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德法日輿論怎麼看紅場閱兵

俄美德法日輿論怎麼看紅場閱兵 來源:瞭望 時間:2015-05-11

圍繞是否出席俄羅斯舉辦的「5·9」閱兵式,透過台前幕後的種種言行,已經展露出一些西方大國在如何處理與俄羅斯關係上的微妙心態

俄羅斯:舉辦盛大慶典的三重意義

俄羅斯隆重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首先是循慣例俄每年都慶祝衛國戰爭勝利日,其中逢五、逢十時慶祝活動規模更大。今年恰逢十年份,規模自然比平常年份要大。

第二,通過紀念活動,意在讓民眾了解國家歷史以及先輩的軍事功績,培養民眾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他們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

蘇聯解體後,「愛國主義」、「祖國」和「責任」等字眼曾一度從俄羅斯青少年教育中消失,從而導致年輕人公民意識淡漠,國家發展缺乏精神動力。總統普京高度重視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也是普京維持較高支持率的重要支柱之一,與他實現富民強國的夢想相輔相成,為俄重振大國雄風不斷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衛國戰爭是俄羅斯軍事歷史的重要一頁,其在對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當前,俄和西方關係因烏克蘭危機嚴重惡化,俄經濟因西方制裁等因素陷入困境。振奮民族精神、維護社會團結對俄當局克服目前困難至關重要。

第三,也是對一些勢力企圖歪曲歷史、抹殺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用予以回擊。

普京今年3月在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會會議上指出,當今某些勢力試圖篡改和歪曲二戰歷史,不加掩飾地散布有關戰爭的謊言,就歷史問題試圖向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灌輸謊言和非常危險的觀點。對此,普京強調,應堅定不移地維護二戰歷史的真實性,蘇聯人民為取得這場戰爭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容抹殺。普京認為,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將不單純是舉辦紀念活動,也將是一項具有本國乃至世界水平的大規模教育和宣傳活動。

對於西方大國領導人集體缺席閱兵式,俄外長拉夫羅夫指責美國和某些歐盟國家對歐洲國家領導人施加壓力,阻撓他們參加慶典。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談到美國總統奧巴馬拒絕出席俄勝利日慶典時表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俄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說,俄羅斯熱烈歡迎應邀而來的客人,他同時強調,對俄羅斯來說,外國領導人特別是西方領導人來出席勝利日慶典的人數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俄羅斯的節日、俄羅斯人的紀念日。

俄媒體認為,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拒絕參加俄勝利日慶典意在「懲罰」俄在烏克蘭問題上所採取的立場,降低總統普京在俄民眾中的威望。但西方領導人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俄羅斯人可能會因此表現得更加團結。文/《瞭望》新聞周刊駐莫斯科記者岳連國

美國:「勝利的喜悅」不屬於我

5月9日的「勝利日」對於盟國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重大。但是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盟國,美國從官方到媒體,卻並沒有到處顯現出「勝利的喜悅」。

美國總統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茲5月4日對記者說,奧巴馬總統沒有計划出席今年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他同時表示,美國對於俄羅斯在打敗納粹德國的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抱有崇高的敬意,「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並不能減弱我們共同擁有的這段歷史的重要意義。」

話雖這麼說,但美與俄之間早已經沒有了表達敬意的氛圍。十年前的2005年5月9日,美國總統小布希還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法國總統希拉克、德國總理施羅德、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等數十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共同出席了俄羅斯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閱兵式。普京在講話中說,莫斯科將永遠牢記美、英、法等國家在打敗納粹戰爭中提供的幫助。這樣的氛圍適合表達敬意甚至談談合作。

但是十年後的今天,美國與俄羅斯已經不可能站在同一個舞台,紀念歷史、教育當代、警示未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立以及美國連續對俄羅斯的強硬制裁,已經讓美俄關係完全撕裂。

