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微學習 | 第二卦:坤卦

李守力微學通解

【2.11】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白話】

文言傳說:坤卦最為柔順,但活動時卻是剛健的;最為安靜,但德能遍及四方;它最後行動才遇到主人,且保持恆定的法則;包容萬物,且化育廣大。坤道難道不是順應嗎?它順承天體而按時序運行。

【解讀】

○《文言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專門對乾坤二卦在彖傳和象傳基礎上再做深入的闡述。

○因為六二為坤卦全卦之主爻,所以《文言傳》對坤卦的總闡述是在六二爻「直方大」基礎上的:「動也剛」是描寫「直」,「德方」是描寫「方」,「化光」是描寫「大」。而「有常」則是描寫用六「利永貞」。最後回到《彖傳》的主旨「順承天」,故說「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2.12】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白話】

(初六)積累善行的人家,必定留下喜慶;積累惡行的人家,必定留下禍殃。像臣子殺害國君,兒子殺害父親這種大罪,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逐漸積累而成的,只是由於沒有及早辨明而已。《易經》說「履霜堅冰至」,說的就是事物發展的趨勢。

【解讀】

○坤為順,即事物的發展趨勢。初六為起點、起因。從初六為起點,根據事物的發展趨勢可以辨明未來的結果,所謂「履霜堅冰至」。福禍是果,善惡是因,因必生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乃是自然規律。

○《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習,即漸習,長期逐漸的積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在漸習中棄惡揚善,明辨是非。人之本性皆是善的,本性如明珠,習性如泥垢,教育的作用就是洗滌泥垢,彰顯明珠。

○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作為全天下的根本大法《周禮》已經得不到落實,所謂「禮崩樂壞」、「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現象多有發生。孔子認為這是社會教育缺失的結果,所謂「辯之不早辯也」。

【2.13】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白話】

(六二)「直」即正,「方」指義。君子以敬慎的態度使內心正直,以正義的準則規範外在的行為,只要確立敬慎與正義的精神它的德能就不會缺少,真誠、正義、寬容,即使不學習也無不有利,這樣就不會懷疑自己的行為了。

【解讀】

○孔子作《文言》,把象數升華到了義理。象數即自然法則,義理即社會法則。社會法則是由自然法則推導出來的,所謂「天人合一」也。

○正直、真誠首先是內心的修鍊,然後表現於身外的人際關係上則是正義、寬容。

《論語·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所以能生存下來,只不過是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德不孤,即德能不會缺少。有德必有能,有德必有才。《中庸》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展開就是老子《道德經》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即不妄為,不妄為即是法於天性,《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不習」就是《莊子》說的「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可見修鍊心性是最大的學習,是為「大學」。

《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大學》「三綱領」。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裡的「親」同「新」,是革新、棄舊圖新之意。所謂「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目標。

《大學》還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世稱之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

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於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儒學經典的奧義。就這裡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後面三級「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八條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14】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白話】

(六三)陰柔雖然有美德,但要含蓄隱藏;以此跟從君王做事,不敢有自己的成就。這是大地的法則,為妻的法則,為臣下的法則。地的法則是不成就自身,而是代天完成功業。

【解讀】

○乾能始物,不能終物,坤為順,順乎天道完成萬物,所以把成就歸於上天。

○坤道是臣道,妻道。歷史上的忠臣賢相都是坤道的落實者。

○歷史上證得坤道第一人:范蠡(前536-前448年)

當越王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范蠡深知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見微知著,六三「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後來,他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chī夷子皮:用於裝酒的皮製的口袋。蓋取坤卦六四「括囊」),不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被齊人賞識,齊王任命他為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不祥。」於是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而去。

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坤六五「黃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坤道其順乎?」)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儒商之鼻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活了88歲高壽而善終。(彖曰:後順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貞。范蠡為中國儒商之祖,其思想「後順得常」「利永貞」,成為商家經典。)

【2.15】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白話】

天地變化,草木茂盛。天地閉塞,賢人隱退。《易經》說:「紮緊口袋,沒有咎害也沒有稱譽。」是說言行應當謹慎。

【解讀】

○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孔子說:「好一個剛直的史魚!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像箭一樣直,國家政治黑暗時他還是像箭一樣直。好一個君子蘧(qú)伯玉!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做官,國家政治黑暗時他便隱退藏身了。」)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天地閉,賢人隱」,並不是賢人消極,隱是指不出來做官,因為天地閉時,無官不貪,做官即是做賊。此時君子隱於民間,開民智啟群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士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以實行仁道為己任,不是也很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2.16】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白話】

(六五)君子效法中央黃土之道以通達事理,處於尊貴正位而以修身為本,美德蘊藏在內心,暢達於全身四肢,然後才表現在事業上,這是美德之極致啊。

【解讀】

○孔子對六五爻的深入闡述實在美妙!六五「黃裳元吉」,黃中,五行之一,東為青色,西為白色,南為紅色,北為黑色,中為黃色,君子只有效法黃中,才能通達四方,所以說「黃中通理」。此君子修心養性之道。

○六五是尊貴人君之位,理應成就功業,但是君子仍然把精力放在修身上(裳,引申為身體),所謂「正位居體」,這是「美在其中」的內秀。由於美德蘊藏於身體,所以真氣必暢達於全身,此是煉性化命的功夫(古代聖人長壽,皆此功用),有了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才來經營事業,這真是「美之至也」。

【2.17】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白話】

(上六)陰被陽猜疑,必然發生戰鬥。因為它誤以為陽消失了,所以自稱龍。由於沒有脫離自己的陰類,所以慘敗後流出血。黑黃,是天地相雜的顏色,天黑而地黃。

【解讀】

○上六《文言傳》對於上六的闡述仍然停留在象數階段,並未在義理上做發揮。

○陰已經達到極盛的位置,六個爻都走完了,由於沒有發現陽爻,誤以為不存在陽(即龍),實際上萬物負陰而抱陽,此時龍處於潛伏的狀態。上六稱龍,猶如大臣反叛而稱帝,戰爭不可避免。氣為陽,血為陰。而上六屬陰,所以流血。天色黑,地色黃,所以其血黑黃。

○乾為君道,坤為臣道。乾上九爻辭為「亢龍有悔」,是指帝王脫離民眾,昏庸無道,必然帶來懊悔的結果。坤上六爻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指有實力的臣子想奪取君權,其必然帶來戰爭。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有天命,國有國運,《連山》六十四卦,《歸藏》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都是天命國運乃至萬物的密碼,湯武革命,如乾卦九五,天地已開;桀紂之虐,如乾卦上九,亢龍有悔;清明盛世,賢臣輔佐,如坤卦六五,黃裳元吉;藩鎮割據,如坤卦上六,天地已閉。人類的歷史有治有亂,治亂相疊,循環往複,無非是陰陽二氣運動的表現。

推薦閱讀:

紫微斗數在線學習中州派基礎星情篇——雜曜,流曜
窮人通過學習富人從而變成富人
風水學習之星盤起法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四十七集)

TAG:學習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