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學堂 三

第九課 風光攝影之器材當家

引:當你準備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時候,一台數碼相機已經是必備。如果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些所見所得,那麼但凡是台數碼相機都能用,甚至兩三百萬像素的拍照手機都是很好的視覺記錄工具。如果你想拍攝一些更精彩的風光片,那麼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準備了。

  與膠片的比較

  風光攝影是膠片固守的最後一片廣袤田園,目前仍然還有很多風光攝影師在堅持使用膠片。

  但是,風光攝影師堅持使用膠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畫幅和中畫幅的相機以紀錄更豐富的細節。另外一些風光攝影師使用膠片完全是因為習慣,習慣於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反轉片來控制色彩特性、影調特性。

  就現在主流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而言,其實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傳統135系統膠片的成像質量。而頂級的135數碼單反已經具備了中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

  在解析度上,數碼超越傳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影調層次上,RAW電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層次足夠豐富。另外,數碼相機曝光的寬容度也超過了反轉片,達到甚至超過了彩色負片。在後期處理的問題上,數碼照片用一台計算機就替代了一個暗房,將數碼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數碼照片便於交流的靈活性,在互聯網時代也是傳統膠片不能比擬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同樣無法掌握一些特殊題材照片的觀感,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人們的反饋。正在學習風光攝影的人們就更加不能缺少與同好的交流。

  由於數碼相機的種種優勢,它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風光攝影的範疇。

  單反還是便攜

  在「到此一游」之後,數碼相機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風光攝影的殿堂。嚴肅的攝影愛好者大多還是選擇數碼單反作為工具。數碼單反的優勢已經不必在此多說,但風光攝影的實踐告訴我們,便攜數碼相機自有其優勢。

  影像感測器上的灰塵是數碼單反最大的弊病。當一天的拍攝結束時,拿出筆記本電腦瀏覽照片,發現上面一顆顆灰塵留下的黑色斑點,甚至還有毛絮的影子,這可能是數碼單反用戶最懊惱的問題了。目前雖然很多廠商在數碼單反的設計上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但至今沒能完全解決。

  以前有一個名為f64的俱樂部,其主張就是在風光攝影上盡量收縮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這種主張確實是很多風光攝影題材中的慣用手法。在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系統上,沒有機會使用f64這樣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經足以讓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灰塵現身,f22則會告訴你,貌似乾乾淨淨的影像感測器上已經有上百個顆粒了。這些肉眼難辨的顆粒非常難以清理,目前還沒有完美解決之道,只能靠後期手工修理。因此,我們可以說單反的優勢是有代價的,特別是在風沙比較大的地區。比較而言,不可更換鏡頭的便攜數碼相機就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時候需要經過艱難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時甚至還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炊具。這時候,便攜數碼相機的輕便特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圖:讓我們看看這張未經修飾的照片局部,,f22的光圈令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難辨的細小灰塵紛紛現身。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便攜數碼相機優於單反。數碼單反可能仍然是風光攝影的首選項,但不是必選項。如果你的攝影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沒有專業攝影師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種種苛求,一台不可更換鏡頭的高端便攜數碼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索尼R-1、富士S9500。

  鏡頭很重要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鏡頭是最具決定性的攝影工具。

  最理想的鏡頭配置當然是覆蓋各個焦段、變焦和定焦兼備、光圈越大越好。但現實中往往既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也無法攜帶如此多的鏡頭,因此我們還是要進行權衡和取捨。取捨的依據主要是自己的攝影習慣和偏好,同時要兼顧自己的購買能力和背負器材的體能。

  長焦和廣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角適合拍風光,長焦適合拍人像。但事實上,風光攝影既需要廣角,也需要長焦。有人把廣角鏡頭比喻為宏大交響樂的指揮家,把長焦比喻為器樂獨奏的演奏家。這種說法雖不盡然,卻更為形象。

  顧名思義,在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能包容更廣泛的信息,因此更適合龐大恢宏的場景。相比較,長焦鏡頭能從雜亂的場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內容。

  風光攝影的主題有時是單一元素構成的,有時是眾多元素構成的。在單一元素時,各種鏡頭只要視角允許,都可以很好的表現主題,儘管表現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很廣的視角才能把它們包容進來,有時候又需要通過透視壓縮把不相關的元素疊加在一起。這時候,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組織攝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實際運用中,廣角鏡頭的運用難度往往更大,尤其視角大於24mm的鏡頭。由於包含的信息過多,照片的主題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元素過多喧賓奪主、組織無序畫面雜亂等。廣角鏡頭本身的透視畸變也經常難以控制而產生副作用。

  圖:長焦鏡頭可以把很多原本分離的元素(如圖中的牧民、經幡旗、草甸、雪山等)通過透視壓縮而組織到一起。100~150mm焦端的鏡頭經常可以用於這類用途。

  對於初學者,長焦也許更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廣角也許是更好的紀錄工具,出好片的難度更大一些。總之,在風光攝影中長焦和廣角都不可偏廢,一隻視角相當於135相機24~105mm的變焦鏡頭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類似富士S9500這樣的高端固定鏡頭數碼相機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選擇,它的手動變焦鏡頭覆蓋了28~300mm的焦距段,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遠處優美的細節小品都可以輕鬆獲取。

  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種觀點認為風光攝影中的廣角鏡頭沒有必要強調大光圈。儘管我們在風光攝影中更多的時候需要收縮光圈,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內和夜景光線環境下,特別是有人文環境的風光攝影中,三腳架是無助的,大光圈鏡頭是紀錄特定光線氛圍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會比f4的鏡頭有更廣泛的適用環境。

  不過,變焦鏡頭是很難達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極限。因此,很多數碼單反用戶還會選擇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以應付特殊的光線環境。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風光攝影師此時會傾向於選擇廣角定焦鏡頭,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景深,而避免背景過於虛化。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一般情況下有一支足矣。

