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漢朝時主要是向外傳播生產工具和先進的手工藝品,唐朝時向外傳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學藝術等,北宋及以後向外傳播的主要是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學技術,這說明了①

考點名稱:四大發明

  • 四大發明:

    1、內容:紙、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2、意義:推動歐洲社會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進步;歐洲率先進入近代社會,推動全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

  • 中國古代科技的基本特點:

    中國古代科技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稱為「發明和發現的國度」。除四大發明之外,還有眾多世界之最,例如東漢的《九章算術》,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這本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再如,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縱觀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比較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而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強調實用技術,忽視抽象科學的傾向。中國傳統學術中的實用之學如農學、醫學、地學、天文歷算之學等有比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這一特點。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就以科學調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創建了嚴密的邏輯論證系統。同時,這些科技成就與農業及其人與自然的和諧密切關聯,發達的應用數學、天文測量及其系統的農學都與農業文明息息相關,而發達的中醫學及其中藥學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態度,正與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 四大發明概述:(1)概況:①造紙術 A.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B.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C.魏晉南北朝,造紙技術進步明顯。(普及) D.唐宋時期,造紙工匠被俘,造紙術被傳入阿拉伯。(歐洲和北非)②印刷術 A唐,中國出現雕版印刷。 B.宋代,雕版印刷黃金時期,彩色套印技術。C.北宋,畢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③火藥: A.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B.宋代,火藥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④指南針 A.戰國,發明「司南」。B.北宋,指南針應用於航海。(2)影響: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 B.火藥傳入歐洲,推動火藥武器的發展,靠冷兵器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C.指南針,促進了航海,迎來了地理大發現。 D.印刷時,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四大發明對歐洲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起了重要作用,推動歐洲率先邁入近代社會。

    四大發明的外傳及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4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和日本,8世紀經阿拉伯傳到非洲與歐洲。12世紀末和13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傳入歐洲;元朝時,火藥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中國印刷術由波斯傳到西方。14世紀歐洲出現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後,德意志出現受中國活字印刷影響的金屬活字印刷書籍。1、紙的廣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記錄、傳播和繼承,有了革命性的進步,打開了歐洲「知識普及」的道路。2、指南針應用於方向測定,對於軍事實踐和經濟生活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於航海事業的發展意義特別重大。如為明代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等地提供了條件、為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提供了技術保障。3、火藥推動軍事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促成了西歐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4、印刷術為歐洲走出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中國的四大發明極大地推動了歐洲邁向近代社會的進程,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 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在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和唐宋時期,紙的質量和產量不斷得到提高,唐代時傳入阿拉伯帝國,後來,隨著阿拉伯帝國對北非和歐洲的戰爭,造紙術傳入北非和歐洲。 1、發明:①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造紙術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有些書是用絲綢做的,代價昂貴,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紙未引進以前的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製成的,這兩種紙就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價昂貴,不便於普及。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②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植物纖維紙。漢和帝時,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入宮做皇帝的侍從,後來升任「尚方令」,負責管理皇室工場,監造各種器械。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在洛陽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③魏晉南北朝時期,造紙技術明顯進步——白度增加,質地細膩,產量大增,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書寫材料。 ④唐宋時期,竹紙、皮紙成為主要品種。 2、外傳:向東,由朝鮮傳入日本;向西,經阿拉伯傳入歐洲。造紙術在公元七世紀經過朝鮮傳入日本,八世紀中葉經中亞傳到阿拉伯。在阿拉伯(古時稱「大食」)的報達(今伊拉克的巴格達)、大馬色(今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和撒馬爾罕等地組織第一批造紙工場的時候,還是我國造紙工人親自傳授技術以後興建的。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紙,用破布做原料,採用的是我國的技術和設備。阿拉伯紙大批生產以後,就不斷向歐洲各國輸出,於是造紙術也隨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公元十二世紀,歐洲最先在西班牙和法國設立了紙廠,十三世紀在義大利和德國也相繼設廠造紙。到十六世紀,紙張已經流行於全歐洲,終於徹底取代了傳統的羊皮和埃及紙莎草紙等,此後紙便逐步流傳到全世界。

    印刷術: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1、發明:①隋唐出現雕版。印刷術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紮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雕版印刷的起源時間在公元590~640年之間,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有印刷品出土。②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升(1000-1051),北宋布衣,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於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③活字印刷術的推陳出新。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術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國的匈牙利人蓋斯特泰納。1881年左右,他用塗蠟的纖維紙作為模版,用鐵筆把要印刷的資料刻於其上,鐵筆刻寫之處,纖維便出現微孔,然後將油墨刷於版上,用滾筒壓緊推動,使油墨透過蠟版,粘附在下面的紙上。發明家愛迪生在20世紀初也對孔版印刷進行過研究,他把鐵筆與馬達配合起來,通過控制馬達來使鐵筆在紙上刻劃,製成油印版。雖然這處方法當時未得以廣泛重視,未能投入實用,但其原理卻啟發了後人。1888年,蓋斯特泰納用打字機代替鐵筆,他將打字機上的色帶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迹。卸下蠟紙,鋪於紙上,塗墨壓印,獲得了成功。10餘年後,奧地利人克拉博發明了旋轉式油印機,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2、外傳:畢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後來又由朝鮮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聲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 推薦閱讀:

    關於未來。
    薦書|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增點文學素養吧-詩詞入門
    有哪些描寫秋天的優美句子?

    TAG:中國 | 科學 | 政治 | 藝術 | 文學 | 技術 | 手工藝 | 思想 | 制度 | 發明 | 北宋 | 漢朝 | 傳播 | 工具 | 手工 | 政治制度 | 生產 | 工藝品 | 文學藝術 | 唐朝 | 手工藝品 | 四大發明 | 先進 | 說明 | 代表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