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西方這次危機是轉折點 普京的危機剛剛開始

俄羅斯總統普京

  來源:《投資時報》

  劉淄川 《投資時報》評論員

  「俄羅斯現在的經濟狀況不能稱為『經濟危機』。」在12月18日召開的年度大型記者招待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斬釘截鐵地向世界宣示。這是普京首次公開回應近期不斷發酵的盧布劇烈貶值事件。「俄羅斯央行持有41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完全可以拯救盧布。」他解釋說。顯然,掌握對事態的解釋權是重要的,是不是把盧布匯率數日來的大幅貶值稱呼為一場「危機」,關係著投資者的心理,而對於任何面對金融危機風險的執政者而言,挽回市場信心至為重要。

  普京的講話產生了短期效應,盧布、原油期貨價格當日大幅反彈,俄羅斯暫時穩住了陣腳,不至於重演1998年的金融崩潰一幕。但動蕩可能隨時到來。儘管普京把當前的經濟問題主要歸因於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他還是承認,俄羅斯可能不得不至少在未來兩年裡面對經濟衰退的局面。不論在技術上能不能把當前的情況稱為危機,在世人的心目中,這,已經是一場危機。

  無疑,引發這場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本次油價暴跌的實質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對美國頁岩油發起的一場價格戰,並不是西方針對俄羅斯的陰謀,但俄羅斯還是成為受殃及的池魚。俄羅斯經濟對石油的過度依賴,放大了油價下跌對它的衝擊。

  火上澆油的是,年初的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一連串制裁措施。雖然最初,在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之後,西方的反應被諷刺為「軟弱無力」,但現在看來,一波波持續追加的制裁,給「北極熊」套上了越來越沉重的枷鎖,大大制約了它的行動能力。制裁措施的效果傳導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今年7月美歐出台的全方位制裁,後果到12月才完全顯現,這也意味著,隨著美國威脅將對俄羅斯發起新一輪制裁,俄羅斯的境地將每況愈下。雖然普京極力辯解,稱當前的金融困境不是吞併克里米亞所付出的代價,但從他被迫要極力澄清這一點來看,也可看出他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國內壓力,危機最終要在俄羅斯國內轉化為對對外政策的質疑。

  不過,過度依賴石油的經濟結構、國際油價的暴跌、西方制裁的不斷加大,這等等因素,只是為金融風暴的到來準備了更多的鋪墊條件,並不意味著盧布的劇烈貶值必然會發生,即便是必然的,也無法解釋為何會在此時發生。正如俄羅斯《獨立報》經濟版副主編安娜斯塔西婭·巴什卡托娃在一篇文章中質疑的:為什麼油價下跌了,但其他石油出口國的貨幣沒有像盧布一樣大幅貶值?為什麼2008年國際油價同樣跌至60美元,卻沒有大幅度影響盧布匯率?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場對俄羅斯政府政策的不信任,資本外逃不斷加劇。

  市場的不信任是如何觸發的呢?根據巴黎政治大學經濟學教授、俄羅斯人謝爾蓋·古里埃夫的分析,一筆涉及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發行的債券交易是本次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去年在油價仍高漲的時候,Rosneft從國際銀行及俄國內銀行獲得400億美元貸款,但今年由於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Rosneft的還債就成了問題。Rosneft在幾次要求從俄羅斯的主權財富基金獲得貸款未能如願後,在12月12日發行了110億美元的盧布計價的債券,而這些債券的利率要顯著低於同期限的俄羅斯國債。據市場猜測,俄羅斯幾家最大的國有銀行購買了這些債券,然後俄羅斯央行又允許購買這些債券的機構以債券本身做抵押,向俄羅斯央行直接貸款。