  運用偏振鏡

  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習慣於在鏡頭前一直擰著一片偏振鏡,特別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偏振鏡可以消除空氣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氣的通透度,使藍天更藍,也可以部分消除物體表面那種令人討厭的反光,消除物體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飽和度。

  在陽光下,偏光鏡幾乎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工具。偏光鏡的另一個用途是充當中灰密度鏡,可以降低至少2檔曝光時間。在拍攝瀑布、溪流等題材時,長時間曝光可以獲得虛化的效果,而一塊偏光鏡可以幫助你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把曝光時間延長2倍,2塊擰在一起的偏光鏡則可以延長4倍以上。

  偏光鏡是2塊玻璃組成,相對比較厚,在廣角鏡頭上容易出現暗角。因此,應該為廣角鏡頭專門配備超薄型偏光鏡。  

  圖:三腳架在風光攝影中仍然很重要,配合快門線並預升反光板,是在昏暗光線下獲得層次豐富得高清晰度照片的必要手段。 第十課 風光攝影之技巧密籍

引:風光攝影雖然不那麼強調「決定性瞬間」,但是確實存在「決定性時間」,選擇恰當時間出現在恰當地點,是風光攝影的一個前提。

  決定性時間

  出發前,可以了解一下當地值得拍攝的主要地點以及一年四季各不同的景緻。很多地方,最佳的拍攝時間往往就集中在一兩周之內,或者說,不同時間的拍攝主題會完全不同。舉個例子,九寨溝五彩斑斕的時節一般出現在10月底,塞罕壩最璀璨的白樺林出現在9月底10月初第一場霜之後、第一場大風之前。如果你選擇貴州百里杜鵑、青海門源花海、還有候鳥遷徙之類的自然風關題材,或者融合了民族節慶特徵的人文風光題材,那麼一定要事先研究並選擇好最恰當的時間。

  另外,如果能找到當地攝影師或者資深的旅遊探險者指點迷津,也會少走很多彎路。由於任何有吸引力的新風景路線被公開披露後都可能導致過度旅遊開發而毀滅的後果,現在很多優秀的風光攝影題材都被「發現者」們有意隱藏了具體的地理信息,避免公之於眾。因此,玩攝影,還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果剛開始對攝影發燒,在互聯網上泡泡相關的論壇,參加一些相關組織的活動,才能獲得這些圈內人的非公開信息。

  如果去一些比較知名的大眾化景點拍攝,到書店和互聯網上翻閱一下前人拍攝的成果,閱讀前人作品,可以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時也避免自己拍攝主題與前人拍攝的作品雷同或者毫無新意。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拍幾張「糖水片」,借鑒前人的作品則是一條「捷徑」。

  青海門源縣在夏季的幾周內會開滿金黃色的油菜花海,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去旅行的時刻。

  按下快門之前

  每當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就不要急於出手。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找出當地風景中那些直接能刺入你心靈的「元素組合」。

  震撼人心靈的風景,有時候是一種無形的或喜或悲的氛圍,有時候是一件簡簡單單的景物,有時候又是幾件事物的組合,有時候是特定氛圍下的特定事物,有時候是元素間的和諧力量感染你,有時候又是元素間的背離力量衝擊你。

  找到震撼心靈的元素組合是按下快門前必須思考的問題,元素組合的發現和選擇是每個攝影者最大的差別。由於每個人的審美經驗和審美取向各不相同,在此時做出的選擇也會不同。

  風光攝影的過程,要突出必要元素、剪裁或弱化非必要元素,運用手中器材通過光線、色彩、角度進行構圖,然後用曝光和景深控制等攝影技巧來表現這些元素組合。

  玩轉數碼相機

  用數碼相機拍攝風光前,最好對相機進行一些設定。

  1.白平衡

  風光攝影中數碼相機最重要的設定是白平衡設置。任何數碼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在複雜的自然光情況下都不準確,一般情況下偏差不大,在一些特定條件下偏差非常嚴重。白平衡不準確,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色彩不準確,比如自動白平衡情況下色溫略微偏高就會導致色彩偏藍,晴朗的藍天下原本生機勃勃的綠葉都變成了一種暗淡的綠色。在風光攝影中,凡是在日光條件下拍照,均可以手動指定色溫,參照日光型膠捲特性,我們可以把色溫設定在5400K,這樣日出日落的暖調和、陰影以及日落後的藍調都可以準確表現。

  在拍攝夜景風光時,可以指定較低的色溫,比如4000K,這樣既可以保持夜景燈光下的暖調,又不至於使黃色調過重。不過夜景下的色溫設定和燈光類型有很大的相關性,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試拍的樣張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不要通過手動白平衡把色溫校正得真正的「白平衡」,這樣會失去夜景燈光的光線氛圍。

  2. 色彩、反差、影調和銳度

  在專業數碼相機的設置中,由於是面向多種用途的,預設設置比較中性,並不適合風光攝影。在風光攝影中,對色彩的設置經常選擇較高的色彩飽和度或者鮮艷的色彩模式。

  對於反差的設置,在風光攝影中需要經常調整。一般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然光線的反差就已經非常高,超過了數碼相機感光的寬容度範圍。因此沒必要設置高反差模式,把反差設定在標準模式既可。而一些陰天或者光線平淡的情況下,可以設置較高的反差,使照片的層次感更分明、立體感更強。因此,反差需要根據創作環境進行適當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

  至於風光攝影的影調參數設置,多數數碼相機的使用者很少在相機上調節這一設置,而把調節留到了後期。因為很多照片是高調還是低調,往往需要根據每一張照片的拍攝目的和光線特徵而頻繁調節,這樣調節過於頻而容易造成誤操作。

