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能夠培養消化細菌—怎樣的水是好水
06-17
基礎理論學習——魚缸生態系統的建立和維護建立生態過濾的操作步驟:一、準備:1、菌群居住的地方:玻璃環應該最少超過總體積的1%,最好有3%以上;2、菌群呼吸的氧氣:起碼一個氣泵是少不了的,草缸起碼在夜晚是要補充氧氣的;3、菌群的食物:缸里要有起碼一條不怕死的強壯的闖缸魚;4、菌群居住的水流:100升水要有600升/小時流量的水泵一個;5、菌群居住的合適的溫度:100升水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6、菌群居住的水:用容器靜置了一天以上的水;7、硝化菌:魚店買,乾粉狀的最好;8、酵母菌:超市裡買的發麵用的純酵母粉;9、乳酸菌:超市裡買的活性酸奶,是那些號稱有多少多少億個有益菌的、沒有經過滅菌處理的名牌酸奶;10、枯草菌:用藥店買的「媽咪愛」替代,一種小兒消化葯,乾粉狀;二、操作:(按照100升水來衡量,請各位自行增減)1、放水、消毒:把所有的東西,諸如:水、缸、濾材、水泵、草、石、沙、加熱棒.......凡是以後放在缸里的東西全部消毒,使用高錳酸鉀十萬分之三左右的濃度消毒,打開氣泵、水泵,等待10多小時水就回清了;2、投菌:把上述4種菌每種全部投入缸里。每100升水投放劑量為:硝化菌15-30克,純酵母粉一湯匙,酸奶一湯匙,「媽咪愛」一小袋(1克);3、創缸:放入皮實、不怕死、經折騰的魚兩三條;4、餵魚:水清之前可以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最多2克飼料;5、等待:確保氣泵、水泵不停的情況下等待,對於滿缸白霧狀的水不必一驚一詐;期間水裡飄出腥臭味要立刻換水1/3左右;等待3-7天;6、水清:投菌後水是白霧狀的,然後慢慢清澈,直到清的無色、無味、晶瑩剔透,讓你想喝一口;7、增加飼料:水清後可以增加餵魚的飼料,每4天增加一兩克,直到闖缸魚可以在4分鐘里吃完;期間水混就換水,並減少投喂量;8、正常換水:從投菌開始,每周定時換1/4的水;不包括突發換水;9、增加新魚:闖缸魚的投喂量穩定後應該再穩定3、4天,就可以增加些新的魚了,每次增加3條左右比較合適;4天後沒有反面效果就可以再增加幾條,直到穩定;期間一旦水混就換水;新魚進缸最好消毒,並作好過水工作;10、日常維護:記住定時、定點、定量的餵魚、換水、洗沙....是長期維護的秘訣。新手如何建設魚缸生態循環過濾系統養魚先養水。水好,魚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那麼怎樣才能養好水呢?下面就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兩件事:什麼是「好」水以及怎樣養出「好」水?為了避免把養水的過程變成化學實驗,我們盡量不使用專業名詞或專業方法。一、什麼是「好」水?直觀判斷法: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有晶瑩睇透的感覺,水中基本無懸浮微粒或有極少量的懸浮微粒。二、怎樣養出「好」水?1、養水的基本原理是什麼?養水的核心思想是建造一個微生物系統,把主要有害物質分解成無害物質;2、主要的有害物質是什麼?魚的糞便和食物殘渣;3、主要的微生物系統是什麼?l 喜歡氧氣的細菌比如酵母菌:負責把糞便和食物殘渣等有機物分解成氨;並增強魚的抗病能力;l 喜歡氧氣的硝化菌(不是消化菌哦):負責把氨分解成硝酸鹽;這個過程比較複雜,大家可以看文章後面的資料連接;l 不大喜歡氧氣的細菌比如乳酸菌:負責把硝酸鹽分解為氣體揮發掉或者再還原成氨;並提高魚的免疫力。完成上面的幾個步驟後,魚的糞便和食物殘渣在24小時內被分解乾淨,水中的有毒物質(主要是氨和銨,來自魚的排泄物)含量能夠長期保持極低的水平,比每天一換的水的平均水平要低!4、怎樣操作呢?l 居住的地方:細菌要有家才能大規模繁殖,過濾器是它們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性價比最好的房子是玻璃環和沙子。假如養魚的水總共有100升的話,那麼你需要有10升以上的直徑3毫米的沙子作濾材或至少1升的玻璃環。多點更好,雖然浪費了,但是有個儲備能夠應急。房子要提早建好,等待細菌們的入住。l 呼吸的氧氣:這些喜歡氧氣的細菌對氧氣的消耗量是巨大的,甚至比缸里的魚還厲害,因此,一個有效的充氧手段是不可以少的,可以用氣泵、水流濺落等多種方法解決。