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癌之後,你的生存動力是什麼?

  何裕民專家團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心理防癌,防轉移,防複發的四部曲:釋放壓力,走出抑鬱,穩定心理,優化個性。

具體方法包括

換一種方法思考;不做無謂的聯想;有時「難得糊塗」更好;承認和面對現實;活在當下;要學會及時表達情感;多結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培養興趣愛好;讀好書;學會慢生活,享受生活;理解心身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改變生活環境;學會給別人和自己「鬆弛」;注重人文/自然環境保護;秋冬季多曬太陽;適度的戶外活動。

  指導病人樹立自己的生活目標,以短期為主,須是既明確又可達到的,完成後再設置更高的目標,不斷延伸,使患者有積極的生存動力。臨床上有些病人的治療效果令人驚奇。探究原因發現: 他們都有重要的理由要活下去,有著強烈的求生願望,而且都講得詳詳細細, 實實在在。他們都感到自己對某一目標的強烈追求是治療效果奇佳的原因。每個人的追求不同, 其活下去的理由也不一樣。如「我要等著抱孫子」, 「我的工作還沒完成」,「我要撫養孩子長大」。

活著

  我們首創的「圓桌診療」,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團體心理治療形式。何教授回憶說:一位患者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一位乳腺癌患者,情緒非常低落。每次複診時,我都苦口婆心地勸她,給她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還給她看了不少資料。最後,有一次,她跟我說,「何教授,我不是不相信您,您說的話,我全信,但是,那又有什麼用呢?您是醫生,您沒生病,您在岸上漫步,我在水中掙扎,我一回到家,就想到自己的病,我沒有辦法擺脫,除非您讓我看到活生生的康復了的病人,讓我有機會和她們聊聊……」是啊!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落難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幫助是曾經與他們有過同樣的經歷,但現在已經走出苦海的人的指點和幫助。那時,我已經有不少患者朋友了,有的已康復多年,為什麼不可以藉助他們,以一種特定的形式,讓他們開導、幫助新病友呢?心理學不是有集體治療的模式嗎?很快,何教授便付諸實施。就診者圍著大圓桌排排坐,何教授挨個問診、解答、指導。圓桌中誰都可以提問,相互間也可以私下交流。這一形式還真管用,因為何教授的患者中大多是老患者,他們中有的已經康復多年,生活得挺不錯的,精神狀態積極、樂觀、向上,也許是有著相同的經歷,都願意積極幫助新病友。新患者在最初幾次就診時,他的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痛苦絕望的神情很快就會引起老患者的注意,老患者會主動去和新患者交流,以自身的經歷為例,現身說法,說明「癌症並不可怕」。這樣,還沒等到看病,新患者就很自然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疏導——「你這病不用擔心,我來的時候比你更嚴重,比你更灰心」,「經過治療,你看,我不是恢復得很好嗎?」「我已經3年了」「我已經10年了」。由於每次就診時總是老患者占多數,在這種積極、溫暖、充滿希望的氛圍中,新患者感到自己被接納、被理解、被鼓勵,一般候診需要等上2小時左右,等輪到新患者診治時,患者對癌症的錯誤認知開始動搖,積極、正確的認知開始形成,封閉的心靈開始打開,心態開始樂觀,情緒開始平和,這極有利於後續的康復。

圓桌診療

  何裕民教授在接診患者時,將中醫學中一系列調暢情志的方法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巧妙地與患者進行思想溝通。幫助患者保持飽滿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充足的信心,樂觀的情緒,將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這樣有助於患者與癌共存,帶癌延年。

  在10多年的「圓桌診療」中,很多病人還互相結交成好朋友,在生活中,他們相互鼓勵,相互傾訴,相互支持,建立起長效的心理疏導通道。由此可見,在「圓桌診療」形式下,醫患交流與患患交流相結合,心理干預不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達到院內與院外相結合的長效心理干預目標。

作者 | 平海濤

何裕民專家團成員,上海民生中醫門診中醫醫師,執業醫師,何裕民教授弟子,中醫學和合學派成員。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上海民生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民生中醫腫瘤論壇講師。年門診超過2600人次,在康復保健及針灸推拿領域有突出成績,對癌症的治療、飲食、心理、康復等有深入研究。

擅長:癌症的治療,手術放化療期間的中醫藥配合及癌症患者的飲食、心理、保健康復等調整。


推薦閱讀:

【洞見】廉潔自律「源動力」四大成因分析 | 622
美女明星徐嘉依青春靚麗活潑有動力
淺談AT在中國的基因之創新
豪利時自家產超長動力機芯CALIBRE 111
大獎堂丨鄒先彪教授談肛內CA的光動力治療

TAG:生存 | 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