  風光攝影中的銳度設置,多數情況下可以設置為預設,留待後期針對不同輸出設備的特點再進行調節。如果不打算進行後期處理,多數情況下也可以設置較高的銳度。但是在設置了較高感光度的情況下不要設置高銳度,否則雜訊將被銳化突出。

  在富士系列數碼相機,例如S9600/F30等產品中,都具有獨特的「反轉片模式」,可以模擬傳統富士反轉片,產生色彩濃郁、層次鮮明的畫面,能把眼前平淡的景物變得與眾不同。

  3. 內置色階曲線

  一些中高端數碼相機還具有內置色階曲線功能,可以在計算機上設定好色階曲線,然後載入到相機中。定製的色階曲線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控制照片的多種影調特性和風格,減輕後期處理的複雜性。

  色彩曲線的特性直接涵蓋了色彩、反差和影調特性,此外還具有色彩平衡功能,可以形成特定的影調風格,類似於不同膠捲的影調風格。目前佳能的高端數碼單反EOS-1D系列、尼康的中高端數碼單反等都具有這一功能,能預置的色階曲線數量從1條到3條不等。

  4.電子底片

  拍攝RAW格式的電子底片,可以為後期圖像處理留下最豐富的數據。儘管人們對風光攝影后期處理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數碼相機時代人們越來越認同後期處理。

  不同型號數碼相機的RAW文件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記錄了CCD/CMOS影像感測器捕獲的原始數據,數據更豐富,包括12位至16位的色彩深度,色域空間更廣泛,而保存為JPG格式時這些數據都已經大量損失掉了。

  如果保留了RAW格式電子底片,上述的白平衡、色彩、反差、影調和銳度等設定都可以到後期處理時重新設置,甚至還可以應用不同的色階曲線對原始數據進行調節,因而擁有最大的靈活性。尤其風光攝影,需要對色彩、細節的質感等進行調節時,RAW格式更是不可或缺。

  另外,對於不同的輸出形式,理論上應該從RAW輸出不同圖片文件,以適應輸出設備的表現能力。隨著自己對圖片認識的提高,也會需要根據電子底片重新調節而更好的表現自己的攝影意圖。因此,保留電子底片至關重要。

  目前,不僅大量數碼單反提供了RAW拍攝功能,像富士S9600這樣的准專業便攜產品也可以拍攝電子底片。S9600還標配專門用於RAW格式後期處理的超級應用軟體Hyper Utility HS-V2,讓攝影者能享受「無損」格式的樂趣。

  全天候攝影

  在剛剛踏上風光攝影道路的時候,人們總認為晴朗的天空和通透的空氣是最佳風光攝影條件。但這種天氣往往只能拍出清晰的風景,而並不能成就佳作。

  一幅好的風光攝影之作,可以誕生在多種天氣條件下。霧氣昭昭的迷茫與柔和、黑雲滿天的悲涼感、陰天下特有的低調氛圍、雷雨交加的獨特背景,都能成為風光攝影中的獨特元素。

  惡劣天氣下拍片的難度顯然加大了,但是卻有機會拍出一些獨特的、更有震撼力的作品。因此,在惡劣天氣下,千萬不要灰心喪氣。相反,好運可能就要降臨,濃雲漫天時也許就有一縷乍現的陽光照耀在你眼前的田野上,大雨結束後你或許就會看到布達拉宮背後的彩虹。

  要學會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進行風光攝影創作,成為全天候攝影師。最出色的風光攝影作品,往往誕生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

  霧氣是強調氣氛和空氣透視的絕佳工具,當然,這時曝光的控制相當關鍵。 第十一課:人像攝影之器材與技術基礎

引:您為什麼會拿起相機,肯定是要留下身邊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而在這些需要凝固的記憶中,恐怕大部分都是人——我們的家人、朋友、旅途中有趣的當地人……如何才能在日後欣賞這些人的照片時毫無遺憾,如何通過照片拉近和他人的關係,讓我們從基礎開始。

  怎樣才是令人滿意的人像照片

  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拿著一張自以為是佳作的人像照片送給「模特」本人,結果慘遭白眼——能夠令本人和創作者都滿意的人像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可能提到人像攝影,您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女大頭照。但我們應該掌握的技巧決不應該僅僅限於拍攝美女,而是要精確記錄各種人物的神態,讓我們日後看到照片就能迅速聯想起這個活生生的人。因此,把人物拍得更漂亮固然是一種追求,但準確反應其外形和性格特點則是更高的境界。例如抓住孩子純真的笑容、母親平和的微笑、戰士堅毅的目光、明星們放電的眼神等等。

  呵呵,可能我們上述言論有些過於理論化,讓您有些摸不著頭腦,下面,我們就從觀看一張肖像照片的角度來分析,看看怎樣才是一張精彩的人像照片。首先,照片中人物應該突出,很自然地吸引住觀眾的目光,不能被環境、背景等搶了風頭;其次,人物的神態和體態應該自然,那種矯揉造作的照片不耐看;第三,它應該符合我們評判一張普通照片的標準,例如清晰度高、曝光準確、構圖協調等等。如此這般,你的人像照片就可以算是基本合格了。

  如何拍出一張合格的人像,讓我們慢慢道來。

  選擇適合人像的焦距段

  您可能經常聽周圍的發燒友說起什麼「人像王」鏡頭,確實,為了在合適的距離拍攝人物大小合適的人像照片,鏡頭焦距的選擇有規律可循。通常而言,為了拍攝最常見的半身到特寫(大頭照),最適合的焦距段是中焦,80mm等效焦距左右。如果焦距短於這個值,拍攝大頭照就需要相當貼近被攝者,不僅給人以壓力,而且成像的透視變形明顯,形成大鼻子、小眼睛的怪異效果;如果焦距更長,要在畫面中容納下完整的半身像,則要離被攝者相當遠,不便於和模特的交流。

