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功修為真諦:捨己從人
正文
「捨己從人」是太極內功修為的一個核心要素,也是很多人在修為過程中存在著「謬之千里」的誤區。更有甚者,已經走上岐路,仍不知迷而返。有必要就此問題,進行深層研討。
大凡太極拳愛好者,盡人皆知太極內功要做到:捨己從人。深究如何正確理解「捨己從人」之真義;深問何謂「捨己從人」?再追問何謂「舍己」,何謂「從人」?進一步詮釋「舍己」與「從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真知者,實屬不多。正因為如此,王宗岳祖師在傳世之作《太極拳論》中「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做為論文的結束語,告誡並警示世上所有太極修為者,一定要下大功夫正確理解和體悟「捨己從人」的深義內涵。
當世人都孜孜不倦追求「捨己從人」時,大多數人確如王宗岳,一針見血地所揭示:差之毫厘,繆以千里。何謂王宗岳祖師所言「捨己從人」之真義?當年父親曾不厭其煩地對我說:記住「捨己從人」,但求舍己,不問從人。回憶當時對父親的話,並不真正理解、接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只求從人。以為只要下力氣去練「從人」的功夫,就能粘連黏隨,四兩撥千斤。如今,通過自己多年的修為,對「捨己從人」有所體悟後,才對父親當年所教誨的「但求舍己,不問從人」,有了真正的理解。
舍己與從人是體與用、因與果的關係,舍己為體,從人為用。舍己是因,從人是果。做為修為者,體與用、因與果的關係是不可顛倒的,也就是說因能舍己,方能從人。換言之,沒有舍己,便不能從人。可是,很多太極拳修鍊者或體用不分、因果不辨,或以用為體,以果求果。以為就從人去練從人,就可以得到從人之功。孰不知恰恰「謬之千里」,不少人下苦工終年,卻依然不能得門而入。其原因就在於此。如能做到「但求舍己,不問從人」認真耕耘舍己之種,必然會結出從人之碩果。
"捨己從人"重在"舍"字。"舍"者,予也、給也、放也、棄也。舍就是要勇於給予,敢於放棄。中國漢語中常用"捨得"這個詞。舍與得這兩個字,組成一個有深刻含義的辭彙,因為"捨得"這個詞,涵蓋著中華傳統文化哲理的豐富內涵。舍與得是完全對立的兩個矛盾體,"舍"是予、是放,而"得"是拿、是取。"捨得"這個詞本身就是"道"的體現。我們知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同理:一舍一得即謂道。舍是得的先決條件,是得的必然基礎。舍是得之因,得是舍之果。有舍才有得,要得必要舍。因此,有舍有得,不捨不得,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法則。故:得與不得,全在一舍。亦如老子所言:欲取之,必先予之。在生活中常有"不得"意的時候,總是怨天、怨地、怨它人。其實,細究根本原因多是出在"不舍"。可以說,人生處世要悟道"舍"之理,以"舎"為本、以"舍"為根。從而:勇於舍、敢於舍、善於舍,確是人生的大智慧。
當我們了解了太極內功所求之「捨己從人」,是要「但求舍己,不問從人」,抓「舍己」,而得"從人"的因果之理,在修為過程中,就必須時時、處處、牢牢地把握以求舍己為核心的修為法則,必須做到「有意舍己,無意從人」。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但求舍己」?如何把握「求舍己」的具體修為功法?當年,我也曾向父親多次請教此類問題,希望父親能直接了當地告訴我一句秘訣,或一付「靈丹妙藥」,只要吃下去就能求得「舍己」之功。記得,有一天趁著父親午睡起床,我趕緊把沏好的茶,端到父親面前再次問如何練到「舍己」。只見父親似乎神秘地對著我耳邊輕輕地說:「你非要問秘訣,我就告訴你。記住二個字:站樁!」
其實,父親已不只一次地對我們說過,太極內功,沒有秘不可傳的玄訣。更沒有藥到病除的靈丹。只有:一層功夫,一層體悟;一層體悟,一層收穫。悟道理自明,功到自然成。儘管如此,我還總是寄希望,能從父親那裡得到「捷徑」。 當年這次問話,得到父親的"秘傳",依然是那兩個字:站樁。父親的回答,讓我不禁失望。看著我略有所失的神情,父親嚴肅地說:「偷懶的人,是練不出太極內功的。想走捷徑的人,最終是"捨近求遠"。太極內功是給那些:老老實實的人,矢志不渝的人,無欲無求的人準備的。象你這樣總盼著不下苦功,就能有大收穫,告訴你:世上沒有這種事」。
父親這段嚴厲的話語,有如一劑猛葯,對我有了觸動。從此,我不再指望能從父親這裡得到或"秘訣"、或"靈丹"。我牢記父親所說的:「若得內功,唯有站樁」。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踏踏實實地按照父親的要求認真地站無極樁、渾圓樁和開合樁。通過持之以恆的站樁功的修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站出了一層層的"滋味"。身上逐漸有了深切的體悟。不但站出了味道,站出了興趣,站出了自覺。對父親所教悔的「內功有得,唯有站樁」,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真正地體會到:欲要「舍己」,先要「知己」。
