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期:太極拳與氣功的結合修鍊
作者/李惠 ⊙ 編輯/張宏婉
導讀:猿猴獻果辭舊歲,金雞獨立迎新春!小編在此給各位拳友朋友拜年啦!祝各位拳友們雞年吉祥,萬事如意!
農曆丁酉年還有五分鐘就到了。在中華文化中,雞是「德禽」,是「知時鳥」,雞鳴而起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勤勉勤奮精神。雄雞司晨,向我們昭示著時光之寶貴。希望拳友們都能個勤奮的「知時鳥」!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望各位拳友:聞雞起舞,登高望遠,在新的一年裡,拳藝精進,功成名就!
太極拳與氣功的結合修鍊
太極拳是按照中國傳統的道教的陰陽學說理論,通過柔和、緩慢、輕靈、剛柔並濟、內外兼修的一種形式動作。這種運動形式,對人體的思想、身體素質等方面
有著很好的效果。
練習太極拳如練法得當,其受益匪淺。反之則適得其反。因此如何打好太極拳則是練習太極拳者最糾結的事,因為成千上萬的太極拳愛好者,真正練到上層功夫
的人少之又少。
如何練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怎樣保持正確的方向去練,盡量避免少走彎路,儘快練到太極上層功夫則是我們每個修練者所追求的。
太極拳練到一定層次其表現為內力充足、陰陽分明。當陰陽分明之時,其太極功夫已非常深厚,甚至是登峰造極,然我們要想練到體內陰陽各半,十分明確,則必須從源頭練起:首先要學習鍊氣,只有在鍊氣的過程中,可以打開周身經絡,使其暢通,逐步將體內之元氣調理順暢,然後聚集並按照體內的經絡路線行走,最後到達陰陽平衡的效果。但作為初學者來說,在練拳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怎樣學好每一個動作和套路,至於說以意領氣,氣與力合根本無法顧及,只知道練拳時要「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可體內根本無法聚集到氣,更談不上氣與力合了,有許多練習太極拳多年者,也沒有氣行周身的感覺,也體會不到以氣發力了。所以練習太極拳的同時,更應該鍊氣,當我們感覺到體內有很強的氣感的時候,我們的拳架自然就松下來了,當氣能在周身行走自如的時候,我們的拳架不但松沉,而且也虛實分明、陰陽協調。因此我們在習練太極拳的同時,也修鍊內氣,藉助靜氣功的練法練習是非常有效的,能儘快地練成體內真氣,然後有機的與太極拳結合,更進一步加深真氣功力和提高太極拳技藝。
靜氣功講究在安靜的環境下、靜止狀態下放鬆,以意領氣,按照一定經絡路線行走,以達到體內的經絡暢通、經絡通則氣無阻,氣無阻則血行通順,血行通順則
各臟腑、大腦、肢體血的能量得以充分供給,臟腑及全身則無病健康,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氣功的重點是鍊氣,其練法獨特,與太極氣功有著本質不同。現就靜氣功和太極氣功不同之處作一分析。同時也將氣功和太極拳結合互補,提高氣功和太極拳的
修鍊速度,更快達到內外合一。
氣功分動功和靜功。氣功主要是利用呼吸氣的方法來調整人體內局部器官機能,從而從根本上和整體上使病灶癒合與健康增強,由引入外氣入體內,在外氣的進
出推動的作用下,達到將體內之元氣進行理順、增強、聚集、運行的目的。
理順:人體在胎兒形成之時即有了體內之元氣,即胎氣,此時全靠胎氣生存,離開母體後由於吸入外氣,使聚集的元氣逐步分散。隨著年歲的增長,體內元氣也
慢慢變得零散無章。理氣就是將已散亂無形的內氣,通過外氣的吸入,在外氣的推動作用下,重新有條理的聚集。由於要達到調理內氣時必先調理經絡,即經絡通氣則通,氣通則血行暢通,血行暢通則可將人體所需的氧和能量順利地供應到各部位。所謂氣推血行,絕非外氣推行,而是在內氣的推動下行走。因此,內氣旺則人健康長壽,要想內氣旺,必先進行理氣,沒有捷徑可走。理氣是藉助外氣的作用將內氣理順,做法如下:
一、小周天階段理氣
採用坐式、站式、卧式均可,自然呼吸,先用嘴練習長出氣,呼氣時牙齒輕叩,等氣出盡時,再慢慢用鼻吸氣。吸氣時唇齒微合,呼氣和吸氣都是在鬆弛的狀態
下進行,利用空氣的壓力,使出入氣變細、變長。氣功練習出入氣的細長為最基本法之一。當練到可以細長出氣時,進一步練習深呼吸。做法是:以嘴呼氣,以鼻吸氣,上下齒松叩,呼氣時舌尖頂下齒根,即「舌守下頦」。此時,將小腹鼓起,注意有一股氣逐漸下降到小腹臍下,即氣灌丹田,此為理氣重要階段。呼氣完後再用鼻慢慢吸氣,小腹隨吸氣慢慢收縮,吸氣時,足趾抓地,「舌守下顎」,這樣吸氣時走督脈經大椎百會穴和大腦,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呼氣時,由舌尖將督脈之氣轉向下頦轉至任脈,由承漿經天突下貫丹田,吸氣時再將丹田氣經會陰至長強轉至督脈,運氣過肛門,沿督脈的尾閭、頸骨和玉枕到頭頂、百會穴和大腦,氣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至舌尖與任脈相接。
