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秀美廬山(一、秀峰、東林寺、西琳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詩中的廬山瀑布飛泄在秀峰的青玉峽山谷中。「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秀峰雖地處廬山,但行政區域歸屬星子縣,廬山門票不含秀峰。

從九江汽車總站坐到星子縣的中巴,票價12元到星子縣汽車總站。從總站南行100米到路口,有開往秀峰的公交車,等半小時沒見車影,沒辦法打車20元到秀峰景區門口。

秀峰位於星子縣城西六公里處。正好前一天下雨,路上司機很興奮,告訴我景區傳來消息,今天瀑布水流很大。我自然高興,果真如此,也算不虛此行。

計程車從公路大道拐入通往景區的小路,從車裡就可以看到有兩條醒目的白練懸於遠處群峰間,司機說這是廬山瀑布(黃岩瀑布)和馬尾瀑布。下車後直奔售票窗口,票價63元。售票員建議我纜車上,步行下。我一看錶,剛剛11點40分,完全有時間悠閑的遊玩。況我個人的經驗,盤桓時間長的景點往往記憶深刻,走馬觀花的地方印象模糊。而且秀峰美在秀,不親自登臨如何體味?

景區外見到的廬山瀑布和馬尾瀑布

剛入秀峰門口,就聽到左側峽谷傳來的轟鳴聲。細聽是泉水傾瀉擊石的聲音,聲聲震耳。按景區圖標,右行到七星寶樹。沿著池塘邊小路踱步,有一處介紹康有為在附近種植了七棵柳杉,左看右看也沒有看到柳杉的影子。後來在網上查詢獲知,七星寶樹是在黃岩寺前。至今還困惑,難道是我當時產生了錯覺?

秀峰大門

再往右轉就是景區辦公區了。於是沿著小路北行,先看到一個紅色的亭子,亭里有一口泉井,旁立碑書「聰明泉」。「聰明泉」系黃庭堅在元豐三年(1089年)所題,「聰明」二字寫得極為獨特。「聰」字的右邊寫成上公下心,意為「公心為聰」;「明」字改成「目」字旁,意為「目視為明」。

黃庭堅書「聰明泉」

聰明泉在鶴鳴峰下,雙桂堂後,上面有李璟讀書台。據載南唐中主李璟年少時曾在此築台讀書,即帝位後九年(公元951年)在讀書台舊址建寺,取開國先兆之意名為開先寺。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賜名「開先華藏」,時殿閣繁複,可千人宴座。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手書「秀峰寺」匾額賜寺僧超淵,自此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清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燒毀寺里諸殿。同治、民國年間,重建殿宇和禪房。1932年,蔣介石與林森來秀峰,捐銀幣1200元,重建雙掛堂。1938年,侵華日軍將修復不久的寺廟毀之一炬。現存雙桂堂原是寺中的藏經樓,為藏康熙手書《般若心經》而建,門前兩株桂樹枝繁葉茂,已逾九百年。

沿山路上行,到李璟讀書台。台上僅我一人,原以為讀書台是一座建築,不想只是一處簡陋的遺址。來前看到一篇遊記,作者跟團游時在此處看到一條蛇。心裡戰戰兢兢的,沒有仔細看,快速的拍了幾張照片,即飛奔著下山。讀書台下左側有兩通石碑,一通為唐書法家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另一通石壁上有明代思想家、軍事家王守仁手書「紀功碑」碑刻。

李璟讀書台

下石階西行,便看到在原址重建的中正行宮。行宮西側是御碑亭,碑上「秀峰寺」三個大字即為當年康熙帝手書。旁邊的「灑松雪」石碑,為皇太子書。

上面的行程線路有問題,以致錯過了觀音畫像。

穿過御碑亭西側的「月印龍潭」圓門,前行左側有一下行台階路,路盡頭是一汪淺淺的潭水。水自對面的「不忍去」石縫中傾瀉而出,抬頭仰望,一亭懸空而立。右轉沿一塊伏地巨石上的濕滑台階上行,左右滿目石刻。略一抬頭,一個大大的篆體「龍」字躍入眼帘。哦,就這樣不經意間來到了龍潭,雖在網上看過圖片,但身臨其境,還是令人震撼不已。

左側的大石頭上刻有不忍去,右側是漱玉亭

由巨石圍成的龍潭,潭水碧綠清澈,一望而見底。龍潭南面的亭子名「漱玉亭」,此處被蘇東坡稱為廬山「絕勝之一」。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壁上的題刻,小小一方天地,石刻近百幀。最醒目者:宋代南康軍守李亦的篆體「龍」字,該字4米見方,獨懸西面瀑水下泄處的石壁上,「神龍越空」題刻橫伺其左,「龍潭」之名概源於此。最珍貴者:漱玉亭右前方米芾的「第一山」和「不忍去」石上方蘇東坡的「青玉峽」。東面石壁上的「廬山」巨刻更是使人過目難忘。

龍潭

龍潭邊米芾第一山石刻

龍潭東壁上石刻

駐足在潭前,真的有不忍去的感覺。但前方瀑布在召喚,流連半小時後,還是動身了。沿龍潭東的觀瀑路上行,跨過一座小橋,開始在青玉峽西側行走。開始一段路較平緩,而後山路越來越陡峭。但因為是人工路,路旁又有欄杆,扶欄而上,並沒有難行和累的感覺,只是喘息著流點汗。畢竟離瀑布越走越近,思想更多的是「直下三千尺」是什麼樣子。