站樁要求「靜心凝神」,內察自己。故站樁就是求「知己」之功;同理,欲要「知己」,先要「虛己」。太極樁功,就是要求修為者做到:有形之身「實而虛之、虛而無之、無而空之「。故站樁就是得「虛己」之功。欲要「虛己」,先要「松己」,站樁就是要求修為者「周身鬆通」而毫無僵拙之力束縛己身。亦如澄浦祖師公所言: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故站樁就是「松己」之功。我們知道:太極樁功是練形求意、以意練形。自始至終牢牢遵循「用意不用力」、「凡此皆是意」的修為法則。因此,通過站樁的修鍊,使我們有形之身松而通之,實而虛之;無形之意,無而有之、虛而實之。進而做到如父親所言「有意松身,無意行氣」。周身鬆通之形體,方能做到澄浦祖師所云: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內勁。
綜上所述,欲求「舍己」,先求「知己」;欲求「知己」,先要「虛己」;欲求「虛己」,先要「松己」。欲求「松己」,就要「用意不用力」。形松心靜亦如《十三勢歌》所云:「變轉虛實須留意」、「勢勢存心揆用意」。當我們做到了「留意」而虛實變轉,從而有形之身實而虛,無形之意虛而實。才能做到形松意緊,形靜意動;進而做到:存心用意,以心行意,以意導氣,「意之所至,氣即至焉」,「氣遍周身不稍滯」;至此,方能做到《十三勢行功心解》所云:「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因此,站樁是:得「氣」之功;是求「意」之功;是「松己」之功;是「虛己」之功;故唯有站樁,才能做到「知己」而「舍己」。歸根結底一句話:「欲求舍己,唯要站樁」。
舍與得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是陰陽之道的具體體現。因此,有舍必有得,有得必要舍。不管你是否願意,它是不因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或許有人說:如果不求有得,是否就不用舍?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從道的高度去剖析舍與得,就會發現宇宙萬事萬物,其本體無時無刻不處在舍與得的變化轉換過程中。我們知道所謂"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代名詞,而人活在世上所看到的一切有形之物,都是"虛幻"。唯有時間與空間才是永恆的、獨立不改的真實。然而,恰恰唯有真實的"時、空",在舍與得的變換轉化中周而復始、周流不殆。每個人活在世間,時間每流失一秒,究其實質不管是否情願,也不分國家、種族,更無論男女老幼,都必然的"捨棄"了生命中一秒鐘的"長度"。同時,也必然"得到"了離死亡近了一秒鐘"距離"的結果。而這種"舍與得"的轉換,確是每個人都無法改變根本法則。既然,這種"舍與得"是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們就平靜地面對它;坦然地接受它、遵順它。然而,人類這"上天"造就的"精靈",它的智慧神明就體現在:承認、順從不可抗拒的規律法則的同時,在想方設法去撐握自我生命中可為的"捨得"法則,從而達到:在面對每分每秒"捨棄"生命長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捨棄"生活中的自我的煩惱。這樣,儘管得到了距離生命終點又近了分秒距離的結果,但是也同時獲得了捨棄煩惱而得到的"無比的愉悅"。也就是說,面對不可改變的自然"捨得"法則,不同的人是完全可以收穫到不同的結果。勇於"捨棄"痛苦的同時,必然獲得"舒暢";敢於"捨棄"貪慾,必定得到"淡定";善於"捨棄"小我,必能取得"大家"。
雖然我們不能也不必去再意自然規律的"捨得",那不歸我們操心、管理。我們能管的、該做的,需要我們再意的是:在生命時間長河的每分每秒中,自己是否捨棄了該舍的,是否捨得正確,是否捨得合適;因為,不同的"舍",心然得到不同的結果。有人"捨己為人",就有人"舍人為己";有人"捨生取義",就有人"舍義偷生";有人"舍末求本",也同樣有人會"捨本逐末"。同樣是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舍的不同,得一定不同。是"生",還是"死",命運在自己的選擇。亦如老子所言: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王宗岳先祖師在被世人稱之為「太極聖經」的巜太極拳論》中,精闢地把太極拳所求之內功,高度地概括:本是「捨己從人」。因此,可以認為「捨己從人」就是太極內功修為的根本。當年,父親也多次諄諄闡釋:太極內功修為,歸根結底修的就是一個「捨己從人」。
父親把他所傳承的內功修為過程,概括分為「舍己」之功;及「從人」之功兩大部份。他曾經對我說:樁功是「靜修舍己」;走架打手是「動修從人」。並且反覆強調:「舍己」為體,「從人」是用。「先求舍己,後求從人」。他還更進一步告誡說:舍己與從人,分為二即為陰陽,合則一即是太極。分而修,合而用。舍己即從人,從人就是舍己。
針對"捨己從人",父親嚴肅地叮囑我:要讀拳譜!說到讀拳譜,直到今天,我牢記當年父親的教誨,太極修為不要以「我」說的為準,也不要把一些名家的話當成"聖旨"。唯一要遵循的是先輩傳承下來的拳論、拳譜。因此,讀譜、靠譜、遵譜而修,父親自己是修為一生不"離譜"。他要求我們也"手不離譜",要時時做到:心中有譜,行則靠譜,動則貼譜,處處遵譜。為了得到一本古譜真跡,父親曾不惜節衣縮食,花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每每說到這點,母親總是怨嗔地說:你父親把這些書當成命!。可惜的是,父親一生收藏的彌足珍貴的古拳譜,在文革浩劫中,被無情地付之一炬。為此,父親躺在床上,不言不語、不吃不喝了好幾天。
