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菩薩代眾生苦的含義

佛菩薩代眾生苦的含義《華嚴經》祖師賢首大師作《修華嚴奧旨妄盡還原觀》中有講到: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音致)。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華嚴經雲。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故云離苦。問眾生無邊苦業無邊。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答菩薩代眾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眾生妄執不了業體。從妄而生無由出苦。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塗。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雜集論雲。於不堅堅覺深住於顛倒。離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種行德竟第68集:【12-47-68】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那麼,菩薩是怎樣代眾生受苦的呢?清涼大師在《華嚴疏》中有段解釋,俺覺得,對我們理解樓主的問題或有幫助,所以摘錄出來,稍事整理,貼上來,供師兄們參考。(問):云何以獨為眾生備受眾苦,復勤修耶?釋云:一身之苦,令多解脫,故願自受,顯悲之深。問:眾生之苦,自業所招,自心所變,云何菩薩而能代耶?答:通論代苦,有其七義:一、以苦自要,增悲念故。《瑜伽》四十九問雲「菩薩從勝解行地,隨入凈勝意樂地時,云何超過諸惡趣」等。此問菩薩云何自離惡趣,下答文廣,意云:謂菩薩於世間,清凈靜慮,已善積資糧,於多苦有情修習哀愍,無餘思惟,由此修習故,得哀愍意樂及悲意樂,為利惡趣有情,誓處惡趣,如己舍宅,設住惡趣,能證菩提,亦能忍受。為除物苦,願身代受,令彼惡業,永不現行,一切善業常得現行,由此悲願力故,一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粗重,於自所依皆得除遣,得入初地。釋曰:約此但有悲願意樂,身不能代,由悲決定自獲勝益。二、約菩薩本為利生,求法苦行,已名為代;後能為物為增上緣,亦名代受。三、約菩薩留惑同事,受有苦身,為生說法令不造苦因,因亡果喪,亦名代受。四、設有眾生欲造無間等業,菩薩化止不從,遂斷其命,菩薩自受惡趣苦報,令彼得免無間大苦,名為代受。此依梁《攝論》第十一說,《涅槃》仙預國王,亦同此義,非唯意樂而已。五、由菩薩初修正願,為生受苦,至究竟位,願成自在,常在惡趣,救代眾生,如地藏菩薩及現莊嚴王等,乃至飢世身為大魚,皆其類也。或以光明照觸、或神力冥加,其事非一。六、由菩薩此願,契同真如,彼眾生苦,即同如性,以同如之願,還潛至即真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七、由普賢以法界為身,一切眾生,皆是法界,即眾生受苦常是菩薩,故名為代。上來七義,初但意樂,次二但約為增上緣,四、五二義實能身代,六、七二義理觀融通。問:若依四、五二義,應能普代,何故猶有眾生受苦?答:此有三義,一、有緣無緣故,與菩薩有緣,則可代也;二、業有定不定故,不定者可代;三、若受苦有益,菩薩令受,方能究竟得離苦故,如父母教子,付嚴師令治,如是密益非凡小所知。**********************************************************************佛菩薩或者是大慈悲的修道人能為眾生背業嗎? Post By:2005-10-10 15:34:00