  當然,這只是一般規律,您可以靈活掌握。50mm等效焦距的標準鏡頭焦段適合拍半身到全身照,也便於交待環境;更廣角的鏡頭則經常用於創作攝影,用誇張的效果吸引視覺,但最好不要在拍攝MM時用廣角,否則肯定會遭遇白眼;而長焦鏡頭則利於抓拍人像,可以在不干擾被攝體的情況下拍攝到自然的神情,而且拍攝大特寫時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拍攝對象和照片類型選擇合適的焦距段,就可以邁出拍好人像照片的第一步。根據一般的需求,典型袖珍數碼相機的35~105mm變焦範圍就夠了。但如果您希望拍攝動人的大特寫,或是喜歡抓拍一些街頭美女,就需要更長焦距的鏡頭,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或S6500fd那樣從28mm延伸到300mm的鏡頭,就基本可以滿足任何人像拍攝需求。

在一次發布會上抓拍的游泳運動員「魚雷索普」,採用中焦鏡頭拍攝的半身照。略微側面的角度正適合表現他明晰的面部輪廓,而圖片左邊留出的空間讓構圖不會局促。

一次時尚發布會上拍的模特,接近標準焦距段的鏡頭可以留下構圖協調的全身照。

  精準對焦和曝光

  我們欣賞一幅人像照片時,會很自然地關注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因此,人像照片的對焦應該以眼睛為基準,一張眼睛模糊的人像照片很難及格。從原理上說,人像照片的對焦與通常拍攝時的對焦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保證被攝主體的清晰。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人們拍出的人像照片出現對焦失誤,焦點落在背景上,讓我們原本希望突出的明眸和紅唇都失去了光彩。這是因為在拍攝人像時,人物臉部所佔畫面比例並不是很高,而且經常不在畫面中間,再加上我們臉上這些部件的反差往往不如畫面背景高,相機又習慣於尋找高反差畫面進行對焦,如果距離背景再近一點兒,很容易出現對焦失誤。

  在人像攝影時,我們可以使用前幾次講座中提到的對焦鎖定方式,先把人臉放在畫面中央完成對焦,然後保持半按快門鈕,重新構圖後再拍攝。對於一些具備對焦點選擇功能的相機,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構圖習慣,把焦點選擇到人物眼睛的位置,以確保精確對焦。

  同樣,人像照片的曝光也必須以保證臉部準確曝光為目的。在逆光、舞台光等情況下,背景光線往往會影響測光,導致人臉過暗或過亮。這時,我們可以把相機的測光模式切換到點測光或局部測光,對人物的臉部進行測光,保證臉部的層次。對於膚色比較白皙或者希望白皙的被攝者,可以酌情增加0.5級到1級曝光;如果要表現黝黑的皮膚,則需要略減曝光。

  這些人像攝影的拍攝技巧是否有些複雜?對入門用戶來說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適應。不過,目前大部分相機上都有專門的人像模式,會採用大光圈(虛化背景)、閃光燈(增加眼神光)等設置來幫助用戶拍出好照片。對於對焦和曝光的問題,漸漸開始成為新趨勢的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幫上大忙。以富士最新的S6500fd為例,它採用專用硬體電路,讓「臉部識別技術」不但更快而且功能更強大:完成識別人臉只需要0.05s,對拍攝完全不產生影響;這個系統最多可同時識別10張臉,即使是晚會、小型合影這樣的場景也難不住它。而且在回放模式中,「臉部識別」功能也可以實現以人臉作為畫面的關鍵信息進行修剪或放大。識別出人臉後,相機的對焦和測光就會以此為基礎,讓人像攝影箭不虛發。

  把握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

  可能受到證件照拍攝習慣的影響,也許是這種構圖方式最為直接,很多人在拍照時都習慣把人物放在中央,這樣的照片往往顯得很呆板,除非您是出於什麼特殊的創作目的,追求完全平衡或是具備壓迫感的畫面效果,最好還是讓人物離開中線為好。

  我們在構圖基礎的講座中提到過九宮格的布局方式,讓主體位於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會帶來舒適的視覺效果,對於大特寫的人物面部,則可以選擇讓眼睛位於黃金分割點上。至於讓人物偏左還是偏右的問題,要看人物眼睛面對的方向而定。我們習慣上在人物面對的方向留出空間,讓其視線有延伸感,否則會顯得畫面很局促。此外,除了大特寫外,最好讓人物的頭部或是肢體完整地呈現在畫面中,切掉部分頭髮、出現一半的手看起來都不太舒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構圖習慣則是橫豎畫幅的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習慣把顯示器作為照片的欣賞工具,橫構圖的照片比率也迅速增加,畢竟,在拍攝時豎起相機操作有所不便,而後期欣賞時更會大大減小有效尺寸。但如果我們看看那些流芳百世的人像名作(包括照片和油畫),會發現豎直構圖的作品比例極高。豎構圖確實適合表現人像,因為我們也是直立狀態的,豎構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畫面來表現人本身,而橫構圖則更適合交待場景環境。因此,我們在拍攝人像照片時可以多多嘗試豎構圖,讓人物盡量充滿畫面(當然也要留些邊緣空間),雖然在後期欣賞時可能略有不便,但輸出成照片後效果可以不同凡響。

同樣是時尚發布會上的抓拍,靈活運用豎構圖可以讓人像作品更加突出主題。 第十二課:人像攝影之技巧與實踐

引:通過上期的基礎知識介紹,您可以了解到如何拍出一張「不難看」的人像照片。但如何讓作品更加傳神,能在抓住觀眾目光的同時令模特滿意,不妨仔細看看我們的人像攝影升級攻略。