假如有了大量住房後水仍然很混,那麼是增加氧氣的時候了。l 足夠的食物:只要缸里有魚,細菌們就會有食物,增加食物就能夠促進細菌們的繁殖,但是太少了細菌們吃不飽,太多了又會撐壞了,所以增加的速度很關鍵,這個我們後面講。另外我們要用一塊過濾棉來把大塊的食物打碎以便細菌們開吃。濾綿在過濾槽前面,佔據濾槽10%的空間就夠了。l 一定的水流:水流給定居的細菌們帶來氧氣和食物,水流大了就把細菌們的家沖走了,水流小了,帶來的氧氣和食物又不夠。對於100升水的缸,你應該有600升/小時以上流量的泵,以及一套水循環管道,並且製造良好的水流以便把糞便和食物殘渣帶給細菌們。l 合適的溫度:魚和細菌們在24-28度之間是可以很好的生長和繁殖的。如果水比較冷,一個加熱棒就可以解決了。一般100升的缸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就很合適了。l 穩定的水質:由於細菌們基本上住在水裡,他們喜歡比較穩定的水質,一旦水質劇烈變化,它們就要搬家了。在水流經的濾槽里放置少量的活性炭或者麥飯石,大概佔據濾槽的10%的空間就足夠了。l 培養的方法:首先,應該給咱們的裝了100升已經曬好的水的魚缸來個大掃除,把過濾器、過濾棉、玻璃環、活性炭(或麥飯石)、水、泵、加熱棒沙子、石頭、草等等東西通通按照設計放到缸里或濾槽里合適的位置用高錳酸鉀消毒,給20克高錳酸鉀就可以了,這時的濃度是1/5000;浸泡半個小時後就全部乾乾淨淨啦(也可以用這個濃度的高錳酸鉀液擦洗魚缸並浸泡其他器材)。然後,把魚缸和所有器材沖洗乾淨。接著在魚缸里灌入曬好的水(推薦方法),或者用自來水灌滿並等待一天。這時,就可以請細菌們入住了。把從魚店裡買來的乾粉硝化菌(推薦)10克或液體硝化菌15毫升倒進缸里;然後,再把從藥店里買來的酵母菌素片和乳酸菌素片各3片用缸里的溫水盡量完全化開,把比較清澈的部分倒回缸里,把剩下的殘渣扔掉或倒入過濾槽這些不明顯的地方都行;另外,酵母菌的來源還可以使用超市裡買來的發麵的酵母,不過要小心假貨哦。這樣,咱們就完成了「播種」的過程;這個時候的魚缸通常是一片霧蒙蒙的,這是菌種在飄蕩,沒關係,幾天內就會清澈的;下面,當然是給細菌們找食物啦。既然咱們的缸里有100升的水,那麼就放養4條3-4厘米長的小魚吧!它們是先鋒,所以必須是身強力壯、不怕死的小傢伙,進入魚缸之前要用1/5000的高錳酸鉀水浸泡10分鐘消毒,避免帶著病菌進入魚缸;之後,正常的飼養它們幾個,每天喂兩次,每次的食物必須在1到2分鐘內吃完。然後咱們就等待吧。假如水質在第二天渾濁了,就適當換點水,然後適當減少餵食。就這樣等待3天;第4天,假如水質變的清澈無比(有時侯第2天就水清了,但還是要等待到第4天再操作),那麼水就快養好啦!這時要繼續測試一下微生物過濾系統的應變能力。只要把餵食量增加一倍就可以了。一直等待3天;期間稍有渾濁要仔細觀察,只要沒有腥臭味散發出來就不必換水;第7天,假如水質仍然清澈無比,這時我們可以把比較嬌貴的魚請進魚缸了。先換點水,然後少放幾條,少量餵食,觀察幾天,再繼續放另外一批;就這樣我們以後每個星期給魚缸換1/5的水,配合每天定時、定量、定點的餵食,就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好」水了!但是,這樣的「好」水裡仍然有些潛在的「半有害物質」的存在,假如它們積聚過多就會危害魚們,因此必須要通過定時換水,來稀釋它們,維持「好」水的穩定。那麼,怎樣才能長期不換水呢?讓咱們繼續往下看:5、怎樣才能長期不換水呢?a、長期不換水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長期不換水的核心思想是把分解有害物質的工作進行到底!這時的對象就是那些「半有害物質」了。b、分解「半有害物質」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全世界都在研究這個課題,咱們也一樣,當然咱們的原則是「少花錢、多辦事」啦!咱們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藻類或一些快速生長的水生植物把這些「半有害物質」吃掉!咱們把它叫做「低等生物脫氮還原系統」!c、「低等生物脫氮還原系統」的建設方法是什麼?——利用藻類對光線的敏感反應,在過濾設備里設置獨立的濾槽並配合合適的光照(用色溫在2500K左右的節能燈),大量培養褐藻、綠藻甚至黑毛藻;——或者在濾槽里、缸里栽種大量的水生植物,除了水草以外還有類似萬年青、開運竹、浮萍、槐葉萍甚至是水葫蘆這樣的東西;——當然最合適的方法是通過種植大量的水草來解決,但是水草的種植需要良好的燈光器材、肥料和維護方法,這裡就不詳細說啦。