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同的動作治不同的病 多做「小動作」防病健體魄

多做「小動作」防病健體魄

有些傳統的養生動作和按摩方法,看似簡單,實有較好的健身功效,並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一、防腦血管病的「聳肩」:將雙肩上提,緩慢放鬆,如此一提一松,反覆進行,做5分鐘左右。

聳肩運動,不僅可使肩部神經、肌肉、血管得以放鬆,活血通絡,有益於防治肩周炎,更因其是頸部參與的運動,為頸動脈血液流入大腦提供了人工驅動力,迫使流動遲緩的血流加速流向大腦,因而可減少腦血管供血不足和發生梗死的危險。二、防耳疾的「鳴天鼓」:先以兩手掌心掩住耳孔,食指壓在中指背上,稍施力,借反作用力滑下,以指彈擊後腦枕骨部(風池穴附近),可聞咚咚作響,猶如擊鼓之聲。如此,彈36下即可。

此法可清醒頭腦,消除耳鳴,保護聽力,增強記憶,可防治頭昏、頭痛、耳疾。三、防關節病、舒筋活絡的「搖肢」:兩手握固,連同雙肩一起,先左後右向前轉,如同轉動轆轤狀,左右轉24次。其次,兩手叉腰,向前後踢腿,左右腿各踢10餘次。最後平穩坐好,提起左腳,腳尖向上緩緩伸展,快到伸直時,腳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做完5次,換右腳再做5次。每日早晚各做一遍。

此法能活動四肢關節,舒筋通絡,防治關節病。四、預防腰椎增生的「撞背」:每天早、中、晚堅持練撞背功。即雙足與肩等寬,站立於一平面牆壁之前,約相隔半尺,全身放鬆,協調一致,身體後仰,突然用背部撞擊牆壁,借撞擊的反作用力身體前傾,如此反覆進行。力量由輕到重,連續撞擊50次為一遍。

撞背功能壯腰腎,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可以有效地預防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增生等疾病。

五、預防下肢酸脹的「踮腳」:不斷抬起、放下兩腳腳後跟。經常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常會感到下肢酸困,重者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這是下肢血液迴流不暢所造成的。而不斷地抬起、放下腳後跟,就可以改善下肢血液的迴流。因為下肢血液迴流,主要是靠抬腳後跟對小腿後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致相當心臟每次搏動排出的血量。

六、預防頸椎病的「轉頸」:坐椅上,先抬頭,盡量後仰,再把下頦俯至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並左右兩旁側傾10~15次,再將腰背貼靠椅背,兩手在項後抱攏片刻。茶餘飯後及休閑之時,經常做做轉頸活動,既能提神,又能預防頸椎病。但老年人如已有頸椎病,則做轉頸活動時要小心,緩慢後仰、前傾、左右轉頸,弧度要小。七、潤五髒的「咽唾液」:平心靜氣,輕輕吐氣3口,將舌伸至齒外唇肉,上下左右攪動,當唾液滿口時,在口內鼓漱5~10次,分3次把唾液徐徐咽下。每日咽唾液3次。中醫學認為,唾液充盈,含而緩咽之,可潤五臟,養肌膚,使人長壽。

八、調和氣血的「捏腋窩」:左右臂交叉於胸前,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運用腕力帶動中指、食指、無名指有節律地輕輕捏拿腋下肌肉3~5分鐘,早晚各一次,切忌用力過猛。經常按捏腋窩,可使人舒筋活絡,調和氣血,延緩衰老。九、預防感冒的「摩鼻」:雙手緊握成拳,用拇指背擦摩鼻翼,重複50~8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回。鼻子是人體呼吸的一道門戶,外與自然界相通,內與很多重要器官相連。經常按摩鼻子,有增強局部氣血流通、潤肺、防感冒之功效。(倪合一)

來源:《養生月刊》由【醫覽】微信公眾號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推薦閱讀:

女人愛你在乎你,才願意與你有的三個親密動作
單個軍人隊列動作教案
拉伸動作
深蹲的規範動作
橫板反手撥的動作要點

TAG: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