代眾生苦和背眾生業是一回事嗎? 有位同事去了趟柏林寺,遇到了一位大家很讚揚的居士,說她經常為周圍的人排憂解難,但是從不接受禮物,她這樣說:我不接受禮物,是我不背眾生業。 不知諸位仁者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意云何以獨為眾生備受眾苦。復勤修耶。釋雲。一身之苦令多解脫故願自受。顯悲之深。問眾生之苦自業所招。自心所變。云何菩薩而能代耶。答通論代苦有其七義。一以苦自要增悲念故。瑜伽四十九問雲。菩薩從勝解行地。隨入凈勝意樂地時。云何超過諸惡趣等。此問菩薩云何自離惡趣下答文廣。意雲。謂菩薩於世間清凈靜慮。已善積資糧於多苦有情修習哀愍。無餘思惟。由此修習故。得哀愍意樂及悲意樂。為利惡趣有情誓處惡趣。如己舍宅。設住惡趣能證菩提。亦能忍受。為除物苦願身代受。令彼惡業永不現行。一切善業常得現行。由此悲願力故。一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粗重。於自所依皆得除遣。得入初地。釋曰。約此但有悲願意樂。身不能代。由悲決定自獲勝益。二約菩薩本為利生求法苦行。已名為代後能為物為增上緣。亦名代受。三約菩薩留惑同事受有苦身。為生說法令不造苦因。因亡果喪亦名代受。四設有眾生欲造無間等業。菩薩化止不從。遂斷其命。菩薩自受惡趣苦報。令彼得免無間大苦。名為代受。此依梁攝論第十一說。涅槃仙預國王。亦同此義。非唯意樂而已。五由菩薩初修正願為生受苦。至究竟位願成自在。常在惡趣救代眾生。如地藏菩薩及現莊嚴王等。乃至飢世身為大魚。皆其類也。或以光明照觸。或神力冥加其事非一。六由菩薩此願契同真如。彼眾生苦即同如性。以同如之願。還潛至即真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七由普賢以法界為身。一切眾生皆是法界。即眾生受苦常是菩薩。故名為代。上來七義初但意樂。次二但約為增上緣。四五二義實能身代。六七二義理觀融通。問若依四五二義。應能普代。何故猶有眾生受苦。答此有三義。一有緣無緣故。與菩薩有緣則可代也。二業有定不定故。不定者可代。三若受苦有益菩薩令受。方能究竟得離苦故。如父母教子付嚴師令治。如是密意非凡小所知。……

摘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六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眾生之業本空,本自虛幻,本自我及我所執著而有,普賢大士云: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此明眾生所造之惡業是沒有實體,沒有相狀的),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既如是,諸佛如何背付眾生業呢?然無始以來,眾生因於無明,迷失本真,飛蛾赴火,作繭自縛,夢中起惑,迷途造業,沉睡億劫尚不覺醒。

若雲諸佛能為眾生背業、消業,即是諸佛尚未證得諸法性空之理;若雲諸佛願為眾生消業,那法界眾生早以業消障遣。所以說:因緣果報,自作自受,父子至親,無能代者。譬如人於惡夢「我在地獄中受諸苦惱,夜叉羅剎,甚可怖畏」,如是慘叫不絕,而身邊的無夢人譏笑說:「愚昧的人啊,你太可憐了,只不過是一場惡夢,看你嚇成啥樣子。你趕快醒來,不是啥子災難都沒有了嘛」。

矣!我等凡夫,就是這一場生死長夜的惡夢極難醒悟啊!

在講經中聽到:有位修慈悲心的喇嘛,講經說法時,有隻狗正從門口進來想找吃的,這時看門的師父拿起棒子趕狗,此時法座上的喇嘛心中動念,不要打狗...但棒子已經落了下去,但那隻狗只是抬抬頭,望望打它的師父,卻並無疼痛嚎叫的樣子,而就在棒子落在狗身上的剎那,法座上的喇嘛卻一個跟頭栽倒在地,眾人上前問喇嘛怎麼回事,喇嘛撩起衣服,只見清清楚楚一道棒子的紅印...

... ...

當年虛雲老和尚,在南洋的途中遇到整船人都生瘧疾,而菲律賓的官員是不會讓他們登陸的,這時和尚就暗自發願要代整船人代受病苦,結果等船一靠岸,碼頭的檢疫官只查出虛雲老和尚患瘧疾,而其他整船的人得以順利上岸,過後老和尚被發落到菲律賓遠海的一個孤島上,並有噁心的當地人在和尚的食物里下毒,和尚食後,正念觀空,並發動了毒藥的功效,以毒攻毒,終得痊癒...

... ...