這些大量的藻類或植物會把「半有害物質」基本消除,並成為養水的最後一道工序。這樣我們就基本完成了整個魚缸的水的氧化分解脫氮還原這個大循環體系。初步的使缸里的水成為具有自我凈化能力的水系統。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一個長期不換水的魚缸生態循環過濾系統的建設。需要註明的一點是,我們認為定期的換水是維護魚缸生態穩定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長期不換水並不是最好的養魚的方法,不僅僅因為比較難以建立,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養魚要「竭力創造它們需要的條件,而不是強迫它們適應現有的條件」!硝化系統的建立建立建全的硝化系統是養魚的第一步. 而此系統該怎麼建立呢? 很多人有不同的方法, 小弟獻上一篇, 請大家湊合著看.大家把新買的魚缸興沖沖的裝備齊全, 加了水, 啟動水泵, 都會問, 下一步怎麼辦? 「買魚」 相信這是最快閃入大腦的答案.然而一個星期過後, 魚一隻只的回老家了, 才覺得不對, 哪做錯了…… 答案往往是, 硝化系統沒有建立完全. 硝化系統意指培養硝化菌把魚魚所排出來的毒素排除掉. 整個系統的大綱是: 魚的廢物 (氨) -> 亞硝酸鹽 -> 硝酸鹽(以下數據謹供參考, 因為太多的因素會使每個魚缸都不大一樣)註:PPM意為百萬分之初期: 魚下缸, 開始排放廢物, 氨開始累積, 氨對魚是超級有害的. 通常在下魚的三天後氨的濃度開始上揚. 建議: 0.25 - 1.0 ppm: 25% 換水, 餵食減半. 1.0 - 2.0 ppm: 50% 換水, 減少餵食, >2.0 ppm: 繼續換水, 直到 <1.0 ppm, 不要餵食. (因為系統負荷過重了) 這期間如果感覺魚快不行了, 參照 >2.0 ppm 的作法.中期: 亞硝化單胞菌開始分解出氨, 將他轉成亞硝酸鹽. 然而這也是對魚有害的. 有些魚在亞硝酸鹽 = 1ppm 就受不了了. 亞硝酸鹽濃度通常在一個星期後開始上揚. 建議: 0.1 - 0.5 ppm: 25% 換水, 餵食減半. 0.5 - 1.0 ppm: 50% 換水, 減少餵食, >1.0 ppm: 繼續換水, 直到 <1.0 ppm, 不要餵食. (因為系統負荷過重了) 這期間如果感覺魚快不行了, 參照 >1.0 ppm 的作法.後期: 再過一個星期後, 硝化細菌開始長成. 硝化細菌成長的比較慢. 差不多15小時才長一倍. 硝化細菌會將亞硝酸鹽分解成硝酸鹽. 少量的硝酸鹽是魚兒能接受的. 且水草也能吸收. 不過濃度太高魚也會回老家的. 要靠定期的換水來稀釋硝酸鹽的濃度. 硝酸鹽的濃度也最好不要超過 20ppm. (建議保持在 <5ppm)系統的建立只有一個秘訣: 時間. 因為所需的硝化菌就存在你我的身邊. 大家所需要給的只是一點時間, 跟一點幫助. 以下是小弟的經驗,和拙見.第一天. 買兩三隻比較皮實的魚(例如錦鯉), 喂少量的飼料. 第二天起開始測量氨的濃度. 濃度會持續升高好幾天, 不要怕. 大約在一個星期左右, 因為 亞硝化單胞菌的長成, 開始進入中期. 氨的濃度會快速減退. 在這期間, 如果魚真的不大行了, 可少量換水來稀釋缸中的水.相對的, 亞硝酸鹽的濃度開始爬升. 一個星期後, 和氨測試同步, 開始測試亞硝酸鹽濃度. 每兩天量一次, 亞硝酸鹽會到頂然後慢慢的減退. 第十七天 開始進入後期階段. 再過一個星期, 當亞硝酸鹽和氨濃度都降為零時, 硝酸鹽的濃度開始增加. 這時, 恭喜各位. 系統建立完成. 但是先別急著追加魚. 先換少量的水. 再等兩天. 再加魚.一次也不要加超過三隻. 不然一下子加太多, 剛剛建立的硝化系統就會崩潰. 前三個星期所做的努力就付諸東水了. 在第一個星期中, 可加入成品硝化菌, 這樣也有很大的幫助. 幸運的話, 可縮短一個星期的時間養魚的頭一個月, 是關鍵期. 是老天給我們的測試. 看我們是真的想養魚還是玩玩而已. 我知道新買的魚缸如果只有兩三隻魚, 空空的能看嗎? 不過相信我, 慢慢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5個妙招教你全身白怎麼穿
※一圖讀懂:連衣裙怎麼穿好看?
※正官是什麼意思?喜忌是什麼?怎麼理解?
※女人越大越想要, 男人怎麼耕好這塊地
※古人還怎麼稱呼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