在我修為「捨己從人」內功的過程中,父親不厭其煩地引領我細讀、慢品並反覆體悟《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這篇古拳論中的每個字、每句話。(以下簡稱《要言》)當年,父親鄭重地告訴我:欲求「捨己從人」內功有得,必要悟通《要言》真義。他將《要言》奉為修太極內功的一盞指路明燈。並根據自己幾十年修為的體悟,把《要言》圍繞「捨己從人」的論述,總結並提練出:「九欲並九先」。並把其稱之為:內功修為的九階梯。父親諄諄地告訴我:《要言》的九階梯不但把內功修為的理法闡釋得清清楚楚,而且,把具體修鍊的方法闡述得明明白白。老祖宗給後人搭建起這「九層階梯」,你只要認真遵循、拾階而上,得真內功,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以後幾十年的修為中,我始終牢記父親當年的諄諄教誨。認認真真慢品深悟《要言》所釋"九欲並九要"的每字每句。從字裡行間去解讀"九階梯"的內在關聯。當我真的有所體悟後,從內心深處欽佩父親的見地,他所教誨的每句話,都是發自他貫通身心,對太極內功修為有得,並經過自身驗證而知行合一的精華。當年,如果說父親把《要言》奉為太極內功修為的一盞指路明燈。今天,我把父親所教誨的字字句句視為:引領我們修為內功的一條正道通途。
《要言》開篇即云:「昔人云,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拔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 這段論述一針見血地告訴後人學子,太極內功是否有得,就體現在能否做到「四兩撥千斤」。換言之,凡以力之大小,手之快慢,無論勝負均不是太極內功。 然而,要能做到「四兩撥千斤」,前提是「能引進落空」。因為《要言》明確地指出:「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撥千斤」。那麼如何做到「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呢?接下來《要言》給出了具體而詳盡的解答。《要言》明確地說:「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
此乃"九欲九先要"的第一層要言。第一層要言一針見血地指明:要想做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就必須先能做到"知己知彼"。換言之,不從"知己知彼"入手修為,就不可能得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太極內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但是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思想的核心,亦是太極拳內功修為的首要根基。太極拳就是通過內功修為,使自己能夠在"知己"的基礎上,真正、全面地"知彼"。
對於"知己知彼"的修為,太極拳的要求是:先求知己,再修知彼。雖然說修"知彼",仍然是"問己"而知己。正如《要言》所云:"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不合?""打手是知人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這段論述清晰地闡述了太極內功修為中,"知己"與"知人"的內在關係。鄭重告知學子: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就要先能做到知己知彼。而要做到知己知彼,必須先求"知己"。不從"知己"入手,也不會"知彼"。對此,楊氏太極拳老譜《固有分明法》篇章中,亦做了明確而具體的解讀:"先求自己知覺運動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勁然"。因此可以認為:太極內功核心,就是修為"知己"之功。如何修為"知己"之功?第二層要言進一步明示:"欲要知己知彼,先要捨己從人。"
這一層論述,非常肯定地告訴我們:雖然"知己"之功是太極內功的修為核心,但是,要求"知己知彼"就必須先要"捨己從人"。而"知己知彼"要做到先求"知己"。同理欲求"捨己從人"就必須:只求"舍己"。同時《要言》這層論述,亦明確地指出:以修"舍己"而得"知己"。或許可以說:能舍己才能知己。離開舍己不可能真知己!如此說來,太極內功修為的核心就是:求舍己。
記得當年父親不無感慨地說:太極內功,就是知己功;知己要從舍己求。舍一層、知一層。舍十層、知十層。層層舍、知層層。父親的話,為我們指明了太極內功的修為方向:修內功始於"舍己";精於"舍己";勇於"舍己";亦止於"舍己"。內功修為自始至終貫穿並不可須臾離"舍己"。
推薦閱讀:
※楊氏太極拳九訣全解1
※觀武當太極十三式,略談太極拳真義
※楊家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太極陰陽顛倒解、人身太極解
※《太極拳體用全書》(楊澄甫口述5)
※膝痛請不要怪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