台灣某道場舉辦佛七,有位年輕的女居士,在佛七第一天灑凈完後到佛菩薩面前,跟佛菩薩發願:父親一輩子打漁,還阻止我學佛,燒我的經書...現在生病了,看來是不久於人世,家人罵我「不孝女」,父親生病,弟子不在床前守護,還來打佛七,弟子確實是不孝女。佛菩薩,我現在請求您加持弟子,代父親受——地獄苦!

說完,當晚沒事...

第二天,念佛剛開始,只見她,臉發青!渾身發抖!最後在地上打滾...護七的來把脈,正常!測體溫,正常!最後救護車送到醫院檢查,一切正常,沒有病——真他X的神經病!

可是回來後一念佛,還是地上滾,臉發青...

主七的懺公親自問她:你到底做過什麼?她說沒有啊!懺公高聲厲色,追問:你到底有做過什麼沒有?!她還是說:真的沒有啊!懺公看她確實不像撒謊,問:你的疼是怎麼樣的疼?她說,就像腸子被一段一段剪斷似的疼!懺公有所醒悟,問她:你有沒有在佛菩薩面前說過什麼?她吞吐了一下說:沒,沒有啦。懺公發現不對了,追問她:你到底在佛菩薩前說過什麼?她老實的一五一十的說出父親是賣魚的,還阻止她學佛等等...後來懺公叫她到佛菩薩面前去把這個願退了,說:你現在沒這個能耐代父親受地獄苦,你只要發願,代他消業障就好啦...

後面的她,歡歡喜喜地打完整個佛七,而父親的病好了大半...

... ...

禪宗還有公案,大意類似於:「台北的馬兒跌倒,高雄的牛腳痛」之類...

... ...

對於「諸佛菩薩代眾生苦」,後學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所謂的諸法性空,是從「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性空——的角度來說,而事相上,卻仍有老病死八苦乃至地獄苦等,也正因此,才會有念佛一聲,滅罪河沙之說,乃至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這不與因果律相矛盾,所謂事相上的善惡果報,還是要由善惡業的發動者自己承受,但也因「心 佛 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實是我心內的眾生,我的心、眾生心跟佛的心實在是同一個心,所謂「同體大悲」是也,也正因此,才開演出「如是無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盡迴向 所有眾生身口意 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 悉皆消滅盡無餘 ... ... 」