  用光塑造人像

  光線是攝影的畫筆,在人像攝影中,光線更是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曾經在前面的課程中詳細介紹過光線的運用(find.pcworld.com.cn/ ),這裡再針對人像攝影進行一下回顧。光源方向過於偏上和偏下都不太適合表現美好的人像,而是惡作劇的理想光源;與人物頭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面的光線方向最適合真實地還原模特的容貌。

  來自模特正前方的光線比較平淡,不能突出面部的立體感,而且會顯得臉盤比較大,但具備一定的美化作用,加上適當化妝,可以掩蓋不少小的臉部瑕疵;側光可以突出人物的輪廓,但也會讓鼻子留下濃重的陰影,表現男性或五官很精緻的MM尚可,但對於大部分模特,都會導致皮膚粗糙等問題,因此,我們最好利用來自模特前方45度角附近的光線,或是在光源的另一側增加反光板或閃光燈補光,讓五官輪廓鮮明的同時,保證恰當的皮膚直觀還原;來自人物背後的逆光會在邊緣留下美麗的輪廓光,但由於人物臉部缺乏光線,可能會很暗,需要使用閃光燈補光。

  最後,還有光線方向不明顯的散射光,例如薄雲遮日或是建築物的陰影中。這種光線適合表現柔和的皮膚,是拍MM的理想光線。

  創造眼神光

  除了通常的光線角度和強度之外,我們還應該關注眼神光。眼睛是靈魂的窗戶,人像照片中清晰傳神的眼睛也非常關鍵。而讓眼睛「亮起來」的訣竅就是製造眼神光。通常,眼睛都會或多或少地反射一些周圍的光點,但往往不夠突出,或是位置不夠理想。按照通常的審美觀點,在眼球的2點或10點位置上產生的眼神光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光點在正中間或是明顯出現多個光點都會產生不太舒服的感覺。

  如何產生和控制眼神光呢?專業攝影師在影棚中當然很容易控制光源,不過對普通用戶屢試不爽的技巧就是使用閃光燈。在拍攝人像時,即使在戶外明亮光線下,也可以嘗試強制閃光,這樣,閃光燈在產生眼神光的同時,還可以給人物臉部補光,補償陰影。

  當然,一些相機的閃光燈控制不夠智能,可能會出現人物臉部一片白或背景黑乎乎的情況。而富士最新幾款數碼相機上的智能閃光技術正可以在這種環境下顯露功力。「智能閃光技術」充分利用了富士數碼相機出色的高等效感光度成像能力,不僅可以平衡主體和背景的曝光,實現自然的閃光效果;而且FinePix F20/V10等產品在「自然光&閃光」模式下能夠一次連續拍攝兩張照片,一張使用智能閃光,另一張則為自然光模式,為用戶留出備份。

  拍好環境人像

  環境人像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一種人像拍攝題材,讓人物出現在特定的場合中,畫面的內涵就更加豐富了,不僅表現出人物的形態,更交待了他與相關環境的某種關係。打個通俗的比方,如果你要給自己的老闆拍張照片,讓他站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做躊躇滿志狀,畫面中包含龐大的辦公桌、最新的筆記本電腦、幾本當紅的雜誌、背後充實的書架,這樣一張照片比把他拍成奶油小生的特寫更令人滿意。

  但要拍好環境人像也是頗有難度的,因為這時你需要兼顧人物和環境。記住,我們要首先要表現的人,因此,人最好在畫面中佔據比較主要的位置,無論是測光還是對焦,都以人為主。同時,要盡量避免讓人物和背景融合在一起,可以通過光圈控制小景深,讓背景稍稍模糊,也可以通過主體和背景的顏色區分開。同時,背景也不應該出現太鮮明的色彩對比和線條,更要避免人物「頭上長角」等低級錯誤。

  巧拍美女照

  談到這裡我都有些興奮,美女照片可謂大眾愛好,不僅大家愛看,拍攝起來也是一種享受。您不要認為那些影友組織、專門邀請模特的活動才是真正拍攝美女的機會,我們日常給女友、老婆或是女同事拍攝都可以實用同樣的技巧。

  既然是美女照,把模特表現得更加漂亮自然是最明確的追求。因此,我們就要仔細分析模特的自身特點,並充分揚長避短。例如,對於身材很好的人,我們可以多拍一些全身和半身照,並讓模特略微側過身體,以顯示傲人的身材;對於面龐優美的人,則可以多拍特寫。

  當然,拍攝美女也有一些通用原則。例如,相機應該略高於模特的眼睛,首先,她的眼睛向上看,可以顯得更大、更明亮,神情也變得更加生動;其次,略微抬頭的角度可以盡量避免拍攝到脖子上可能產生的皺褶。再比如,可以讓模特稍稍側過臉龐,這樣通常可以顯得臉瘦一些,而且可以突出鼻子、嘴唇的輪廓。在光線方面,應該避免在強烈的直射陽光下拍攝美女,因為這時很難睜開眼睛不說,臉上的陰影也非常影響視覺效果。半陰天或陰影中的散射光線非常適合表現柔美的皮膚,當然,別忘了我們上面談到的眼神光技巧。為了更好地抓住模特的神情,我們在存儲卡空間充足的情況下應該盡量使用連拍模式,一旦模特綻放微笑或是眼神亮起,只管按下快門鈕,記錄下完整過程,大大提高拍攝成功率。當然,聽到機關槍般的連拍聲,模特心中對你這個攝影師的印象分也會迅速增加。

  拍美女的細節功夫

  每個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明眸皓齒、肌膚似雪,但鏡頭是客觀的,會忠實記錄下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模特自己不喜歡的細節。因此,單純掌握好拍攝角度、用光、瞬間並不一定能得到真正漂亮或是讓被攝者滿意的照片。首先,我們應該針對美女進行一些獨特的拍攝設置。以富士S9600為例,它有普通、反轉片和黑白三種色彩模式,拍攝美女時用普通模式會更保險一些,因為反轉片模式艷麗的色彩可能會突出人物臉部的瑕疵;同時,我們可以把銳度設置到柔和,讓畫面略顯柔和和朦朧;當然,曝光也可以增加1/3~2/3,讓皮膚更顯白皙。