當練習到氣能圍繞人體上身循環運行一小圈時,即為打通小周天。此時以意領氣,呼氣時全身放鬆,如在空氣中飄浮;吸氣時如發上系一根繩子,身子猶如凌空
懸掛。在意念的領導下,呼緊、呼松,久之會出現由小腹發熱而遍及全身。人體內不規則的氣隨之會在意念的帶動下,按照一定的經絡路線而運行,如江河流水,滔滔不絕。這段練習呼氣時,用意識提示兩臂三分的力量向外撐張,七分的力量向內環抱,即七抱三撐,在外形上撐抱不要太明顯,只是想像向下撐送、向上抱緊進行呼吸活動。
二、大周天階段理氣
隨著體內氣流的增強和理順,需要更進一步的深入,把運氣的循環,由上身擴大到下身的腳心,把呼吸更加調柔入細,引短領長。呼氣時舌守下頦,嘴唇微開,把氣貫到丹田,小腹隨之鼓起,再沉氣至會陰,分支順著兩腿外側而下,直達兩腳掌心(即湧泉穴);吸氣時,小腹隨之漸漸收縮,舌頂上齶,自湧泉提氣,順
兩腿內側而上,氣至肛門,再提肛引氣上升經尾椎、脊椎和頭頂,而達頭腦百會穴,再順兩耳分側而下至兩肩順兩臂外側而下,沿手指經兩臂內側而上,匯於舌尖,與呼氣時的氣息相接,此為陰陽循環一大周天。
呼氣時要全身放鬆,隨氣下降,全身猶如大雁落地的樣子。亦需足趾抓地,好像大樹生根,隨風飄蕩,又似大雁起飛。越飛越高。氣功中叫做「吐如落雁,納如
起飛」,做好大周天的運行,須遵守氣功練習的要求,要做到呼吸沒有聲音,出入綿綿不斷,若存若無的息即是真息,如有聲為風息,無聲不細為氣息,出入滯澀為喘息,均不是好息,只有真息為好息,因為守風則息散,守氣則息勞,守喘則息結,守息則息定,所以只有真息方能達到「無聲、不粗、不澀、不滑」的標準,真正讓氣「悠、緩、細、勻、靜、綿、深、長」,練時才能做到耳無所聞、心無所思、目無所視、神態安穩、心情愉快的境地。
三、真息階段理氣
要練成真息,首先用「數息」方法,使心境達到高度寧靜,然後讓細長的呼吸自然出入,直到感覺呼吸似乎停止的樣子,這叫做止息。此時外形的呼吸活動好像
停止,但實際上內心又用肚臍在呼氣,此為胎息,也即真息。真息做到後,心神沒有絲毫胡思亂想,練到數十分鐘後,有一股熱氣團彙集於小腹中的丹田處,片刻下降至會陰,沿兩腿而達湧泉,這股「熱力」隨吸氣而上升,沖尾閭,沿夾脊而上,全身騰起,這就是各處關節氣脈一次全通的表現。通前後三關,後三關為尾閭、夾脊和玉枕,前三關為泥丸、黃庭、氣海,此時周身經脈全通,內力充足。我們將靜氣功內力的修鍊,融合到太極拳的修鍊之中,讓太極拳修鍊時靜得更快,松的更徹底。
太極拳的修鍊過程中,其松、沉、柔是練習的關鍵問題,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強調的是手、眼、身、步並用,且在套路練習中,講究快慢相間、螺旋纏繞、開合
進退、上下起伏、剛柔並濟、松肩沉肘、含胸拔背、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意氣形神、虛靈頂勁與意神兼顧,特別是初練太極拳者,很容易造成顧上不顧下,顧外不顧內,很難顧得上內外相兼、以意領氣,而且體內根本就聚不了氣團,何談以氣運身。如果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也兼練靜氣功,這樣通過靜氣功的練習,很容易使體內聚集到內氣功,並且很容易讓練習者靜下來而產坐送、沉、柔的效果。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特別是初期,首先想到的動作和套路,每一個動作應該怎樣做才規範,這種規範只是外形上的規範,再將一個一個的動作連接起來就是套
路。由於這些動作和套路不是在意氣的領導下完成,所以動作生硬機械,練出來既不像外家拳,又不像內家拳,有很多愛好者,練太極拳十年、二十年仍如太極
操,其歸根結底是沒有領悟到氣。其並非不想得氣,而是一開始練拳思想集中在如何完成更好的動作,也想以意領氣,可意怎麼也合不上氣,甚至無氣可合。也有很多太極愛好者,練拳十年、幾十年,只知道每天聽音樂打拳,根本不知道氣是怎麼回事,只有肢體的鍛煉,而無內氣的運行,如果能讓靜氣功和太極拳結合起來,短時間內體內就會有了氣感,然後再引導內氣配合太極拳的動作進行鍛煉,這樣就使得在練太極拳的時候,很容易形成以意領氣,氣與力合了。
[本文來自《武當》2016年11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臘月三十849期
推薦閱讀:
※女人味修鍊:有味道的女人最迷人
※職場:好人緣的修鍊之道
※道家內功修鍊筒說
※【道教修鍊養生】20
※第852期:太極腰修鍊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