如上,也就有了所謂「拍球地獄」之說——地獄照下,而果報的時間在量上卻已經大大縮短。

菩薩代眾生受苦的七種方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2dcac0100ncfi.html上師是否能代眾生背業?附錄:菩薩代眾生受苦的七種方式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有弟子問:常聽說一些特別殊勝的上師法體不健康,有些人說這是由於弟子的業障所致,也有人說他們在為眾生背業,這些說法是否符合因果律?仁波且就此開示。如果子女觸犯了法律,被關進監獄,父母會不會受到影響?肯定會。在密乘中,上師與弟子的關係比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更為密切。弟子不如法,上師能不受影響么?尤其弟子接受了灌頂傳法之後,身口意不如理如法,違背了誓言戒,上師也是有罪過的。《上師五十頌》云:「金剛師及其弟子,同樣會得越法罪。」因為上師把法傳給不該傳的人,有教導不力的責任。就象未成年人犯罪,父母要負一定的法律責任,這怎麼不符合因果律呢?當然,對一位具德上師來說,他的心是不會受影響的,但色法還是要受影響。現在國內外許多上師的法體都不太健康,就是因為弟子太多的緣故。弟子中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有些人求法時一臉虔誠,接法後不但不修,還任意妄為,招搖撞騙,甚至毀謗上師,你想上師的法體能康泰嗎?許多人不明白這些因果,反而以世俗見看待上師的病,以為上師沒有功德才會生病,為此毀謗上師。其實生病與否跟修證是否圓滿沒有決定的關係。就病而言,如果不執著它,病本身也是一種覺受。佛陀不也幾次示現病相嗎?密勒日巴尊者圓寂前也示現重病,難道說他們的修證還不夠圓滿嗎?《維摩詰經》云:「菩薩病者以大悲起。」有些瑜伽士把病當作修行的方便,以此激發對眾生的悲心。十六世大-寶-法-王臨終時也示現很多不治之症,但這些不僅不會影響他的自在心,反而是一種莊嚴示相。不象凡夫,三分身病加七分心病,煩惱得不得了。所以大家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上師的病。上師、諸佛、菩薩因證悟同體大悲,心法與色法無二,他們的心可以轉變外在的四大。由於特殊的緣起,他們甚至可以把眾生的業障、病障轉移到自己身上。阿底峽尊者的上師有一次在講經時,忽然跑來一條狗,弟子們想把狗趕出去,狗卻不聽使喚。一位弟子不聽上師的勸阻把狗痛打一頓。等他打完之後,狗的身上並沒有任何反應,倒是上師的背上現出了一道道被棒子打過的血痕。所以上師、諸佛、菩薩代眾生受苦的同體大悲不可思議,他們不斷示現在六道輪迴中救度眾生,這不是代眾生背業嗎?附錄:菩薩代眾生受苦的七種方式圓因請教:《正法妙音》中講過法王代僧眾受蛇毒,這是否就是自他相換?經典中曾說過,眾生自己的業需要自己了,別人不能代,也代不了。如果佛菩薩及諸聖者能替眾生代業的話,眾生不就很容易成就了嗎?佛菩薩都很慈悲,把眾生的業代過去,眾生不就成就了嗎?聖者菩薩真的能把我們的業代走嗎?因果都是自作自受的,沒有那個可以替代的,這是我所知道的,而<行願品>中有一段:「……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悉皆不成。所修善業,悉皆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對其中的「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一句不能理解,為什麼可以代受苦?如果可代受苦,那我們為什麼還在三界中受苦輪迴?如果不能代受,那為什麼佛菩薩要這樣說?說道就要做到,諸佛普薩是不誑語、如實語。我很不明白,煩請法師解疑。