  其次,按下快門並不意味著創作結束,特別是對美女照而言。技巧出色的後期處理技巧可以讓人像照片改頭換面。以往,對於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體操作不太熟悉的普通用戶也就是用模糊濾鏡掩蓋一些皮膚缺陷,調調反差亮度什麼的。但目前有了不少專門針對人像照片優化的軟體,例如NeatImage,而且很多是免費的,或是試用版就相當實用。通過幾次簡單的滑鼠點擊,就可以完成「磨皮」處理,創造出讓被攝者愛不釋手的美女照。

  有關人像攝影,最後有幾句話想提醒大家。如果您想迅速體驗到人像攝影的樂趣,或是拍出讓自己比較滿意的照片,可以在車展、時裝展示會、街頭產品展示或是影友們的模特拍攝活動中出手,因為那些模特不但長得比較漂亮,而且大多很有經驗,懂得如何面對鏡頭,再加上別人布好的光線,很容易拍到漂亮的照片。如果您想真正掌握好人像攝影,最好從身邊的人下手,多拍,嘗試各種構圖、鏡頭、用光,當他們滿意你的作品時,你的人像攝影火候就差不多了。

這張在尼泊爾拍攝的照片中,後面寺廟的背景恰到好處地交待出這個人物所處的環境

 

孩子細膩的皮膚不怕測光和逆光的刻畫,特殊的光線正好突出了臉部輪廓 第十三課:舞台攝影之技巧與實踐 (1)

引:在觀看現場精彩表演的時候,我們視覺享受之餘,常常會想把演出拍攝下來,留待日後欣賞或是與別人分享。曼妙的舞蹈、精彩的演唱會、真情流露的演奏、聲情並茂的話劇,這些都值得我們拍攝,也可以當作提高攝影水平的一種方式。

  以往談到舞台攝影,那可是相當專業的領域,需要大炮般的鏡頭和昂貴的高感光度膠捲。但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舞台攝影已經成了每個攝影者都可以嘗試的領域,而且如果技巧得當,就可以獲得相當精彩的照片。

  舞台攝影的特點非常鮮明:拍攝對象基本都在移動中,照明是特殊的人造光線,拍攝距離和角度受限。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拍出漂亮的照片,讓我們來對舞台攝影技巧逐一講解。

  利用好拍攝位置

  可以想見,一般舞台攝影最佳的拍攝位置自然是第一排正中,因為前面沒有其他障礙,而且可以兼顧到整個舞台。在這個位置上,廣角焦距段可以拍攝舞台的全景,使用標準鏡頭可以拍攝一些話劇或演唱會的多人場面,使用70~200mm焦距的變焦鏡頭即可得到滿意的半身到特寫構圖。

  但我們畢竟不是專業舞台攝影師,也往往沒有財力去鎖定那個黃金位置,因此就要做好準備,利用好自己被分配的座位。與前幾排相比,坐在後面基本只能使用中焦到長焦鏡頭,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S5600fd配備的28~300mm鏡頭就足以在後排清晰拍攝到舞台上的人物,普通的3倍光學變焦小數碼很難派上用場。不過這也可以讓攝影者更加集中在追蹤、拍攝最好的瞬間,而不用老想著變換焦距和構圖。此外,第一排的位置雖好,但在有些場地中低於舞台很多,導致拍攝的角度都是仰角,在後排可以提高拍攝角度,實現更舒適的構圖。因此,到達現場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仔細觀察舞台,基本鎖定自己的拍攝焦距段和角度。

  對付光線難題

  舞台的照明基本是純粹的人工光線,這給白平衡和曝光帶來了不少困難。我們可以把舞台光源分為兩種,一是穩定的光源,如音樂會、室外演出、舞台劇等,在演出期間都不會有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演出正式開始前進行試拍,看看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是否可以有效校正低色溫。如果自動白平衡模式不行,最好採用自定義白平衡自行設定。

  另一類是不穩定光源,如演唱會、舞蹈、雜技的效果燈和追光燈。在這種環境下,光源的強度和色溫變化多樣,難以控制。不妨乾脆把相機設置到自動白平衡模式,由相機來完成複雜的光線判別;或者乾脆使用日光白平衡,以完全還原現場氣氛。

  光線難題還在於舞台上人物和背景的照明往往差別極大,很容易造成曝光失誤。首先,舞檯燈光的亮度通常不太高,使用大光圈的鏡頭配合數碼單反相機是一種選擇,可以獲得足夠高的快門速度。在非單反相機中,具備高等效感光度和高成像質量的產品同樣可以勝任。例如富士FinePix S6500fd,最高等效感光度達到了ISO3200,可以保證舞台照拍攝的成功率。

  此外,面對的是布光複雜,明暗區域繁多甚至光線強度和角度均不斷變換的舞台,相機自動曝光很難保證準確。這時通常要求攝影者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運用曝光補償、點測光、曝光鎖定等功能。

  別被這些術語嚇倒了,其實現在拍攝舞台照也有捷徑可走,那就是利用人臉識別功能。在富士S6500fd、F31fd和Z5fd等機型中,系統可以在取景的同時判斷出畫面中的人臉,並以人臉為基礎進行對焦和測光。這樣,舞台攝影的很多顧慮就可以一掃而光了,畫面中人物的曝光和清晰度得到保證,就具備了一張優秀舞台攝影的基礎。

  抓住最美的瞬間

  在觀眾的眼中,舞台上的每個瞬間都那麼優美,但在攝影者的快門中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拍攝演出者時,她可能閉眼、皺眉,可能在舞蹈的高速旋轉中我們拍到的只是一個背影,可能我們試圖拍攝一個舒展的彈跳,但最後留下的是一個落地的瞬間。

