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最後不能成就的原因
摘自《2014大經科注》第432集2017年4月28日 講於 香港許多在家、出家同修最後不能成就的原因
這幾句話我們在這裡深深體會到佛陀的慈悲、關懷、愛護,不厭其煩地來教導我們、來提醒我們,希望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殊勝的成就。
末後這一段,是許許多多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一生的修行到最後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欲」沒放下。
「欲」是通常講的「五欲」,(註解裡頭有)。「色聲香味觸」,這是「五欲」。為什麼不能成就?都是敗在這兩句話裡頭,他「隨順愛欲」,他還是違背「十善」,造作跟「十惡」相應。我們想成就,這八個字要把它寫在小紙上,貼到書桌上,每天時時刻刻能看到。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一切諸佛如來都如是說,我們怎麼可以疏忽!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要想成就就要學 「誠、敬」二字
經文八個字,《註解》說:「重複勸勉,應棄欲止惡。」我們就用這四個字做為科題——「安和專誠」。「誠敬、謙和」這是成功的秘訣。我們要想成就,無論在家、出家,學佛就是要學這兩個字——「誠、敬」。「誠、敬」都包括在「安和專誠」,通常我們講誠敬、謙和,意思是一樣的。學佛從這個地方紮根,從這個地方開始,就是用心要真誠,言語舉動要安和。
講得不錯他沒做到,不會成就的;他要真做到,決定有成就說到「安」,今天的社會幾個人安住了心性?問題出現的都是心不安、行不和。所以修行一輩子幾十年,到最後依然是六道輪迴。有些人不知道反省、不知道自己過失,反而怪佛菩薩不靈、佛菩薩沒有保佑他。
我們想想,佛菩薩有沒有保佑我們?有。什麼時候?時時刻刻,沒一刻停止。用什麼保佑?用經文保佑。
經典擺在你身邊、帶在身上,你沒有去讀它,讀了之後沒有落實。讀經不是讀給佛聽的、不是讀給老師聽的,「讀書千遍」不是這個讀法,一定要知道。讀一千遍是一千遍的提醒,讀三千遍是三千遍的提醒,是這個意思。一定要言行一致,聽其言要觀其行,講得不錯、講得很好,他有沒有做到?他沒有做到,就不要怪他了,他不會成就的;他要真能做到,決定有成就。
「五欲六塵」不能沾、「十善業道」不違犯叫真修行
這個裡頭,「欲」,五欲;「惡」,十惡。真的是把修行核心掌握住了。我們最大的障礙,不能再隨自己的慾望,不能再干「十惡業」了。「諸惡」,十惡。
「十惡」,第一個——「殺生、偷盜、邪淫」,「身」三業,我們有沒有隨順?「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你有沒有犯?起心動念是「意業」,有沒有「貪嗔痴」?真正能在這裡下功夫叫真修行,必定有成就。
縱然沒有大成就,那就是小過還是犯,大過雖然沒有,小過還是犯,起心動念還沒忘掉,這也行,也有功德,不能往生凈土,人天兩道不會失掉,這是佛法小成就。
究竟圓滿的成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可以說他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不是假的,為什麼?極樂世界只有向前進,沒有向後退的,他不退轉,無量壽!到極樂世界生死就沒有了,生死真的了了,無量壽命。所以再笨、再懶惰,你在那裡慢慢累積功德,最後圓滿成就。不能不知道,不能把這個緣錯過,一定要守好這八個字,就是「五欲六塵」不能沾,「十善業道」決定不違犯,這叫真修行。不管修哪個法門,如果這八個字沒做到,假的,不是真的。
這把我們的病說出來、病根拔出來了。我們對這個世間有沒有愛好、有沒有貪求?有。有,是迷;造作,是罪。所以大乘經教世尊苦口婆心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萬法皆空。《心經》上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所愛的、你所求的得到沒有?沒得到。你不可能得到,為什麼?那是生滅法。
剎那生滅,「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跟今天量子力學家講的完全相同,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來的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你抓住幾個生滅?一個都抓不住,隨著它流轉就流掉了,這是事實真相。佛這麼個說法,今天科學家也是這個說法,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
練功夫是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
下面說:
【解】「欲者,《大乘義章七》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什麼叫「塵」?