與羅茲相比,美國媒體並不承擔替白宮表達空中敬意的職責。因此,當地媒體關於今年紅場閱兵的報道,主要集中在三句話:俄羅斯在西方冷落的陰影籠罩下舉行閱兵;俄羅斯借著紅場閱兵炫耀武力;俄羅斯國內反對派對閱兵持負面看法,藉機批評政府。比如,《美國之音》與《今日美國》都藉機採訪了俄羅斯國內的批評人士,通過他們的話表達對俄羅斯的不滿。《美國之音》說,俄羅斯戰勝納粹的勝利日的榮耀由於烏克蘭事件而黯然失色。

足見,美國對於曾經浴血奮戰的俄羅斯從一開始就不打算面對面地表達敬意,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僅僅在一周之前,對於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侵略者——日本,美國卻在戰爭結束70年後當著全世界的面表達出了「崇高的敬意」。

當時,在日本首相安倍訪美期間,美國在禮賓接待上給予了安倍超高規格的國家元首待遇。而且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邀請安倍演講,這是只有美國的鐵杆盟友才會享有的禮遇。

也許,美國政府患上了選擇性眼瞎,無視安倍拒不道歉的病態歷史觀;也許,美國政府傳染上了過濾性耳聾,聽不到慰安婦、國會議員、二戰老兵的抗議;也許,美國政府得了健忘症,忘記了二戰中「珍珠港」、「中途島」、「硫磺島」這些關鍵詞。但也許,美國政府期待用扭曲的價值觀的迎合換來日本在TPP談判上的讓步,畢竟那意味著「錢」。但是安倍吃了國宴,拿了「新防衛指針」,賺了個盆滿缽滿,沒有留下任何承諾就走了。美國政府事後無法表達不滿,啞口無言。

70年後的今天,沒有人能夠代表獲勝的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卻忽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那些沒有沾染反法西斯戰爭的血雨腥風的後代領導者們,只有對歷史和受害者保持足夠的尊重,深刻反思踐踏文明、塗炭生靈的那場戰爭,堅決遏制悲劇重演的任何企圖,才能有資格向那場戰爭的老戰士們表達敬意,才能有資格與他們分享勝利日的榮耀。

從這個意義上說,俄式「勝利的喜悅」在今天不屬於美國也有道理。文/《瞭望》新聞周刊駐華盛頓記者劉潔

德國:遲到一天的深意

對於此次紅場閱兵,《法蘭克福彙報》用「頂級」來形容,其評論稱,這次閱兵將成為規模最大、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閱兵式。但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態度和立場在目前局勢下難免「尷尬」。

受烏克蘭危機影響,多數西方國家領導人選擇了缺席,在此情況下,雖然德國一度作為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矛盾調和者角色出現,但它始終屬於西方陣營,默克爾「委婉」拒絕了普京關於參加閱兵式等紀念活動的邀請。不過,與此同時德國在處理烏克蘭危機上始終積極尋求通過政治途徑解決,不主張對俄實施過分嚴苛制裁,更不希望戰火蔓延,默克爾和普京也保持著相對較好的個人關係。

因此,默克爾成為了西方有影響力國家中唯一一個出現在莫斯科的大國領導人,不過卻是在閱兵式的第二天,即5月10日。在俄期間,默克爾將向莫斯科無名烈士墓獻花圈,悼念在那場德國負有責任的戰爭中犧牲的人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德國從未停止檢討和反思歷史。在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勝利70周年之際,默克爾也將在年內參加一系列的紀念活動,莫斯科之行就是其中重要一站。默克爾通過發言人表示,對她來說與俄羅斯總統一起紀念反法西斯戰爭非常重要,雙方都有義務銘記歷史。

不過,也有德國輿論認為默克爾赴莫斯科是「妥協」。對此,默克爾的發言人賽貝特在宣布默克爾行程時說,銘記歷史和紀念遇難者同當前政治態度無關。文/《瞭望》新聞周刊駐柏林記者商婧