  舞台攝影對瞬間抓拍能力的考驗不遜於體育攝影,他們都要求攝影者在眼明手快之外,最好能對演出的內容有所了解,對其動作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同時,無論那種相機,都存在從按下快門按鈕到快門釋放的延時,只有提前按下快門才能抓住最美的瞬間。

  對於初學者,這當然有些難度,我們可以充分觀察,爭取發現其動作的規律。使用連拍功能也是有效手段,例如,一個舞蹈演員的彈跳過程,我們拍下3到5張照片,其中出現最舒展姿勢的概率自然比單張拍攝高了很多。不過,大多數消費級數碼相機的連拍能力都有限,如果在精彩瞬間到來之前把連拍能力浪費掉就沒有辦法了。富士在很多機型上提供了獨特的「循環連拍」方式,只要用戶按下快門鈕,就開始不停連拍,但只有鬆開快門鈕前拍攝的3張被存儲下來。如果你對演員的動作沒有把握,不妨用這種方式,看到精彩瞬間結束就鬆快門鈕,基本可以萬無一失。

  舞台攝影注意事項

  在進行舞台攝影時,必然會對周圍的觀眾造成一定影響。您也不希望自己前面總有一個伸著脖子舉著相機晃來晃去的人存在,因此攝影者應盡量注意細節,避免干擾他人觀看演出。

  1、 如果有可能,事先聯繫演出的主辦者以獲得許可,或得到一個更適合拍攝的位置;這一點在大型演出時很難,但如果是自己單位的演出,則不妨主動出擊。

  2、 不要使用閃光燈,閃光燈不僅會干擾觀眾,更會影響演出者,而且破壞了演出的光線環境,拍攝效果也不會好。

  3、 使用單反相機盡量選擇快門聲音攝影小的,使用便攜數碼相機則設置為無聲狀態,並關閉輔助對焦燈。

  4、 拍攝中避免長時間站立以及頻繁的移動,那樣自己勞累不說,還會招致身後的一堆抱怨。

  5、 拍攝前通過節目單了解演出情況,合理安排拍攝,特別是要計劃好存儲卡和電池的分配,以免到了關鍵時刻彈盡糧絕。

  6、 由於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性能局限,即使按照以上技巧拍攝,得到的很多照片仍然不是很理想。先不要急於刪除,我們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圖像軟體來進行後期處理,使照片起死回生。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按照上述技巧,我們基本可以拍攝到清晰精彩的瞬間。但真正舞台攝影的精髓不止是忠實記錄舞台上發生的每個場景,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創作意圖。如果看看幾十年來舞台攝影作品的發展,我們也會發現從寫實到再創作的鮮明趨勢。例如,很多攝影師在創作中甚至會故意設置慢速快門,模糊的畫面有時會更好地表現動感,而光線和人物運動的軌跡結合會很有創意。另外值得一試的還有後期的疊加處理,多張舞台照拼合起來,往往會更好地表達演出內容。

 普通舞台劇照明光線比較固定,拍攝起來相對容易,可以在構圖的瞬間抓取上多下工夫

露天演出的「印象 劉三姐」也可以看作一個巨大舞台的演出,同樣是人工光源的環境,雖然拍攝者距離遠,但也可以抓住一些有趣的光景瞬間.

   拍攝者在體育館的二層,使用了相當於300mm焦距的鏡頭也很難拍到特寫,但利用現場光線,正好可以記錄下多人的場景

第十三課:舞台攝影之技巧與實踐 (2)

引:在觀看現場精彩表演的時候,我們視覺享受之餘,常常會想把演出拍攝下來,留待日後欣賞或是與別人分享。曼妙的舞蹈、精彩的演唱會、真情流露的演奏、聲情並茂的話劇,這些都值得我們拍攝,也可以當作提高攝影水平的一種方式。

  以往談到舞台攝影,那可是相當專業的領域,需要大炮般的鏡頭和昂貴的高感光度膠捲。但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舞台攝影已經成了每個攝影者都可以嘗試的領域,而且如果技巧得當,就可以獲得相當精彩的照片。

  舞台攝影的特點非常鮮明:拍攝對象基本都在移動中,照明是特殊的人造光線,拍攝距離和角度受限。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拍出漂亮的照片,讓我們來對舞台攝影技巧逐一講解。

  利用好拍攝位置

  可以想見,一般舞台攝影最佳的拍攝位置自然是第一排正中,因為前面沒有其他障礙,而且可以兼顧到整個舞台。在這個位置上,廣角焦距段可以拍攝舞台的全景,使用標準鏡頭可以拍攝一些話劇或演唱會的多人場面,使用70~200mm焦距的變焦鏡頭即可得到滿意的半身到特寫構圖。

  但我們畢竟不是專業舞台攝影師,也往往沒有財力去鎖定那個黃金位置,因此就要做好準備,利用好自己被分配的座位。與前幾排相比,坐在後面基本只能使用中焦到長焦鏡頭,例如富士FinePix S9600/S5600fd配備的28~300mm鏡頭就足以在後排清晰拍攝到舞台上的人物,普通的3倍光學變焦小數碼很難派上用場。不過這也可以讓攝影者更加集中在追蹤、拍攝最好的瞬間,而不用老想著變換焦距和構圖。此外,第一排的位置雖好,但在有些場地中低於舞台很多,導致拍攝的角度都是仰角,在後排可以提高拍攝角度,實現更舒適的構圖。因此,到達現場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仔細觀察舞台,基本鎖定自己的拍攝焦距段和角度。