沿路石壁高聳,綠蔭遮蔽。植被茂密,滿目的綠色,有濃得化不開的感覺。秀峰的「秀」,主要秀在峽谷兩側的綠色蔥蔥。峽谷中水流擊石,潺潺下泄,形成幾個小潭,南流而去。最先看到的是對面的馬尾瀑,呈現反S形,上行的時候並不知此瀑既是馬尾瀑,也未留意到路的上方有觀瀑亭,只是覺得此處景色宜人,多停留了一會。下行的時候看到亭子,爬上亭中休息,高處眺望,才暮然醒覺對面的瀑布應該是馬尾瀑。

馬尾瀑布

過馬尾瀑,峽谷前方的廬山瀑布開始闖入視野,一路伴隨著且越來越清晰。諸峰也漸露崢嶸,最先露頭的是文殊峰,封頂的文殊塔隱約可見。繼而雙劍鋒在紫色雲霧中若隱若現,「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情景浮現,「紫煙」,不虛也。過漱玉洞,瀑布的轟鳴聲已讓人急不可耐,遠處瀑布呈現出四疊:廬山瀑布兩疊,潭水下泄又形成兩疊。

瀑布左側不知是不是香爐峰

左側山峰是文殊峰,右側是雙劍鋒,紫煙繚繞。

雙劍鋒若隱若現

雙劍鋒隱約可見

過漱玉洞後看到的廬山瀑布

瀑布看似眼前,路程其實不近。終於,峰迴路轉,濕氣撲面,涼風驟至,飛瀑躍於眼前。這裡就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吟誦地了。仰觀但見瀑布自懸崖頂部飛瀉,撞擊崖石中部的凸起處,水流由一股散為多股直瀉九天池中。詩人就是浪漫,「三千尺」過於誇張,「掛前川」、「銀河」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而不復存在,「飛流直下」總算相合。從觀景台向南俯視,綠色蒼蒼,層巒疊嶂,鄱陽湖水依稀可見。

秀峰,一處人文與自然景觀的絕妙融和處。來廬山而不來秀峰,是難識其真面目的。

依原路下山,在龍潭處逗留20分鐘,出大門到大路邊,恰遇一輛開往縣城的公交剛到。上車返回縣城,下車後打車10元到汽車總站,乘車返回九江。購車票時已經5點20,於匆忙間丟了一把傘,算是留在星子縣做紀念吧。

廬山瀑布

從高處遠眺鄱陽湖

東林寺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市區16公里。賓館門口有開往東林寺的7路車,車次很少,等了40分鐘,不見車來,包了一輛計程車,來回100元。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建寺者為名僧慧遠(334~416年),他在東林寺主持30餘年,集聚沙門上千人,羅致中外學問僧123人結白蓮社,譯佛經、著教義、同修凈土之業,成為佛門凈土宗的始祖。唐代高僧鑒真曾至此,將東林教義攜入日本,至今日本東林教仍以慧遠為始祖。

胡適在《廬山遊記》中,有一段著名的論斷:廬山有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其一便是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

東林寺建築帶有西域色彩。寺前臨溪,入門為虎溪橋。

東林寺大門

進門是一條小溪,旁立虎溪橋碑刻。

過虎溪橋是牌坊。

東林寺二門

神運寶殿。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佛有大力能伏「四魔(煩惱魔、蘊魔、死魔。天子魔)」。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這是什麼緣故?相傳慧遠初到廬山西麓時,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大雄寶殿,後面是文佛塔,又稱上方塔。

遠公堂,堂前是出木池。

藏經樓後面的聰明泉。

江州刺史殷仲堪來寺,與慧遠談論《易經》於泉旁。殷仲堪博學善辯,口若懸河。慧遠非常欽佩他的口才,於是說:「君之辯如此泉涌」,從此古龍泉改稱聰明泉。

上方塔旁邊的譯經台。現在成為抽籤算命的地方。

東林寺面對北香爐峰,不知是哪一座。

廬山西琳寺距東林寺一華里,比東林寺建寺早17年,是廬山佛教之始的歷史名寺。慧永是慧遠的師兄,慧永與慧遠曾有約定,一道去羅浮山修竹。後慧永先期到達廬山,太和元年(336),江洲刺史陶范(陶侃之子)為了恭請慧永在廬山長住,為慧永建造出一座「長廊繞澗,斜砌環池」的寺宇,冠名西林寺。禮請慧永卓錫寺中,主持法務。經過慧永數年的操持,西林寺成為廬山的一大名剎。

西琳寺,1989年前名西林寺。1989年覺海法師更名西琳寺。昔為僧眾,今為比丘尼眾,以示區別。

蘇軾的《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在西林寺有感而發,寺內有《題西林壁》詩碑。

蘇軾題西林壁


推薦閱讀:

廬山凈土集 東林十八高賢傳
廬山瀑布
岳飛與廬山的不解之緣
必背古詩 -- 李白《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水

TAG: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