法國:去不去、派誰去糾結到最後

直到5月6日早上,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才在法國歐洲一台電台表示,他將代表法國前往莫斯科,但是並不參加紅場閱兵式,只為二戰死亡將士獻花,然後前往克里姆林宮參加紀念活動。

在這之前,法國外交部發言人一直對法國是否派人參加莫斯科舉行的慶典活動含糊其詞。

如此糾結,反映出法國在與俄羅斯關係上目前所處的兩難:一方面法國在烏克蘭危機上支持波羅申科政府,不承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公投,另一方面法俄四年前簽訂了向俄出售兩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協議,由於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已經建造好的首艘軍艦一直停靠在法國聖納澤爾軍港,法國為此造成的損失高達十多億歐元。

不過,從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更早之前公布的當周行程看,奧朗德也並沒有為赴莫斯科留出檔期。5月8日,奧朗德先是主持在巴黎的二戰勝利70周年紀念儀式,隨後啟程前往法國位於加勒比海的海外省訪問,再之後是訪問古巴(法國將與古巴關係正常化視為外交重點)。

對於法德領導人拒絕俄羅斯邀請出席70周年閱兵,法國媒體援引俄羅斯文化部長的批評報道說,法德這樣的決定不符合兩國的利益,法德在這方面不應完全聽從美國的。

法國在此問題上的含混,也說明它在與俄羅斯關係的處理上還是非常謹慎的。因為,儘管法國表示在新的明斯克協議得到全面落實之前,歐盟將維持對俄制裁,但它也一直試圖努力尋找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辦法。就在去年6月份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的活動中,法德兩國領導人還促成了俄烏兩國領導人的直接見面和對話,明斯克協議也正是在「諾曼底」模式下達成的。去年12月6日,奧朗德突訪莫斯科會見普京,自此一直通過多種形式與普京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文/《瞭望》新聞周刊駐巴黎記者應強

日本:安倍的算盤

早在去年夏天,俄羅斯方面就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出了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儀式邀請函。照理,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必然不願出席戰勝國的紀念活動,但由於日俄北方領土問題懸而未決,日本政府不希望和俄羅斯搞僵,因此安倍一度對出席儀式持保留態度。

但在烏克蘭問題升級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決定缺席紀念活動。日本政府雖然希望和俄維持一定關係,但為了維持西方對俄陣線團結,安倍最後決定跟進美國步伐,放棄出席。

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安倍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已決定缺席,但直至訪美會見奧巴馬時才由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出面證實。選擇這個時間點,意在展現日美在對俄政策上的強固同盟關係,同時也說明日本官方仍將日美關係放在最優先位置。

不過,日官方還是一定程度上關照了俄羅斯的感受,宣布由駐俄大使原田親仁代理出席,以期將首相缺席對日俄關係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

日本媒體對衛國戰爭70周年紀念活動的關注點,則主要集中於中美歐韓朝等領導人是否出席,特別是中方的姿態,並害怕紀念活動和歷史認識問題掛鉤。日媒擔心,中俄領導人將分別出席對方舉行的二戰勝利70周年活動,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對日共斗」,為各自利益再次聯手對付日本。

前外務省主任分析官、日俄關係專家佐藤優撰文指出,中俄韓朝可能在紀念典禮上聯手大加譴責日本的軍國主義,呼籲日本外務省做好遊說工作,以防止出現這種事態。文/《瞭望》新聞周刊駐東京記者沈紅輝

本文鏈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3053.html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文鏈接

責任編輯:北平
推薦閱讀:

黃育川: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是全球輿論
刀刃上的舞蹈 中國輿論監督走在十字路口
馬超群「高官乾爹」是輿論焦點?
【美亞智庫】嚴春風被查輿情:不能輕視民間力量對網路監督的參與度
從純粹理性角度,再說「湯蘭蘭」案

TAG:閱兵 | 輿論 | 美德 | 怎麼 |