【解】「色聲香味觸」,這叫「五塵」。
「色」是說的眼根,你眼睛能見;「聲」是耳朵能聽;「香」是你鼻能聞;「味」是你舌能嘗;「觸」是你身體的接觸。這個五大類,佛法叫它「塵」。
「塵」是什麼?染污。染污什麼?染污我們的本性,錯了,大錯特錯。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法」是意識所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的是「六塵」。
如來高明在哪裡?他接觸,他沒有放在心上,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接觸,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菩薩比我們高,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六道凡夫,從二十八層天到下面無間地獄,這裡面叫凡夫,六道凡夫。凡夫一接觸就起心動念,就分別執著,這叫「凡夫」。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在哪裡練?就在這練。所以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這練功。練什麼?練不執著。不執著了,是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不分別,不分別是菩薩;再向上提升,成佛了,不起心動念就成佛。八萬四千法門,你用什麼方法修沒有關係,修什麼?就是修的這個,沒有一法不是修這個。
練功夫,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這叫什麼?禪定。定久了,這些煩惱習氣都降服得住,能控制得住,不起作用。所以初步入門學什麼?學「放下」,學「看破」。「看破」是明白了,「放下」是障礙沒有了。不肯「放下」,障礙都在,他有障礙,他怎麼會開悟?!障礙沒有了,智慧自然流露出來,那叫「開悟」。
這些道理我們搞通了、搞明白了,知道怎麼修。眼在色相上修;耳在音聲上修;鼻在味上修,香味上修;舌在酸甜苦辣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初學就是要減輕,你有分別執著,希望分別執著輕,不要嚴重;希望這分別執著不要障道,真修行從這裡講究,「色聲香味觸」。
現代出家人在成就上沒辦法跟過去人比它對眾生的傷害太大了,讓這些六道眾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中不能超越,你想想這多可怕!所以教我們不能隨順嗜好、不能隨順慾望。這個日子要怎麼過?要知足。知足者常樂。
修行,出家了,出家修行。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家人全部財產在身上——三衣一缽。印度是熱帶,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有三件就夠了,叫「三衣一缽」,這是他的財產。他的生活,日中一食,托缽,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在哪裡休息?在樹下,打坐。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定。定成就了,自然開智慧。
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佛陀大徹大悟。他們修行這個模式,我們常常要放在心上、想在心頭,想想那個時候人,我們今天樣樣都貪著,所以修行幾十年,修行一輩子,沒成就,沒放下。慾望要放下,愛好要放下。
下面又提醒我們:
【解】且諸欲之中,淫慾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淫也。
現代出家人在成就上來說沒有辦法跟過去人比。過去成就多,現在成就就很少,什麼原因?這一關不能突破,不但不能往生,而且所造的業是地獄業,這個不能不知道。要想到地獄的可怕,你就不敢有這個念頭了,要趕快把它放下、舍掉,這個惡念不能相續,相續給自己帶來的罪孽太重太重了!
【解】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是乃深勸諸惡莫作也。
這個「欲」都在「十惡業」裡頭。「十惡業」第一個,殺生、偷盜、淫慾、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最後是貪、嗔、痴,這「十惡業」。
「持戒念佛」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個世間,我們遇到了。「持戒念佛」,「持戒」就是把這「十善業」要認真做到,不能違背,這就對了,決定不能違犯。問題怎麼樣克服這個難關?這個煩惱習氣無始劫以來養成的,所以不容易斷。
今天的社會把倫理、道德、因果都丟了,所以人敢犯,古時候人不敢。為什麼?從小學過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無論他有沒有上學,從小他的父母教他、他的長輩教他。不但教他,而且做出榜樣給他看,所以他堅定信心,他不會動搖。
現在社會沒有了,現在社會完全做出反面。你看看電視播的是什麼、網路傳的是什麼,你細心去看哪一個不是殺盜淫妄?!人全學壞了,天天都在看;正面東西,倫理、道德、因果沒人講,忘得乾乾淨淨,以為這樣做都是對的,到最後墮地獄後悔莫及。所以佛在此地「深勸諸惡莫作」。
推薦閱讀:
※八字看事業成就
※洪拳宗師,廣東十虎之一,捧紅李連杰挖掘吳京,帶終身成就獎離去
※成就富翁:賺錢八大定律
※人間佛法:修行當世的富足、喜悅、成就
※即生成就的簡單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