圓供法師答:一、明確地說自他相換完全可以成立。自他相換是大乘菩薩的願行。菩薩見芸芸眾生輪迴生死,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悲心難忍,立誓普代一切眾生受苦。《普賢行願品》云:「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瑜伽師地論》云:「菩薩於世間,修習衰愍意樂及悲意樂,為利惡趣有情,誓處惡道,如己舍宅,願身代受,令彼惡業永不現行。」翻開大乘經論觸目可見拔苦與樂代眾生受苦的內容,如《華嚴》、《法華》、《大悲》、《悲華》、《寶積》、《莊嚴經論》、《入行論》等等,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中也是屢見不鮮。在《悲華經》、《寶積經》中都記載無等大師釋迦世尊因地如何發願代眾生受苦的宏願並付諸實踐的大願行。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中云:「良以悲心熏於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於禪定,能與他樂。」《地藏十輪經》中廣說地藏菩薩入種種禪定拔除眾生的痛苦,賜與眾生安樂。證得無生法忍自在焚身代眾生受苦的僧崖法師傳記(出唐·道宣律祖《續高僧傳》)中記載:「有人問法師說:『菩薩常說代眾生受苦,真能代嗎?』答:『既然發心代受,為什麼不能代呢?』問:『眾生業報成熟,各自受苦,菩薩焚燒自己身,豈能代受?』答:『一念的善根就能滅除惡業,難道還不算代受嗎?』正在焚身時對弟子說:『我是凡夫,誓入地獄,代眾生受苦,願令成佛。』」凈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在《宗鏡錄》中云:「若大悲誓願拔因果苦者,若有我所,尚不自出,況拔他苦。謂無我所故,所以發慈悲心,自拔拔他。若大慈誓願與因果樂者,若於十二因緣起無明痴愛,尚自無樂,況與他樂,今自無痴,能與他樂耳。」意思是佛菩薩證得人空法空的平等性,所以能以慈悲拔苦與樂。二、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在《行願品別行疏》講了七種代眾生受苦的方法。(1)發起悲心愿意代受,自已處在凡夫境地,在事上未必能代。雖然如此但也並非毫無意義,因為這樣修自他交換能夠增上菩提廣集資糧,伏斷我執。(2)修習種種苦行,以後能作眾生斷苦的增上緣,所以稱為代受。(3)故意留下煩惱不斷,投生三有中,為眾生說法,使他們不造惡業,自然不受苦果,所以稱為代受。(4)見到眾生造無間惡業,當來決定感受極大痛苦,再沒任何方便能作幫助唯有斷掉他的命根才能制止惡行,此時菩薩斷彼命根,自墮地獄,讓他脫苦,所以稱為代受。《報恩經》中記載佛陀因地為救五百同伴而殺死盜賊頭領。梁譯《攝大乘論釋》云:「菩薩能知如此事,有人必應作無間等惡業,菩薩了知其心,無別方便,令離此惡行,唯有斷命。又知此人,捨命必生善道,若不捨命,決行此業,長時受苦。菩薩念言:『我必墮地獄,願我為彼受此苦報,當令彼人現世受少輕苦,於未來世受大樂故。如良醫治病,先加輕苦,後除重疾,行盜淫等亦然。」密宗中大成就的瑜伽士以猛咒誅殺惡魔及三寶公敵也屬此類情況。(5)願力成熟常處三惡趣,如在飢疫時變為大魚等,消除眾生苦,所以稱為代受。全知麥彭仁切撰著的《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中有詳細描述。(6)大願與痛苦都同是一真法性,故以即真性之大願潛入到即真性的痛苦,使痛苦融入法界,所以稱為代受。(7)佛菩薩以法界為身,證得自他平等無異,眾生受苦就是佛菩薩受苦,故能消除諸苦,所以稱為代眾生受苦。對此七種大師歸納說,第一種僅是一種意樂,二、三是代苦的助緣,四、五是真實代受,六、七是稱合法界理體的觀照。並交待說雖然佛菩薩能夠代眾生受苦,但前提是必須要有緣才行。由以上兩段的論述,得出一個結論:佛菩薩決定可以為有緣眾生代受痛苦。永明延壽大師說,否定佛的威神加被護念等是斷見。所以,認為根本不能代受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如果不能代受,那麼只能承認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發的願只是空願而已,真正的佛弟子誰也不會如此承認。認為無因無緣佛菩薩就把眾生的痛苦代盡而安坐成佛同樣也是錯誤的觀念,佛不度無緣人故。三、自他相換與自作自受看似牴牾,其實並不矛盾。可以說自他相換就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並不是造業感果時,任何其它人或物的因緣都不需要或不能屆入,而恰恰相反任何業果都是因緣法,必須依賴因緣方能成就。

比如道友協助我放生,對我而言可以說我自作,當來果報成熟時我感得長壽健康,又比如修凈業的人,在念佛時阿彌陀佛護念攝持,往生後靠佛力加被感得殊勝的依正二報,單憑自力根本不可能成就極樂凈土和那羅延身的殊勝果報,但仍然說自己念佛自己往生受樂。其實,這是業增長廣大的定律,也就是小因能感大果的道理,自他相換也是如此。賢首國師、清涼國師、永明禪師異口同聲地說有因緣才能被代受,經中說沒有善根的一闡提佛也無法求度,由此可知被代受的眾生決定有善根,換言之,眾生之所以感受拔苦與樂的果報,是因為往昔自己造過善根的緣故。這是由善惡苦樂決定、未作不遇、已作不失的三大定律得出的結論。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說:「佛弟子能受用大師佛陀修積無數資糧所感的所有正法妙果,雖然不必積集成就教法的一切因,然而一定須要積集其中一分因。」同樣,感受佛菩薩賜予的拔苦與樂果報的所有因不必全部積集,但其中一分是必不可少的。

  • 2010-11-5 19:52
  • **************************************************************************************8
    推薦閱讀:

    善導大師解釋「乃至十念」的含義
    綠水晶的含義,綠水晶的功效與作用
    詳解辛亥釵釧金的具體含義
    六字洪名的含義與十念功德!
    「理」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變含義

    TAG:菩薩 | 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