  實質上,這筆交易相當於政府向Rosneft提供的一筆救助,相當於俄羅斯銀行系統為Rosneft的風險買單,而這會加大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這讓市場擔心,普京政府真正關心的並不是俄羅斯經濟的健康性,而是大石油公司的利益。而這暴露的深層次問題是,普京的執政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和石油業的共生關係。在本世紀初上台之後,普京對前總統葉利欽時代形成的寡頭採取了打壓措施,推進石油產業國有化,這為他贏得了一定的民心,也是多次獲得選舉勝利的基礎之一。但普京在把石油產業收歸國有之後,造成了一種國家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又形成了。這次危機暴露出,新利益集團對俄羅斯政府政策的綁架是俄羅斯面臨的長期性問題,危機其實是對俄羅斯「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一場拷問,經濟危機其實反映的是俄羅斯的政治問題。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這次危機是一個轉折點,在對西方關係上,普京已經不得不從攻勢退居全面的守勢。今年3月突然出兵佔領克里米亞,是普京做出的一場大賭博,但當前的危機日益提示出,普京過早地押上了所有賭注,失敗的風險越來越大。普京本來希望利用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最終迫使它們在姿態上放軟,尤其是拖到冬季之後能源需求上升,屆時俄羅斯的「輸氣」外交將會迎來更大的施展空間,但國際油價從10月開始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暴跌,打亂了普京的算盤。油價下跌影響了所有能源的價格,這讓普京的天然氣武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效力。

  為了應對西方,普京還採取了俄羅斯版的「重返亞洲」政策,但事實證明這是緩不濟急的,亞洲國家無法彌補西方制裁帶給俄羅斯的國際融資壓力。普京政府為了報復西方的制裁而發起反制裁,禁止進口西方食品,而這打擊的是俄羅斯本國的消費者。在普京最初做出這一決策時,美國就曾以譏諷的口氣說,美國不可能以這種「自殘」的方式來「制裁」別國。普京的很多應對措施都像澳洲迴旋鏢一樣反傷自身。

  普京在記者招待會上再次訴諸民族主義情緒,稱西方在「冷戰」結束後以「勝利者的姿態」對待俄羅斯,而俄羅斯不能退步。的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國人的情緒,冷戰後北約東擴和導彈防禦體系逼近俄羅斯家門口,讓俄國人覺得雖然向西方示好,但西方以勝利者自居,不斷給予俄羅斯懲罰。在今年的烏克蘭衝突之後,俄羅斯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繼續高漲,期待這種對抗姿態能恢復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大國形象和地位。但這種情緒通常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濟困境會不斷消耗民氣。

  烏克蘭危機以來,普京致力於打造「歐亞聯盟」來制衡西方,而石油出口收入是支撐這一夢想的主要工具,但現在,俄羅斯玩這場地緣政治遊戲的主要籌碼已經失去了,風險正在加大。普京地緣政治戰略的基礎是石油,但這是一個俄羅斯本身無法控制的變數,其突然的變化也打亂了俄羅斯的全盤部署。

  當然普京一直試圖從這種「資源魔咒」中解脫出來。普京表示,當前油價下跌引起的經濟困境,為俄羅斯優化經濟結構提供了契機,俄可以藉此實現各個行業的全面發展。的確,與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前夕的情況不同,俄仍然坐擁龐大的外匯儲備,目前還沒有被逼到懸崖邊上,所以這次盧布危機的警示,對俄羅斯或許也會產生某種「焉知非福」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正如西方媒體所評論的,普京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有效的藥方。事實上,降低對能源出口依賴的口號,普京已經喊了很多年,但實質性的改變一直沒有發生,這導致俄羅斯缺乏應對危機的政策工具,當前在經濟疲弱情況下為了應對貨幣貶值被迫採取大幅加息的措施,也有可能對經濟帶來長久的傷害。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普京的權力依賴於目前的石油經濟模式,俄羅斯的財政收入以及政府對民眾的種種許諾,都依賴於源源不斷的石油收入,對這種模式開刀本身就可能危及他的權力,在委內瑞拉等國家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所以,最大的疑問是,普京對俄羅斯政治長期而且不斷增強的控制,俄羅斯日趨走向威權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能不能給經濟轉型留下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這種路徑依賴會不會不斷固化。目前普京在國內仍擁有八成的支持率,說要跌落神壇,也許還為時尚早,但他手中可打的牌變得越來越少卻是事實,經濟形勢惡化所導致的國內支持率的變化,可能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近日來的風暴或許只是一次預演,更大規模的疾風驟雨尚未來臨。

  (完)

(責任編輯:HN052)
推薦閱讀:

日本核電危機Q&A
溫州人肯定能走出危機
老齡化的日本為什麼還未出現養老危機丨壹讀精選
為什麼「網紅氣球」背後暗藏危機?
全球化的危機與經驗空間的轉換

TAG:普京 | 危機 | 西方 | 轉折點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