我很痛苦,我不希望分科,而希望所有科目一起學。

在我收到的2萬多封讀者來信中,估計有約三分之一是中學生寫來的,他們很多人都談到了自己一個特點:喜歡一個老師時,這門課成績就很好,不喜歡一個老師時,這門課成績就差很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於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老師喜歡他們時,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很高,這帶動了他們的成績上升,當老師不喜歡他們時,他們的自我價值感變低,這導致了他們成績下降。

這種情況在我身上從未出現,我可以很喜歡一個老師,但那門課的成績就是不行,譬如英語,我也可以非常討厭一個老師,但那門課的成績就是強,譬如小學時有3年時間我非常不喜歡一個數學老師,但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的自我價值感是發自內心的,我熱愛一件事,投入地去做這件事,這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快樂,這個快樂本身會驅動我繼續投入到這件事中,別人的評價基本影響不了我做一件事的熱情。

看起來,我具有一個優點——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但其實,這個心理素質是父母給我的。

儘管我在農村的父母不會像巴菲特的父親那樣告訴巴菲特——尊重你自己的感覺,但他們用行動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很少影響、評判更不用說否定我的感覺,這讓我的心生出了茂盛而龐大的根系,可以在任何我喜歡的一件事上緊緊地抓住大地。

本來,這是很自然的。

只要父母不去太多干涉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自動成長為非常有感覺的人。但是,現實情況下,有這樣的父母成了一份難得的幸運。

從小到大,我是既沒挨過父母的打,也沒挨過父母的罵,僅僅有一次,父親在做農活時對我說了一句重話,我還哭著回去找母親告了狀。

本來,我覺得這很平常,但經過1992年開始學心理學到現在的18年時間,我最終才發現,這樣的經歷實在是一份巨大的饋贈。

將這篇文章概括為一句話,我想說,假若你很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那麼這並不是天然的,而是在你成長的歷程中形成的,去檢視一下你的成長曆程,這會幫助你從對別人的評價中解脫出來,投入地去做你喜歡的事。

作者簡介:武志紅,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創辦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在廣州、上海、北京均已成立心理諮詢中心。代表作:《為何愛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夢知道答案(升級版)》《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解讀「瘋狂」》《解讀絕望》《活出你的小宇宙》《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奇蹟怎會夠汪明荃」?
媒體怎麼評價《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李白評價
解讀評價老年人不適當用藥的標準:2012修訂版Beers標準
李某某交通肇事案——交通肇事犯罪中逃逸情節的重複評價問題

TAG: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