  對付光線難題

  舞台的照明基本是純粹的人工光線,這給白平衡和曝光帶來了不少困難。我們可以把舞台光源分為兩種,一是穩定的光源,如音樂會、室外演出、舞台劇等,在演出期間都不會有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演出正式開始前進行試拍,看看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是否可以有效校正低色溫。如果自動白平衡模式不行,最好採用自定義白平衡自行設定。

  另一類是不穩定光源,如演唱會、舞蹈、雜技的效果燈和追光燈。在這種環境下,光源的強度和色溫變化多樣,難以控制。不妨乾脆把相機設置到自動白平衡模式,由相機來完成複雜的光線判別;或者乾脆使用日光白平衡,以完全還原現場氣氛。

  光線難題還在於舞台上人物和背景的照明往往差別極大,很容易造成曝光失誤。首先,舞檯燈光的亮度通常不太高,使用大光圈的鏡頭配合數碼單反相機是一種選擇,可以獲得足夠高的快門速度。在非單反相機中,具備高等效感光度和高成像質量的產品同樣可以勝任。例如富士FinePix S6500fd,最高等效感光度達到了ISO3200,可以保證舞台照拍攝的成功率。

  此外,面對的是布光複雜,明暗區域繁多甚至光線強度和角度均不斷變換的舞台,相機自動曝光很難保證準確。這時通常要求攝影者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運用曝光補償、點測光、曝光鎖定等功能。

  別被這些術語嚇倒了,其實現在拍攝舞台照也有捷徑可走,那就是利用人臉識別功能。在富士S6500fd、F31fd和Z5fd等機型中,系統可以在取景的同時判斷出畫面中的人臉,並以人臉為基礎進行對焦和測光。這樣,舞台攝影的很多顧慮就可以一掃而光了,畫面中人物的曝光和清晰度得到保證,就具備了一張優秀舞台攝影的基礎。

  抓住最美的瞬間

  在觀眾的眼中,舞台上的每個瞬間都那麼優美,但在攝影者的快門中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拍攝演出者時,她可能閉眼、皺眉,可能在舞蹈的高速旋轉中我們拍到的只是一個背影,可能我們試圖拍攝一個舒展的彈跳,但最後留下的是一個落地的瞬間。

  舞台攝影對瞬間抓拍能力的考驗不遜於體育攝影,他們都要求攝影者在眼明手快之外,最好能對演出的內容有所了解,對其動作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同時,無論那種相機,都存在從按下快門按鈕到快門釋放的延時,只有提前按下快門才能抓住最美的瞬間。

  對於初學者,這當然有些難度,我們可以充分觀察,爭取發現其動作的規律。使用連拍功能也是有效手段,例如,一個舞蹈演員的彈跳過程,我們拍下3到5張照片,其中出現最舒展姿勢的概率自然比單張拍攝高了很多。不過,大多數消費級數碼相機的連拍能力都有限,如果在精彩瞬間到來之前把連拍能力浪費掉就沒有辦法了。富士在很多機型上提供了獨特的「循環連拍」方式,只要用戶按下快門鈕,就開始不停連拍,但只有鬆開快門鈕前拍攝的3張被存儲下來。如果你對演員的動作沒有把握,不妨用這種方式,看到精彩瞬間結束就鬆快門鈕,基本可以萬無一失。

  舞台攝影注意事項

  在進行舞台攝影時,必然會對周圍的觀眾造成一定影響。您也不希望自己前面總有一個伸著脖子舉著相機晃來晃去的人存在,因此攝影者應盡量注意細節,避免干擾他人觀看演出。

  1、 如果有可能,事先聯繫演出的主辦者以獲得許可,或得到一個更適合拍攝的位置;這一點在大型演出時很難,但如果是自己單位的演出,則不妨主動出擊。

  2、 不要使用閃光燈,閃光燈不僅會干擾觀眾,更會影響演出者,而且破壞了演出的光線環境,拍攝效果也不會好。

  3、 使用單反相機盡量選擇快門聲音攝影小的,使用便攜數碼相機則設置為無聲狀態,並關閉輔助對焦燈。

  4、 拍攝中避免長時間站立以及頻繁的移動,那樣自己勞累不說,還會招致身後的一堆抱怨。

  5、 拍攝前通過節目單了解演出情況,合理安排拍攝,特別是要計劃好存儲卡和電池的分配,以免到了關鍵時刻彈盡糧絕。

  6、 由於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性能局限,即使按照以上技巧拍攝,得到的很多照片仍然不是很理想。先不要急於刪除,我們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圖像軟體來進行後期處理,使照片起死回生。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按照上述技巧,我們基本可以拍攝到清晰精彩的瞬間。但真正舞台攝影的精髓不止是忠實記錄舞台上發生的每個場景,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創作意圖。如果看看幾十年來舞台攝影作品的發展,我們也會發現從寫實到再創作的鮮明趨勢。例如,很多攝影師在創作中甚至會故意設置慢速快門,模糊的畫面有時會更好地表現動感,而光線和人物運動的軌跡結合會很有創意。另外值得一試的還有後期的疊加處理,多張舞台照拼合起來,往往會更好地表達演出內容。

 普通舞台劇照明光線比較固定,拍攝起來相對容易,可以在構圖的瞬間抓取上多下工夫

露天演出的「印象 劉三姐」也可以看作一個巨大舞台的演出,同樣是人工光源的環境,雖然拍攝者距離遠,但也可以抓住一些有趣的光景瞬間.

   拍攝者在體育館的二層,使用了相當於300mm焦距的鏡頭也很難拍到特寫,但利用現場光線,正好可以記錄下多人的場景

推薦閱讀:

數碼攝影完美曝光技法之色彩的特殊影像
攝影愛好者數碼攝影指南之九按下快門之前
數碼攝影:黑背景
數碼攝影入門九法
關於數碼攝影的幾個誤區

TAG:攝影 | 數碼 | 數碼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