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名家談推手技擊

楊游甫談推手

太極拳以練習推手為致用。學推手則即是學覺勁,有覺勁則懂勁便不難矣。故總論所謂「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此言即根於推手無疑矣。純粹太極,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速乾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覺一動,並不覺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時,並不抓擒,輕輕粘住,即如膠而不能脫,使人雙臂酸麻而不可耐。而欲以力擒制太極拳能手,則如捕風捉影,處處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蘆,終不得力。

許禹生談推手

推手,或曰搭手,一曰靠手。各派拳術家多有之,以練習進身用著之法者也。太極拳術以懂勁為拳中要訣,而懂勁以使皮膚富感覺力為初步。此感覺力練習之法,在二人肘、腕、掌、指互搭,推盪往來,以研磨皮膚,由皮膚壓迫溫涼之覺度,以察知敵勁之輕重虛實及經過方位。久之感覺靈敏,黏走互助,微動即知,斯為懂勁矣。太極拳經曰:懂勁後愈練愈精:習太極拳者,不習推手,等於未習;習推手而未能懂勁,則運用毫無是處。嗚呼,升階有級,人室知門,學者於推手術,盜注意焉。

陳微明談推手

推手者,所以求其用也。他種拳術,雖亦有二人對手者,然不過十餘式,再多不過數十式耳。而來者其法不一,何能執定法以應之哉!太極推手,則有擁、將、擠、按、采、制、肘、靠八字。此八字所以練其身之圓活,二人粘連綿隨,周而復始,如渾天之球,斡旋不已,而經緯弧直之度,莫不全備。將此一身,練為渾圓之一體,隨屈就伸,無不合宜,則物來順應,變化而無窮矣。此所謂萬法歸一,得其一而萬事畢矣。

向愷然談推手

楊家推手的方式,由淺入深,共有四種。最初彼此都用單手搭挽,使站走靈活。次則按棚擠持按,四手彼此都用雙手,兩腳站立不動,僅以身手進退。又次則活步進退。再次則向四隅進退,名為大持。步法、身法、手法漸次繁難,務使練習的人能進退隨意,緩急皆由自主,不受制於人。太極拳的原理,和其他之拳術不同。太極注重粘走,所謂於不丟不頂中討生活是也。粘即是不丟,走即是不頂。此理說的容易,做到實難。一部分之粘走尚易,全體之粘走尚難。欲全體粘走如意,則非有大抨不為功。

練太極拳的人在推手的時候,十分注意聽勁的功夫。聽勁的名詞,為太極拳所專有。其意義並不是用耳去聽,乃是用皮膚去聽。換言之,便是練習觸覺,使之靈敏。皮膚能聽得敵勁之來路方面,即順著來勢以半個圓招架、半個圓攻擊。太極拳論中所謂枯即是走、走即是粘,就是這個道理。

常見有練太極拳之人於推手的時候,在棚持擠按四手之外,任意出手或多方阻礙,使不得按規定次序推揉。功夫生疏的,每致停滯不知應如何走法。其多方阻礙之動作,術語謂之拿,即拿住不放之意。此類推法,不能沒有,然僅可為練習的一部分工作,不能以此為基本練習。好處在使練習的人容易明白粘走變化的方法,又能使觸覺增加靈敏。無論何種技藝,皆是熟能生巧。一方面練拿,拿即是粘,一方面練走,自然由熟可以得巧。然則何以僅一部分工作,不能作基本練習呢?因為能枯與不能粘、能走與不能走,全在功夫的深淺。若沒有相當的功夫,儘管知道粘走的方法,仍是枯不住走不了。基本練習,還是按著規矩推揉棚持擠按四手,並得認真分析,不可苟且馬虎放過,則三手皆不停當矣。

推手也是一個太極的閱圈。在一個圓圈之中,分出棚抨擠按四手。棚擠為半圓,抨按為半圓。本系連貫而成,故一手忽略,則全圓因之破壞二在這四手連貫成一大圓圈之中,於彼此皮膚接觸之處,每手又各成一小圓圈。每於小圓圈中,又分半圓為粘,半閱為走。兩手同時粘走,虛實須得分清〕若不分清,即犯雙重兩手虛實分清後,便得注意到一手虛中之實,實中之虛。不然,則一手之中亦犯雙重,其弊害與犯兩手雙重相等。

黃英傑談推手

學推手初步練習,先學兩人粘鑽打圈,次學棚抨擠按四個方法。再次學化勁:先學肘化,次學腰化,再學兩肩化,更要有柔軟圓滑。然後學隨機應變全身化。學棚擠擠按用法,然後再學連化勁帶打法。知覺懂勁,要多推手,自得粘連私隨之妙。推手時要細心揣摩,不可將對方推出以為笑樂。務要使我之重心,對方不能捉摸,對方之重心,時時在我手中。練時你將我擠,我擠你將按,你按我預棚,我擁你再按,我同時又斜持。此四手法,上下左右前後,周而復始,圓轉自如。二人常常練習,功久自熟,熟能生巧。久之手膊漸有知覺,即能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

葉大密談推手

太極輕靈,如荷葉承露有傾即瀉。推手須先求其圓,後求其方。推手須流而能留。不丟而丟,不頂而頂,意在人先,變化倏忽,則丟而不丟,頂而不頂矣,是謂即丟即頂。然即丟即頂,全是從不丟不頂中得來。推手之圈,以外大內小為佳,外大可以眩人耳目,亂人意志,內小才能轉變靈活,集中迅速。太極推手,能忽隱忽現猶是初步,其後為不隱不現,最後則順勢借力而已。

徐思允談推手

太極拳為體,推手為用。其始循例動作,亦步亦趨而已。久之能不脫,又久之能不抗,由整而散,漸漸能不亂。尤難者,彼此相貓,必求機勢。機勢者,順逆、向背、堅瑕之區別也。機勢得矣,必求方向,或上或下、或正或隅,得之則如脫彈丸,失之則如撼大樹。方向得矣,必求其時,早則我勢未完,遲則彼覺而變。三者皆得,而又動之至微,發之至驟,引之至長。

陳炎林談推手

初學定步推手,棚、持、擠、按四手,泰半不能連貫圓滿:須跟隨教師或藝高者盤轉圓圈至純熟後,再由教師口授棚、持、擠、按四手。四手能一一分清,練至綿綿不斷,腰腿能旋轉自如,私化均能順手,然後可學拿勁、發勁。該時當覓一對手,作為鴿的,先練一種拿勁或發勁。切不可一勁未通,又練他勁;更不可同時練習數種二須知一勁能通,任何勁均能使用,一勁不佳,其他亦不妙矣。在未練拿勁、發勁之前,須盡量給教師或藝高者拿發,視其如何引己,如何拿己,如何發己。拿發之地點何處;拿發之時間早遲;拿發之方向正隅,均須以身實地試驗,作為悟解之門徑。萬不可求之過速,欲速則不達。太極拳基本功夫,全在定步推手中。夫推手至相當程度後,又不可專與一人推練。無論何人,手剛手柔,勁大勁小,藝淺藝深,均須推習。否則熟者能發,不熟者不能,似未普及,亦屬徒然。活步推手,當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進後退尤不可使粘私勁忽斷。


推薦閱讀:

外國名家人生美文:被忘卻的歌
【瓷玉字畫欣賞篇】清代名家山水畫精選集二
莫礪鋒:少陵入夢,詩情在茲【名家專訪】
哪些名家畫九魚圖,易從網傾心為您推薦這兩位!

TAG:名家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